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C+SiO2Si+2CO↑,说明Si的非金属性比C强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C.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D.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最低
2.(3分)对于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3.(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表示单核10电子粒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
B.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C.同一原子能层越高,s电子云的半径越大
D.N、O、F电负性逐渐增大
4.(3分)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此反应不应该自发进行,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进行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5.(3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与H+结合的过程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未发生改变
B.某晶体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可以较充分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C.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D.气态SO3和SO2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目相等
6.(3分)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存在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溴水褪色
B.对于平衡2SO2+O2⇌2SO3,使用催化剂有利于SO3的合成
C.醋酸稀溶液加热后溶液pH降低(不考虑醋酸受热挥发)
D.合成氨时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7.(3分)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12个
B.酒石酸(HOOC﹣CHOH﹣CHOH﹣COOH)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C.熔点:SiCl4>SiC
D.邻羟基苯甲酸分子内形成了氢键,所以沸点高于对羟基苯甲酸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H4Cl溶液的K 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 w
B.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C.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

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D.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9.(3分)已知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1.22×10﹣8mol•L﹣1,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1.3×10﹣5mol•L﹣1。

若在5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8mL 0.01mol•L﹣1的AgNO3溶液。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在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会转变成黄色沉淀
B.溶液中先产生的是AgI沉淀
C.AgCl的K sp的数值为1.69×10﹣10
D.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O3﹣)>c(Ag+)>c(Cl﹣)>c(I﹣)
10.(3分)下列表述与示意图不一致的是()
A.图①可表示5mL 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
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可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可表示常温下,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1盐酸,溶液pH随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
D.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aq)+I﹣(aq)⇌I3﹣(aq),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④,若反应进行到C 点状态时,则一定有v(正)>v(逆)
11.(3分)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c(OH﹣)+c(SO42﹣)
B.NaHSO4属于酸式盐,加入水中能促进水的电离
C.1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 A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12.(3分)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0晶体易溶于苯、CS2,C60是非极性分子
B.1mol C60分子中,含有δ键数目为60N A
C.C60与F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60F60
D.C60、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共64分
13.(14分)氮、磷、砷是同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与元素周期表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氨水溶液中存在多种氢键,任意表示出其中一种:。

(3)PH3和NH3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

下列对PH3与HI反应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不能与NaOH反应
b.含离子键、共价键
c.能与水反应
(4)氮原子间能形成氮氮三键,而砷原子间不易形成三键的原因:。

(5)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X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个。

②X的高价阳离子(X2+)在水溶液中存在离子[X(H2O)4]2+,则X2+与H2O之间的键型为。

请画
出[X(H2O)4]2+离子的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写结构式)。

14.(16分)硼及硼的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硼化镁在39K时呈超导性,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

(3)硼酸(H3BO3),白色片状晶体,微溶于水3BO3溶液中存在H3BO3(aq)+H2O(l)⇌[B(OH)4]﹣(aq)+H+(aq)的平衡。

硼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为:H3BO3+NaOH═Na[B(OH)4]。

硼酸晶体具有层状结构,每一层结构如图1所示。

①硼酸晶体属于晶体(填“离子”、“分子”或“原子”)。

②下列关于硼酸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H3BO3是一元酸
b.其水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受到抑制
c.晶体中有氢键,因此硼酸分子较稳定
(4)三氟化硼(BF3)水解生成硼酸和氟硼酸(HBF4,强酸)。

BF3分子立体构型为,BF4﹣的电子式。

(5)氨硼烷(NBH6)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固体储氢材料。

氨硼烷的结构(如图b)和乙烷相似,氨硼烷分子与硼酸分子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为:和。

15.(16分)中国尿素合成塔(尿塔)使用寿命仅为欧美国家的.为此北京钢铁研究院对某尿塔腐蚀过程进行研究
(1)H2S来自合成尿素的天然气。

在380K、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H2(g)+S(s)⇌H2S(g)△H=+21.6kJ•mol﹣1.反应达到平衡时,H2、S、H2S的物质的量均为3mol。

①380K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②下列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室温下H2S2O3:K1=2.2×10﹣1,K2=2.5×10﹣2。

①Na2S2O3水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

②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填“能”或“不能”)说明FeS溶解性强于FeS2O3。

(4)此尿塔的最终腐蚀产物为。

为了有效防腐,北钢建议该尿塔在生产中用CuSO4溶液“脱硫(H2S)”,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室温下,H2S:K1=1.3×10﹣7、K2=7.1×10﹣15.CuS:K sp=6.3×10﹣36)16.(18分)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102030加热煮沸后冷却
到50℃
pH8.38.48.58.8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值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

丙认为:
①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试剂X是(填序号)。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石灰水
②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8.3,则甲判断正确。

(4)常温下,在测得pH都等于9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分别为a mol/L和b mol/L。

则a:b=。

(5)25℃时,浓度均为0.1 mol/L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3c(Na+)=2[c(HCO3﹣)+c(CO32﹣)+c(H2CO3)]
b.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不相同
c.两种溶液中c(H+)•c(OH﹣)=10﹣14
d.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2﹣)均增大
②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③常温下,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36分
1.【解答】解:A.C是还原剂,则还原性C>Si、C的非金属性强弱;
B.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相应的核内质子数也多,电子层数多少只是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之一,对应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但半径K比I大;
C.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所以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D.第VI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H5Se>H2Te,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H2S<H5Se<H2Te,氢化物的熔沸点:H2O>H4Te>H2Se>H2S,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对平衡体系CO2(g)⇌CO2(aq)△H=﹣19.75kJ•mol﹣3,该反应放热,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压强,所以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产生,应降温增压,
故选:D。

3.【解答】解:A.符合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可以表示单核10电子粒子基态时电子排布;
B.电子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C.能量越高,则同一原子的能层越高,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O、F电负性逐渐增大;
故选:B。

4.【解答】解:A.碳酸铵自发分解,故A正确;
B.碳酸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故B错误;
C.有些吸热反应也可自发,应根据△H﹣T△S进行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D.有的碳酸盐稳定,如Na2CO3受热不分解,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NH3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44+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6+=83杂化,故A正确;
B.某晶体固态不导电,说明熔融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离子晶体;
C.X﹣射线衍射实验能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故C正确;
D.SO3中S原子孤电子对个数==02中S原子孤电子对个数==1,故D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A.加入AgNO3溶液,溴离子浓度减小,溴单质浓度减小,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3的合成,但催化剂不能引起平衡的移动,故B选;
C.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热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C不选;
D.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
故选:B。

7.【解答】解:A.氯化钠晶胞中+周围距离最近的Na+个数为:3×8÷6=12,故A正确;
B.连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原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4属于分子晶体,SiC属于原子晶体7<SiC,故C错误;
D.形成分子内氢键时,邻羟基苯甲酸分子内形成了氢键,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解:A.水电离吸收热量,则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Cl溶液的K w小于100℃时NaCl 溶液的K w,故A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途径,反应途径必然不同,所以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4分解速率的改变也不相同,故B 错误;
C.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加入NH4Cl后,NH4+结合OH﹣,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导致Mg(OH)2固体溶解,故C正确;
D.BaSO4存在沉淀电离溶解平衡,加入Na6SO4固体,溶液中c(SO46﹣)增大,c(Ba2+)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知,AgI饱和溶液中c(Ag+)小于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说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所以若在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故A正确;
B.若在5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mol•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8mL 0.01mol•L﹣4的AgNO3溶液,溶解度小的物质先生成沉淀,AgI的溶解度较小,故B正确;
C.AgCl饱和溶液中c(Ag+)=c(Cl﹣),K sp(AgCl)=c(Ag+)×c(Cl﹣)=1.5×10﹣5×1.4×10﹣5=1.69×10﹣10,故C正确;
D.若在2mL含有KCl和KI均为0.01mol/L的溶液中3溶液,n(KCl)=n(KI)=4.01mol/L×5×10﹣3L=10
﹣3mol,首先生成AgI沉淀+)=0.003L×0.01mol/L=5×10﹣5mol,继续生成AgCl沉淀﹣)=10﹣5mol﹣6×10﹣5mol =2×10﹣8mol,混合前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3﹣不反应,其浓度最大﹣有剩余,AgCl+,所以c(Ag+)>c (I﹣),则溶液中存在c(NO3﹣)>c(Cl﹣)>c(Ag+)>c(I﹣),故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5mL 0.01mol•L﹣4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2mol•L﹣1H2C5O4溶液混合,反应生成Mn2+,Mn4+对反应有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开始后速率迅速增大,n(Mn2+)增大,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2+)不再改变,图象符合;
B.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故B正确;
C.当加入盐酸20mL时,题中pH变化曲线不正确,故C错误;
D.若反应进行到C点状态时,溶液中c(I6﹣)应该增大,反应正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溶液呈电中性+)+(H+)=c(OH﹣)+2 c(SO42﹣),根据硫酸氢钠的化学式知c(Na+)=c (SO42﹣),所以(H+)=c(OH﹣)+c(SO82﹣),故A正确;
B、NaHSO4的电离生成氢离子,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故B错误;
C、NaHSO6晶体由Na+和HSO4﹣构成,故1mol硫酸氢钠晶体含离子为7N A个,故C错误;
D、该温度下Kw=1×10﹣12,pH为12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该温度下加入等体
积pH为12的NaOH溶液后,所以可使该溶液性呈碱性;
故选:A。

12.【解答】解:A.C60晶体为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CS2,C60是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
B.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每个σ键有两个碳原子个σ键=90;
C.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碳碳双键,则一个C60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个数为=30,C60分子含30个双键,与极活泼的F5发生加成反应即可生成C60F60,故C正确;
D.C60、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共64分
13.【解答】解:(1)C、N、O元素是同一周期相邻元素,但N元素原子2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故答案为:C<O<N;
(2)N元素与O元素的电负性都很强,不同分子中的N原子,如O﹣O﹣H•N、O﹣H•O,
故答案为:O﹣H•N(或N﹣H•O、O﹣H•O;
(3)PH3和NH4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3与HI反应产物为PH4I,相当于铵盐,a.铵盐能和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6I能与NaOH反应,故错误;
b.铵盐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4I中含离子键、共价键;
c.铵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4I能与水反应,故正确;
故答案为:bc;
(4)砷的原子半径大,砷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难以形成π键,
故答案为:砷的原子半径大,砷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难以形成π键;
(5)①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则X为Cu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22s26p63s63p64d104s1;
该晶胞中白色小球=5×=2=7,N3﹣带3个单位负电荷、Cu+带3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形成的化合物为Cu3N,则白色小球表示N3﹣、黑色小球表示Cu+,同一个N4﹣相连的Cu+有6个,
故答案为:172s23p63s43p67d104s1;3;
②Cu2+与H2O与之间的化学键类型为配位键,Cu3+有空轨道,Cu2+能接受孤对电子,H2O能提供孤对电子,所
以能形成配位键5O)4]2+离子为[Cu(H4O)4]2+,[Cu(H3O)4]2+离子中含有配位键,其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配位键;。

14.【解答】解:(1)B是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ⅢA族;
(2)根据投影可知,1个B原子为2个Mg原子共用;5个Mg原子为6个B原子共用,由此可知:镁硼原子个数比:,故硼化镁的化学式为MgB2,
故答案为:MgB6;
(3)①硼酸晶体中存在H3BO3分子,因此,
故答案为:分子;
②a.硼酸中B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B(OH)3+H2O=B(OH)4﹣+H+显酸性,所以为一元酸;
b.硼酸中B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而使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
c.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B﹣O,熔沸点与氢键有关;
故答案为:a;
(4)BF2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8且不含孤电子对,BF4﹣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5)氨硼烷分子中氮原子、硼原子有三个单电子3、sp5,在硼酸[B(OH)3]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价层电子对为3,杂化类型为sp2,
故答案为:sp3;sp2。

15.【解答】解:(1)①根据平衡常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固体不带入==1,故答案为:1;
②a、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常数增大,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硫化氢的浓度增大;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增大硫化氢的浓度,平衡不移动,图象与实际不相符;
故答案为:ab;
(2)根据反应流程图可知,反应II主要反应物有O2、FeS,主要产物有SO2、Fe2O2,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可得:4FeS+7O52Fe2O3+4SO2,
故答案为:4FeS+7O26Fe2O3+2SO2;
(3)①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正离子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的负电荷数,由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2S2O3属于弱酸,该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S2O82﹣、HS2O6﹣、OH﹣,故有电荷守恒:c(Na+)+c(H+)=2c(S2O32﹣)+c(HS2O4﹣)+c(OH﹣),
故答案为:c(Na+)+c(H+)=2c(S2O62﹣)+c(HS2O7﹣)+c(OH﹣);
②根据反应流程图可知,反应IV的主要反应物有H2S2O4、FeS,主要产物有H2S、FeS2O3,可以写出反应IV的
化学方程式为:FeS+H2S2O3=H2S↑+FeS2O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能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大小,
故答案为:FeS+H2S2O6=H2S↑+FeS2O5;不能;
(4)由流程图可知,反应II和反应IV的最终产物是Fe2O3、FeS3O3,故此尿塔的最终腐蚀产物为Fe2O3、FeS2O3;
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与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
故答案为:Fe3O3、FeS2O6;Cu2++H2S=CuS↓+7H+。

16.【解答】解:(1)该溶液的pH值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3﹣+H3O⇌H2CO3+OH﹣,故答案为:HCO5﹣+H2O⇌H2CO4+OH﹣;
(2)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8,溶液pH升高说明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aHCO8,
故答案为:大于;
(3)①加热煮沸的溶液中甲推测可能存在碳酸,乙推测可能存在碳酸钠,碳酸和氯化钡不反应,则证明生成碳酸钠,
故答案为:乙;b;
②若加热后碳酸氢钠不分解,溶液仍为碳酸氢钠溶液,溶液pH不变,
故答案为:等于;
(4)pH等于9的NaOH溶液,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为10﹣9mol/L,pH等于6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浓度为10﹣4mol/L,则a:b=10﹣9:10﹣5=10﹣4:1,
故答案为:10﹣4:5;
(5)①a.浓度均为0.1mol/L的Na3CO3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为4.05mol/L的Na2CO3和NaHCO2,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3[c(HCO2﹣)+c(CO32﹣)+c(H6CO3)],故a错误;
b.Na2CO7和NaHCO3溶液中均含有Na+、HCO3﹣、CO32﹣、OH﹣、H+等五种离子,故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
类相同;
c.水溶液中存在K w=c(H+)•c(OH﹣)=10﹣14,温度不变,K w不变,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逆移,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NaOH,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ab;
②浓度均为0.6mol/L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和NaHCO3,碳酸
根离子水解能力强于碳酸氢根离子,且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c(HCO3﹣)>c(CO72﹣)>c(OH ﹣)>c(H+),
故答案为:c(Na+)>c(HCO3﹣)>c(CO62﹣)>c(OH﹣)>c(H+);
③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碳酸根离子先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溶有二氧化碳显酸性,则溶质的主要成分有NaCl3、CO8(H2CO3),
故答案为:NaCl、NaHCO4、CO2(H2CO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