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义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
呈现
考点
解读
考情
分析
1.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
1.多以区域图、示意图、关联图、表格等
学生用书P202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①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③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微探究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⑧产业基础和⑨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⑩规划与管理。

2.问题表现⎩⎪⎨⎪

⑪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对策
(1)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⑬规划与管理。

微探究2 为什么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答案 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

学生用书P203
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Ⅰ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Ⅱ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远中心的核心区。

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析题助思:
自主解答:(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__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对|点|微|练
(2017·皖北协作体联考)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变小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
解析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农业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方向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
会增大;受城市“雨岛效应”及大气污染的影响,城市上空云雾量增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弱,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降低,由此导致附近河流洪峰流量增加,而枯水期河流的补给作用降低,因此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其生态环境容量减小。

答案 B
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 )
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及东南亚地区,当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C
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方法技巧】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思路
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例2】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析题助思:
自主解答:(1)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对|点|微|练
(2017·河南八市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解析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粤、闽两省的部分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低;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等南方地区的城市群,水资源也很丰富;该地经济发达,
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

答案 D
4.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解析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

这里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答案 A
学生用书P205 规范答题不失分(六)——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规范解答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一是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工业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二是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塞内加尔河沿岸地带。

该国铁矿资源丰富、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硫含量低,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扎迪特周围地区(如下图所示)。

该地区铁矿石过去直接通过铁路运往努瓦迪布港口,主要出口欧洲国家,是非洲第二大铁矿石出口国。

2013年该国加大了对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发展。

2014年与我国合作在塔扎迪特附近投资建设铁矿冶炼工作基地,使其成为集开采、冶炼、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国内和国际工业基地。

(1)分析毛里塔尼亚在甲附近建设国际铁矿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近年来,毛里塔尼亚在乙地南部沙漠边缘发现含量丰富的磷矿,该国矿产呈现“北铁南磷”格局。

因此,有人提出应在南部乙地开辟磷肥生产基地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从资源、能源、交通、市场、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考虑。

注意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赞同在南部乙地开辟磷肥生产基地应从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考虑。

反对则从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

答案(1)有利条件:甲地临近非洲西海岸、靠近欧洲,市场广阔;有铁路与港口连接,产品运输方便;铁矿石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含硫量低,开发条件好;靠近油气资源丰富的北非地区,能源成本低;我国(合作国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对外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优惠等。

(2)赞同。

理由:乙地位于塞内加尔河北岸,人口与城市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该国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靠近水源和原料产地,便于就近取材;濒临河流,直通海洋,水运便利,便于产品运往市场;磷肥国际市场广阔等。

反对。

理由:该国经济技术落后,环境保护设施薄弱;地处沙漠边缘,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
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磷矿开发对水源、土地、大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