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解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表现、代表人物以及本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探究问题,概括民族资本在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过程;分析、归纳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材料及数据,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的史实,同时也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使学生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实业报国精神和人民群众抵制洋货的反帝爱国精神;
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使民族资本遭到的严重破坏,从而认识到今天中国对日本民间索赔的正义性、日本否认其侵略历史的丑恶行径,认识到帝国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难点】
重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方式;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阻碍重点知识解析
1.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
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产值的17%。
──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⑵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极不相称。
──民族资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础。
⑶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中国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
⑷所经营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这种情况,使得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它发展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求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
──他们害怕工人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动⑸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们的资本是地租转化而来的,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利润,
到农村去购买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两重身份。
──他们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士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
3.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⑴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⑷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4.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⑴民族资本: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
但它是近代具有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⑵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
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1927-1937年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的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
它的膨胀,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
⑶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
5.“实业救国”思潮
⑴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⑵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⑶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⑷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⑸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辨一辨★易错知识提示
1.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帝国主义的侵略则是最根本的障碍。
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2.官僚资本利用特权,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群众性的反帝斗争主要表现为抵制洋货。
这一斗争直接表现为中国民族工业开拓了市场,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民族实业家的投资创业热情。
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
保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5.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的实质是把中国沦陷区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以战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