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2 新人教版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
【课标细化】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我的预习】
重点阅读本章的引言(P68)、内力作用的最后一段(P70)、外力作用的最后两段(P7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第一段(P72)。

【我的疑惑】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内力作用
【典型案例1】
探究材料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超过8 000米的14座山峰,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古生物学家在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同属一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三叶虫、腕足类和海百合等古代海生生物化石。

1.你能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吗?
2.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作用速度。

3.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为哪两类,如何区分?
探究点二外力作用
读图认识主要的侵蚀地貌
读图认识主要的堆积地貌
【典型案例2】
探究材料教材P71图4.3海水侵蚀地貌、图4.4冰川侵蚀地貌、图4.5海水堆积地貌、图4.6风力堆积地貌。

研究表明,如果只考虑青藏高原地区的持续抬升因素,珠峰的高度应在20 000米以上,而最新测量结果实际为8 844.43米。

1.外力作用有哪四种方式?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何?
2.你能解释珠峰高度为什么没有达到两万米高度的原因吗?
探究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
【典型案例3】
探究材料教材P72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怎样?
2.你能把教材图4.8的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吗?试试看,并加以解释。

【我的收获】
【我的构建】
【牛刀小试】
1.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
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逐渐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4.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携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的沉积作用时间长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的地貌有 ( )
①新月形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风力作用②波浪侵蚀作用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据此回答8~9题。

8.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9.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性两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由火山活动形成A.ac B.ad C.bc D.bd
分析材料一、二,回答12~13题。

材料一气候是影响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见材料二)。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12.据材料分析,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内的石笋D.沙漠的风蚀城堡
13.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D.撒哈拉大沙漠
14.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参考答案
【案例探究1】
1.青藏高原主要是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具体地说,是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而出现的隆起上升。

2.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②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③内力作用的作用速度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如火山喷发或地震等。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形式,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其对比如下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解如下:
2.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平缓的结果。

【案例探究3】 1.主要过程
①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

②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形成沉积岩。

③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④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岩石类型判读: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2)地质作用判读: 指向岩浆岩的是上升冷凝作用;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牛刀小试】
1.D
2.C
3.D
4.A
5.B
6.C
7.A
8.C
9.A 10.C 11.A 12.B 13.B
14.(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