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自检题检测试卷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
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
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
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
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5.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
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
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③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第⑥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故人曰(________)
④明日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下车引/之
C.起不/食待之
D.令人/求故人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博学面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周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井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1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上文选自《________》,其编者是南朝的________(人名)。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门外戏”一词突出元方只是孩童,衬托出他虽年幼却聪慧识礼的形象。

B.“尊君在不?”语气直接,表现出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迟到失信的错误。

C.“下车引之”是友人惭愧的表现,他无言以对的狼狈衬托了元方的形象。

D.“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聪明智慧、善于言辞又知书识礼的人物形象。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词的含义。

①俄而雪骤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差可拟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5.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划线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突出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品质?
(4)《论语》这本书,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真言,学习完《<论语>十二章》这篇文章,结合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说出一点即可
1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
②静以修身________
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1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甲】文与【乙】文都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________》一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香扇枕暖被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家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年九岁失母,慕思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乙)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①之,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②,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②炙:烤。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B.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C.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D.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持之而归
B.人不知而不愠
C.丁壮者引弦而战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香躬亲勤苦________ ②殆不免丧________
③性至孝________ ④乡人称其至孝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②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5)黄香与王祥都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suí),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近称之。

称:称赞
B.强行绥之以德。

德:德行
C.久而益敬。

益:好处。

D.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效法,仿效
(2)文章中画线句子是元方对袁公的回答,这个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