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下学期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三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简答题的专项基础练习-普通用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下学期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简答题的专项基础练习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65.0分)
1.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的酒界面分明,请运用物理
知识加以说明.
2.如图是我们熟悉的眼镜,为了让人配戴更舒服,在镜架的设计中,鼻托为什么设计
得较宽?镜框为什么采用轻质的材料?请运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3.压缩式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周期性物态变
化来循环制冷的,一种电冰箱的一般构造如图。

下层为速
冻室(冷源),上层为冷藏室,它分为上、中、下三格,
现在购买了一批鲜肉、蔬菜、水果,要把这批食物放在冷
藏室的格子中储存,怎样做最科学?为什么这样放置保鲜
效果最佳?
4.黑板上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50mL的水加上50mL的酒精,是多少毫升”同学们
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还不简单,等于100mL呗。

”老师告诉同学:“先别急,我们来做个实验,让事实说话。

”当我们在量筒里十分细心地倒上50mL的清水,然后再把50mL酒精缓慢地倒入量筒,这时杯中一片乳白色,尔后又变得晶莹透明,还冒出许多小水珠,就像刚打开的“雪碧”,仔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比100mL小。

这是什么原因呢?
5.如图所示是某办公室空调的安装位置。

(1)冬天用空调制热取暖时,要使整个房间取暖效果更好,应该调节风栅使热风向下吹还是向上吹?为什么?
(2)虽然空调吹出的是温度很高的热风,但房间里的办公人员总觉得制热效果不好,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6.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并非真墙,往往都是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假墙.请用密度的
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7.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
8.
9.当火灾发生后,从火灾现场逃生的手段之一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从
熟悉的通道逃离现场.你知道为什么要弯下身子吗?
10.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
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11,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
低,密度______(选择“变大”、“不变”、“变小”).根据气体密度
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
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冬天,自来水管经常会被冻裂,请分析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
12.炎热的夏季,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入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
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13.超高层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墙体填充的一般是“空心
砖”而不用实心砖,且超高层建筑由垫层和承台组成的
底部面积一般比建筑物本身底面积大一些,如图,
请用所学物理知识简要说明超高层建筑使用“空心砖”,以及垫层和承台面积大的原因。

14.有两把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汤勺,一把是银勺,一把是铝勺,怎样通过密度的特
性来分辨它们?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答:
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由于酒的浓度、成份不同,所以密度不同,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
【解析】
鸡尾酒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密度不同,也就是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
此题可以根据物体的浮沉分析,假如三种酒混合在一起分成三层,可以这样理解:以中间的酒为标准,上面的酒相当于漂浮,下层的酒相当于下沉.
2.【答案】答:(1)鼻托设计为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眼镜对人的压强,使人感觉更舒服;
(2)镜框采用轻质的材料,是为了减小眼镜总重力,减小眼镜对人的压力,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减小眼镜对人的压强,使人感觉更舒适。

【解析】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和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难度不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属于基础题。

3.【答案】(1)科学的储存方法是:蔬菜放上层格子、水果放中层格子、鲜肉放下层格子
(2)因为电冰箱的冷源在最下方,冷藏室内上层的温度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

从食物的含水结构、耐寒能力和食用情
况来综合考虑,这样放置效果最好
【解析】
【分析】
运用密度与生活的联系可知,冷藏室内温度低的空气密度大,会下降,密度小的相对温度较高点的空气上升,冷藏室的室温也就由上到下逐渐降低,根据题中的食物(鲜鱼、肉、水果、蔬菜)对温度的需要,就能确定所放的位置。

此题考查对密度的深入理解,密度与生活联系很密切,冰箱的最上层为速冻室(冷源);箱内空气被冷却后,密度变大,在同等情况下的质量大,会下降至最下层,故下层冷藏效果佳。

【解答】
(1)科学的储存方法是:蔬菜放上层格子、水果放中层格子、鲜肉放下层格子;(2)因为电冰箱的冷源在最下方,冷藏室内上层的温度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

从食物的含水结构、耐寒能力和食用情
况来综合考虑,这样放置效果最好。

4.【答案】答:
分子间有间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

【解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5.【答案】(1)向下吹;热风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只有向下吹才能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2)空调下方的书柜阻挡了热风向下吹。

【解析】
【分析】
我们在使用空调时,冬天是为了致热,通过改变空气的温度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根据空气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进一步做出分析。

运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来进行分析,从而解决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实际联系紧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解答】
(1)冬天用空调制热取暖时,要使整个房间取暖效果更好,应该调节风栅
使热风向下吹;热风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只有向下吹才能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2)虽然空调吹出的是温度很高的热风,但房间里的办公人员总觉得制热
效果不好,可能是因为空调下方的书柜阻挡了热风向下吹。

故答案为:
(1)向下吹;热风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只有向下吹才能使整个
房间暖和起来;
(2)空调下方的书柜阻挡了热风向下吹。

6.【答案】答:塑料泡沫的密度远小于真墙的密度,所以在做成的墙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墙质量远小于真墙的质量,故电影场景中用塑料泡沫假墙而不是真墙.【解析】
根据相同体积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来分析此题.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应用,生活中认真观察,要对观察到的问题多提为什么,这些为什么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解决问题.
7.【答案】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向下飘,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解析】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
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和熔化现象的了解和掌握,能应用物理知识
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解答】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故答案为: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向下飘,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8.【答案】答: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
【解析】
在空气中密度小的气体上浮,密度大的下沉.
燃烧后生成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很小,大都浮在房间的上部.
9.【答案】变大;燃烧时有毒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上浮
【解析】
【分析】
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说明体积减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密度的变化,这个过程是因为温度降低了,如果温度升高,则情况相反。

本题考查的是密度知识的应用,应多联系实际,能够将密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答】
温度降低时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说明体积减小,而质量不变,由知密度在增大,发生火灾时气体的温度升高,则密度会减小而上升,故为了避
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

故答案为:变大;燃烧时有毒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上浮。

10.【答案】答:北方冬天温度很低,水很容易结冰,水变为冰后质量m不变,密度ρ变小;
由ρ=,可得,V=,
则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同时自来水管温度降低,发生冷缩,所以容易把水管撑裂.【解析】
由公式ρ=可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当质量不变时,水结冰体积会增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
11.【答案】瓶内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所以塑料瓶向外凸出。

【解析】
【分析】
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而改变;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

本题考查密度知识的应用,解决此题需要结合密度公式和质量进行分析解
答。

【解答】
水结冰后,其状态变化,但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可知,冰的体积增大,所以塑料瓶向外凸出。

12.【答案】答:超高层建筑使用“空心砖”,
①在砖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空心砖比实心砖使用的材料少,质量小,对地面的压力减小;由p=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②砖的表面与地面接触时,当承台面积大时,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由p=可知,用空
心砖比用实心砖对地面的压强小。

【解析】
空心砖质量小,这样建造房屋时用料就相对较少;结合压强公式p=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减小,压强减小;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

此题考查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密度的应用,用空心砖做建筑材料比用实心砖更好,能保温、隔音、防震;另外还有搬运轻便、减少煤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能源等优点。

因此空心砖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建筑材料。

13.【答案】因为银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所以同体积的银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用天平比较二者质量,质量大的是银勺。

【解析】
【分析】
用天平测量二者的质量,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本题考查应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关键知道物体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物体的质量就越大。

【解答】
因为银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所以同体积的银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用天平比较二者质量,质量大的是银勺。

故答案为:因为银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所以同体积的银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用天平比较二者质量,质量大的是银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