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题目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恐题目精选
第一篇:反恐题目精选
化学部分
1、按照总局规定,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信息每(B)上报一次。

A 月
B 季
C 半年
D 年
2、总局《口岸反恐防范督导检查工作方案》规定,直属局至少()年完成一次对所辖分支机构进行督导检查。

分支机构每年至少进行(A)次反恐防范自查。

A 2,1 B 4,2 C 3,1 D 4,1
3、《口岸核与辐射监测设备配置及技术功能规范》中规定,便携式X和γ剂量率仪的剂量率量程为:(B)A 10μSv-10mSv B10nSv-10mSv C 10nSv-10μSv D10μSv-10Sv
4、对于人员通道式核与辐射监测仪,要求其通过速度不低于(B)m/s A 1 B 1.2 C1.5 D 2
5、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释放的毒气是(D)A氯气 B光气 C双光气 D沙林
6、化学恐怖事件发生后,确定紧邻事件污染现场危险区域隔开的标志线的颜色是(A)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黑色
7、窒息性毒剂伤害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A呼吸道吸入中毒B 皮肤吸收中毒 C眼睛吸收中毒 D消化道吸收中毒
8、全身中毒性毒剂伤害人体的途径有(A)A呼吸道吸入中毒B 皮肤吸收中毒 C眼睛吸收中毒 D消化道吸收中毒
9、属于失能性毒剂的毒剂有(D)A沙林 B塔崩 C芥子气 D毕兹
10、现场急救中,首先必须迅速对病人进行检伤分类。

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按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统一分类。

分别用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A)A蓝、黄、红、黑B黄、红、黑、白C红、黑、蓝、黄D 黑、红、黄、蓝
11、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呼出气有苦杏仁味,皮肤粘膜呈红色,抽搐严重时瞳孔放大。

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D)A糜烂性毒剂B失能性毒剂C窒息性毒剂
D全身中毒性毒剂
12、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瞳孔缩小,出汗,肉跳,抽筋。

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B)A糜烂性毒剂 B神经性毒剂 C窒息性毒剂 D全身中毒性毒剂
13、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瞌睡、眩晕、反应迟钝,行动不稳,产生幻觉、全身乏力等。

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B)A糜烂性毒剂 B失能性毒剂 C窒息性毒剂 D 全身中毒性毒剂
14、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皮肤发红,起泡,溃烂。

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A)A糜烂性毒剂 B失能性毒剂 C窒息性毒剂 D全身中毒性毒剂
15、受到毒气攻击后的人员中毒症状特点是强烈刺激呼吸道和眼睛,流泪,打喷嚏,流鼻涕。

据此判断,他(她)受到的是哪一类毒剂的攻击(A)
A刺激性毒剂 B糜烂性毒剂 C失能性毒剂 D窒息性毒剂
16、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区域为()区,用()色警示线隔离.(A)A热;红 B温;黄 C冷;绿 D 热;绿
17、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在()区内划定救援区域(B)A温 B冷 C热 D红
18、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神经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A)AA级 BB级 CC级 DD级
19、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糜烂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A)AA级 BB级 CC级 DD级
20、当化学有害因子为全身中毒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A)AA级 BB级 CC级 DD级
21、当化学有害因子为窒息性毒剂时,防护等级应达到()防护要求.(A)AA级 BB级 CC级 DD级
22、现场检测可判明化学因子不属神经性、糜烂性、全身中毒性或窒息性毒剂以外的其他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时神经性毒剂时,
防护等级应达到(B)防护要求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23、在化学涉恐事件中,对不明毒源事件的现场救援人员,应达到
(A)级防护要求。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24、下列不属于常备化学毒剂防护器材的是(A)A N95口罩
B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D防化手套和防化长靴
25、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A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D)A N95口罩
B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
26、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B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D)A N95口罩
B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
27、化学防护中防护等级为C级的个人呼吸防护器材应该选用(C)
A N95口罩
B半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C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D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
28、直属检验检疫局接到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化学涉恐报告后应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核实,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事件性质后()分钟内,以最便捷的方式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B)A5 B10 C30 D60
29、现场检测中,如化学有害因子为气体时,不可用(B)来进行检测。

A便携式化学气体检测仪 B化学侦检纸 C化学毒剂检测箱 D 以上均不可
30、口岸化学涉恐事件中,在划定的分区中,急救应设置在()区.(C)A温区 B热区 C冷区 D以上均不对
31、在神经性毒剂中,毒性最强的毒剂是(D)A沙林B塔崩C 梭曼 DVX
32、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撤离是最佳保护措施。

一般选择从(A)离开。

A上风处B下风处C都对D无
所谓
32、污染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都不确定,测得存在高浓度蒸、气体、粉尘环境;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可能形成极大威胁,有可能意外溅到,浸入或暴露于蒸汽、气体和粉尘,作业环境通风差,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A)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33、污染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不需要很高的皮肤防护等级的场合,例如已知环境中气体化学物对皮肤无害或不经皮肤吸收,仅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的场合。

污染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不需要很高的皮肤防护等级;只涉及到液体而不是蒸气的场合。

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B)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 级防护
34、污染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对皮肤无影响的场合;污染源空气中的毒性物质的成分和浓度都被确定的场合;污染环境中的毒性物质的所有特性都被确定下来的场合。

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知,过滤器可有效过滤;氧气不低于19.5%;低于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的气体环境。

此条件下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等级为(C)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35、属于神经性毒剂的是(A)
A沙林 B芥子气 C氢氰酸 D路易斯气
36、属于窒息性毒剂的是(A)
A光气 B芥子气 C氢氰酸 D路易斯气
37、属于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是(C)A沙林B芥子气C氢氰酸D 路易斯气
38、属于糜烂性毒剂的是(B)A沙林 B芥子气 C氢氰酸 D双光气
39、发生化学涉恐事件的现场要采取隔离措施,常用的隔离器材有(D)A隔离带 B隔离墩 C警示标识 D以上都对 40、以下不属于糜烂性毒剂的是(D)A芥子气 B氮芥气 C路易斯气 D毕兹
核与辐射
41、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A)。

A.Bq B.Sv C.Gy D.rem
42、以下射线中,哪一种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A)。

A.α、β射线B.γ射线 C.X射线 D.中子
43、当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1000-2000mSv辐射照射剂量,临床反应为(B)
A.产生严重辐射疾病: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极度减少,内出血、腹泻等症状。

B.轻微辐射疾病,疲劳、呕吐、食欲减退。

C.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减少。

D.死亡。

44、以下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C)。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X射线
45、在口岸通道的总卡口处设置通道式放射性监测系统,实行实时监测。

该系统设定报警阈值为本底值的(C)倍。

A.1
B.2
C.3
D.4
46、目前使用的各类放射源中, 的穿透本领最强。

(D)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 D.中子
47、放射性物质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剩余原来的。

(C)A 1/3 B 1/6
C 1/8
D 1/9
48、以下哪种射线不必考虑外照射(A)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
D.中子
49、下列哪种探测器可以用来测量中子?(C)A.GM计数管B.NaI 探测器
C.He-3计数管
D.高压电离室
50、用探测效率为10%的气体探测器测量一种衰变常数为1min 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半衰期内总计数为1×10(每次衰变释放一个粒子),计算在计数区间的开始时刻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是?(B)A.1×10衰变/分B.2×10衰变/分
C.2×10衰变/分
D.1×10衰变/分
51、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
是 ?(C)A.核电厂运行
B.大气层核试验
C.医疗照射
D.氡及其子体的吸入
52、在考虑内照射情况下,α、β、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排序为?(A)A.α>β>γ
B.γ>β>α
C.γ>α>β
D.α>γ>β
53、固定表面污染对人体具有风险。

(C)A.外照射
B.内照射
C.外照射和内照射
D.既无外照射也无内照射
54、辐射工作人员在从事辐射工作时,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该工作人员的 ?(B)A.右胸前
B.左胸前
C.头部
D.腹部
55、按照GB18871-2002要求,人体皮肤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制浓度为。

(B)A.0.04Bq/cmC.4Bq/cm2
575
-1B.0.4Bq/cm D.40Bq/cm
222
56、辐射防护的目的之一是要防止的发生。

(B)A.随机性效应 B.确定性效应 C.躯体效应
D.遗传效应
57、辐射防护的目的之一是把的发生概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内。

(A)A.随机性效应 B.确定性效应 C.躯体效应
D.遗传效应
58、下列选项中属于随机性效应的有(A)。

A.肺癌
B.不育
C.白血病
D.β射线灼伤
59、滞留在人体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由于放射性衰变和生物代谢减少至原来的一半所经历的时间称作?(C)A.生物半衰期B.物理半衰期 C.有效半衰期D.半衰期
60、下列哪个描述辐射的物理量只能用于空气 ?(A)A.照射量
B.比释动能
C.吸收剂量
D.比转换能 61、下列哪种元素对中子的屏蔽效果最好 ?(B)A.Pb B.H
C.Fe
D.O 62、下列哪种核素发射α粒子?)(C)A.Cs137 B.Co60 C.Am2
41D.I131 63、剂量率与点状放射源的距离的关系是 ?(D)A.正比 B.平方正比 C.反比 D.平方反比
64、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是 ?(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 D.中子
65、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B)A.核反应次数
B.核衰变次数
C.核减少的数目
D.核发射粒子的数目
66、下列可以进行核素分析的探测类型是?(C)A.GM计数管B.塑料闪烁体 C.NaI(Tl)探测器 D.He探测器
67、电离辐射是指 ?(B)A.射线装置在通电状态下放出的射线
B.可导致物质电离并产生离子对的带电或非带电粒子射线
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带电粒子辐射
D.放射性物质放出的非带电粒子辐射 68、放射性衰变是指?(C)A.被加速的带电粒子作用于靶物质产生电离辐射的现象B.一些稳定的核素受到中子的照射后变成放射性核素的过程C.原子自发地发生核的结构转变或内部能量变化并放出射线的现象D.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为同一量级的原子核的现69、组成α粒子的是 ?(D)A.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
象 3B.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C.2 个质子和1 个中子
D.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70、放射性活度10Bq 表示 ?(B)A.每秒 1 次核衰变 B.每秒 10 次核衰变 C.每秒 100 次核衰变 D.每秒3.7×10 次核衰变
71、下列辐射量中 , 既能反映不同种类射线引起不同生物效应 , 又考虑了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的是 ?(D)A.吸收剂量 B.照射量 C.当量剂量 D.有效剂量
72、GB18871-2002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是 ?(D)A.1 mSv B.5mSv C.1OmSv D.2OmSv
73、GB18871-2002 规定了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放射工作人员连续 5 年中任何一年不应超过?(D)A.5 mSv B.1OmSv C.2OmSv D.5OmSv 74、GB18871-2002 规定了公众照射的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是 ?(A)A.1mSv B.3mSv C.5mSv D.1OmSv
生物部分
75、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核和辐射、生物、化学有害因子的危害、破坏,加强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使口岸工作人员能够科学、有效、妥善应对口岸核生化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口岸公共安全,总局制订下发了。

(A)
A 《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技术方案》
B 《口岸核辐射与生物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
C 《口岸核辐射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
D 《口岸生物恐怖因子监测技术方案》
76、《国际卫生条例(2005)》管理的范围从3种检疫传染病扩展到由因素引起的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A)
A 生物、化学和核放射危害
B 自然灾害
C 核与辐射
D 生化恐怖
77、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清洁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C)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78、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半污染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B)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79、适用于日常现场监测、发生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时在污染区的处置人员防护的是。

(A)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80、对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用于哪一级防护。

(A)
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
81、对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16层棉纱口罩用于哪一级防护?(C)A、A级防护 B、B级防护 C、C级防护 D、D级防护82、穿戴防护服的程序为。

(A)10(1)戴呼吸防护用具(防护口
罩、半面型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检查气密性(2)戴防护目镜,带第一层防护手套,穿防护服,使第一层手套包在防护服袖口内(3)穿防护靴或靴套
(4)带第二层防护手套,将手套扎在隔离衣之外
A、(1)(2)(3)(4)
B、(1)(3)(2)(4)
C、(2)(1)(3)(4)
D、(1)(2)(4)(3)83、脱下防护服的顺序:(D)(1)将戴着手套的手在消毒液中浸泡,脱下防护靴或靴套,(2)脱去外层手套,脱下防护服,然后脱去防护目镜、呼吸防护用具
(3)脱去的鞋罩、防护服、手套等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密封,移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眼镜用消毒液擦拭。

(4)脱掉内层防护手套
A、(1)(2)(3)(4)
B、(1)(3)(2)(4)
C、(2)(1)(3)(4)
D、(1)(2)(4)(3)84、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控制线和检测线均出现沉淀线时为阳性。

(A)
A、紫红色
B、紫色
C、红色
D、蓝色
85、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控制线和检测线均出现沉淀线时,表示结果。

(A)
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
86、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仅控制线出现沉淀线时,表示结果。

(B)
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
87、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时,当仅检测线均出现沉淀线时,表示结果。

(C)
A、阳性
B、阴性
C、免疫层析试纸条失效或实验失败
D、强阳性
88、在开展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时,对不流动的暴露水源的表面水采样数量为。

(D)A、50ml-100ml B、100ml-200ml C、200ml-500ml D、500ml-1000ml 89、在开展口岸生物有害因子监测时,对泥土可采取其表层约,装入小瓶或塑料袋内。

(C)A、2-3g B、3-5g C、5-10g D、10-20g 90、口岸发现可疑生物恐怖事件后,省
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分钟内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反恐办。

(B)A、5B、10 C、30 D、60 91、生物恐怖相关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除外,(C)A、拉沙热病毒B、马尔堡病毒C、天花病毒D、胡宁病毒92、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腺鼠疫与通过传播,后者为呼吸道传播。

(B)A、水源 B、媒介 C、接触 D、空气
93、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肺鼠疫可以通过传播。

(D)A、水源 B、媒介
C、接触
D、呼吸道
94、土拉菌病又称,由土拉弗兰西斯菌感染引起。

(A)A、兔热
B、犬热
C、禽热
D、风湿热
95、是犯罪者和恐怖份子最常用的生物毒素。

是一种蛋白质毒素,可由蓖麻子植物的蓖麻子豆萃取产生;其毒性是神经剂 VX的 30倍(以重量计)。

(B)A、黄热病毒 B、蓖麻毒素 C、拉沙热病毒 D、胡宁病毒96、正压防护服的内部压力应外部压力(A)A、高于B、等于C、小于 D、不大于
97、对制备好的样品实施现场快速检测。

取包装完整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一个,撕开外包装,吸取样品检测液,滴加3~4滴(约150µL)于试纸条圆孔中,2分钟后开始观察结果,分钟终止观察。

(A)
A、15
B、20
C、10
D、25 98、肉毒杆菌毒素属于类毒素。

(A)
A、神经毒素
B、呼吸道毒素
C、肠道毒素
D、血液毒素
99、为了合理用药,在生物战剂已侵入人体而尚未被检出时,应对易感人群及高风险人群给予。

(A)
A、广谱抗菌药
B、抗病毒药
C、保护神经系统类药物
D、镇静类药物100、生物战剂的药物预防通常在天有效。

(A)A、3-5 B、5-
6 C、7-8 D、2-3 101、芽孢杆菌在度土壤周可以存活年以上。

(B)
A、15
B、10
C、20
D、5 102、疑似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处置措施基本完成时,由进行处置效果评估。

(D)A、总局领导小组 B、省局领导小组C、现场工作人员D、专家组103、疑似生物恐怖事件现场为露天口岸时,应将人群撤离至。

(B)A、下风向B、上风向C、通风口
D、排查室
104、对生物恐怖事件现场处置时,要引导到临时隔离室(B)
A、生物战剂受染人员
B、密切接触受染环境的人员
C、交通工具员工
D、其他旅客 105、生物战剂释放物为媒介生物时,以为污染区。

(B)
A、媒介活动的一般范围
B、媒介活动的最大范围
C、媒介活动的明确范围
D、整个口岸
106、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天(B)
A、0-1
B、1-3
C、3-5
D、4-7 107、判定为疾病的生物恐怖袭击时,要封锁污染区。

(B)A、疟疾 B、鼠疫 C、甲流 D、登革热108、一个人一次性吸入炭疽杆菌孢子可能致命。

(D)A、500 B、1000 C、2000 D、8000 109、呼吸道传播的生物战剂主要以方式传播。

(A)A、气溶胶 B、接触 C、食入 D液体
第二篇:反恐
反恐数据库分析报告
案例名称:FBI建立反恐数据库来源:个人作业选择二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数据库的质量问题,在数据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个解决方案。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库操作和数据库设计等各方面
案例背景:
“9・11”事件以来,各国不断寻求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在本国情报、执法及反恐等机构中建立和完善恐怖组织及人员数据库。

在实践中,这些数据库为防范、追查、打击恐怖活动,以及加强国际反反恐合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10月后,FBI成立了一所“国家安全机构分析中心”(National Security Branch Analysis Center),负责建立反恐数据库。

这家分析中心是FBI加强“界定可预知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努力”,这有利于增强识别(恐怖分子)‘联络机构’的能力。

”反恐中心数据库负责人特里弗承认,如何保证采集的信息准确是反恐数据库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说:“我最大的忧虑是如何在长期内保证质
量。

” 如果你是特里弗,你会如何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操作和数据库设计方面保证反恐数据库的质量?
一、反恐数据库的现状
美国联邦调查局建立恐怖分子筛选中心,在各级政府机构中组织并标准化关于嫌疑恐怖分子的信息,并罗列出名单加强政府机构间的沟通.恐怖分子筛选中心的数据库中有关恐怖分子身份的非机密的敏感资料,例如其姓名和出生日期,这些均可与其他筛选机构分享.对在其他执法和情报机构数据库里的反恐监视名单上人员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监视名单数据库中的记录来源课分为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管理的全美反恐中心所提供的与国际恐怖主义有关的确切个人信息和由美联邦提供识别的国内恐怖主义的个人信息。

这些机构收集和保存恐怖分子的信息,为数据库工作的80名专家负责整理这些信息,他们会核实、考证、比对、拼接或者删除新来条目,将它们加入数据库。

监视名单的数据库必须每天更新,修改和删除现有的记录。

每天晚上10点,反恐中心数据库将当天收获的非保密信息传送到FBI下属数据库“恐怖分子甄别中心”。

这些信息通常包含人名、出生日期、国籍和护照号码等等,FBI每天都会向其中加入1000到1500个新名字,大都是没有国际背景的美国国籍嫌疑人。

反恐数据库数据量庞大,涵盖内容广泛。

司法部文件说,随着分析中心未来承担更重要的职责,数据库信息“覆盖对象也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收录禁飞名单和恐怖嫌疑人名单等等,与航空公司、执法部门、边境口岸和美国海外使领馆共享。

每一个类似的机构都会接收监视名单的部分数据,各自执行其具体的任务。

筛选中心每天对所有与监视名单的匹配创建报告,并将其传送给其他联邦机构。

尽管各种恐怖主义监视名单采取统一的步骤,但仍可简化流程使定位和逮捕恐怖分子的进程更精简高效。

二、存在的问题
FBI建立大型反恐数据库的计划如果实现,无疑有利于整合美国安全部门信息。

然而,这项计划出台不久即引发争议。

FBI拟建反恐数据库所用的数据分析法与现有恐怖嫌疑人数据
库所用不同。

恐怖嫌疑人数据库大都收录与嫌疑人有关的信息,信息采集对象是已知嫌疑人。

而FBI拟建中的反恐数据库将包括无辜平民的信息,分析信息之后从中发现以前未知的恐怖嫌疑人。

司法部文件说,这个数据库将“利用现有信息采集工具,帮助识别个人、地点和事件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暗示恐怖分子或活动存在。

”司法部和FBI没有解释,不同事件、地点和人物之间的何种关联足以证明被调查对象是恐怖嫌疑人。

但司法部文件表明,国家安全机构分析中心成立后,其未来59名职员中的11人将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筛选数据库信息、“查出”其中可疑之处。

但被调查的标准不多,只会“令安全系统淹没在错误的阳性报告中,即无辜者被认定为恐怖分子的报告。

此外,鉴于该名单的规模庞大以及其不断增长的速度,一个主要的批评是:列入监视名单的标准太微不足道了。

列入名单的具体标准是不公开的,政府机构通过对游客广泛收集信息进行排查,采用拼写错误和对恐怖分子嫌疑人的名字交替变化,来扩充监视名单。

这往往导致一些不属于名单的人员列入其中,也就是“列入误报”。

虽然这些选择标准可有效应用于跟踪尽可能多的潜在恐怖分子,同样也导致更多的错误。

在意追踪一些无辜的不必要的人员为代价下,追踪每一个可能的恐怖分子的名单,和为避免无辜者而失去作用的名单间做选择,多数还是会选择追踪每个恐怖分子的名单,尽管其存在弊端。

但糟糕的是,对这些已被列入名单的无辜者,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而快捷的补救措施将其从名单上剥离。

从监视名单中删除的请求数量持续上升,处理请求的速度难以应付要求除名的增长速度。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各种已发现的弊端,以下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库操作和数据库设计等各个方面着手,争取提高数据库质量。

1、数据收集:采取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手腕,提高源头数据采集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规范岗位职责。

制定和完善了基础数据录入、后台数据审核、信息资料传递及筛选中心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措施,明确前后盾各岗位业务操作规程及数据采集质量要求,
细化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规范资料受理、审核、录入、复核、审批五个环节的办结时限和岗位责任,从源头防止和把持问题数据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数据质量。

其次是标准操作流程。

为保障数据质量管理顺畅运行、规范运行,筛选中心需要制定和完善了信息资料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建立相关机构工作接洽轨制,对资料受理、审核、传递、办结的时限请求以及过错数据信息补录等方面进行明白和规范,确保征管数据的每一个流转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做到征管数据材料及时、正确、完全地采集、传递、审批、归档。

最后是规范质量要求。

强化质量管理理念,对波及数据管理和流转的各个岗位、各个环控制订明确的质量管理尺度和岗位义务要求,针对采集、录入、核批等各环节轻易出错的“要害点”,实施重点管理、重点监控。

2、数据分析:首先,有目的分析,选择适用方法满足应用需要。

服务于决策的数据分析,应当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具备简单快捷、特点直观、关系清晰的展示特点,可以反映各项工作在不同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分析。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和灵活处理。

3、数据库操作:使用数据库长连接,减少打开关闭数据库的次数,以省去数据库在打开关闭时所需要的资源。

减少对标准和来源可靠的数据库名单人员的操作,避免在同一个范围内对统一资源进行反复的读写。

使用数据库的预处理语句,编制全面的代码。

对数据进行汇总后处理,数据表之写入最终结果。

4、数据库设计: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数据库分析设计人员,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

2.用户,在数据库设计中也是举足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