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生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管理
基于微信平台的生理学PBL教学改革研究
周利君,信文君,崔 宇,王庭槐,谈 智*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 目的:探讨引入微信平台对生理学PBL教学质量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分对照组(PBL)和实验组(PBL+微信),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其对教改的成效。
结果: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借助微信平台进行PBL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生理学;PBL教学;微信平台;自主学习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9.12.022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1701(2019)12-0044-02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出台[1],需要生理学教学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2]。
通过PBL教学,学生们可以及早地建立临床思维,在病案讨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但在PBL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4]。
微信是一种即时通讯的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使用朋友圈等各种推送功能。
由于其操作简单、不受场所限制等特点,使“移动PBL”的实现成为可能[5]。
微信是当今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应用软件,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传统互联网的影响。
将其引入生理学PBL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能对解决PBL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
因此,本研究主要内容是以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为目标,把微信引入生理学PBL教学过程中,观察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对象分两个层次,分别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和护理学四年制学生。
每个层次同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进行PBL教学,实验组在PBL基础上引入微信平台。
两组使用相同的教材、大纲和老师。
本研究采用成绩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通过客观成绩和主观感受两方面来探讨微信平台在生理学PBL教学中的影响。
八年制,实验组28人,对照组30人。
四年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
成绩分析在两个层次中分别进行比较(见表1);主观感受的调查问卷法放在一起进行统计(见表2)。
共118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构成比分析法,所占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微信平台对基础知识(100分)和前沿进展(20分)的影响。
八年制在基础知识考核中分别是实验组(82.34±8.62)和对照组(81.45±7.54),两者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然而在前沿知识进展方面,分别是实验组(16.36±5.49)和对照组(8.21±9.72),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四年制层次在基础知识考核中分别是实验组(85.42±9.31)和对照组(78.21±8.17),在前沿知识进展方面分别是实验组(12.42±9.84)和对照组(6.53±8.28),两者都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比较(x±s)
基础知识
对照组实验组
前沿进展
对照组实验组
八年制81.45±7.54 82.34±8.62 8.21±9.72 16.36±5.49*四年制78.21±8.17 85.42±9.31*6.53±8.28 12.42±9.84* 注:*P<0.05,与对照组相比
结果表明,无论那种层次,微信平台的引入对于提高学生前沿知识进展都有帮助。
在基础知识方面,微信平台对于四年制学生更有促进作用。
(二)学生对微信平台引入的主观评价。
学生对微信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具有明显的兴趣。
在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满意程度均较高(见表2)。
表2 教学效果评价[n(%)]
项目优于传统教学无区别或更差基础知识掌握84(71.2)34(28.8)
学习兴趣提高108(91.5)10(8.5)
自主学习能力112(94.9)6(5.1)
团队合作精神92(78.0)26(22.0)
学科前沿知识116(98.3)2(1.7)
解决问题能力118(100)0(0)
*通讯作者 Email:tanzhi@mail.sysu.edu.cn
结果表明,微信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在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讨 论
基础知识考核方面,八年制层次没有体现差异,是因为八年制学生其入学分数高,自身学习能力强,因此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体现不出差异。
而对于四年级层次的学生来说,有无微信平台,效果是不同的。
进一步分析发现,越多交流的学生,其整体基本知识掌握的就越好。
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无论那种层次学生,微信平台的引入都有帮助。
这表明,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需要老师的引导,借助微信平台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结果发现也发现,八年制的学生对书本以外的知识更感兴趣,更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微信平台引入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可以发现,总体上学生对微信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是欢迎的。
在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满意程度均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PBL教学过程中,微信平台的引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在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微信平台具有及时,方便交流,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是学生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入微信平台的PBL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模式,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这种观念的改变对学生们以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研究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适合各个层次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当然,本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使用方式的问题。
虽然微信平台的使用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在线,但正是由于随时在线的特点,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沉迷于网络当中。
这个现象也说明部分学生的自律问题还有待加强。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的方法是小组学习方式。
要求学生每天留出一段时间,针对PBL的问题,统一进行小组学习(各小组间不必同时一起,时间自己定),大家一起学习,查找资料,出现问题可以先一起讨论,不能解决再上微信平台,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讨论。
在小组学习气氛中,能较好地约束玩手机的现象。
由于微信平台交流方便,有些学生利用这个方便来答疑,特别是在临近考试期间,大量有关答题的疑问,甚至是旁敲侧击的来套题目。
虽然这种情况以四年制学生居多,但是八年制当中也不乏其人。
回答学生的提问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微信平台仅仅只是用于答疑,那就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本项目的目的是在PBL教学过程中,引入微信平台,是为了能更好的增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回到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事事来包办。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在进入项目实施前,老师要向学生们讲清楚PBL教学的理念,微信平台引入的目的,让学生们明白在PBL教学过程中使用微信平台的主要用途。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讨论,这就需要老师的更好的引导。
微信平台不是万能的。
有一点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微信平台有诸多便利之处,学生们也愿意使用,欢迎度高。
但是也不能只依赖于微信平台,以至于正常的上课都缺课。
这种情况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出现。
一问起学生,就回答自己看书如何如何,某问题已经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了交流等等。
事实上,PBL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绝对不是要变成完全的独立学习。
熟悉PBL教学的人都知道,PBL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交流。
既有老师学生间的交流,也有学生与同学间的交流。
这种交流对于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以后在工作中所需的团队精神十分重要。
本研究利用现今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这种新的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和参与其中。
相对于传统PBL授课还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微信平台则无时间地点的限制,无论老师、学生只要有网络,即可实现交流。
微信在课堂外的应用,方便及时反馈沟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应更多地发挥教学内容引导者的角色,促进PBL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表明,微信平台在PBL教学过程中的引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在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若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9):1-2.
[2]武 鑫,曹 珊,张松江,等.生理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理念的实施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6):21-23.
[3]Townsend G.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rventions in atraditional curriculum are an effective learning tool[J].Evidence-Based Dentistry,2011,12(4):115-116.
[4]汪 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1.
[5]于 蕾,张春晓.移动课堂动态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101-102.
[收稿日期] 2019-04
[作者简介] 周利君,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病理性疼痛。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