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商丘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部编版综合诊断模拟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的生命现象是
A.对刺激作出反应B.排除体内废物C.生长和繁殖D.需要营养
2.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座花园B.一条小河C.一片山林D.一群山羊
3.
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
下列各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西山森林公园中的全部植物B.翠湖的全部红嘴鸥
C.滇池中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D.校园中的人和其他动物
5.
云南曾遭遇百年罕见大旱,但森林覆盖率较高的西双版纳旱情却不重。
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影响生物
6.
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
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7.
我国研究生物的历史十分悠久,《尚书》曾记载“鸟兽同穴”的现象,指的是鸟利用鼠穴营巢,鼠也得到鸟为它们报警。
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似的是()
A.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引起手癣、足癣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
C.稻田中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D.成百上千只蜜蜂生活在一起
8.
成蛙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什么特征()
A.应激性B.生长和繁殖C.运动D.新陈代谢
9.
初一五班的同学进行课后实践——发豆芽,同学们发的豆芽都是黄色的,而小刚发的豆芽是绿色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小刚发豆芽的过程中( )
A.水分过多B.营养物质不足
C.没有遮光D.温度过高
10.
“葵花朵朵向太阳”描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 )
A.能生长繁殖
B.能遗传变异
C.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
11.
某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后,做出了以下归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大部、水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C.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组成越丰富,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选型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植物生根发芽B.钟乳石慢慢长大C.豹子追捕羚羊D.龙生龙凤生凤
13.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环境
14.
自然界中处处隐含生物知识,以下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枝芽变成一段带叶的枝条——生长发育
B.同一片玉米地里的玉米植株有的高有的矮——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劝君莫打三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生物的繁殖行为
15.
宜昌建立了很多的湿地公园,比如下坪湿地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人们也带着户外装备在此度过周末,这一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1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C.能繁殖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17.
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
18.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依赖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适应环境
19.
下列生态系统中,其生产者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氧量70%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20.
下列属于荒漠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稀少B.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稀少
C.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D.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繁多
21.
下列有关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B.看到一些颜色鲜艳的花卉,可以采摘回家观赏
C.调查时应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将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特征进行归类整理
22.
下列哪项不是水圈的组成部分()
A.地下水B.全部海洋C.江河D.湖泊
2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流动的溪水B.飞奔的猎豹
C.艾滋病病毒D.结网的蜘蛛
24.
在“榕树→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最可能是( )
A.太阳B.榕树C.细菌D.岩石
2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B.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26.
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相互影响、维持生态平衡,这也是党的18大以来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下列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带大量种植红树林,有效防止了海水对海岸、海堤的侵蚀,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B.万亩稻田中杂草丛生,严重减少了水稻产量,这体现了环境改变生物
C.强光下小华在麦田里干活,面庞被晒得脱了皮,这体现生物适应环境
D.青蛙、斑马等动物的体表花纹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这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27.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草原上所有的草和牛群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能独立完成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他们互不干扰
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
2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诗描述了生物的哪项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进行繁殖D.生物能进行呼吸
30.
下列生命现象与“人手被针刺后会迅速缩回”现象相同的是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A.小鸡破壳而出B.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
闭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实验探究
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解人们对国家放开三孩政策的看法,我们采用了______法;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我们借助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
干土44332221
湿土66778889
(2)该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叫做______实验。
实验过程中除所探究的条件,即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遵守____________原则。
(3)在实验中,该组同学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为了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后再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成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狮子王》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和它父亲的对白,请根据对白回答问题: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小狮子: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是呀!我来给你解释一下: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物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1)小狮子和父亲在草原上的“价值”是______。
①对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②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
(2)根据对话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______。
如果狮子的数量减少,羚羊的数量会_____,说明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3)小狮子的父亲所说的: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
这句话是否科学?请解释说明______。
3.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中有__条食物链,鸟和青蛙的关系是__。
4.
在城市有些家庭把一种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见下图。
该球密封,内装有水,还生活有甲、乙、丙三条小鱼;底部有沙子,并生活着一些水藻。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球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球里有生物及生物生存的________,为了使生态球里的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将生态球放在________环境下。
(2)该生态球的生产者是_______,它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的生活提供有机物和________。
(3)小鱼以藻类为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该生态球中的腐生细菌能分解小虾的排泄物和其他有机物质,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对生态球内的________有重要作用。
(5)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是________。
5.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八一班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
少_________________。
(4)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排出粪便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在生态系统中通常扮演_____________角色。
(5)判断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方法是:有___________的一端为前端。
6.
阅读科普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的现象。
1782年,美国大约有10万只白头鹰,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几乎濒临灭绝。
导致这个惨剧发生的原因被认为是当时人们疯狂使用的杀虫剂DDT,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的,无法孵化。
DDT对多种昆虫具有很大的毒性,但在正常使用时,对鸟类、哺乳动物的毒性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上市后被广泛应用。
但性质稳定的DDT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环境中残留的DDT含量随着食物链一路飙升,从湖水中的0.000002ppm到白头鹰体内的99ppm,生物体内的DDT被富集了1亿倍。
DDT虽然对哺乳动物和植物没有急性毒杀作用,可它会在动物体内的脂肪细胞中积存,当积存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伤害中枢神经、肝脏等,甚至可能会引起痉挛和死亡。
1972年6月,美国环保署宣告DDT于农业方面全面禁用。
而此时,美国人体内脂肪组织和血液中检出DDT的比例接近100%,南极企鹅体内也检测出DDT。
诺贝尔奖的组织者也因为将奖项颁发给DDT的发明者而受到广泛谴责,被迫出面道歉。
但是在2000年,世界著名杂志Nature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到,目前全世界有3亿患者在遭受疟疾的折磨,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2006年,在全世界逐渐停止使用DDT近30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重新提倡使用DDT抗击疟疾。
就像研究者说的那样,“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采用“室内滞留喷洒”DDT来防蚊,是不会对环境有很严重的危害的。
(室内滞留喷洒:把长效杀虫剂喷洒在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和大型家具的顶上,使携带疟疾病毒的蚊虫停留在这些表面的时候被杀死)
(1)在其他洲施用的DDT,出现在南极企鹅体内,这说明了生物圈是_________。
(2)如图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一条最能解释白头鹰体内的DDT浓度最高的食物链________。
若用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
(3)禁用DDT后,白头鹰的数量出现回升,在一段时间内,昆虫的数量会________。
(4)阅读科普短文,你对DDT使用的看法是_________,这种看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7.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分解程度蒙古栎杨树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 5.23
(1)为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处理。
(2)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
(3)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填“高于”或“低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蚯蚓对__叶片最为喜爱。
(4)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蚯蚓属于_____,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水华。
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会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人工植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
如图为植物浮床的模式图
(1)在该水域生态系统中,蓝细菌的属于____(填“分解者”或“消费者”或“生产者”),判断依据是____。
(2)蓝细菌在水体中的繁殖方式是____,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沉水植物缺乏_____,出现水华后,该生态系统近乎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3)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____关系,故人工植物浮床技术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水华现象;在水域内辅助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原因是_____。
9.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其中一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称为___因素。
(2)图一中的食物网是由_____条食物链组成的,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
(3)图一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___,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鼠、兔、蛇等动物是此生态系统中的____。
(4)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者和____部分。
鹰和蛇的关系是___。
(5)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和__流动的,能量的最终来源___。
(6)若此生态系统被污染,则含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___。
图二中的丁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
(7)由于某种自然原因,鹰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兔的数量会___(填“增多”或“减少”),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并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能力。
(8)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物,造成土地沙化,难以恢复,这说明这种调节能力是有___的。
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保护植被,绿化祖国做些什么呢?____(答出一点即可)。
10.
某校生物兴趣班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菜青虫 100 条?
生活环境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色菜叶上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上
1 只家鸽放入 1 只家鸽
实验处理放入
实验结果一分钟后,吃剩 88 条一分钟后,吃剩 75 条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菜青虫个体发育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个时期,菜青虫属于幼虫时期。
(2)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是_________。
(3)同学发现实验设计中有一点并不完善,请指出并对其进行修改:__________。
(4)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是有利变异,在黄色菜叶上是______变异。
(5)上述实验的变量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