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语言《老师的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会做很多事情。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2.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3.培养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老师的手》。
2.《幼儿画册》(第1册第7页),配套磁带或光盘。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会做很多事情,并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问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活动
特色活动:开心帽
总结引导幼儿再次体验到老师的本领大,愿意向教师认真地学本领,培养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首儿歌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我通过课件演示,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朗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来。然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儿歌。并通过集体、分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朗诵,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活动下来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创编环节,给孩子提供了一些关于老师的图片,供孩子自主选择,请孩子根据图片来创编。
1.观察手工作品,猜测这些作品制作方法。
2.回答老师问题,并理解 “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3.知道儿歌的名称是《老师的手》,尝试学念儿歌。
4.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尝试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1.通过手工作品,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2.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从而初步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为学习儿歌做了初步的准备。
老师的手,真巧!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老师的手》,叫什么?
3.念儿歌。提问:
儿歌里都念了些什么呀?谁来说一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
4.提问: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谁愿意来用动作做一做?小狗呢?小羊?飞船呢?
现在我们边念儿歌边一起做做这些动作吧。
2.出示小鸭、小狗、小羊、飞船手工作品,并朗诵诗歌。
(1)提问:
这是什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老师的手怎么样呀?
(2)小结:
小鸭是“折”出来的。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小狗是捏出来的。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小羊是画出来的。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飞船是做出来的。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展示课件中的第一画面。
提问:小朋友猜猜她是谁?猜猜这是谁的手?为什么要翘起大拇指?
猜一猜,大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初步了解教师的手很能干。
基本部分
1.“老师的手真巧,能做出很多有趣的东西呢,你们想知道吗?”
展示手工的东西。
班级一日活动记载表(上午班)
时间
9月9日 第2周 周三
班级中1班ຫໍສະໝຸດ 教师徐嘉敏活动项目
活 动 安 排
晨间
晨间自选活动:美工区《这就是我》、益智区《小兔逛超市》、阅读区《老师的手》、建构区《宏伟的立交桥》、生活区《我的本领大》。
重点指导:阅读区《老师的手》,提供幼儿画册,结合教师节让幼儿理解老师的辛苦,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晨锻
1.幼儿韵律操:《Bingbing》、《Bo Peep Bo Peep》、《The boys》拍手操,要求:能跟着音乐完整做出动作。
2.体育游戏:顶沙包要求:能够顶着沙包走在线线上。
3.分散活动:提供皮球、呼啦圈、辫子、沙包等。提醒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奔跑。




活动一
教学内容:语言《老师的手》
教学目标:
3.在学念儿歌的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来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
4.体现了幼儿主体性,增强活动乐趣,也能更直观的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动词的含义。
结束部分
小结:老师有双能干的手,老师希望小朋友能和我一起学本领,这样小朋友也能变得和老师一样厉害。
倾听老师小结,知道老师的手能做很多事情,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