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
(测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个人礼仪
2. 交往礼仪的核心是()
A 团结和互助
B 平等和互利
C 尊重和友好
D 诚实和守信
3.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
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4.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 养性
B 内省 D 慎独 D 顿悟
5.“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
A 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 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
C 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D 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
A 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7.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
A 专业
B 勤业
C 乐业
D 精业
8.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的强制性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9.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的是()
A.独立性原则B.关怀性原则
C.回避性原则C.公开性原则
1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A.依据事实
B.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C.谁主张谁举证
D.原告负主要举证责任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
A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B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C 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D 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2.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A 尊老爱幼
B 诚实守信
C 夫妻和睦
D 勤俭持家
3.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
A 文明礼貌
B 尊纪守法
C 敬业奉献
D 爱护公物
4.下列哪些是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 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D 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5.下列对诚信和公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立身之本
B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C 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D 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6.下列哪些是中职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诚信和公道品质应做的()
A 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B 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
C 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
D 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7.下列关于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正确的是()
A 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
B 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追求
C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D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
8.下列哪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公平正义
9.下列哪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C 公平正义
D 服务大局
10.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根据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
其中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 ( )
A.调解
B.上诉
C.仲裁
D.行政复议
三、判断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要摆脱纪律的束缚。
()
3.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执法为民,其根本保证是公平正义。
()
4.普遍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是有效的。
()
5.“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很难实现。
()
6.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任务是进行民法知识的宣传教育。
()7.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全民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利。
()8.一个公民,只要自己远离犯罪,就不会参与到行政诉讼当中。
()
9.民事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
10.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既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人的自尊与修养。
(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我们中职生如何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断程序公正包含有哪些基本原则?
4.公民有哪些诉讼权利?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
在我国,包括中职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树立与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以及中职生能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些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1: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
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
案例2: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
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
问:①上述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2分)
②说说如果违反了法律后果将会怎么样?(2分)
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