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
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
历史(第三模拟)
【命题报告】本套试卷严格遵循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在题型、题量、分值等方面与2004年高考全国卷保持一致.突出了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的测试。
试卷与时政热点材料结合紧密,对2005年高考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如“三农”问题中的“富民”政策、联合国改革、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等热点问题,突出了对知识交汇点的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比较、中共执政能力问题(历史上重要会议的内容及地位比较)、20世纪初中外历史转型等突出了对命题交汇点的考查。
试题的难度、知识与能力结构、分配及能力层次的分布均相对合理。
是一套适宜于第二轮复习与考查的优质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最早和最晚传播的地区是
A.西亚、美洲B?南亚、大洋洲C.东亚、大洋洲D.东欧、非洲
5.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对外政策逐步闭关B.抗击外来侵略
C.开始了西学东渐D.引进新型生产关系
“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各阶层在探索“富民”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及措施。
据此回答6一11题。
6。
西汉和唐的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了“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两个王朝建国初期分别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休养生息,广开言路p.力倡节俭,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大兴文治D.休养生息,
利存百姓
7.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经济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市易法④保甲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充分含有富民思想,其主要表现在
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限制小私有者
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其富民目的的核心是
A.保护中心工商业者B.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C.调整生产关系,消除封建剥削D.大力发展农业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制定了很多政
策和措施,其中较能反映出富民思想的是
①“三三制”原则②双减双交的政策③大生产运动④精兵简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1.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的“富民”措施旨在改革不合理生产关系的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统一财经
C.稳定物价D.在工矿业进行民主改革
2004年12月21 日是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65周年,中宣部号召全国医务工作者学习白求恩精神。
据此回答12一13题。
12.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医、医学家,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①华佗②扁鹊③张仲景④李时珍⑤孙思邈⑥钟南山
A.②①③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13.医学工作者通过努力,为中国医学及世界医
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医学成就领先世界的有①《黄帝内经》②《神农本草经》③四诊法④麻沸散⑤《伤寒杂病论》⑥《千金方》⑦《唐本草》⑧《四部医典》⑨《本草纲目》
A.①②(爹④ B.④⑦ C.④⑥⑦⑨ D.③⑤⑥⑦⑧⑨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此回答14一17题。
14.下列会议中,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有①文家市会师②七届二中全会③中共八大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确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代表大会有
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二大③中共十三大④中共十五大⑤中共十六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
16.党的历史上有关经济决策的会议有
①七届二中全会②中共八大③八大二次会议④七千人大会⑤十一届三中全会⑥十二大⑦十三大⑧十四大⑨十五大⑩中共三大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⑤⑦⑨ D.③④⑤⑥⑦⑧⑨ 17.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会议有
①八七会议②遵义会议③洛川会议④中共八大⑤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004年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此回答18—19题。
18.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探索救国道路曾经照搬了西方的政治体制的模式,以下选项中属于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是
①《资政新篇》②资产阶级维新派③资产阶级民主派④资产阶级激进派⑤立宪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任务是A.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分析国内国际社会的矛盾
军事制度、地方管理是政治制度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此回答20--21题。
20.府兵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的相同特征是A.减轻农民负担B.兵农合一
C.大批北方农民南迁D.促进社会发展
21.清朝时,统管整个新疆地区的是
A.乌里雅苏台将军B.盛京将军C.科布多参赞大臣D.伊犁将军
2004年是一战爆发90周年纪念,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有许多相似之处。
据此回答22--25题。
22.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
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⑨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宰割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2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是
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B.欧洲的西线始终都是主要战场
C.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D.英法两国都在战争中遭到削弱
25.《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是
①具有反苏性质②德国都参与制定③法国得利最多④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
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
共计42分。
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4年9月14 ,第5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
来自97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正汇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于21 Ifl开始的第59届联大一般性辩论。
联合国改革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巴西、德国、日本和印度领导人宣布四国将相互支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二1995年,旧本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在联大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日本进入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的要求。
2004年日本又提出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
材料三2004年联合国预算比饲表
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日本
联合国预算或费用承担 22% 6%6%2%l%19%
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国际性的组织,国联和联合国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有何相同点?为什么?(用史实说明)(4分)
(2)日本在1995年和2004年提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3)2004年联合国第59届联大提出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始于2000年。
自创办以来,先后于2000年9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和2002年11月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两届会议。
2004年9月3日至5日来自35个国家的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参加了在中国北京召开的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是“交流、合作、发展”,会议目标是通过多边对话,使亚洲各国政党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努力达成共识,并通过政党合作的渠道来促进亚洲区域合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材料二亚洲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的30%,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8.7%,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
这些国家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经济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控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
独立初期,发展中国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改变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结构。
结合材料回答:
(1)二战后,亚洲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其特点是什么?(1分)
(2)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增长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3)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实现本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同措施有哪些?(2分)
(4)比较分析韩国、新加坡、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几种不同经济模式。
(5分)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谀,分析举办本届亚洲国际政党会议的意义。
(3分)
28.经济史专家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在西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及军阀主义的夹缝中,我们的民族工业缓慢发展。
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大热潮,中国近代(五四以前)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
请阅读下列五幅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①1865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图②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筹办的开平煤矿
图③天津机器制造局
图④1 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图⑤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1)图所反映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2)比较图②与图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3)比较图②与图④、图⑤的不同点。
(5分)
(4)通过上述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或得到哪些启示)?(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
第30题9分,第3l题12分。
共计33分。
29.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副总书记阿卜杜挣·艾哈迈尔自称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
的老朋友”,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
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不畏牺牲,领导中
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克服重重困难,走
强国富民之路;放开手脚,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请用历史事实来阐释这三个阶段。
(12分)
30.西汉、唐宋、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
典型时期,概述这三个时期的主要商业政策,及
这些政策分别对当
时商业发展的影响。
(注意:我国古代重农
抑商政策另当别论。
)(9分)
,
31.20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世界
历史在20世纪初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用史
实阐释中国的转型
内容和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
(12分)
2005年北京一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三)
难度系数平均分最高分 130及分以上
人数百分比120--129分
人数百分比
110--119分
人数百分比
100--109分
人数百分比
黄冈中学 0.50 98 130 2% 8% 15% 25%测试总评本套试卷难度与2004年全国卷相比略有偏高,但由上表可知,试卷的区分度较为理想,能较好地检验考生的实际复习效果。
但也暴露了若干问题:①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仍有混淆现象;②答比较型问答题时,选择的可比点仍有不完善的现象;③对教材中的隐性知识点仍有理解不到位的问题;④语言规范性差,学科语言的使用不标准;⑤审题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尚有欠缺。
建议考生在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识图题的寻找、处理信息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因粗心导致的失误。
答题指导:
1.C 因①不属于中外交往。
2.C 直接原因是直接引发事件发生的因素,从
备选项中分析.C是正确的,A、B、D只是间接原因。
3.D 崔致远是朝鲜人,义净是与印度有关的人物,排除A、B、C。
4.C 根据教材中图示得出。
5.D 新型生产关系不是引进的,是在中国自己的土壤中滋生的,而且只是萌芽。
6.D A后半句不符合题十要求,B前半句不符合题干要求,C后半句不符合题干要求。
7.B 从市易法的内容和作用分析.它有利于稳定物价,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①②教材中有明确说明。
④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符合题干要求。
8.C 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开始注意农民问题,并在纲领中提出“家给人足”的主张。
9.C 从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背景分析,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10.C 从所给的备选项中分析,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③为解决根据地的困
难.④客观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反映出富民思想。
11.D 从所给备选项中分析,只有D提到在农村的改革和调整。
12.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易错的是①@)哪一个排在前边。
据教材可知,①排在③之前,②在战国时期,(骆在东汉时期,④在清朝,⑤在唐朝,⑥在当代。
正确选项是A。
13 B 本题考查考生蒋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题干所问的是领先世界的成就,考查对医学成就的历史地位的再认。
四诊法萌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国中医所沿用,《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麻沸散比西方早1 600多年,《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本草纲目》是全面总结性巨著。
领先世界的只有两个。
正确答案
为B。
14.D 考查学生对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①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②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④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5.D 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首先要确定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再分别对号入座。
①确定毛泽东思想,④确定邓小平理论,⑤确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所以中共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16.A ①指出,党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党在经济方面的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②提出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⑤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⑥提出新时期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⑦提出“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⑨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17.D 考查学生对党的重要会议的背景及意义的掌握,属于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③是在抗战时期召开的,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是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一五计划完成时召开的,提出经济建设方针,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两者不具有转折性意义,排除。
18.B 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点的掌握。
①最早提出了资本主义发展方案,并且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②③是在中国探索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④激进派在中国主张实行共和制,⑤立宪派主张对君主专制进行限制,反对君主专制,但维新变法的失败.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所以立宪派后期的探索并不代表先进的知识分子。
所以正确答案为B。
做这类选择题需要对知识主干及要点进行分析。
19.C 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从时间上分析题干发生在1954年,A、B都发生在1953年,D发生在中共八大上。
用排除法得出C是正确答案。
需要学生分清题干中的“核心”一词的含义,“核心”即中心内容。
20.B A、D不是共同特征,C是方式,共同的特征是B。
21.D A、B、C所管理的地点与新疆不符合。
22.C ②是二战的影响,不是战争发生的因素。
23.D ②只是一战的影响。
24.D A、B、C都是针对一战说的。
排除A、B、C。
25.A 考查掌握两个历史现象的内容,巴黎和会上德国是被宰割的对象,法国在两次会议上都不是获利最大的国家。
排除②③。
26.【试题答案】(1)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联合国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
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两者的相同点是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是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2)1995年提出的原因: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增加,成为美国的战略伙伴;90年代以来,日本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几乎每年都向海外派遣军队。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4年提出的原因:①日本对美国的支持不断加强,认为应该有与其作用相符的国际政治地位;②日本一直认为,自己对联合国作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承担着多达近20%的会费;③日本国内木少势力都有这样的诉求,认为进入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可以甩掉二战侵略国的包袱,改变国际形象,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④小泉上台以来,在经济复苏上没有太大作为,为了自己和所在政党的利益,他理所当然地顺应了这一“民意”。
(3)①成员国增加:由1945年的51个增至今天的191个;②针对联大的地位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不能适应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的问题;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需要维护和加强;④改革的目的是加强联合国作用,提高其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试题评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答案。
第(2)问,题目问法新颖.解题关键是从时阿人手,前一问分析日本的经济政治状况,实际考查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及政治要求,是小切口问题,问法灵活,要求考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后一问不同的是要求考生联系现实,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3)问考查当今国际关系的热点问题、对
国际性组织的整体认识及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抓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综合分析。
27.【试题答案】 (1)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2)共同原因:①注意调整自身经济结构;②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③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3)①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引进外国的资本和先进技术。
(4)不同模式:韩国和新加坡比较相似,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加坡更注重教育与科技发展,韩国则注重不均衡发展。
西亚国家以石油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变了单一的经济结构。
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5)意义:举办这样一个会议,不仅有利于推动亚洲国家政党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有利于推动亚洲国家发展区域合作,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前发展。
【试题评析】本题以中国举办第一次国际性
亚洲政党会议这一热点为切口,考查亚洲经济发展,是小切口、深分析类题目,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认真分析、比较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寻找可比点,整理出答案要点。
第(5)问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8.【试题答案】 (1)图①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华创办的近代企业;图②、图③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图④、图⑤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2)图②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下业,图③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相同点:①大部分由政府出资;②采用西方近代机器生产和技术。
不同点:性质上有差异,军事工业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而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3)图②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图④、图
⑤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其不同点是:①两者在
资金来源上有差异,前者是官府出钱,后者是私人投资。
②政府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对前者是保护,维持其垄断地位,对后者是处处压榨。
(4)通过上述分析,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十分艰难.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有压制、排挤作用。
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先使国家独立,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或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提示我们,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先壮大自己,使民族经济具有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试题评析】本题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化,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通过新视角——图片展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及发展状况,是小切口(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主线)、深分析类题目。
将与同类历史现象的内容有关的图进行归类比较,区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评价其作用及特点,从中得到借鉴。
本题具有创新的特点。
29.【试题答案】(1)“不畏牺牲,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指的是1921年中共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史实有: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并使工人运动发展到高潮;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领导三次武装起义,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捐弃前嫌,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战的胜利;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克服重重困难,走强国富民之路”指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史实有: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年的探索有成就.也有失误。
“放开手脚.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试题评析】本题是结合当前加强党的领导及执政能力建设的热点、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的大跨度题目,提醒我们注意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及表现。
30.【试题答案】①西汉:实行工商业垄断政策,例如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等措施。
影响:西汉的工商业政策使政治地位突出的城市成为最繁荣的商业区,长安的东、西九市与政府的商业垄断密切相关。
②唐宋:推行官商分利的工商业政策,例如唐以“庸”调节私营工商业者的利益,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市易法,分享商业利润。
影响:唐宋海外贸易兴盛,市场发达.商品货币经济发达。
③明清:推行官督商办的工商业政策,例如明清几大瓷窑的兴起。
影响:客观上适应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试题评析】本题结合市场经济这一热点,考查中国古代三个重要时期的商业政策,此题属于大跨度、小切口的试题,此类问题,不要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