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科学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科学的认识
题记: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

——高尔基在没有上《自然辩证法》这课之前,我认为这门课和以前上的哲学课,政治课差不多,都是小学上到大学的老一套,只能说是帮助我们树立唯物辨法法,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学习研究没什么具体指导价值,但是通过老师给我们上课,以及看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参考书才发现,我以前的理解错了,自然辩证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它指导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世界。

自然辩证法,更确切地讲,应该叫做科学哲学,生活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与科学息息相关,也避免不了有着自己对科学的认识。

一、科学一词的来源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科学在中国当前是一个很麻烦的术语,中国古代没有这两个字,它是用来翻译西方的词的,早期不叫科学,早期我们中国人把它翻译成格致学,后来是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科学的,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认为西方的学问跟中国的学问很不一样,中国古代的学问是文史哲不分的,是通才之学,国同之学,西方的学问是一科一科的,所以他就把西方的学问翻译叫科学,取分科之学的意思,把“science”译为“科学”。

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

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二、什么是科学
中国人用科学这个词也就是一百年左右,甚至广泛传播开来不到一百年,但是在一百年之内,科学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最显眼的词语,五四运动引进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就是科学。

当今,科学已成为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文化样式之一,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冲击,当我们被科学的巨大的活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所深深的触动的时候,当报纸又充斥着科学与伪科学的论战时,我们不禁要问,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探索事实与规律。

可以说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类就在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探索,人们总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求一种途径来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

但是那时候主要是靠宗教和神话为我们解释这一切,这些宗教和神话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解释人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和答案,彼此联系,形成一整套体系。

那个时候,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顺其自然。

因此,科学在理论上还不足以撼动宗教的地位,科学研究者也肯定没传教士数量多,也无法改变当时的现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无知和愚昧,渐渐的去认识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
三、科学改变了生活
“你长大想干什么?”
“我想当科学家!”上小学时,每当老师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听到最多的也是这样的答案。

的确,我们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1923年,瑞典的两位工程师浦拉腾和孟德斯发明了冰箱,于是,人类有了清凉、保鲜的食物;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第一次推出了电视系统,于是打开电视机,五彩缤纷的世界就吸引着你的视线,影响着你的思维;1932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出现,于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遍布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科学的进步,切切实实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改变,知识改变了命运,科学改变了生活。

是知识让我们的命运变得更美好,而科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四、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

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这是一把这样的剑,它是双刃的,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如果用它来做好事的话,那么,它就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如果用它来做坏事的话,它就可以产生坏的结果。

这就是说,同样的一把剑,使用之后所造成的后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目的。

它本身是双刃的,有它的两面性,一面可以用来做好事,另外一面可以用来做坏事,或一面可以带来正面作用,另外一面可以带来负面作用。

科学既可以用它来维护正义,除暴安良,也可以用它来伤害百姓。

这并非只是无奈,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减少、降低。

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当然,是曲折的甚或扭曲的反映),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质呢?这颇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

我倾向于是。

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或缺陷、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或对后果的控制不力而造成的。

五、我们要科学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
胡锦涛同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时,说了这一番话。

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科学不仅是改变物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是改变精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随着对世界和我们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的世界观也在改变。

我们达到的高度越高,我们的眼界也就越宽广。

培根早就认为,科学也主宰社会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使之达到理想的境界。

他把科学看作是区别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指出科学能够破除迷信和愚昧,是信仰和道德的基础,有助于塑造和完善人性。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

它包括以下14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
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

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13、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

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

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

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

14、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

六、人生要有科学的信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丰富了,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贫乏、低调了,精神变得越来越空虚了。

科学的信仰是维护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抛弃它就意味着抛弃进步和发展;科学的理想与信仰是支撑我们生命躯体的重要精神力量,抛弃它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生命躯体的支撑点;科学的理想与信仰是我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那我们抛弃它就意味着抛弃生存的法宝。

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愿望,离不开满腔的热情,但更离不开靠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在温馨的校园里充实自我,思考自我,完善自我。

面对科学的信仰,我要怀着满腔激情,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执着地去追求它。

理想崇高,志成于人;责任重大,自强不息;人生在勤,贵在坚持。

后记: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英国)
生命是属于我们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科学的信仰也是属于我们的。

我热爱科学,醉心于科学之美——一种自然与心灵交汇融合的美丽;同时我真诚地希望看到更多的科学进步和更鲜艳的文明之花,自己也将为之一生努力求索!
自然辨证法学习心得
我对科学的认识
姓名:张明杰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时间:2011年4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