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试卷讲评
讲评目标:
1、学会看例子,仿造例子来答题
2、巩固量词的搭配
3、用“仍然“来造句
4、教会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教会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组订正第一、二大题
1、小组讨论,进行订正
2、全班交流:你通过小组讨论订正,你记住了哪个生字。
3、教师讲评错得较多的:晴朗渴水使用海涛
(在低年段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一大重点,而通过小组订正的办法能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习,了解并改正自己写错的生字的同时,还能在交流中学习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生字)
二、巩固量词搭配
1、大屏幕出示:
一件(裤子)一个(桌子)一根(铅笔)一个(风扇)
请同学们读读这些短语,你有什么感觉?(不通顺)
考试小锦囊:词语搭配要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
2、那该如何进行改正呢?
3、巩固联系:一张()一台()一个()
一条()一块()一根( )
三、教会阅读技巧
1、这次错得最多的是第七大题,那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考试小锦囊:
(1)先读短文,了解文章的内容
(2)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答题
(3)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2、读短文,说说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3、讲解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4、短文按照()、()、()的顺序写出了各个季节山的不同景色。
四、学会写作技巧
(1)看(2)听(3)想
看图画,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尽量加上形容词()的草()的河()的小路
提醒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识字能力比较高,识字方法灵活多样,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途径多:看电视识字、广告牌识字、标签识字、看教科书识字等。
拼音拼读准确率高。
为此,我把识字教学环节、阅读两个教学环节放给学生预习完成。
2.第一学段阅读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效果分析
1.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2.课堂训练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如,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与扩展,词句练习),重视练习语文基本功(如,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3. 注重了问题设计的指向性和有效性,如:“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4. 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体现了“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二讲方法,三讲应用。
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如识字、阅读两个环节,我放手给学生课前完成,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也符合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5.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
在教学中,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主题:用心思考勇于发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
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内容: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认识52 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教学建议:充满科学味道的课文该怎么上?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
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
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
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下面先让我
们来看看《画风》的几处教学设计: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因此首先激起学生兴奋点的是课文的题目。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录音听听风的声音,说说风。
师:对!是风声。
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
[课一开始,学生就兴致盎然,若有所思]
要让课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如:学生喜欢画画,也喜欢看别人画的画。
所以老师事先让学生画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画,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中,哪个人画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有风?自己练习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
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
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
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生:我喜欢宋涛的画。
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丝。
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让学生自己画风,老师可以这样说: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
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有的说画头发飘起来了。
有的说画窗帘被风吹动了。
有的说画书页在翻动。
有的说画尘土在飘扬。
还有的说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此时,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
老师可以及时夸奖他们:“说不定下次书上就采用你画风的点子呢。
”既然风可以画出来,那么气味也可以,课外让学生去画画气味,再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也不失为好作业。
这样的语文课是鲜活的,是学生所喜爱的。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
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比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可让学生带上邮票亲手撕一撕邮票,说说撕起来方便吗?这样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趁势让学生对阿切尔进行对话:阿切尔我想对你说……对阿切尔充满了敬佩之情。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老师在台上做伊琳娜做的那个实验,找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看水会不会漫出来。
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边看边说老师做实验的步骤,结果。
当学生看到结果水漫出来了,跟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时,会发出惊奇的叫声“呀,水漫出来了。
”再联系前文,让学生读读郎志万说
的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呢?”进行对比朗读,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是认为郎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能更好的读出当时伊琳娜生气的样子“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学生读的时候感同身受。
等于是将实验后的这种情感迁移到了朗读中。
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最难的是课文中提到的有些东西,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比如“气囊、铁丝圈、气门儿、塑料膜、自行车内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搜集这些东西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这些名字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
甚至还可以利用现成的东西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个像小林一样的充气雨衣呢。
那么这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
*教学每一课的注意点:
《动手做做看》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
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学生猜想原因时,为让学生读出学生回答时的真实感受,可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情景:老师当郎志万提问,指俩名学生分别回答“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发现学生扮演的角色很不错,将天真无邪的样子流露无疑。
而且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这篇课文除了练习朗读对话之外,课后还有一个写话练习“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郎志万是这样说的“我不是哄骗你们。
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伊琳娜多聪明啊,她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和她比一比,你听懂了他话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呢?”有些学生可能会引用伊琳娜妈妈说的一句话:“不能光想,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
《邮票齿孔的故事》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
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
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
可以在表演的同时理解强调“拿、翻、找、摸、取、刺、撕”这些动作。
课文的讲读可以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这句话为切入口,那个人是谁,阿切尔被他怎样的举动吸引住了?学习相应的段落,采用变序的教学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
(读句子)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这些句子应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小林的爱动脑筋,是什么引起小林一次次的思考呢?要引导学生练习课文语句,进行朗读。
朗读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或分组读,明白是怎样的现象引起小林的怎样的思考。
让学生明白要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才能出成绩。
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的?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稍放手点,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口语交际:
《我们的小制作》说的要求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的清楚、明白。
那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到了上课时就已经是展示了。
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肯定希望彼此交流,互相观看,那么为扩大交流面,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评奖时也可从制作和介绍两方面来评出优胜者。
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懂得有困难应该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
快乐。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6分)
哄动(hōnɡ hǒnɡ)喝彩(hē hè) 转身(zhuǎn zhuàn )
旗杆 (ɡān ɡǎn ) 鱼鳞(lín línɡ) 政府( zhènɡ zhèn)
三、比一比,你能给它们组词吗?(16分)
提()舟()乌()使()
题()丹()鸟()便()
喝()共()慢()浪()
渴()哄()漫()朗()
四、照样子,我也会写。
(5分)
牛奶—奶牛()—()()—()()—()()—()()—()五、识字加减法。
(15分)
一位()一台()一张()
()()()
一()酒馆一()旗杆一()风
一()乌云一()雨丝一()问题
一()水一()春雷一()雨衣
六、我会用下面的字,做做加法练习,还会组词。
(8分)
士车心是西氵阝扌
()+()=()()()+()=()()()+()=()()()+()=()()七、我会用正确的词语说话。
(9分)
仍然忽然
1、三个小朋友正说着,()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2、过了几百年,邮票打孔机到现在()在使用。
放心用心当心开心细心
妈妈对我说:“你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要(),上课时
要()听老老师讲课,做作业要(),下课后要()
地玩,这样我就()了。
”
发明发现
1、我()蜻蜓低飞就要下雨。
2、科学家的()为人民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八、阅读。
(11分)
森林
森林里树多极了,密密麻麻,几百里连成一片。
森林里有高大的乔木,一棵棵伸向天空,高的仰头看不见树梢,粗的连三个人也搂(lǒu)不过来,还有一丛丛的灌木,树枝交叉在一起,分不出是哪棵的。
树多了,落下来的叶子也多了,叶子铺在地上,像铺着地毯一样。
森林边上,电锯(jù)ci ci ci地响着,大树一棵棵地倒下来。
拖拉机tu tu tu地开着,往火车站运木头。
1、这篇文章一共有()段话。
(1分)
2、用横线画出说明树多的句子(2分)
3、用波浪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
(2分)
4、电锯锯木的声音是:,开拖拉机的声音是:。
(2分)
教学反思
1.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写字,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注重关键笔画的指导及难字的范写。
运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字,把字写得正确、规范。
2.重视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
在教学中,尽量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3.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体现了“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二讲方法,三讲应用。
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符合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一学段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