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一高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6.2% 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3~4题。
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 )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6.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7~8题。
7.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8.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
10.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 ) 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如上图所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B.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C.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D.城市化水平上断上升,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系
14.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
A.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 B.等级越高的城市,服务范围越小
C.职能越低的城市,数目越少
D.城市数目越少,该等级的城市相互间距离越近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15~16小题。
15. 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 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 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16.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
A. 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 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 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 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17~18题。
17. 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 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 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 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下图为某城镇工业区分布及年内风频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9~20题。
19. 对该城镇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
A. 印染厂
B. 水泥厂
C. 造纸厂
D. 石化厂
20. 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
A. 高档住宅小区
B. 中心商务区
C. 仓储物流区
D. 休闲度假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22. 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
A. 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
大的经济效益
B. 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 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 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读我国南方某平原城市示意图,回答23~24小题。
23.2012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 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 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24. 2012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
A. 沿河流两岸分布
B. 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 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D. 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25~26题。
2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读“某地等降水量分布图”,完成27~28题。
27.为使④地农业稳定高产,需采取的措施是()
A.西水东调
B.东水西调
C.北水南调
D.南水北调
28.④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当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灌溉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青藏高原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
完成29~30题。
29.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30.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
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A.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B.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C.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D.土壤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3分)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4分)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3分)
32. (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大城市示意图”,统计显示近年来有数十万人迁入该城市。
材料二雨水收集系统是将雨水收集并进行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系统,主要收集屋顶雨水和地面雨水。
在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内涝加剧的情况下,将雨水收集并利用势在必行。
(1)说明人口大量迁入对该城市造成的不利影响。
(4分)
(2)在M、P、Q三地中________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简要说明原因。
(6分)
(3)近年来该城市大力发展雨水收集工作,简述该措施的意义。
(4分)
33.(16分)“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
据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B河流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此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________。
(3分)
(2)分析该地区产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3
分)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
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5分)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
因素。
(5分)
西华一高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1-5 ACCBA 6-10 DDBAD 11-15 DCCAB
16-20 CBCDC 21-25 ABACB 26-30 ABCAA
31.(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
(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32.(1)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管理、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
(2)P 靠近旅游观光带,环境质量好;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靠近文化教育区;远离重工业区,空气质量好。
(3)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减轻城市内涝;减轻地面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3.(1)降水;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冲积扇(洪积扇)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出任意3点即可)
(3)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4)分布特点: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分布。
主要区位因素: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