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共22页

合集下载

1.1什么是饮食文化

1.1什么是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概述:何谓「饮食文 化」
饮食文化的构成单元
第1页,共41页。
饮食文化的定义 汪福宝、庄华峰主编《中国饮食文化
辞典》:
饮食文化 是有关人类饮食活动的内容及其各种表现形 式的总称。它是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有机结合, 包括:
1.饮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费。 2.主、副食品的创制、演进和食法。 3.饮食礼仪、习俗的形成和演变。 4.不同地区、民族的饮食风情特色和相互间的交流融汇。
(4) 就中国、韩国自古就有吃狗肉的习惯与传统。然而 美国人将狗视为忠心的朋友而不吃狗肉。
第4页,共41页。
〈一〉为什么是食物 2.饮食的禁忌:
(1)心理层面: a报恩心理:台湾早期务农人家不吃牛肉,
对牛怀抱着感恩的心意。 b图腾信仰:台湾排湾族认为百步蛇是祖先
头目的化生,对百步蛇有不杀的禁忌习俗, 因此通常不杀蛇、吃蛇。
法国:讲究配色 中国:讲究刀工。经厨师的刀工后可拼成
栩栩如生的美丽图案。
第26页,共41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7页,共41页。
第28页,共41页。
第29页,共41页。
第30页,共41页。
第31页,共41页。
〈四〉如何食用食物 1.饮食器具的发明:手食、箸食、刀

(1)手食文化圈 机能:搅拌抓捏推 特征:伊斯兰教圈、印度教圈、东南亚部
第22页,共41页。
〈三〉成为食物后,如何看待食物 2.如何为食物命名:
(3)日本生鱼片:刺身 生鱼片既然是用切的,为什么叫「刺身」? 据说在武士阶层中,「切」这个字很不吉利,
代表一旦拔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才称 为刺身。
第23页,共41页。
〈三〉成为食物后,如何看待食物 3.如何盛食与摆盘: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简评:““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是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李鑫老师所撰写,此篇论文于2010年发表于《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第5期,所在页面为第110-112页。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

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

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

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在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茹毛饮血到燧人钻火,创就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

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在饮食上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渴望能得到温饱而已。

但是随着经济腾飞,时代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天天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需要饮食更加美味可口,而且还对它的饮食结构及营养元素的合理性更加关注。

人们都不仅追求“吃饱”,更注重吃得“健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口味。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人的生活速度加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西方饮食文化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

中西方服饰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服饰差异PPT课件
the basic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The west:They dress opening and concise, think highly of beauty、 convenient for social.他们穿
宽、宜、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元素。衣开放,简洁,更加注重美观、
The West :opening开放
第15页/共23页
2;color颜色 -东方
Chinese ink painting 水墨画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nd best wishes 中国文化元素及 美好的祝福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青花瓷
第16页/共23页
第8页/共23页
二;the typical of western clothes 西方有代表性的服装
Gothic dress 哥特式服饰
Baroque costumes 巴洛克时期服饰
Rococo Costume 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9页/共23页
Gothic dress 哥特式服饰
develop
The feature ; black to give a mysterious、sexy and noble feelings. 特点:以黑色为主,给人神 秘,性感和高贵的感受。
特点:风格柔美、繁复。大量运用夸张的 造型、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 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
第12页/共23页
Western modern clothing 西方现代服饰
The feature; Simple, convenient, updated quick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modern society. 特点;简洁,方便,更新快, 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服饰。

论饮食文化的中西结合

论饮食文化的中西结合

论饮食文化的“中西结合”【摘要】俗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从你一出生到你死亡,食都会伴随着你的一生。

当封建中国的枷锁被西方炮火所打破,大量西方文化传播进这个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古国。

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更是让中国传统食文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美食也被殖民统治者带回西方,使得西方出现了唐人街美食。

正因为这样独特的“中西结合”,才使得人类的餐桌上又多了许许多多的美食佳肴。

【关键词】饮食、文化、传播、中西结合说起来如果要谈食,我想应该还得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代。

当然我们首先要排除原始人类的那种食——茹毛饮血。

那只是一种生活本能,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味觉,所以人类真正开始懂食是在公元前17世纪,商代奴隶制度有了较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才有了发展烹饪的物质条件。

相传中国烹饪的始祖是伊尹。

见于《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至味说汤,致于王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伊尹带着锅子勺子,用煮饭和味道去说服商汤去治理天下。

从此以后,中国人便爱上了食,食文化便也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直到现在,因为地理因素和人文影响,中华大地衍生出了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享称为“八大菜系”。

因此,现在的中华饮食文化真可谓百家争鸣。

一、中华饮食文化与发展上述说到的八大菜系,每个都蕴含了中国1000多年文化古韵的精髓。

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江浙、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

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

每个菜系都是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间在进化,这些食文化大多是受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地理因素和饮食资源,最后自成一家,并研制出各种对应的烹饪方法。

以粤菜为例,如果把“蒸”从某个广东厨师的武功中废掉,这个厨师也就算是废掉了,没有了蒸,广东菜将失去原汁原味的鲜甜和浓香。

中国饮食文化之湘味湘情

中国饮食文化之湘味湘情

第15页/共25页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 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初为一唐姓业 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 《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之意,名之“德园”。
德园包子
第16页/共25页
长沙臭豆腐
据有关史料记载,臭豆腐源于北京,后从湘阴传入长沙。姜二爹 12岁学艺,从师访友,潜心钻研,经验丰富,自成一家,具有鲜、 香、辣和外焦内嫩的特点,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黑如 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1958年毛泽东回湘时仍惦记着 火宫殿的“臭豆腐”,直到一尝才了心愿。
第17页/共25页
浏阳蒸菜
浏阳蒸菜是湘菜中的一道传统菜系, 相传起源于明朝,历经500多年发展。 古县志记载,浏阳一直盛产三样: 烟火、菊花石、相思鸟。如今,烟 火、菊花石都享誉国际,与之一起 闻名的,还有生意兴隆的浏阳蒸菜。 俗语说,有浏阳花炮的地方,就有 浏阳蒸菜!
第18页/共25页




• 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两 地为主,擅长制作山珍野味、 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
• 整体风味:辣、酸、腊。 • 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厚的
山乡风味。 • 代表性菜肴:腊味合蒸、重阳
寒菌炖肉、焦炸鳅鱼、麻辣 牛蛙腿等。
第7页/共25页

地理与气候

辣 的
经济与流通


精神文化
第8页/共25页
地理与气候的原因
精神文化的原因
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 湖南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 的使命感,在中国各省份中极为突出。明初和清初两次大规模移民,对 湖南人的性格和民风影响甚大。两次大移民,都是由于战乱导致人口锐 减,十室九空,大批外地人移入湖南,这种人口的重新组合,使湖南出 现新民风。新移民的开拓进取精神,汉族与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和,使 湖南人逐渐形成了反抗坚忍、敢做敢当、忍耐刻苦、骁勇强悍的气质, 常被人称为“骡子”、“蛮子”。这种人文特征与辣椒的精神内质相通, 因而辣椒与“辣人”一拍即合。湖南人借辣椒的冲劲来抒情、寄意、壮 怀,从一般的嗜辣发展到大规模种辣、制辣的过程,便不足为怪了。

《中国传统文化》第十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第十四章
汉代时期,制曲技术得到发展,有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时期,有了保健酒药酒;元 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这已很接近我们今天常喝的白酒了,不过度数并不高; 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
21
一、酒与祭祀
酒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身负重任。这个重任就是成为神的贡品,也就是祭祀所用的祭 物之一。夏商时期开始行神鬼之祭,到了周朝则开始进一步行天地万物之祭。
四、地方风味流派
(四)广东风味
(1)概况:地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四季常青。北依五岭,中有珠江,南临南 海。各种动、植物原料丰富。
(2)构成: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风味构成。
(3)广州风味: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平原和部分沿海地带。擅长清蒸、软炒、烩、烤 等,口味清新,清而不淡,鲜而不俗。代表菜有烤乳猪、一品天香等。 (4)潮州风味:主要包括潮州、汕头、潮阳、普宁、饶平、揭阳、海丰等地在内的潮 汕平原地区。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 (5)东江风味:又称客家风味,因历史上大批客家人聚居而得名。多用炖、煲、焗、 酿等法。东江菜酥软香浓,口味偏咸。
(6)徐海风味:指徐州沿东陇海线至连云港一带。以鲜咸为主,五味兼有,风格淳朴, 菜肴有齐鲁之风。
13
四、地方风味流派
(三)四川风味
(1)概况: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山川环抱,物产丰富。四川以丰富的物产、特 殊的加工方法而享誉中国和世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
(2)构成:主要由成都、重庆、自贡等风味构成。
(3)烹调方法:加工技法全面,常用的有爆、炒、熘、蒸、扒等。
(4)口味:以咸鲜为主,纯厚不腻,鲜、香、脆、嫩。 (5)代表菜:糖醋鲤鱼、德州扒鸡、葱烧海参、油爆海螺、炸蛎黄、清蒸加吉鱼、九 转大肠、清氽赤鳞鱼、油爆双脆、清汤燕菜等。

中国古代饮食历史

中国古代饮食历史

中国古代饮食历史中国古代饮食历史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

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形成时期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

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的记载是刘姓嫡亲淮南王刘安首创。

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豉、醋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东汉的豆豉应经开始大量产生,人工酿造的食醋也是在汉代产生的,当时称为“酢”。

酱油则称之为清酱。

餐饮礼仪也随之建立起来了,比如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品尝美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所以很多繁文缛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讲究了。

三、饮食文化的高峰——唐宋作为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饮食文化在发达繁荣,兼容并包的唐宋自然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麦、稻的地位逐渐上升。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植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植物

二 lotus 荷花 或 莲花
第7页/共22页
东方含义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一向以君子的形象出现,并反复运用于建筑,雕塑,文学和绘画中。宋代词人周敦颐曾 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又被看作佛教和道教的圣物。释迦牟尼和观音都以高居莲座的形象示人。观音手持白莲花,指引着信 徒远离尘世的纷扰,进入那开满纯洁莲花的净土。
第20页/共22页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Reason 原因:
在中国,绚丽多彩的花草树木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因此许多花木具有了丰富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 涵。 英语国家受西方古典神话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花木情结悠久而强烈。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不同, 两个民族对同一植物所引起的联想意义也往往不一致,也就形成了汉英植物文化的差异。
第2页/共22页
像情愿的少女,献出你的贞洁。"对于柏拉图来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苹果比玫瑰更好的表达了他的爱情。
苹果还与基督
教密切相关。虽然在《创世纪》中没有明言,但基督教徒都相信苹果是导致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罪
魁祸首。从此,苹果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原罪的象征。
第19页/共22页
正如摩根(Morgan)所言:"词语没有固定的意义,他们会随着文化和语境而 改变。" 中英文中植物词汇的内涵差异因归咎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随着语言的发 展,这种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在做文学研究或是跨文化交流的时候还 应特别注意语言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力求找出语言所带的文化含义,避免交 流中的失误。
第16页/共22页
一. 联想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汇 二. 联想意义部分不同的词汇 三. 仅在一种文化中有内涵的词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演示文稿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演示文稿
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让人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 不掩饰地蹂躏食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却表现得非 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样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
第7页,共137页。
此外,中国人的 餐具以瓷器为主,品 种较少,主要是碗、 盘、筷子、勺子和酒 杯等 ,大大小小、各式 各样的宴会都适用。 西方人则不同了 ,餐具 种类较多,用法各异, 他们的餐具可以分为 五大类:银器、金属器、 瓷器、玻璃器皿、上 菜盘和厨房用具。
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文化的分类及与饮食、烹饪的关系
饮食、烹饪都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一,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 的,必然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不仅拥有物质文化内涵,也拥有精神文 化内涵。
第20页,共137页。
(二)饮食文化
广义的饮食文化,包含烹饪文化和狭义的饮食文化的内容,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 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烹饪的形式
烹饪作为食品加工活动,由于烹饪工具、能源和加工方式等的不同, 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即手工烹饪和机器烹饪。
第16页,共137页。
烹饪方法的差异
Cooking method
在中国 ,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炒、炸 、焖、爆、煎、烩、煮、蒸、烤、腌、 冻、拔丝、糖醋等 。
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 炸、焖 ,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 ,正菜中鱼 就是鱼 ,鸡就是鸡 ,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 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规范 ,调料的添加 量精确到克 ,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 。
第15页,共137页。
第一节 烹饪与饮食文化
一、饮食与烹饪

中外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现状比较研究

中外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现状比较研究

中外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现状比较研究周鸿承【摘要】国内饮食文化博物馆类型以地方菜系类、名菜名点类、茶酒饮料类、调味品类以及各种特色食品为主.我国饮食文化博物馆虽然在建设数量、类型品质以及建筑规模等方面具有一些显性的优势,但是在产业发展、管理运营机制以及博物馆功能创新等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欧洲国家对遗址类饮食文化遗产的保护,美国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对现代工业食品的利用,韩日等亚洲国家对本国民族性饮食内容的传承等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国内饮食文化博物馆将在内容设计与内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有机更新,并不断地向国际著名饮食文化博物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后博物馆以及后遗产时代,国内饮食文化博物馆在数量以及体量上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作为地方饮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旅游新的景观目的地,是提升城市美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建设内容.%The main types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museums are local cuisines,famousdishes,condiments and special foods and so on.When it comes to quantity,quality and size,Chinese food culture museums have their superiorities.But when it comes to industry development,managerial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function innovation of museums,we have lots of problems.There are still many things we need to learn,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foo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in Europe,the use of modern industrial foods in modem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like America and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food cultural heritage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like Korea and Japan.Chinese food culture museums will be organic renewal in content design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and we will learn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international famous food culture museums.In the age of post-museum and post-heritage,the quantity and size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museums will still develop.And museums are important vehicles of protection,inheritance and using of local food cultural heritage,new attractions of urban cultural tourism.Food culture muse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oping urban food culture tourism.【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8(043)003【总页数】6页(P167-172)【关键词】饮食文化博物馆;美食遗产;美食体验【作者】周鸿承【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自2010年法国传统美食及墨西哥传统美食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以来,土耳其小麦粥、地中海美食、日本和食、韩国腌制越冬泡菜等美食项目先后成功申请成为世界非遗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