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121513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之 珍而社稷之佐也, 亦必 且富之 贵 之、 就是国家的宝物、社稷的好帮手,也必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
敬 之 誉 之, 然 后国之良 士亦 将 可 得而众 也。 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优秀的人才也就可以变得众多了。
固:本来。富之贵之: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良士:优秀的人才。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 也,言曰:‘不义 不 富,不义 因此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时候,说道:‘不义就不让他富有,不义
——《墨子·尚贤上》
第五页,共38页。
10.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墨子·尚贤中》
11.入国而不亲其士,则亡国矣。 ——《墨子·亲士》
12.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吟,怨结于 民心。
——《墨子·亲士》
第六页,共38页。
夯基础 一、字音 譬.若( ) 射御.( ) 所恃.( ) 承嗣.( ) 工肆.( ) 庖.厨( ) 闳.夭( ) 罝.罔( ) 阖.其自入( )
国 中之众、 四 鄙
远郊的臣子、宿卫宫中的公族及卿大夫子弟、都城中的百姓、四方边远
之萌人闻 之,
皆竞 为义。是其故
地区的农民听说了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行义。这是什么
何 也?曰: 上之所以 使 下 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 缘故呢?说:这是因为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的,是一件事;臣下用来侍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上 者,一 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 墙深 宫,宫 墙 奉君王的,是一种方法。譬如富人有高大的墙深邃的屋子,屋子的墙
既 立, 谨上 为 凿一 门。有盗人入, 壁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他凿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只要
阖 其自入而
求之, 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 何 也?
关上他通行的唯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的人众多。运用对比,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王 公大人尚贤事能来治理政事,是国家治理好的关键。墨 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国家应重视 人才,重用人才。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归纳主旨 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 也”的主张。这种主张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 阶层开启了希望之门,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 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通过崇尚、任用才德兼备的人来治理政事。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
则 国家之 治 厚;贤 良 之士寡,则 国家之治 薄。故 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人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
大人 之 务, 将 在于众 贤而 已。” 本:从根本 在高位的人的紧要事情,必定在于使有才有德的人众多。”上。是其:
不为义。’
亲 者 闻 之,亦退 而 谋 曰:
不行义。’跟君王关系亲密的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
‘始 我所恃者
亲也,今 上举 义
不辟
‘起初我仗恃的是跟君王关系亲密,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不避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疏,然 则 我 不可不为义。’近 关系疏远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在前后左右侍奉君王的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不
贵,不义 不 亲,不义 不 近。’是以国之富
就不让他尊贵,不义就不让他亲密,不义就不让他接近。’因此国家富
贵 人闻 之,皆退而 谋 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 有的人听说了这事,就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富贵,
今上举义
不辟贫 贱,
然
则 我 不可
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不避关系生疏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
第十页,共38页。
五、古今异义 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敬辞,称长辈。 2.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远方的。 3.上之所.以.使下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第十九页,共38页。
3.分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 赏,量功而分禄”的内涵。
答:38页。
答案:要以品德安排官位,要以官职大小授予相应的 权力,要按付出的劳动定其奖赏,要按功劳大小分发俸 禄。墨子在任用贤者的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赏罚 措施。因为贤者的德能不同,官职大小也应不同,官职 不同,所做的事也应不同。如果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 就会给国家造成危害。所以对他们的任用应根据德才作 出合理的安排,对于工作出色者应给予奖赏和提升。这 种对人才的奖赏措施有利于发挥人才的潜在能量。
5.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 致远。
——《墨子·亲士》 6.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墨子·尚贤上》
第四页,共38页。
7.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不嬖颜色。
——《墨子·尚贤中》 8.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墨子·尚贤上》 9.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第十七页,共38页。
2.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 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 墨子什么样的思想?
答:
提示:任人唯贤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是当今社会稀缺 的德行。
第十八页,共38页。
答案: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 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 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 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 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 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 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 在。
第十二页,共38页。
答案: 一、pì yù shì sì sì páo hóng jū hé 二、1.“辟”通“避”,回避 2.“谨”通“仅”,只 3.“章”通“彰”,明显、显著 4.“尚”通“倘” 5.“萌”通“氓”,民 6.“施”通“惕”,警惕
第十三页,共38页。
三、1.①名词,边远的地方 ②形容词,浅陋 ③动词, 轻视 ④谦辞,谦称自己 2.①动词,举荐 ②动词,举起,抬起 ③形容词,全 3.①动词,效法 ②名词,祖父 ③动词, 出行时祭祀 四、1.使动用法,使……众多 2.使动用法,使……富, 使……贵 3.使动用法,使……下 4.形容词作名词,有 才德的人 5.形容词作名词,贫贱的人 6.动词作名词, 辅助的人、帮手
者 闻 之,亦退 而 谋 曰:‘始我所恃者 近也, 人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在前后左右
今 上 举 义 不避 远,
然
侍奉君王,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不避关系疏远的人,既然这样,
则 我 不可不为义。’ 远
者 闻 之,
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听说了这事,
这是。众贤:使有才德的人众 多。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曰:“然
则 众贤
之术,将奈何哉?”
请问:“既然这样?那么使有才有德的人众多的方法,将是什么?”
将奈何哉: 将是什么。
子墨子言曰:“譬若 欲 众其国之善 射 御之士 者,必 先生墨子说:“譬如想要使自己的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众多,必
第七页,共38页。
二、通假字 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上为凿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章.而恶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鄙之萌.人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莫不敬惧而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页,共38页。
三、一词多义
第九页,共38页。
四、词类活用 1.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上举义不辟贫.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页,共38页。
六、特殊句式 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尚贤者,政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 富之 贵之、 敬 之 誉 之, 然 后国之善 然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
射 御 之士将可 得而众也。况 又有贤良之士 厚乎德行、 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变得众多了。何况德才兼备的人又道德品行淳厚、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辩乎言谈、 博乎 道 术 者
乎!此 固
言谈方面很有口才、在治理国家的方法方面知道得多呢!这种人本来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 先生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等治理国家的人,都想要国家富有、
人民之众、刑 政之治, 然而 不 得 富 而得 贫, 人民众多、刑罚政治治理得好,然而国家没有得到富有却得到了贫穷,
不 得 众 而得 寡,不 得治 而得
乱,
人民没有得到众多却得到了减少,刑罚政治没有得到治理却得到了混乱,
则 是 本 失其 所欲, 得 其 所恶。是其故 那么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想要的,而得到了他们讨厌的。这是什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何 也?”子墨子言曰:“是 在 王公大人 为政于国家者,不能 么原因呢?”先生墨子说:“这原因在于王公大人等治理国家的人,不能
以 尚贤事 能
为 政也。是故国有贤良 之士众,
第六单元(dānyuán) 《墨子》选读
第一页,共38页。
三、尚 贤
第二页,共38页。
诵名句 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2.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 爱,死则见哀。
——《墨子·修身》 3.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第三页,共38页。
4.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墨子·亲士》
亦退 而 谋 曰:‘我始 以
远 为无 恃,
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我起初以为跟君王关系疏远、
第三十页,共38页。
今 上 举 义 不辟 远, 不在君王身边就没什么依靠了,现在君王选用有道义的人,不避关系
然
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
疏远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直到边邑
郊外之臣、 门庭 庶子、
提示:这是一个类比手法,“国之良士”是全面的人才。 答案:作者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国家要想使“善射御之 士”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样,国家要想 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墨子 认为那些“善射御之士”不能算真正的“国之良士”,这体 现了墨子的时代局限性。墨子认为那些道德品行淳厚、有口 才、在治国方法方面知道得多的人才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 佐也”。
第十四页,共38页。
五、1.在高位者。 2.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 3. 用来……的。 六、1.状语后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判断 句
第十五页,共38页。
文本研读 1.作者写让“国之良士”增多时为什么提到“善射 御之士”?“善射御之士”与“国之良士”有什么区 别? 答: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4.试分析“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 而已”的内涵。
答:
提示:这是本课的观点所在。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人众多, 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人少,那么国家就治 理不好。所以在高位的人的紧要事情,必定在于使有才 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