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词解释77076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5ffd5d46294dd88d0d26b6e.png)
医学基础知识常见名词解释1、肝肠循环:指经胆汁或经部分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2、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3、反跳痛:在痛处按压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迅速抬手,在抬手的一瞬间,有明显的痛感称反跳痛,往往是代表按压处壁层腹膜有炎症。
4、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是由于上部气道部门梗阻所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气管异物、喉水肿、白喉等。
5、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型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处。
6、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多尿:在普通饮食、运动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
8、基因治疗: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包括:包括体细胞的基因治疗和性细胞的基因治疗。
9、毒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定的中毒症状。
10、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12、不良反应:指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13、氧离曲线:反应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曲线。
曲线呈特殊的“S”型。
14、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根据连接的方式和运动情况,分为直接连接和关节。
15、蛋白质变性:在一定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结构空间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功能丧失的现象。
16、化生: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金融最新的名词解释
![金融最新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0360a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b.png)
金融最新的名词解释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名词和概念层出不穷。
这些名词和概念不仅仅是行业的专业术语,也是我们了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金融界最新的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领域。
=========================================1.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加密货币是由密码学技术保护的数字或虚拟货币,它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如区块链)进行记录和验证交易。
最著名的加密货币就是比特币(Bitcoin),它是由匿名开发者"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发布的。
加密货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安全和低成本的交易,而不需要中介机构。
但是,它也面临着市场波动性和监管的挑战。
2. 区块链(Blockchain)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记录和验证交易。
区块链可以看作是一个公共的、透明的账本,其中的每个交易都被记录在一个区块中,并且链接到之前的区块。
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区块链可以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去信任性。
它在金融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支付结算、资产管理、供应链追溯等。
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复制人类智能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从大量数据中自动识别模式、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自动化交易、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
它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作出智能决策,提高业务效率和创造价值。
4. 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量化交易是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进行交易决策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分析历史市场数据和研究市场行为规律,以寻找交易机会和规避风险。
量化交易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模型,它能够实现高频交易、统计套利等策略,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收益。
5. 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科技是一种将科技创新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的新兴行业。
信息技术名词解释(2023最新版)
![信息技术名词解释(2023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e8af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1.png)
信息技术名词解释信息技术名词解释一、计算机硬件⒈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计算机的主要控制单元,负责执行指令和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⒉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主要用于临时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具有读写速度快的特点。
⒊只读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ROM):主要用于存放固化的程序和数据,不可写入或删除。
⒋显卡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负责计算机图像的处理和显示,提供图形加速功能。
⒌硬盘驱动器 (Hard Disk Drive,HDD):用于永久存储计算机数据的设备,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长的存储寿命。
二、网络技术⒈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定义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规则和格式。
⒉互联网 (Internet):通过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将各个计算机连接起来,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⒊路由器 (Router):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设备,负责选择最佳路径和转发数据包。
⒋防火墙 (Firewall):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攻击的安全设备。
⒌虚拟私有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通过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私有网络连接,保护数据的传输安全和隐私。
三、数据库技术⒈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提供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等功能。
⒉结构化查询语言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
⒊主键 (Primary Key):表中用于唯一标识每条记录的一列或一组列。
⒋外键 (Foreign Key):表中用于关联其他表的字段,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最新社会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最新社会医学名词解释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1cb2cc284ac850ac02424c.png)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医学模式: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鬼神作怪,天遣神罚,健康与生命乃神灵赐与,总之归之于某种无所不在的神灵。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的朴素、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称为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认为每种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该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亚健康状态:指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整体病因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作用结果的复合体。
健康投资: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
人口流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亲密,也可以是疏远和敌对。
临床检验名词解释
![临床检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a09cbeddccda38366baf67.png)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与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与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与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 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daa9d3240c844769eaeec5.png)
一、名词解释:1、检验批:批,取自交付批并具有同一质量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是抽样、检验的单位。
2、原始样品:取自同一批的份样,经过混合而得到的一定数量的样品。
3、标样:贸易关系人根据规定程序制备的,经授权组织批准作为品质检验、评定依据的样品,或出口国官方按出口标准制定仿制、发放的供对照评定的品种、等级等实物样品。
4、成交样品:买卖双方共同确认的样品,作为在装货前和卸货后对货物的外观品质和等级进行检验的参考依据。
5、杂质:非本品物质及失去使用价值的本品物质。
6、有毒有害杂质:货物中的一切有损人畜健康、加工器械的杂质,如金属物、石块、玻璃、麦角、沥青、鼠鸟粪便、有害植物种子等。
7、不完善粒:有虫蚀、病斑、生芽、霉变、破碎、冻伤、烘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使用价值的颗粒粮食、油料的统称。
8、损伤粒:一般泛指颗粒状粮食、油料中有虫蚀、霉变、出芽、热损、冻伤、病斑以及子叶或胚乳明显变色、变质等颗粒。
9、灰质米:白垩粒,粒形扁薄、粒面粗糙、粉质部分占颗粒一半或一半以上,不透明、无光泽的米粒。
10、纯粮率:净试样质量减二分之一不完善粒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11、大碎米:指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12、小碎米:指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13、黄粒米:米粒整体或部分呈黄色或深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14、红线米:粒面和背沟的间断红线(斑)连续相加达本粒长度一半或一半以上的米粒。
15、红米:大米粒面残留红色糠皮层,其累计面积达总面积25%及以上的米粒。
16、容重:用容重器测得的单位容积中粮食(油料)籽粒的重量,以“g/L”表示。
17、碎米:不足本品种相似粒形完整米粒三分之二的破碎米粒。
18、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19、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名词解释96071
![名词解释96071](https://img.taocdn.com/s3/m/9a31547fa76e58fafbb0032f.png)
4、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
5、多发伤:是由单一致伤因素作用所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同时发生的创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6 Heat illness: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7、热射病:是病人体温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出现超高热,可达42C以上。
在高热作用下,脑组织充血、水肿、散在出血,脑细胞变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病人可出现狂躁、谵妄、昏迷、手足抽搐、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还可出现心衰、肺水肿、肾衰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中暑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
8、热痉挛:是大量电解质丢失引起肌挛,病人出现肠绞痛、腹壁痛、四肢痛、小腿、挛性疼痛最常见,多呈对称性、发作性,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可危及生命,此型病人的体温多不高。
9、跨步电压触电:是指当一根电线落在地上,此电线之落地点为圆心,20m 以内地面有许多同心圆,这些圆周土的电压是各不相同的(即电位差)。
离圆心越近电压越高,离远的则低。
当人走迸圆心10m以内,双脚迈开时(约0,8m),势必出现电位差,这就叫跨步电压。
电流从电位高的一脚进人,由电压低的一脚流出,通过人体使人触电。
10、灾害:我们通常讲"天灾人祸"。
尽管人们主观上不愿意遇到任何一种灾害,但是许多灾害却是不可避免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凡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称为灾害。
1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由于剧毒物或大量毒物进入体内,迅速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
12、SOAP公式:S(subjective主观感受)O(objective 客观现象)A(assess估计)P(plan 计划)。
13、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是高级神经中枢系统功能活动受损处于抑制状态的结果,可表现为嗜睡、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就诊后必须尽快阻止正在进行中的中枢神经损害。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0d1301c1c708a1294a4444.png)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英)sample 样本:提供群体信息的亚单位,样本要求大小合适,并随机取样才具有代表性。
sampling error 样本误差:在一个小样本中预期的比例会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satellite DNA 卫星DNA: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顺序,富含A-T ,当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基因组呈现一条宽的带,而在其上方高度重复顺序显示了单独的一条细带,故称卫星DNA。
scaffold attachmentation region (SARs) :骨架附着区:DNA上的特异位置,附着在染色体的骨架上。
secondary law 第二定律:见自由组合定律(independent assortment)。
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次极不分离:初极不分离产生的雌性后代中X染色体再度不分离。
second-site mutation 第二位点突变:见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
selection coefficient 选择系数:计算对一种基因型的选择相对强度。
selection differential 选择差数: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中,被选择亲代的表型平均值和未被选择的群体平均表型之间的差异。
self-assembly 自组装、自动装配:由亚基按特定的模式自动聚集成某种功能结构的过程。
self-fertilization (selfing) 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性和雄性配子相互结合。
self-splicing 自我剪接:某些前体RNA分子内含子的切除,此过程在有的生物中是蛋白依赖性反应。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mode 半保留复制模型:在DNA复制两条子DNA链中,每条双链都含有一条亲代的单链。
semidiscontinuous 半不连续(复制):DNA 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f12fe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e.png)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在2023年,随着时事政治的发展,许多新的名词和概念将会出现。
本文将为您解释几个2023年可能出现的时事政治名词,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概念。
1. 全球化倒退(Globalization Reversal)全球化倒退是指全球化进程逆转的现象。
随着各国之间的贸易战和经济保护主义的兴起,一些国家开始收紧国际合作,重拾国家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政策。
全球化倒退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国际合作的减少,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2. 数字主权(Digital Sovereignty)数字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拥有自主管理和控制数字领域的能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国家对于数字领域的控制权和数据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字主权包括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的保障以及数据的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
3. 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环境治理是指国家、国际组织和各利益相关方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政策和行动。
面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3年,环境治理可能涉及到国际合作、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4. 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社会公正是指社会中各个群体和个人在权利、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上获得公平和平等的原则。
在2023年,社会公正将成为政治议程的重要部分。
这涉及到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提高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平等性、保障社会福利和人权等方面。
5. 科技民主化(Technological Democratization)科技民主化是指科技资源和知识的普及和平等获取的过程。
在2023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
科技民主化强调科技的普惠性,推动科技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可能包括数字技术的教育普及、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技术资源的平等分配等方面。
6. 大数据隐私(Big Data Privacy)大数据隐私是指个人和组织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时对隐私的保护和合规要求。
最新基础生命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最新基础生命科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bc83c55ccbff121dd3683e5.png)
名词解释酶:酶是生物活体细胞产生,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
抗体酶:抗体酶或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脂阀模型: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殊蛋白质,有三个必备条件:1\能识别和结合信号分子2\能转导信号为细胞反应3\能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细胞株:保持原有细胞特性的传代细胞。
细胞系:染色体明显改变,一般呈亚二倍体或非整倍体,失去接触抑制的细胞,容易传代培养。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细胞凋亡(apoptosis): 细胞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生物在发育过程中一定生理刺激的反应性死亡,它需要一定基因表达。
寻靶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向不同细胞器的转移信号肽:指导蛋白质寻靶定位的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中心法则:生物信息流最根本的内容,其内容是DNA分子可以自我复制,也可以转录成mRNA,mRNA再把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某些细胞中或者实验条件下RNA也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及逆转录成DNA。
操纵子:原核细胞内单个mRNA分子可以包含多个基因的转录物,这种由多个结构基因及其共同的转录操纵区组成的单一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
顺反子: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
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学说: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操纵子前端的调节基因编码产生阻遏蛋白同操纵基因结合,阻止了RNA聚合酶和启动子的结合。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变成异乳糖,作为诱导物和阻遏蛋白相结合改变其构象,使阻遏蛋白不能再与操纵基因相结合,操纵基因开启。
最新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带英文)
![最新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带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d6526a7cd184254a353520.png)
同质(Homogeneity):医学研究对象具有的某种共性。
变异(Variation) :同质研究对象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的观察单位某项观测值的全体称为总体。
样本(Sample):来自于总体的部分观察单位的观测值称为样本。
参数(Parameter):由总体中全部观测值所计算出的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观测值所计算出的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变量(Variable) :指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它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
概率(Probability):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用P表示,其取值为[0,1]。
频率(Frequency) :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地重复做n次试验,随机事件A 出现m次,则比值m/n为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由于一系列实验或观察条件等因素的随机波动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且大小和方向都不固定。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若干个样本统计量之间以及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实际观测中,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而使观测值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
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 :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的差值,用Q 表示。
通常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是标准差与均数之比,用于比较测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或以上数据的离散程度。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 :绝大多数“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
构成比(Proportion) :表示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
名词解释模板.doc
![名词解释模板.doc](https://img.taocdn.com/s3/m/be253437227916888586d72e.png)
答案:名词解释:1、意识障碍: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病理状态。
2、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其主要特征为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并出现病理反射活动。
3、嗜睡:病人呈持续睡眠状态,但可被声音、疼痛或光照等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的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反应较迟钝,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在入睡。
4、意识模糊:病人表现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思维混乱,语言表达无连贯性,应答错误,可有错觉、幻觉、兴奋躁动、精神错乱、谵语等表现。
5、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仅能被压眼眶、用力摇动身体等较强刺激唤醒。
一旦刺激停止。
立刻又进入沉睡状态。
醒后回答问题困难。
6、浅昏迷:病人的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仅对强烈的刺激疼痛,有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和呻吟伴痛苦表情。
各种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瞳孔对光、角膜反射等存在。
脉搏、呼吸、血压无明显变化。
可出现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7、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周围事物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均消失。
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
8、危象: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某一疾病在病程进度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9、高血压危象:是发生在高血压病或症状性高血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危象,是指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些诱因,外因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可达140mmHg或更高,收缩压可相应上升至250mmHg或更高,伴有需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不可逆的损害。
10、DKA:是糖尿病人在应激状态下,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简答题:1、答:按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四种表现。
2、答:昏迷程度的临床分级:①浅昏迷:病人的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和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仅对强烈的刺激疼痛,有肢体简单的防御性运动和呻吟伴痛苦表情。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汇总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8f7e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b.png)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汇总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2.晕厥:晕厥又称昏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3.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出现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5. .昏迷:昏迷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6.肺栓塞(PE):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
7.主动脉夹层(PE):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展剥离的危重心血管急症。
8.灾难医学: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难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9.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简答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临床上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可诊断为SIRS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 20 次/分,或PaCO2<32mmHg4.白细胞计数>12×109/L 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10治疗原则:1.祛除诱因彻底清创、清除感染灶和坏死组织;有胃肠道胀气的患者,应及时胃肠减压;休克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改善组织缺氧2.病因治疗对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针对非感染因素所致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3.清除拮抗炎症介质和免疫调理拮抗内毒素制剂、抗TNF-α抗体、IL-1受体拮抗剂、PAF拮抗剂、胸腺肽等4.对症支持控制体温;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5.中医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养阴2、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治疗措施?治疗原则: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最新的名词解释
![最新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6050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b.png)
最新的名词解释时光荏苒,社会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名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名词解释,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一、区块链近年来,区块链成为热门话题,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供应链等领域。
简单说,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不断扩充的区块链记录和验证交易信息,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安全。
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智能的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三、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创造出的模拟现实的环境。
通过佩戴VR设备,用户可以融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
四、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与传统的计算方式相比,云计算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安全可靠等优势,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五、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将物理世界中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物体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交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六、大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们生成的各种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些信息被称为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具有海量、高速、多样、价值等特点,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七、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经济模式。
通过将闲置的资源和服务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办公空间等都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
八、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是指通过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技术,使车辆在没有人类驾驶的情况下自动行驶。
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堵塞和排放污染,是未来出行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修改)病理学高频名词解释
![(修改)病理学高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62f976be23482fb4da4ce3.png)
病理学高频名词解释和大题英文首写字母如果大写都要大写1.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使细胞合成代谢降低,能量需求减少,原有功能下降。
实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
2.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适应环境的改变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值能力较活跃的、同源性细胞之间。
3.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的细胞死亡。
坏死,可因致病因素较强直接导致,但大多数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其基本表现时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
4.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最终可形成纤维斑块。
虎斑心。
心肌脂肪变时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出现的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虎皮斑纹。
5.6.liver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肉眼观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10.瘘管Fistula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窦道Sinus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粘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只有一个开口。
11.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易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
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
12.脓肿Abscess是指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
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3.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可以改为肉芽肿(车棚真题卷上出现了六次肉芽肿)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肉芽肿直径一般在0.5~2毫米,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名词解释75707
![名词解释75707](https://img.taocdn.com/s3/m/1799389e1711cc7930b71673.png)
名词解释75707(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在组织培养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玻璃化苗: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花粉胚:用花粉经过人工的组织培养而形成的幼胚,发育成的植株就只有正常胚一半的染色体组,所以由花粉胚发育成的植株不会产生种子。
生理隔离:植物传粉后或动物交配后,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种植保存: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植资源,使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和活力,并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全能性:是指干细胞具有的分化成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和形成完全胚胎的能力。
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陆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脱毒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胚状体:亦称体细胞胚。
七发名词解释
![七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d1bc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a.png)
七发名词解释1. 战争:战争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势力之间因为政治、经济、地缘等原因而发生的武力冲突。
战争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杀伤、破坏和混乱,有时也会导致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彻底崩溃。
2.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特点是政权由人民通过普选选举的方式决定。
民主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公民权利保护,通过选举产生政府代表,实行多数决定和法治原则。
民主制度通常与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新闻自由、独立司法等价值观念相结合。
3. 科技:科技是指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总称。
科技的发展可以带来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包括许多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
4. 环境:环境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生活的自然、社会和物质条件。
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植被以及动植物等生物群落。
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保护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5.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和互动的程度不断加深和扩大的现象。
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促进了跨国贸易、信息传播、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
全球化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合理引导和管理。
6. 科学:科学是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研究,运用逻辑、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形成的关于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要求真实、可证实和可复制。
科学对于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7. 教育:教育是社会对个体进行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传递的过程。
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进行。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公民意识和职业技能。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诊断名词解释:1.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
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
见于胆囊炎。
4.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
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
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
称为移动性浊音。
见于肝硬化腹水。
5.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
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见于肝硬化。
7.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等。
10.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1.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2.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3.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
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5.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
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16.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17.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减弱或消失):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 5、胸壁皮下气肿(增强):1、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
(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阻塞)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症侵润并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
(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18.胸骨角: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5胸椎的水平。
19.开瓣音:是舒张早期血流自左心房快速流人左心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又突然停止,引起瓣叶张帆性振动,产生拍击样声音。
提示二尖瓣轻、中度狭窄,瓣膜弹性和活动性较好,常用来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
二尖瓣严重狭窄、瓣膜钙化或伴有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则开瓣音消失。
20.管样呼吸音:指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1.肺组织实变,见于肺炎实变期;2.肺内大空腔,见于肺脓肿或空洞型肺结核等;3.压近性肺不张,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时,于积液区上方可听到弱而遥远的支气管呼吸音21.库瓦济埃(Courvoisier)征: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时,发生明显黄疸,且逐渐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又称胆总管渐进阻塞征。
多见于胰头癌,胆管下端癌22.杵状指: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
其特点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23.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24.病理性Q波:①Q波宽度≥0.04s;②Q波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4;③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上出现了Q波。
见于心肌梗塞Austin-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P147勿与Graham Steell 杂音混淆2.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房性期前收缩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3.liver palms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发生机理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勿与肝震颤混淆4.中心性发绀特点是全身发绀,除四肢与颜面外,亦见于粘膜(包括舌与口腔粘膜)和躯干,皮肤温暖。
主要见于有心肺功能不全和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故除发绀外常有心悸和咳喘等心肺症状。
5.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主诉:是患者感觉最痛苦或最主要的1个或2~3个症状或者体征及其经过时间,也就是说促进患者就医的原因.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至就诊的全过程。
Koplik斑:是麻疹早起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白色斑点,称为麻疹黏膜斑.桶状胸:指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至超过左右径,呈圆筒状. Biots呼吸:是指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一段时间,然后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心尖区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
界性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心。
反常分裂: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第二心音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
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合并收缩晚期杂音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
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
一般认为系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象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增高(>5%),称之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周围血象中5叶以上核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血尿: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出血尿量不多时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出血量多时呈红色,可混有血凝块。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如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显微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60个/L或白蛋白<25g/L称低蛋白血症.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期前收缩:较固有心动节律提前发生的激动称为期前收缩,通常是指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的激动.肺型P波:为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P波形态高尖.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或胸前导联>=0.2mV.多见于慢性肺心病的患者二尖瓣型P波:为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P波增宽,时间>=0.12s,常成双峰状,两峰距离>=0.04s,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的患者.1.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 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 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抽搐: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惊厥: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
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热(fever):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或以上,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高热期。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 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