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路的内涵与关键技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公路的内涵与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在公路工程中,关于绿色公路的解读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各项目建设方案细节不一,导致绿色公路理念与实际施工难以完全融会贯通。
鉴
于此,阐述了绿色公路的定义、内涵特征,分析绿色公路建设面临的瓶颈,对于
关键技术提出建议,旨在促进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
关键字:绿色公路;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关键技术;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道路建设不段取得突破,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如今,我国公路交通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挑战。
绿色道路[1-3]的概念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丰富的过程。
新时期的绿色道路不仅是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引领新时期道路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1 绿色公路的界定
1.1 绿色公路的定义
所谓绿色公路[4-6],是指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路设计者本着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设计、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的道路。
从绿色公路的内涵看,它是以功能适应性公路、资源节能公路、低碳环保公路、风景优美公路和生态文明公路为基础的。
1.2 绿色公路的内涵特征
(1)集约节约资源
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包括公路本身占用的路网和走廊资源、公路建设过程中消耗的建材、矿产资源。
绿色公路必须合理优化利用资源,实现集约经济。
(2)优化能源使用
绿色道路从节约能源和推广绿色能源两方面优化能源利用。
节能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改进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清洁可再生能源在道路建设中的的使用。
(3)重视生态环保
绿色公路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公路题中应有之义。
道路工程的建设既要考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和环境修复的最大化,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控制污染排放
中国公路网覆盖面广、路途长、影响面广。
在公路发展过程中,建筑污染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影响周边居民健康,阻碍沿线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力争在实现“零排放”。
(5)着眼周期成本
绿色公路不仅要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材料的选择和维护成本,而且要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与建设一并考虑,突出道路的服役寿命。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的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养护便捷化水平。
1.
实施创新驱动
绿色公路的概念需科学的方法和不断优化的技术来实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绿色公路的实施,不仅要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也要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它需要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也需要采取现有的技术和措施来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1.
提升工程品质
工程质量是公路自身优良程度的综合体现。
以绿色公路理念为指导的工程项目必须具有优良的工程质量。
相应地,工程质量优良的公路也能满足绿色公路各种特性的要求。
因此,建设绿色公路必须提高工程质量,满足人们对环保的要求。
(8)拓展服务功能
通过沿线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满足人们出行的其他服务要求,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出行体验。
2 绿色公路建设的瓶颈
2.1 理念不统一不同的人对于绿色公路有不同的解读,从而导致在关于绿色
公路的建设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指标等关键问题上上下部统一的矛盾。
2.2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发展模式,管理体制不完善是绿色公路
建设的关键问题,制约了绿色公路的发展。
目前,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细节不够
明细,法规模糊,绿道的专业技术、管理职能和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绿道建设
效果不佳。
2.3 由于缺乏书面技术规范,工程实践缺乏创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不同,但没有对工程进行具体的分析,造成许多简单的模仿现象,道路呆板,缺乏创新,阻碍了绿色公路的发展。
3 公路建设中绿色公路关键技术的应用
3.1 设计环节关键技术
3.1.1 自然能源利用技术
在公路建设中,对沿线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的调查是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
例如,在山区隧道建设过程中,风能利用,可参照风向规划隧道工程。
该技术能保证施工时空气的流通,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另外,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可以在路灯设计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充分降低道路成本。
3.1.2 水环境敏感区设计技术
水环境敏感区的建设对公路建设的质量有直接影响,水环境与建设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有必要对沿线水质进行调查。
在对水环境敏感区进行调查时,有关人员应调整主要道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1.3 “碳补偿”绿化带设计技术
“碳补偿”绿化带是指在道路两侧种植具有固碳性能的植被,能够吸收汽车尾气,减少碳吸收和碳排放的差异,保证其处于平衡状态。
设计人员应该调查清楚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和周边气候特征,保证“碳补偿”绿化带设计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3.2 施工环节关键技术
3.2.1 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效果评价技术
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的认识,可以看作是对公路周边生态环境认识的基础上的评价规划,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资源的利用也可以进行严格的监督[7-8]。
因此,在绿色公路建设中应用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可以增强施工人员对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维护关系的认识。
3.2.2 沥青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在道路改建过程中,废弃沥青材料极易产生,常常作为废弃材料丢弃。
基于此,沥青再生利用技术对公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沥青再生包括厂拌热再生技术、局部地热再生技术和地面冷再生技术。
目前,沥青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良好,可应用于各级公路的沥青施工。
3.2.3 工程机械设备节油技术
在设备节油环节,作业者作应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综合节油”体系,加强机械作业者培训管理;其次,根据设备运行和路面施工情况,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燃油消耗定额作为参考标准。
5 结论
绿色公路是交通系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本文对绿色公路的含义、建设中
的瓶颈及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推进绿色道路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
中应有之义。
大力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绿色公路内涵。
同时,要及时细化成果,形成绿色道路的技术指南、标准和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谢新盛(1996),男,湖南株洲人,硕士,主要从事道路材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登际.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体系落地——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三部推进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15(10):11-12.
2.
欧阳斌,李忠奎,陈建营. 我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综合运输,2009(8):14-19.
3.
贺宏斌,王姣姣. 绿色公路政策创新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12):10-12.
4.
彭云. 云南思小高速公路的生态公路文化内涵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45-50.
5.
谢辉. 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浅谈[J]. 四川水泥,2017(10):320.
6.
李铁军,张羽. 鹤大高速绿色公路建设施工管理实践[J].公路,2016(6):6-10.
7.
林志慧. 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两型交通”——神宜公路建设的成功实践与
启示[J]. 政策,2008(10):26-29.
8.
陈泰旭,梁久春,李攀.基于绿色公路理念的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J].公路交
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8):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