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个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这些课文体裁各异,内容不同,但都表现了艺术的美好,旨在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4.通过“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学习本单元,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重点
1.对教材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
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背诵《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第9自然段。
3.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好词佳句,激发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会。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描绘,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通过口语交际实践,增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某项技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措施
1.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再予以帮助。
最后
还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2)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
教师要重点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
(3)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浅显易懂的文言小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本单元课文都与各种艺术形式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水墨动画片《高山流水》、贝多芬《月光曲》片段、京剧表演片段等音像资料,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
3.应多方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片段时,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头脑中构建场景,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图像画面,从而更体会艺术之美,提升自己的感悟、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文言文二则》2课时
《月光曲》2课时
《京剧趣谈》1课时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1课时习作:我的拿手好戏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