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原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与药敏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与综述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0.01.006
《水产养殖》2020 年第 1 期
南美白对虾病原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与药敏特性
曾宪凯 1,曹海鹏 2,穆春华 2
(1.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715; 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
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上海 201306)
摘要:为查明引起上海青浦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的病原菌,提供养殖户防控该病的有效药物,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黄 腿病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了病原菌株,采用 API ID32GN 生理生化鉴 定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纸片扩散法分析病原菌株的药敏特性。结果表明,从病虾的肝胰腺中分离 到一株病原菌(QPX1),经生理生化特性与 16S rRNA 序列分析确定其为豚鼠气单胞菌(A eromonas caviae)。此外,菌株 QPX1 对 阿莫西林、多粘菌素 B、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吡哌酸、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 奈替米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本研究证实豚鼠气单胞菌是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的病原菌,生产上可选用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 沙星等常规水产用抗生素作为该病的防控用药。
表 1 分离菌株对南美白对虾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
株进行 PCR 扩增与测序后,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 育树,通过 16S rRNA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分 子鉴定。 1.2.4 病原菌药敏特性的测定 参照纸片扩散法[7]测 定病原菌株的药敏特性,并根据杭州滨河微生物试 剂有限公司的《纸片法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判断标 准》,判定病原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关键词:豚鼠气单胞菌;黄腿病;南美白对虾;药敏特性 中图分类号:S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091(2020)01-0028-06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重要特 种水产养殖品种,在浙江、广西、海南、福建、山东、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区大面积养殖[1],是我 国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养殖品种。2017 年,我国南 美白对虾养殖产量高达 160 多万吨[2]。然而,细菌性 病害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产生了严重危害,其病原菌 种类广、繁殖速度快、致病力强、发病率高,通常引 起南美白对虾内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而使其 大规模死亡。其中,以“附肢或游泳足变黄”为典型 病症的黄腿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 之一[3-4],但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南美白对虾黄腿 病的研究基础薄弱,鲜见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病原菌 豚鼠气单胞菌及其防控药物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报 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南美白对虾黄腿 病的有效防控。因此,加强黄腿病研究对促进南美 白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 7 月,上海市青浦区一养殖场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黄
28
《水产养殖》2020 年第 1 期
研பைடு நூலகம்与综述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进行病原菌的分离,30 益恒温培 养 24~32 h 后纯化分离菌株,并转接至普通营养琼 脂斜面培养基上于 30 益恒温培养 32 h,4 益冰箱保 存备用。 1.2.2 分离菌株的人工回归感染试验 试验包括3 个试验组和 1 个对照组,每组各 15 尾健康南美白对 虾。试验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分别洗下普通营养琼脂 斜面培养基上各分离菌株的菌苔制成菌浓度为 1.0伊106 CFU/mL 的菌悬液。试验组南美白对虾分别在 靠近尾扇第 3 腹节处[5]注射浓度为 1.0伊106 CFU/mL 的分离菌株菌悬液,每尾注射 0.1 mL;对照组注射 相同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试验周期为 6 d,试验期 间水温控制在 28 益,每天记录试验南美白对虾的 死亡数量,观察其病症,并将死虾及时捞出进行病 原菌的再分离,确定其与原病原菌株的一致性。 1.2.3 病原菌的鉴定 参照曹海鹏等[6]的方法,用 API ID32GN 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株进行生理生 化鉴定,并委托上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病原菌
腿病,病死率达到了 60%以上,在上海南美白对虾 养殖区发生实为罕见。鉴此,该试验通过对南美白 对虾黄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以 期为确定南美白对虾黄腿病的病因与药物防控提 供理论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自然发病南美白对虾,16 尾,平均体质量5.12 g,
取自上海市青浦区自然发病养殖池;健康南美白对 虾,60 尾,大小均匀,体质健壮,平均体质量 8.72 g, 由浙江萧山某养殖场提供;API ID32GN 细菌生化 鉴定试剂条,由法国某公司生产;药敏纸片,由杭州 某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 采用 75%酒精对具有典型 发病症状的濒死南美白对虾进行表面消毒后,参照 Cao 等[4]的方法常规无菌操作取其肝胰腺组织,划线
资助项目:上海市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青科发 2018-11);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Y2017-6) 作者简介:曾宪凯(1977—),男,学士,水产养殖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试验、研究与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曹海鹏(1981—),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 E-mail:hpcao@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离 从自然发病的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组织中分
离到 3 株疑似病原菌株,暂命名为 QPX1、QPX2、 QPX3。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 1)表明,仅菌株 QPX1 感染南美白对虾后南美白对虾出现了死亡, 试验南美白对虾的病死率达到了 100%,而且试验 南美白对虾的病症与自然病症基本相同,并从人工 感染的病虾肝胰腺中又可再次分离到与原菌株生 理生化特性一致的菌株,由此判定菌株 QPX1 是引 起该病的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