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物理人教版《红对勾》一轮课时作业32固体、液体和气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2固体、液体和气体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
C.晶体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点
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析:外形是否规则可以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处理,故选项A错误.因为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而多晶体在物理性质上是各向同性的,故选项B错误.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有一定的熔点,故选项C正确.理论和实验都证明非晶体是不稳定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变成晶体,故选项D正确.
答案:CD
2.下列固态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雪花B.黄金
C.玻璃D.食盐
解析:玻璃是非晶体,雪花、食盐是晶体,黄金是金属.各种金属材料是晶体(属晶体中的多晶体),所以A、B、D选项均正确.
答案:ABD
图1
3.在水中浸入两支同样细的毛细管,一个是直的,另一个是弯的,如图1所示,水在直管中上升的高度比在弯管中上升的最高点还要高,那么弯管中的水将() A.会不断地流出
B.不会流出
C.不一定会流出
D.无法判断会不会流出
解析:因为水滴从弯管管口N处落下之前,弯管管口的水面在重力作用下要向下凸出,这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上,使水不能流出,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福建卷)如图2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
图2
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
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
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
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
解析:根据实际可知,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大区别就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即当晶体因温度升高而熔化时,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将保持不变,只有晶体全部熔化后其温度才继续上升,而非晶体没有这个特点,结合题目中的图象特点可知答案为B.
答案:B
5.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小于r0
B.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r0
C.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解析:由分子运动论可知,在液体与空气接触面附近的液体分子,液面上方的空气分子对它们的作用极其微弱,所以它们基本上只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因而在液面处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称为表面层.在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它们之间的距离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答案:D
图3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图3所示,第1种变化是从A到B,第2种变化是从A到C,比较两种变化过程,则()
A.A到C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B.A到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较多
C.两个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一样
D.两个过程气体内能增加相同
解析:
图4
在p —T 图中,等容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4所示,可知V C >V A >V B ,故从A →C ,气体对外做功多,由T B =T C 可知两过程内能增量相同,根据ΔU =W +Q 可知,从A →C ,气体吸收热量多,选项A 、D 正确,而B 、C 错误.
答案:AD
图5
7.用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气体等体积变化的规律.A 、B 管下端由软管相连,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烧瓶中封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 、B 两管中水银面一样高,那么为了保持瓶中气体体积不变( )
A .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 管向上移动
B .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 管向下移动
C .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 管向上移动
D .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 管向下移动
解析:由pV
T =C (常量)可知,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右管(A )
水银面要比左管(B )水银面高,故选项A 正确;同理可知选项D 正确.
答案:AD
图6
8.如图6所示,弯成90°的均匀细玻璃管,上端封闭有部分理想气体,有开口的一端呈水平状态.管内水银柱l 1=l 2=10 cm ,静止时弯管内Q 点压强为p 1,当此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Q 点压强为p 2,设当时大气压强为p 0.则( )
A .p 1=p 2=p 0
B .p 1<p 0,p 2>p 0
C .p 1=p 0,p 2>p 0
D .p 2>p 1>p 0 答案:C
二、计算题(3×12′=36′)
图7
9.(2011·课标全国卷)如图7,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 cm 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2=6.6 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 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 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解析: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的压强为
p1=p0+ρgl3①
式中ρ和g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封闭端会有部分真空.设此时开口端剩下的水银柱长度为x,则
p2=ρgl1,p2+ρgx=p0②
式中p2为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得
p1(Sl2)=p2(Sh)③
式中h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S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h=12 cm④
从开始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的压强为p3,则
p3=p0+ρgx⑤
由玻意耳定律得
p1(Sl2)=p3(Sh′)⑥
式中h′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由①②③⑤⑥式得
h′≈9.2 cm
答案:12 cm9.2 cm
图8
10.一只容器的体积为V 0,封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为p 0,现用活塞式抽气机对容器抽气,活塞筒的有效抽气容积为V ,其工作示意图如图8所示,K 1,K 2为工作阀门,求抽气机抽n 次后容器里气体的压强(设温度不变).
解析:抽气容器中的空气等温膨胀,体积由V 0变成V ,压强逐渐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
第一次抽:p 0V 0=p 1(V 0+V ) p 1=⎝⎛⎭⎫V 0
V 0+V p 0
第二次抽:p 1V 0=p 2(V 0+V ) p 2=⎝⎛⎭⎫V 0
V 0+V 2p 0
推理可知,第n 次抽气后p n =⎝⎛⎭⎫V 0
V 0+V n p 0
答案:p n =⎝⎛⎭
⎫V 0
V 0+V n p 0
11.(2010·山东高考)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 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0.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由T 0=300 K 升至T 1=350 K.
图9
(1)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保持T 1=350 K 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 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解析:(1)设升温后气体的压强为p 1,由查理定律得 p 0T 0=p 1T 1
① 代入数据得p 1=7
6
p 0.②
(2)抽气过程可等效为等温膨胀过程,设膨胀后气体的总体积为V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V 0
=p 0V ③
联立②③式得V =7
6
V 0④
设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为k , 由题意得k =V 0
V ⑤
联立④⑤式得k =6
7

吸热.因为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而剩余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所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剩余气体要吸热.
答案:(1)76p 0 (2)6
7 吸热 原因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