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浅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任务与要求:
1、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中存在的问题
2、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论文撰写
时间: 2015 年 8月 20日至 2015 年 11 月 5 日共 10周
学习中心:(或办学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泸州学习中心学生姓名:学号:W10521142105
专业:会计学
指导单位或教研室: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泸州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徐毅勇职称:副教授
2015年11月5日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本表作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表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日益活跃,且财务舞弊已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毒瘤,它不仅给投资者及债权人带来了严重损失;也极大的冲击了资本市场,破坏了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动摇并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因而防范和治理财务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
本文结合国内外案例,从多方位角度剖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理论、危害、手段、迹象等,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been growing drastically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has become the cancer that hinder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It not only causes serious losses to the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but also greatly impacts the capital markets, damages the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impartiality and openness" on which the capital markets depend for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undermines the investors' confidence. So ,there is no time to delay to take strict precautions and control against financial fraud.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re is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inacial fraud, and then its sings, tricks and damages, based on the cases in China and overseas public companies.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as well.
KEY WORD public compa Financial corrupting practices Countermeasure
目录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2 第一节财务报告舞弊的内涵————————————————————————————————2 第二节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2 第三章财务舞弊的手段剖析----------------------------------------------------------------4 第一节利用关联交易舞弊------------------------------------------------------------------4 第二节利用虚拟资产舞弊------------------------------------------------------------------4 第三节利用收入、成本费用的不合理确认与计量舞弊-------------------------------------------5 第四节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舞弊--------------------------------------------------------------5 第五节利用地方政府补贴舞弊--------------------------------------------------------------6 第六节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6 第四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识别----------------------------------------------------8 第一节管理层行为迹象--------------------------------------------------------------------8 第二节企业经营状况迹象------------------------------------------------------------------9 第五章管理层行为迹象-------------------------------------------------------------------11 第一节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独立性和行业自律性---------------------------------------------11 第二节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本--------------------------------------------12 第三节内外结合,杜绝舞弊----------------------------------------------------------------12 第四节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12 第五节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12 结束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实力的加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紧跟着财务会计发展的脚步,会计信息失真,财务舞弊大面积、持续的发生已经不是罕为人见的现象了。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段时期,可以说是“灾难”的多发时期: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财务舞弊行为日益猖狂。
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板的公司,甚至小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
只要有利可图,便可不择手段,不惜违背法律来获取利益。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7年2月,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453家,在境外上市的有143家,境内股票总市值达到112870亿元1。
从麦迪逊公司到安然公司,从琼民源到银广夏,这样影响巨大的国内外的舞弊案层出不穷。
同时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元化,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的舞弊,从真账假作到假账真作的过程。
这不仅使审计、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发挥其监管功能,还误导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甚至牵扯到许多关联企业,比如,子公司、政府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
因而严重的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危害了国家经济的正常稳定持续的发展。
1
第二章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财务报告舞弊的内涵
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关于舞弊的定义是:舞弊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涉及到故意掩藏事实,该准则主要关注财务报表舞弊及资产盗用的舞弊;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为:公司或企业故意错报和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即进行欺诈性的财务报告,又称“管理当局欺诈”或“管理当局舞弊”(Management Fraud)。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定义舞弊为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秦江萍2对中外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动机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券市场的共性使中外上市公司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会计舞弊动机,但由于中外证券市场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会计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又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还具有一些和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而不同于国外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动机。
总结国内外不同机构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我们找到它们的共同点:(1)舞弊的对象:企业的财务报告;(2)舞弊形成的性质:出于某种目的的故意行为,区别于无意识的虚假陈述;(3)舞弊导致的后果:信息失真,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节财务报告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的不断发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据有关资料显示,18世纪南海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致使该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财务报告舞弊风暴导致纽约股市的崩溃,全球股市受到极大的冲击。
1997年东南亚金2秦江平.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与识别[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42~44.
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存在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近年,安然、世界通信、施乐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导致美国证券市场遭受约5万亿美元的严重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国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还让许多的海外投资者丧失信心。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出现的严重的危机,并且在市场机制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存活率几乎得不到有力的诚信保障,因而投资者不得不撤资。
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剖析。
第三章财务舞弊的手段剖析
第一节利用关联交易舞弊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其主要特点是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在定价政策、结算方式及支付手段等方面均可通过内部协商进行选择。
关联交易舞弊包括自我交易、循环交易。
自我交易是指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
其实这些所谓的皮包公司仅是这个上市公司的影子,拥有其同一个注册地址和相同的联系电话;而循环交易是指上市公司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而其多方只是一个流转站,从上市公司到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再到另一个公司,最后回到上市公司的循环交易。
这种销售交易既增加了营业收入的规模,又可以节约纳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他们为了将交易做得有模有样,还有虚假的出库单、入库单以及进账单等。
关联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
其主要通过关联购销舞弊,利用协议定价的灵活性来包装利润。
第二节利用虚拟资产舞弊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
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
主要包括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即待摊费用;第二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
因此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从而达到财务舞弊、虚增利润的目的。
第三节利用收入、成本费用的不合理确认与计量舞弊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由于稳步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经营良好的表征,也是股价攀升的有力依托,所以在这平静的而良好的表象下,许多上市公司通过伪造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非营业收入营业化来操纵收入。
伪造收入是指通过虚构交易事实,据以确认收入, 一般是从虚构原材料购进、产品生产、发货、运输等原始会计凭证开始,然后根据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制作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
提前确认收入就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前予以确认。
它利用填塞渠道这种方法,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来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
非营业收入营业化主要是将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营业化。
这样既满足了操纵利润的需要,又满足了投资者对营业收入的偏好。
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收入的虚增相应的费用减少。
而上市公司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将费用的过度资本化,一方面当期的费用减少,粉饰经营成果;另一方面使得长期资产虚增,美化财务状况。
主要用利息费用的过度资本化、广告费用的过度资本化和经营成本的过度资本化手段。
第四节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舞弊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
货方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而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上市公司迫于市场压力或为了追求短期账面利润,应收账款作为一个应计项目,一方面其变化可以直接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总利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一种隐性操纵,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披露,容易隐藏,很难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查清特定的原因。
因此上市公司不惜通过大量赊销来增加销售额,利用关联企业的交易使应收项目增加,进而操纵利润。
另外将分不太清楚的费用,甚至包括关联方内幕借款或不合理拆借等塞在其他应收款里。
第五节利用地方政府补贴舞弊
地方政府补贴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企业的形象及经济状况和向同级地方的经济相比等目的,通过地方政府的帮助和扶持,越权给予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对上市公司拖欠的银行利息给予核销减免、给予资产价格优惠等方式, 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形象。
因而在地方政府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的情况下,使上市公司自身真实的经营水平和盈利水平增加,但政府扶持具有不确定性和非持续性,从长远来看,公司以后的利润将下降。
第六节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加之我国
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 粉饰经营业绩。
(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 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 可以予以资本化。
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然而, 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选用不当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2)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
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 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
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手脚。
第四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识别
财务报告舞弊是一种不易察觉迹象的犯罪行为,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为高智商的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舞弊机会,同时也使得舞弊事件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反舞弊的专家W.SteveAlbrecht在《舞弊检查》一书中把舞弊迹象分为六大类:(1)会计异常;(2)内部控制缺陷;(3)分析性异常迹象;(4)奢侈的生活方式;(5)反常的行为;(6)举报和投诉。
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两方面来寻找舞弊迹象,比如外部经营行业的竞争加剧而企业获利水平却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就有可能存在舞弊;企业内部“一股独大”现象的存在、管理人员生活腐败或内部审计岗位独立性不足都是有可能造成舞弊;除此之外,在企业经营方面,经营品种过多、销售水平与产量不成比例、主营业务变动过于频繁等也有可能是企业在利用虚构收入等方式进行舞弊;因此,本文将从管理层行为、企业经营状况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找到企业舞弊的迹象。
第一节管理层行为迹象
一、管理层独断专行
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一些独断专行的权势,例如有的是董事、经理集权势于一身;有的则是公司合伙人之一。
他们在制定公司制度、经营决策、财务等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
这种公司在政策制定、职责分布、战略执行上存在严重的失控,为了避免监管或者为了增加个人的收益,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Fama3认为,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市场会根据经理过去的表现计量他将来的市场价值(收入)。
这种来自经理市场的约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对经理以及其他高层经理的经营行为的最强的行为约束,是降低现代公司的代理成本和控制代理风险的主要手段”。
调查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高达
60%以上,甚至有的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由一人担任,董事会不能形成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内部人失控现象十分严重,管理层独断专行使得财务舞弊行为愈演愈烈。
二、管理层诚信记录不良
评价管理者的诚信水平是识别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企业核心管理人的诚信道德存在缺陷,为了公司和自身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综观国内外财务舞弊案件不难发现很多舞弊的主谋者、参与者,都有着严重的诚信道德问题,诚信道德是内在的素质,往往不能通过审计程序进行查证。
但是,现有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证监会的处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在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之间确实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总体上可以表明他们之间存在共生互动的关系。
三、管理人员抛空公司股票
许多上市公司为了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一般会选择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手段。
但是股票期权的作用不能被不合理地夸大,没有任何限制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会成为孳生财务舞弊的温床,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管理人员特别是核心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股票期权所占比例越大,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风险可能就越大。
进行这方面分析的一个明显信号那就是管理人员大规模抛售公司股票,因为内部管理人员对公司暗淡的经营前景、欺诈事项和舞弊行为最为清楚。
如果发现他们大规模抛售公司股票,说明他们对公司已没有信心了,要么公司面临破产倒闭要么存在着财务舞弊行为
第二节企业经营状况迹象
一、行业环境剧烈变动
由于行业竞争,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动,使得产品成本急剧上升,而产品的供给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利润的大幅度下滑使得企业短期内难以调整,从
而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为了渡过困难时期,企业需要向外界展示自身抵御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以便吸引投资者目光,获得新的贷款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只能依靠操纵财务报告,粉饰经营业绩并进行舞弊,才有可能渡过难关。
因此,当行业处于萧条或者更新换代的关口,出现舞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主营业务频繁变化
企业的主营业务变化波动很大也是透露企业舞弊的信号之一,因为主营业务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主营业务频繁变化,说明该企业的领导层决策失误严重,经营能力薄弱而且经营风险比较大,由此,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比如银广夏,1994年其主营业务是电脑软盘生产,1998年是房地产,1999年又变成了萃取产品生产,主营业务如此频繁变动,只不过是为利润操纵需要进一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而已。
如果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频繁变动,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盲目地变动主业将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进行利润操作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
三、经营规模急速扩张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经营规模的急剧扩张是孳生财务舞弊的温床。
经营规模的急剧扩张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大量负债经营扩大规模;一是不断收购扩大经营规模,无论哪种手法,都会造成经营和管理的磨合困难,磨合的困难往往会迫使企业求助于财务舞弊“制造”利润。
尤其是在企业上市初期,经营规模的扩大往往造成营运资金的短缺,资金链的断裂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困境,为了在市场上显示自己良好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会采用操纵利润的方式渡过“入不敷出”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