浙江省建德市大同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 测试篇28-29(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篇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1.(2012·山西)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题。

(8分) 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①玉兔辞岁,腾龙降世。

在中国,历朝皇帝被封为“龙”,而中华儿女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2012年,中华儿女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个龙年。

历代关于龙的形象,依其含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于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载体之上,其身份以通天神兽为主;另一类广泛出现于实用器皿、建筑上,其身份以吉祥瑞兽为主,比如北京市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等。

②中国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这九子各有个性和兴趣爱好。

明代学者李东阳在《记龙生九子》一文中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造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造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造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造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造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造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造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造像。

” ③龙的这九个儿子有好音乐的、好行文的、好诉讼的、好冒险的、好负重的、好动的、好静的,还有好打架的,等等。

这个被中国人尊为神圣的龙,并不要求儿子像自己一样成龙,而是任由其自由发展,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发展,各行其是,这是多么宽容的博大胸怀。

④龙生九子虽然只是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并附会在中国人无比崇拜的龙的身上,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和 。

(2分) (2)第②段中“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 。

(2分) (3)阅读第③段,请写出本文题目的含义。

(4分)
2.(2012·广东)阅读题(二)。

(13分) “毒胶囊”有多毒? 谢滨欢 ①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开始谈药色变。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

某些企业用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等手段清洗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
企业,制成毒胶囊,流向药品企业。

②那么,这种胶囊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呢?它到底有多毒? ③经检测,毒胶囊中的铬含量严重超标。

胶囊之所以会发生铬超标,是因为黑心企业在制作胶囊时,用成本低廉的工业明胶代替了药用明胶。

合格的药用明胶所用的原材料是新鲜或冷冻的猪皮和
牛皮,或是未经铬盐鞣制[注释]
或未经有害金属污染的制革生皮,而制革厂的边角料只能用来生产工业
明胶。

④铬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ⅥB 族,常见化合价为+3、+6和+2,其中三价和六价化合物较常见。

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

而六价铬就是如今臭名昭著的“毒素”了。

它和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团,以铬酸根的形式存在。

六价铬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有致癌性,它的急性毒性剂量范围在50~150微克/千克。

即使在皮革行业中,六价铬也是人见人厌的化学物质。

各国对皮革中的六价铬含量都有明确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法令规定
皮革中不得含有六价铬。

⑤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鞣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的三价铬和毒性剧烈的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⑥了解了工业明胶制作胶囊的危害性后,我们需要理性面对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都是不可取的。

⑦网上有传言说,摄入14ppm(ppm 即百万分之一)的铬就会造成基因突变,这是对文献的误读。

相关文献中所述的基因水平变化不等于突变。

另外,该传言也把总铬和六价铬混为一谈了。

总之,吃铬超标的胶囊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像传言中那样发生基因突变。

⑧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

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
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
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
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⑨面对毒胶囊问题,我们无需恐慌,只要理性
对待,即可很好地避免再受侵害。

注释:鞣制:用鞣料加工兽皮、制成皮革。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
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
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
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
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
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
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
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
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

语言简明、准确。

(2)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5分)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
药品
(5分)
3.(2012·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8分)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
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
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

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

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

实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
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
也能互相识别。

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

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
本能。

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和我们的人
脑相差太远。

“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
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

他们也使用分岔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

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
..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
这些
..。

.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

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

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

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
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几乎
..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
体,揭开了谜底
..。

.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

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
..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
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

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
正在
..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3分)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5分)
①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
些.。

(3分)
②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
揭开了谜底
..。

(2分)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4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
性的一项是( )(3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
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
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
..惊人!
B.这几乎
..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
..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
..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5)从文中昆虫的行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4.(2011·重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8分)
揭开害羞之谜
李君印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
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

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

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
成的。

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
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

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
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跃。

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不懂得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
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
..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
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

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异,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具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也就是说,。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者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
..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选自《百科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1)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
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4分)
①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
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
②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
(2)填写在第⑥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A.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
害羞的性格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B.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
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

C.有害羞基因的人,少数虽然年龄增大,但害
羞的性格不会发生改变。

D.有害羞基因的人,多数能克服害羞倾向,长
大之后变得开朗起来。

(3)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
词语的作用。

(4分)
①结果发现,害羞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
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
...比别人更短。

②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
..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4)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5)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


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
.....容.谈谈你的看法。

(4分)
5.(2011·山西)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题。

(18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
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
嗓门,大声歌唱。

于是,便有人用“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

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

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

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
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
这两个成语。

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
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

“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

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

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

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

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

“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每小节中最强的拍
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
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个成语播出的音响。

“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

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

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

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
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

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

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

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

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

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
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

成语“四面楚歌”
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

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
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分)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2分)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
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
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
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
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
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
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
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
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
(6)A.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
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
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
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
整。

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4
分)
知识一:
知识二:
知识三:
知识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