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噻唑烷酮工程分析环评报告3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程分析
2.1项目概况
2.1.1项目由来
山东晟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志辉,注册成立于2019年,产品以噻唑烷酮粗品为主。

企业现有一套生产能力为100吨/年的生产装置,该装置于2019年建成运行,装置选址于邹平县焦桥镇西营村西南侧140m的一处现有厂区内,项目无环保手续,违法建成并已投产,本项目属于上报省厅的违规建设项目,根据《关于贯彻鲁政字〔2019〕170号文件的通知》(鲁环办〔2019〕36号),项目属于限产整治类项目,目前环保局已出具本项目调整成完善类的监管意见,开展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1.2 项目编制思路
1、以实际建设内容进行评估,查找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完善后对各污染源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准说明其达标排放情况。

2、根据化工项目生产性质,对比监测数据和理论数据保守核算污染物源强。

3、考虑未来环保标准的提升,提出整改、搬迁或调整方案。

2.2工程概况
2.2.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投资、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项目名称:年产100吨2-噻唑烷酮项目
建设单位:山东晟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总投资150万元,环保改造投资50万元,投资比例占33.3%
建设性质:已建成投产
建设地点:邹平县焦桥镇西营村西南侧140m处的厂区内
占地面积:4200m2
周围环境:西侧为农田,北侧紧邻闲置的石膏厂,东侧车间为邹平县汇宏化工有限公司,南侧为采暖锅炉厂,最近敏感点为厂界东北侧140m处西营村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2-1、图2-2。

2.2.2主要建设内容
晟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厂建设内容见表2-1。

表2-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表
2.2.3 厂区环保问题及整改方案
根据踏勘厂区现场情况,查找项目存在环保问题,形成了以下环保问题及相关整改措施,详见表2-2。

表2-2 项目初期现场勘查存在的环保问题及相应整改措施一览表
仓库防渗措施不完善等整改内容,目前企业均在积极整改过程中,并作出了整改承诺。

2.2.4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为2-噻唑烷酮,年产量为100吨,主要外售给武汉远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目前无国标,质量标准为企业协议标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氨水,外售作为脱硝剂用于山东天地缘实业有限公司的电厂脱硝等,产品质量标准参照HG1-88-81《工业氨水》执行。

本次评价要求项目产品噻唑烷酮及副产氨水等尽快向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进行产品标准备案。

项目产品方案见表2-3。

表2-3 项目产品方案
噻唑烷酮分子式为C
3H
5
NOS,外观:白色针状晶体;分子量103.5,熔点52℃,沸点
160℃/20mmHg,138℃/1mmHg;易溶于醇、水、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

表2-4b HG1-88-81《工业氨水》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5。

表2-5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6。

表2-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所在厂址呈规则矩形,生产车间位于厂区北侧车间,车间西侧区域为冷冻机组,东侧区域为原料仓库;厂区中央区域为锅炉房,车间与锅炉房之间为循环冷却水池、二级尾气水吸收塔,厂区西侧为尾气三级水吸收塔,厂区东侧的车间为邹平县汇宏化工有限公司的车间,锅炉房东侧为危废暂存仓库。

厂区东南侧设出入口。

尾气吸收塔的前两级水吸收塔与三级水吸收塔之间距离较长,管线布置会受一定影响,本次建议尾气吸收塔的位置及尾气管线布置进行进一步优化,降低废气输送风阻影
响。

厂区平面布置见图2-3。

2.4 公用及辅助工程
2.4.1给排水
2.4.1.1给水
1、新鲜水给水系统
项目厂区现有一座地下水井,生产、生活用水使用部分地下水和自来水。

新鲜水用水环节除生活用水外,生产用水主要为各类补充水,包括尾气吸收塔补水、循环系统补充水、软化水站用水等。

各环节用水量见表2-7“厂区给水、排水情况汇总表”。

2、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主要用于车间设备间接冷却降温,车间南侧设容积90m3循环水池,水池自然降温冷却,总循环量10m3/h,循环水系统补水主要为新鲜自来水,补充量按2%计,共计补水0.2t/h。

3、锅炉补充水
本项目锅炉需要补充软化水,软化水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工艺,产水率约70%,蒸汽冷凝后回收,回收量为0.3t/h,项目蒸汽用量0.4t/h,其中制备软化水新鲜水用水为0.14t/h。

4、尾气吸收用水
项目工艺废气氨通过三级水吸收制成氨水,尾气吸收需要新鲜水量为45.08m3/a,折合小时用水量为0.0075t/h。

5、生活用水
项目厂区设置职工12人,职工生活用水约30L/d·人,生活用水量为0.36m3/d (0.015t/h)。

2.4.1.2排水
项目产品由于需要干燥环境,企业声明车间及生产设备不进行冲洗,无地面冲洗废水和设备清洗废水产生,项目所涉及排水环节主要为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循环水系统排污水以及化水设施的排污水。

1、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产生量为用水量为80%,生活污水0.288m3/d(0.012t/h),排入厂区旱厕,
由环卫部门清运。

2、生产废水
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产水环节为循环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等。

(1)循环排污水
根据厂区实际生产情况,循环水定期补水,外排少量循环排污水,占循环量的0.5%,排水量为0.05m3/h。

(2)软化水排污水
软化水站排污量为0.04t/h,排污水送至锅炉脱硫系统补充水,脱硫系统采用生石灰制备碱液浆乳,脱硫补充水蒸发损耗不外排。

锅炉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回收至锅炉生产蒸汽。

3、初期雨水
根据《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19]10号),项目为化工项目,生产装置区和罐区初期雨水需进行收集。

项目厂区初期雨水按近年来该区域发生暴雨状况下15min内的最大降雨量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Q=q×Ψ
×F×t
c
式中:
Q-设计初期雨水量,m3;
q-设计暴雨强度;
Ψc-暴雨量径流系数,取0.9;
F-汇水面积,本项目主要为液氨储罐及尾气吸收塔设备区,总面积约90m2;
t-降雨历时,取15min。

其中,设计暴雨强度q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初期雨水总量为1.3m3,厂区设置250m3事故水池,可满足全厂初期雨水的收集需求,初期雨水收集后送污水站处理。

2.4.1.3给排水情况汇总
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统计情况,厂区给水、排水情况汇总见表2-7。

表2-7 厂区给水、排水情况汇总表单位:t/h
2.4.2供电
项目厂区电源引自厂区附近供电线路,10kV电力线架空到厂区外,改用电缆进入变(配)电室,车间设置10/0.4kV变配电设施。

全厂年用电量6.6万kWh。

2.4.3制冷系统
本项目设置活塞式氨制冷压缩机一台,型号:8AS10,贮氨器一台,型号:ZA-1.0,容积1m3,最低温度为-10℃,用于结晶工段及溶剂冷凝回收提供冷媒。

由于液氨毒性较大,建议企业今后有条件改为环保型制冷剂作为冷媒。

2.4.4蒸汽供应
根据现状实际调查,区域目前无天然气管线,企业不具备使用燃气锅炉的条件。

本项目区域目前也无蒸汽管线,因此企业建设了一台固定双层炉排立式LSC0.98-0.7-AⅡ(已由滨州市质量监督部门备案,锅鲁MF0766),建设时为燃煤锅炉,目前已技改为燃烧生物质颗粒,厂区用汽由该生物质锅炉提供。

本项目生产使用蒸汽环节主要为合成釜及脱溶过程,蒸汽使用量为0.4t/h。

锅炉折满负荷全年运行时间为3000h,蒸汽平衡情况见图2-5。

远期条件成熟时建议锅炉技改为燃气或电清洁能源的锅炉,如区域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后需关停本项目配套锅炉,利用集中供热热源。

图2-5 项目蒸汽平衡图单位:t/h
2.4.5 压缩空气
厂区空压站设1Nm3/min空气压缩机1台,本项目使用压缩空气量为0.6m3/min。

压缩空气主要用于生产设备动力需求。

2.4.6 公用工程消耗汇总
项目公用工程消耗汇总见表2-8。

表2-8 项目公用工程消耗定额
2.5.1原辅材料消耗统计
项目原辅材料消耗统计表表2-9。

表2-9 项目主要原料消耗统计表
表2-10 原辅料性质表
(1)燃料来源
项目采用生物质颗粒作为锅炉燃料,主要来源于邹平建坤物资有限公司。

根据购销协议,燃料成分分析见表2-11。

表2-11 生物质燃料成分一览表
本项目锅炉热效率84%,根据目前运行情况统计锅炉满负荷运行小时燃料消耗量约0.17t/h,全年生物质颗粒消耗量约510t/a。

2.5.3储运工程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储存情况见表2-12。

表2-12 项目存储工程一览表
2.6.1生产工艺流程
噻唑烷酮的生产工艺有噻唑硫酮-双氧水氧化法、半胱胺-光气法、半胱胺-一氧化碳法、半胱胺-尿素法等,本项目工艺采用半胱胺盐酸盐与尿素缩合法。

表2-13 噻唑烷酮合成方法工艺对比
收率较高的优点。

项目每天生产两批次,每批次生产12h,产品产量为200kg/批次,全年共生产250天。

具体生产工艺流程描述如下:
1、合成
按照摩尔比1:1.2比例向合成反应釜中投入半胱胺盐酸盐和尿素,升温至110-120℃,开启并保持微负压(-0.02~-0.025Mpa),真空由罗茨无油真空泵提供,投料反应
),送尾气吸收系统经二级水吸保温 2.5h,真空系统收集的废气主要为反应产生的氨气(G
1
收塔进行处理,未被吸收的废气再经一级水吸收后最终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吸收液配成20%的氨水。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铵沉降至产品中,少量分解产生氨和HCl。

合成工序尿素过量,保证半胱胺盐酸盐基本反应完全,尿素转化率在80.2%以上,噻唑烷酮收率在92%以上,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副反应(1):
副反应(2):
NH
4Cl→NH
3
+HCl
53.5 17 36.5
(2)萃取
通过计量向合成釜中加入1t乙醇溶剂进行萃取分离,萃取工序合成釜密闭,利用噻唑烷酮易溶于乙醇,氯化铵不溶于乙醇的特性,在搅拌作用下进行萃取分离,萃取整个过程持续3-4h。

(3)离心
萃取液通过管道送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氯化铵与含有噻唑烷酮的乙醇溶剂进行分离,离心工序约2-3h。

离心过程中离心机密闭,离心废气(G2)通过管道收集至尾气吸收塔中处理后排放,离心废气主要成分为乙醇。

(4)脱溶
离心后的液体通过管道输送至脱溶釜中,蒸汽加热至78℃,蒸馏2-3h,实现乙醇与噻唑烷酮的分离。

脱溶釜蒸出的乙醇通过冷冻盐水(5℃)深度冷凝后送回至乙醇暂存罐。

不凝气(G
3
)经管道收集后送至尾气吸收塔吸收后排放,釜底物料经泵送入结晶釜。

(5)结晶
在结晶釜中加入3kg晶种(噻唑烷酮),保持5℃情况下30min后实现产品结晶,并将结晶物料送至过滤离心装置,通过离心分离得到噻唑烷酮粗品,通过袋装包装待售。


心过程离心废气也进行收集,收集的离心废气(G
4
)送至尾气吸收塔,处理后的废气经排气筒排放。

(6)溶剂回收
离心液主要成分为乙醇溶剂及其溶解杂质,通过管道密闭输送至溶剂回收釜进行精馏溶剂回收,乙醇挥发气经冷凝后回收产生的乙醇套用至萃取工序,回收过程产生的不凝气
(G
5
)经尾气吸收塔处理后有组织排放,釜底残渣经收集后作为危废委托处置。

2.6.2产污环节汇总
项目产污环节及现状处置措施见表2-14。

表2-14 项目产污环节及处置措施汇总表
2.6.3物料平衡
项目整体物料平衡见表2-15,各工段物料平衡见表2-16。

物料平衡见图2-7,溶剂平衡图见图2-8。

表2-15 项目物料平衡
图2-8 溶剂平衡图单位:kg/批次
2.7 项目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
2.7.1废气
2.7.1.1有组织废气
1、采取的措施
(1)工艺废气
项目工艺废气主要成分为氨、乙醇等,产生的污染物均易溶于水,因此企业采取了三级水吸收塔的方式吸收处理项目产生的废气,各污染物吸收效率在99%以上,吸收塔产生浓度为20%的氨水吸收液,作为副产品进行外售,要求企业在尽快落实副产品质量标准备案。

图2-9 工艺废气处理流程图
(2)锅炉废气
本项目现状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及碱液喷淋脱硫的处理措施,布袋除尘效率在99.5%以上,碱液脱硫剂采用配置的石灰水,单层喷淋,脱硫效率保守在40%。

2、污染源现状监测达标情况
根据表2-14产污环节情况,企业工艺废气通过处理后最终由1座排气筒排放,谱尼测试于2019年4月24日~25日对项目工艺废气环保措施出口进行了采样监测,每天监
测三次,连续监测两天,监测期间满负荷运行。

监测结果见表2-17、表2-18。

表2-17 项目有组织废气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3
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要求;乙醇排放速率满足《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的排放速率要求。

第 19 页
滨州魏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26日-5月27日对项目生物质锅炉废气进行了现状污染源监测,监测两天,每天采用三次,监测期间锅炉运行负荷为80%,监测数据见下表2-18。

表2-18 项目有组织废气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本项目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器及碱液(Ca(OH)
2)喷淋,由现状监测结果可见,项目锅炉污染物排放浓度SO
2
在77mg/m3~154mg/m3
之间,NO
X
在142mg/m3~146mg/m3之间,烟尘在20.1mg/m3~29.6mg/m3之间,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满足《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9)及鲁环函[2019]420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通知》要求
(烟尘30mg/m3,SO
2200mg/m3,NO
X
300mg/m3)。

监测期间锅炉运行负荷为80%,锅炉污染物SO
2
排放速率最大为0.06kg/h,折满负荷SO
2

放速率为0.075kg/h;NO
X 排放速率最大为0.1kg/h,折满负荷NO
X
排放速率为0.125kg/h;烟尘最大排放速率为0.02 kg/h;锅炉满负
荷全年运行2400h,则SO
2排放量为0.144t/a;NO
X
排放量为0.3t/a,烟尘排放量为0.05t/a。

第 20 页
3、源强确定
(1)工艺废气
由于本项目非连续性生产,各环节废气排放具有间断性,监测数据较难准确反映最大工况下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本次现状评估根据项目工艺流程描述及产排污分析,以及相关收率等反应参数,通过相关物料平衡核算了污染物的源强,本项目主要的废气成分及产生量情况详见表2-19。

表2-19 各废气成分及处理措施排放情况
时排放量为0.12kg/h,尾气吸收塔最终风量为600m3/h,氨排放浓度为200mg/m3。

HCl排放量0.06/批次×250天×2/批次=30kg/a,按照合成反应时间共排气2.5h,折合小时排放量为0.024kg/h,尾气吸收塔最终风量为600m3/h,HCl排放浓度为40mg/m3。

乙醇排放量0.242/批次×250天×2/批次=121kg/a,乙醇回收排气时间2-9h,折合小时最大排放量为0.027-0.121kg/h,尾气吸收塔最终风量为600m3/h,排放浓度45-202mg/m3。

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物料平衡核算,本项目工艺废气NH
3
(GB14554-93)表2标准要求;HCl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要求;乙醇排放速率满足《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的排放速率要求。

表2-20 工艺废气排放总量指标的确定
通过核算分析本项目控制氨排放量为0.15t/a,HCl排放量为0.03t/a,乙醇为0.121t/a,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2)锅炉
本项目设置一台锅炉,燃烧生物质颗粒,根据企业统计满负荷状态时锅炉燃料消耗量为0.17t/h,锅炉采用布袋除尘,除尘效率在99.5%以上,采用生石灰水碱液喷淋脱硫,脱硫效率保守40%计,污染物理论排放情况如下:
①烟气产生量计算
a.理论空气量:
式中:V
-理论空气量,Nm3/kg
Q Y
L
-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
b.烟气量:
式中:V
Y
-理论空气量,Nm3/kg
α-过剩空气系数,1.75
②烟尘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的计算
式中:Q——烟尘排放量,kg/h;
B——燃料消耗量,kg/h;
A——收到基灰分,5.93%;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80%;
η——除尘总效率,99.5%。

C
A
=Q×106/V
C
A
——烟尘排放浓度,mg/m3
Q——烟尘排放量,kg/h;
V——烟气产生量,Nm3/h。

③SO
2
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
式中:G——二氧化硫的排放量,kg/h;
B——燃料消耗量, kg/h;
S——燃料的含硫量,0.15%;
η——脱硫效率,40%。

C
s
=Q×106/V
C s ——SO
2
排放浓度,mg/m3
Q ——SO 2排放量,kg/h ; V ——烟气产生量,Nm 3/h 。

④NOx 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计算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十分册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排污系数见表,NOx 产生浓度参照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产生浓度为157mg/m 3。

表2-21 污染物普查产污系数表
锅炉污染物排放情况具体见表2-22。

表2-22 锅炉满负荷情况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通过初步核算本项目烟尘、SO 2、NO X 年排放量分别为0.12t/a 、0.75t/a 、0.69t/a ,项目锅炉废气中各项污染物满足《山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4-2019)及《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通知》(鲁环函[2019]420号)标准要求。

表2-23 锅炉污染物排放指标总量的确认
相对于现状监测数据,本项目理论计算相对保守,建议今后总量控制以保守计算的理论源强指标进行控制。

2.7.1.2无组织废气
1、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 (1)工艺废气 ①废气污染源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源主要为生产装置区产生的无组织挥发废气。

②治理措施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相关政策要求,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a.对装置区物料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企业液体物料输送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防止泄露。

输送管道选用适当的设备和管道材料,将设备和管道的腐蚀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b.通过制定严谨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法,减少失误操作,防止非正常事故的发生。

c.各釜及暂存罐呼吸口以及其他无法密闭生产的设备无组织排放环节产生的废气均通过收集后进尾气吸收装置处理,降低了无组织的废气排放。

建议进一步加强的措施:
提高项目自动化操作水平,尽量采取DCS控制系统进行装卸物料,减少物料出装置的频次,降低无组织排放。

③排放源强
装置区无组织挥发物质主要为氨、乙醇等,主要是通过管道连接处、阀门等处以跑、冒、滴、漏等形式挥发,参考经验数据,上述气体无组织排放量按照使用量的0.1‰计。

氨以合成反应中反应产生的氨计,氨产生量为30.32kg×500批次=15.16t,无组织排放氨量为0.002t/a;乙醇按照全年循环量计,每批次投料量1t,全年生产500批次,无组织排放量为0.05t/a
(2)无组织排放废气汇总
工程无组织排放废气见表2-24。

表2-24 项目无组织废气排放达标情况一览表
谱尼测试于2019年4月24日至25日对厂界氨、HCl、颗粒物、臭气进行了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25,监测期间风向见表2-26。

表2-25 项目无组织污染物厂界监测情况
表2-26 项目无组织污染物监测气象
(DB37/1996-2019)1.0mg/m3限值要求;HCl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要求,厂界监控点氨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要求。

2.7.2废水
2.7.2.1各废水产生及处置情况
1、职工生活污水(W1)
本项目生活废水产生量为0.288m3/d,生活污水进厂区旱厕。

由于职工人数较少,生活污水产生量低,一般污水处理设施很难适应这种低负荷污水的处理,因此本次环评要求企业在现有基础处理方式上须落实好旱厕的防渗措施,并及时委托环卫部门对旱厕进行处理清运。

远期区域污水管网覆盖后,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时并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区域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2、循环排污水(W2)
项目使用循环冷却水产生部分循环冷却排污水,循环冷却排污水占循环量的0.5%,排污量为0.05m3/h(1.2m3/d),循环排污水属清净下水,全盐量约为1000mg/L,通过厂区雨水排放口排放。

3、化水系统排水(W3)
项目化水系统产出软化水制备浓水合计0.04m3/h(0.96m3/d),此部分废水送至锅炉房脱硫系统脱硫剂制备补水,不外排。

2.7.2.2废水产生及处置情况汇总
项目废水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2-27。

表2-27 项目废水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生量0.288m3/d(72m3/a),生活污水进厂区旱厕,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不外排;化水系统废水0.96m3/d(240m3/a),回用至锅炉系统脱硫补充水,不外排,项目无生产性废水外排。

2.7.3固废
2.7.
3.1各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
(1)工艺废渣
项目生产过程中分离阶段产生含氯化铵离心废物(S1),产生量为55.895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9)》,离心废物属危废,危废代码:“HW04农药废物263-008-04 其他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馏及反应残余物”;结晶后溶剂回收产生的釜底残渣(S2),产生量为19.785t/a,危废代码:“HW11精(蒸)馏残渣900-013-11其他精炼、蒸馏和热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状残余物”。

专门容积收集后与危险废物暂存车间暂存,委托山东新天地危废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2)炉渣(S3)
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灰渣,根据生产统计,项目炉渣产生量为19.63t/a。

灰渣主要成分为草木灰,可以作为农田施肥,外售给有机肥生产企业综合利用或由当地农民外运直接施肥。

(3)废脱硫石膏
项目用石灰水进行脱硫,脱硫产生亚硫酸钙,经沉淀后外售给建材生产企业,产生量约为1.5t/a(折干基),不外排。

(4)废包装材料
项目原料包装材料主要涉及包装袋以及包装桶等,均由生产厂家回收再利用,年产生量为0.5t/a。

(5)离子交换树脂
项目锅炉软化水制备设施会产生废离子交换树脂,属于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产生量为0.05t/a,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6)生活垃圾
项目职工每天产生0.5kg/d,职工为12人,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2.7.
3.2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汇总
项目各类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2-28。

表2-28 项目各类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采用专门塑料袋盛装,暂存于厂区设置的危废暂存场所,由具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企业由于市场原因多次间断生产,装置全年生产负荷率较低,废渣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小,前期主要外售给氯化铵生产企业,不符合危废处置要求,未能提供危废转移联单。

项目备案、正常生产后,须严格执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

危险废物暂存存在环保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对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9)及其修改单要求,仍存在以下问题:(1)未设置安全照明设施;(2)未建设径流疏导系统;(3)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标识;(4)防渗措施不到位。

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9)及其修改单要求,完善安全照明、导流、标识、防腐防渗等工程内容。

2.7.4噪声
1、噪声源情况
项目生产装置噪声源主要来自空压机、风机、压缩机等等,其声压级为80~90dB。

项目采用以下措施减轻对外界影响:①在同类设备中选用低噪声设备;②对大功率机泵加隔声罩,进行隔音处理;③对压缩机进行消声、隔声、吸声及综合治理;④各放空口加消音器。

项目噪声设备及采取降噪措施详见表2-30。

2、监测结果
谱尼测试于2019年4月24至25日对项目厂界噪声进行了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各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19)2类标准要求。

表2-29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2.7.5非正常工况
该项目设计采用的生产工艺属于较成熟的生产工艺,但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企业采购符合相关生产要求的设备,并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由工艺设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出现排污风险相对较小。

根据该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种非正常状况:
1、开停车
生产过程中,停水、停电、停汽或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能导致整套装置临时停工。

在临时停工过程中,各装置中调节阀保持系统内流体的流动和压力平衡,待故障排除后,恢复正常生产。

本项目工艺相对简单,设备较少且多为密闭反应罐,停水、停电、停汽等故障出现时,不会引起爆炸、泄露等不利环境因素。

开停车时生产装置系统内的挥发气等均通过收集会进入尾气吸收设施;停车后的物料转移至存储系统,待装置正常运行时回用至生产中。

2、停工检修
生产装置每一到两年检修一次,检修时首先要停工,对各生产装置等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后,再开工生产。

排放情况与开停车相同。

3、事故状态
本项目装置系统简单不易发生故障,工艺相对简单,设备较少且均为密闭反应罐,反应温度较低,停水、停电、停气等故障出现时,引起爆炸、泄露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几率非常小。

4、环保设施故障
环保措施出现故障时,会使污染物处理效率下降或者根本得不到处理而排入环境中,本项目此类的主要污染因素是工艺废气及锅炉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