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作者:林晓艳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9年第01期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创造教育的良好途径。

可正规绘画活动往往是教师预设大于幼儿生成,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度把握不够准确。

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根据自己需求自主的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掘。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尝试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下面就是我的几点做法。

1 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激起好奇心,引起创新兴趣。

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受限制的绘画。

我对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很重视。

在绘画活动中不会给幼儿压力,而是不断地鼓励幼儿,让幼儿自己想象、自己创造。

(2)正确认识幼儿创作,培养幼儿探究创作的欲望。

;以往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

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部分停留在幼儿平时的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和创造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 ; ; 创新的前提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创作的欲望,首先要让幼儿的思维活起来。

2 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1)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材料基础。

;绘画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五彩世界的丰富感知,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常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他们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

3 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拓展视野,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1)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

;很多人都认为,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创造的天才。

然而,我们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幼儿能把头脑中丰富的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其实,把头脑中想象的事物画在纸上,看似简单,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如果孩子一旦掌握了一些创造表现符号的方法,就能把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到的事物转化为图形符号,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因此,教师尝试用以下方法:线形联想法:在纸上任意画出各种图形,一条条交错的线围出一个个怪异有趣的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像只小鸟,给它添对翅膀吧;像条小鱼,帮它加上鱼鳍和尾巴……这些线形联想的游戏可以使孩子感知到线的灵活运用,可以创造出无数奇妙的图形。

图形组合法:孩子习惯将见到的事物归纳成图形。

如电视机是方形的,太阳是圆形的……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观察一种图形像什么,可能用来表现什么事物。

通过对图形的拼合游戏,进一步启发孩子想象几种图形变换给像什么。

有了几种基本图形做媒介,孩子们能很快地学会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动物等形象。

如《穿花衣的小鸟》让幼儿利用圆、半圆、三角等图形的变化、组合出鸟儿飞舞的不同姿态。

经验再现表现法:运用孩子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的创造,把现实变成符号,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如:《眼中的故事》、《愉快的一天》等活动内容,绘画的内容不仅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再现,也蕴涵着孩子独特的创造成分,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表达。

(2)开拓幼儿思维,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临摹范例,依葫芦画瓢,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所以,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作品往往大同小异,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亲人才的今天,我们更应摒弃传统教学上的弊端,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点,转移到发散性思维上,训练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如“圆圆的xx”这一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说说“圆”像什么,然后再添画使它变成一个物体。

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使幼儿添画的画各不相同,有圆圆的月饼,有圆圆的盘子,有圆圆的球,有圆圆的游泳圈……,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思维是广阔的,具有创造性的。

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个别幼儿局限性较强,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画面。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及时肯定他的画,然后再引导他按自己的意愿添画,使其画其所画,画其所想。

4 绘画活动中,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激发幼儿自信心。

(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

”“画得真有趣。

”等。

(2)动作强化如微笑点头等。

(3)实物强化如奖励幼儿一支画笔等。

(4)欣赏强化如让某个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

通过这些强化创造行为的方法,并与适当的技能练习有效结合会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确立自信心。

5 做好家长工作,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运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作品
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

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但是,在工作中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人家画得多好?”因此,我感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美术的认识,如家长会、幼儿画展等。

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以鼓励的方式加强幼儿对绘画的热爱。

做好家长工作,任重道远,它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总之,绘画活动是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现其创造性的最好形式。

我们应为幼儿绘画创造良好的環境,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不断有效地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和自由地表现,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