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10月月考(学情调研)试题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月考
(学情调研)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1)▲,铁马冰河入梦来。

(2)亲人送水来解渴,▲。

(3)▲,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4)《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
“▲,▲。


(5)杜甫《春望》中“▲,▲。

”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意思表达相近。

(6)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以夸张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pān( )谈。

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颤抖,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quán ( )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辫,也立即舒展开来,像一个个躬听教诲的耳朵。

——雷抒雁《阳光是一种语言》(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
pān( ▲ )谈 quán( ▲ )缩教诲.( ▲ )
(2)巧用修辞,仿写画横线处的句子。

▲(1分)
(3)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
▲改为▲▲改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幸福路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鳞次栉比
....;湿地公园波光粼粼,大小游船来来往往。

B.阳春三月,我们站在岳阳楼高处眺望,绿树如烟,水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

C.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D.同学们相约来到西郊公园湖畔,或玩滑板,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
...乐.。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6、名著阅读。

(6分)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

”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①罗刹女为什么一听到“孙悟空”三个字就怒上心头?(2分)

②罗刹女不愿借扇给孙悟空,于是引发了一场恶斗,她是怎样退敌的?孙悟空又是用什么办法来应对罗刹女的?(4分)

8、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八年级某班最近围绕“长城”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6分) 【活动一】我们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曾向长城管理机构捐赠了30个印有“不爱长城非好汉”字样的垃圾箱。

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吗?(3分)

【活动二】据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

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7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答:▲
10、诗人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1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原文: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1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才能?(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①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②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③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④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⑤,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注释:①布衣:指平民。

②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抢,撞。

徒,光着。

③休祲:吉凶的征兆。

④若:如果。

⑤挠:屈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臣未尝.闻也尝▲②今日是.也是▲
15、读了甲、乙文两文中这些“士”的故事以后,结合原文,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3分)
答:▲
(三)阅读《筷子漫谈》,完成16——19题。

(15分)
筷子漫谈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

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

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

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

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

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

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

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

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

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③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

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

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

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

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④筷子古名曰“箸”。

《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约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

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

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

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

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

“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内容之一,早在唐以前就已走出国门,扎根在亚洲各地,特别是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各国。

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风格独具的重要用餐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文明进程的演进,饮食卫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当今时日,一次性筷子风靡全国。

表面上看,似乎可减少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但对木材资源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真是触目惊心,令人忧虑。

如何既保证就餐卫生,又能节约资源,是一个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

16、文中说筷子“大朴胜华”,是因为筷子具有哪些特点。

(3分)
答: ▲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箸”易名为“筷子”的原因。

(3分)
答: ▲ 18、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数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筷子承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4分) 答:▲
19、文章结尾说“如何既保证就餐卫生,又能节约资源,是一个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

”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就餐卫生,又能节约资源,并为你的宣传拟一则广告词。

(5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13分)
花开的方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

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

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

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

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

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

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

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

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

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

而搬到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

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

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

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

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

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牵梦绕的名字——望乡。

母亲的母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答:▲
23、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三、写作(60分)
24、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不少于600字。

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10分,每句1分)
(1)
(2)
(3)
(4),。

(5),。

(6),。

2、(1)(3分)
(2)(1分)(3)改为(1分)改为(1分)3、(3分) 4、(3分) 5、(3分)
6、(1)(2分)
(2)(4分)
7、(1)(3分)
(2)(2分)
8、(1)(3分)
(2)(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9、(3分)
10、(4分)
11、(4分)①曷②坐③席④徒
12、(2分) 13、(2分)(不超过10个字)
14、(2分)①尝②是
15、(3分)
16、(3分)
17、(3分)
18、(4分)
19、(5分)
广告词:
20、(2分)
21、(1)(2分)
(2)(2分)
22、(4分)
23、(4分)
三、写作(60分)
24、请以“带着__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带着_________________出发
初二年级语文学情调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则该空不得分。

10分)
(1)夜阑卧听风吹雨,(2)军民鱼水一家人。

(3)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波涛在澎湃。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6分)
(1)(3分)攀蜷 huì(2)(1分)有修辞,言之成理即可。

(3)辫改为瓣(1分)躬改为恭(1分)
3、B(3分)
4、D (3分 )
5、D(3分)
6、(6分)①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

(2分)
②罗刹女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扇到几万里之外)。

孙悟空从灵吉菩萨那里借来“定风丹”。

(意思接近即可)(每问各2分,合计4分)
7、(5分)(1)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1979年主要是自行车,到2009年汽车越来越多,2019年自行车又将成为新宠。

(每点1分,计3分)
(2)原因分别是:国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1分)国民环保观念增强。

(或:国民健康意识增强)(1分)(计2分)
8、(6分)【活动一】“不到长城非好汉”意思是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登上长城就不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登上长城不容易,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

“不爱长城非好汉”意思是保护长城很困难,保护长城,要从每个人做起,人人都要当爱护长城的“好汉”。

(大意对即可)(3分)
【活动二】答出一点即可。

如:长城不是留言墙。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

(3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