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使用行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两微一端”应用为典型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少数民族获取资讯重要的、甚至首要的渠道,因而,也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场域。
目前,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已顺利实施7期,截至2017年底,在校生3.69万人,涉及内地336所高校。
对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新媒体使用究竟是强化还是淡化了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且这些学生身在内地与“三股势力”保持地理空间远距离,新媒体的作用效应实际上被放大,本文主要从学生角度作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特征
(一)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
测量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媒体使用情况,问卷设计参考了许亚峰、高承海、卢家银、麦麦提、杨青山等学者的研究成果[1]。
2018年11—12月,在东、中、西部的江苏、湖北、陕西共6所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分发问卷701份,回收667份,其中603份有效。
使用了SPSS23及EXCEL软件统计数据。
(二)样本特征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的603名学生中,维吾尔族占比85.3%,哈萨克族为9.2%,回族为4.0%,蒙古族为1.5%。
男生比例占42.6%,女生为57.4%。
大一学生占比31.9%,大二为29.4%,大三为22.5%,大四为16.2%。
此问卷分布比较均匀,数据的代表性较好,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二、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新媒体使用时长及新媒体的行为内容
学生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是微信、QQ、微博。
本研究依据汤姆·贝克(Tom P. Bakker)、克莱斯·德弗雷斯(Claes de Vreese)的互联网量表进行测量[2],主要通过两个问题以测定其使用时长。
昨天你使用微信、QQ或微博的时间有多久?上周你使用微信、QQ或微博有几天?受访学生分别在Likert十级量表(1=0—15分钟,2=15—30分钟,3=0.5—1小时,4=1—1.5小时,5=1.5—2小时,6=2—2.5小时,7=2.5—3小时,8=3—3.5小时,9=3.5—4小时,10=4小时以上)和Likert八级量表(0-7天)中填写其使用时长。
这两个项目的乘积即为微信、QQ或微博的使用时长(M=63.49,SD=38.15)。
接下来,统计学生使用新媒体(微信、QQ或微博)的行为内容,出于后续的数据分析的需要,运用了Likert五级量表打分,1—5即“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
(1)关注学校官方新媒体,例如,学院、团委、学校的微信、微博公众号。
M=3.57,SD=0.63。
(2)关注政务新媒体。
M=1.15,SD=0.66。
(3)通过微信、QQ或微博与本民族的朋友联系或认识新朋友。
M=4.64,SD=0.54。
(4)通过微信、QQ 或微博与其他民族的朋友联系或认识新朋友,M=4.28,SD=0.58。
(5)通过微信、QQ或微博作视频互动、联机游戏。
M=3.76,SD=0.63。
(6)通过微信、QQ或微博了解国家动态,获得时事资讯。
M=3.69,SD=0.86。
(7)通过微信、QQ或微博来发表自己对时事热点的看法与评论。
M=2.39,SD=0.80。
(8)通过微信、QQ或微博主动获取与关注民族类资讯。
M=3.16,SD=0.56。
(9)通过微信、QQ或微博对民族类资讯进行转载或评论。
M=2.55,SD=0.87。
(10)在微信、QQ或微博上遭遇质疑民族问题的负面评论。
M=2.11,SD=0.58。
(11)通过微信、QQ或微博主动获取与关注宗教类资讯。
M=1.29,SD=0.98。
(12)通过微信、QQ或微博对宗教类资讯进行转载或评论。
M=0.79,SD=0.58。
(13)在微信、QQ或微博上遭遇质疑宗教问题的负面评论。
M=3.20,SD=0.54。
收稿日期:2019-10-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研
究”(18JDSZ3051)
作者简介:朱杰(1979—),男,江苏盱眙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新媒体使用行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于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证研究
朱 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新媒体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场域,但相关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
选取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新媒体使用行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同时起到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2-0029-03
菲尼(Phinney)量表为测量多群体族群认同的经典量表,也成为国际上在测量民族认同时最常用的工具[3]。
根据本研究界定和研究对象实际,并参考已有文献,最终使用Likert 五级量表围绕认知、评价与情感等三个维度来测量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选项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其中认知维度主要对应自我归类,自我归类即个体感知到自己和中华民族成员的相似程度,自我归类的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发能够意识到自己隶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
评价维度主要对应私人集体自尊,私人集体自尊即个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评价,得分越高则意味着个体越发认同中华民族。
情感维度主要对应情感依恋,情感依恋即个体所感知到的和中华民族的情感紧密程度,也可能反映出个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情况。
设计的初始量表共有12题,其中3个维度各包含4道题目,维度名称和题目示例见表1。
表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示例
维度题目数量题目示例
认知维度4我很清楚中华民族身份对我的意义
中国人的很多特征(比如性格、文化)在我身上都有反映
评价维度4我认为中华民族很棒我感觉中华文化很好
情感维度4我不想告诉别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反向)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强烈的归属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始量表由12道Likert量表组成,用内部一致性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来检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应用主成份分析作为抽取方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且使用最大方差法作因子旋转。
为进一步优化量表,依据 Stevens的观点,保留相关因子载荷大于0.4的题目,把不相关因子载荷大于0.4的题目作删除,因此,最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是保留了3个因子共计10道题目。
这3个因子分别是自我归类(M=4.11,SD=0.54,α=0.67)、私人集体自尊(M=4.00,SD=0.56,α=0.67) 和情感依恋(M=4.26,SD=0.56,α=0.76),分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维度、评价维度和情感维度。
三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是63.62%,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次是0.67、0.67与0.76,表明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量表的总信度系数是0.75,已经达到心理测量的标准。
自我归类分值表明很多学生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典型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私人集体自尊部分得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维度中得分最低,表明学生自身对中华民族的评价其实并不高。
情感依恋较高的得分表明无论学生自觉与否,血脉相连的情感浓烈,是无法切割的。
总体上看,受访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较高(M =4.12,SD=0.49),为便于与之前研究对话比较,此处满分设为5分。
本次调查结果与近年来一些相关研究的结论相近。
例如,赵翠芳通过对疆内高校各民族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是积极、强烈的[4]。
可见,无论在疆内外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华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民族、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无差异,本研究把性别、民族作为分组变量进年级新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较之二、三、四等高年级学生是显著高出的。
总体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思政课等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元素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一年级的密集组织开展有关。
(三)新媒体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1.相关分析结果及讨论
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以探究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状况的关系,具体是对新媒体使用时长、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对政务新媒体的关注、与本民族朋友的交往、与其他民族朋友的交往、对国家动态及时事资讯的关注(问题即:通过微信、QQ或微博了解国家动态,获得时事资讯)、对民族类资讯的关注(问题即:通过微信、QQ 或微博主动获取与关注民族类资讯)、对宗教类资讯的关注(问题即:通过微信、QQ或微博主动获取与关注宗教类资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表2 新媒体使用行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分析
(N = 603)
测量项目自我归类私人集体自尊情感依恋新媒体使用时长、-0.05-0.28**0.01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0.020.010.21**
对政务新媒体的关注-0.08-0.14-0.05
与本民族朋友的交往-0.14-0.15-0.17*
与其他民族朋友的交往-0.110.16*0.12
对国家动态及时事资讯的关注0.070.29*0.05对民族类资讯的关注0.20**0.04-0.02
对宗教类资讯的关注0.06-0.18*0.04
注:*p<0.05,**p<0.01。
从表2可以看出,对政务新媒体的关注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而其他7种新媒体使用行为都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某些维度有显著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再结合访谈,本研究有如下结论: 首先,对民族类资讯的关注与自我归类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更多关注民族类资讯的少数民族学生可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相似性。
虽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貌特征、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与汉族学生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新媒体上出现的民族新闻宣传,
近年来发展变化的巨大成就,使其感受到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及民族地区事业进步,认同自己就是中华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新媒体的相关行为被教育管理约束了,仍可将对宗教类资讯的关注作为学生宗教认同的行为表征。
而宗教认同可能会影响、消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再次,与其他民族朋友的交往、对国家动态及时事资讯的关注则与私人集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内地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报到之初,即按照学院、专业将各民族大学生打乱住宿,使其与本民族学生分散学习和生活。
各民族学生通过新媒体实现更便捷的交往,更频繁的互动,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与交往中加强沟通,进而相互依赖和信任,深入地认识到各民族文化所长和中华文化包容并蓄博大精深。
因而,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评价。
近年来,我国对新媒体平台上国家动态及时事资讯内容监管的力度大,那些可能降低学生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评价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管控。
最后,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与本民族朋友的交往分别与情感依恋存在显著正、负相关。
该结果体现出集体情感的差异与复杂关系,表现为校园圈子与本民族圈子之间的争夺。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享受教育优惠政策,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意志的表征。
无论学生是出于学习、生活安排的便利还是自觉地关注学校官方新媒体,关心校园动态和学校发展,在学习、生活的历程中逐渐加深对学校情感,同时,也就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依恋。
此外,使用新媒体以加强与本民族同学的交往,如果形成封闭圈子和信息孤岛,可能会进而激发其团结心态和本民族意识,冲销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依恋[5]。
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及讨论
为了探寻哪些新媒体使用行为可以预测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研究以新媒体使用行为中的7个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变量作自变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分作因变量,开展逐步回归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均是定距变量。
为便于测算,此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分是50分,即量表10道题目的满分相加。
逐步回归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的5个变量能够预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新媒体使用时长、与本民族朋友的交往是消极预测因素,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与其他民族朋友的交往、对民族类资讯的关注是积极因素。
该结果与相关分析的结果类似。
这在实证上验证了新媒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同时具有连接和区隔双重作用机制的,怎样利用好新媒体是后续需表3 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
变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媒体使用时长
-1.905*
(0.978)
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
2.623**
(1.279)
与本民族朋友的交往
-2.949*
(2.642)
与其他民族朋友的交往
1.695*
(1.863)
对国家动态及时事资讯的关注
2.206
(1.612)
对民族类资讯的关注
1.396*
(0.252)
对宗教类资讯的关注
-1.018
(1.052)
常数项 Constant
26.8***
(2.987)
样本数N603
R20.22
注:*p<0.05,**p<0.01,***p<0.001,括号里面是标准误。
需要指出,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时长,能够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表明使用时长越久的学生,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可能越低。
Ariely 在解释全球化程度对公民爱国主义与战争意愿的影响时提出,由于信息与观点更加自由地传播、货物与资本的流通,人们可能降低对祖国的自豪感、不愿为国家而战[6]。
本研究的发现与此相近,学生如长时间沉溺于新媒体带来的海量、自由的信息,可能会降低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
至于对学校官方新媒体的关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向预测作用,则在提醒我们,其实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并非缺乏有效的载体,虽然校园传统媒体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在衰减,做好校园新媒体依然是大有可为。
学校要紧跟社会现实和校园实景,对传媒方式加以创新和利用,研究出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求的传播方式,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学习、生活需求,以更加丰富的形式、生动的话语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和教育。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元的舆论场形成碰撞挤压,新媒体与社会整合、分化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辅相成、相互抵触的关联。
这种双重作用机制在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中表现出来且比较明显,即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同时起到正向和负向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铸牢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要深刻认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结合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新阵地,建设民族团结文化环境,促进族际互动“共学”,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管理。
目前,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研究较少,其教育管理工作又相当重要,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与学者参与。
(下转第75页)
On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Pingtan Island” Brand in the View of Urban Brands
Zhan Lixin 1 Zhan Haoqiang 2 Zheng Changwu 1
(1.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Party School of Party Working Committee in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Pingtan 350400, China;
2.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Pingtan Island, an important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Fujian,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in Pingtan, urban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s wel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 brand buil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ingtan, proposes and sorts out strategies for urban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Pingtan Island”, hoping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ingtan.
Key words: Pingtan Island; urban brand;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责任编辑:万红]
借力推介,并创造年轻人对于平潭的吸引力。
第三,整合营销(Lntegrated Marketing)。
整合营销是一种创业、娱乐、运动等;在针对女性人群不是问题上,应增加购物、休闲、时尚分量;在老年人群不足时,应增加医疗、养生分量;在针对台胞、台商人群不足时,应着眼于“基层一线、青年一代”。
3.品牌传播内容
城市品牌传播的内容势必集中于城市品牌定位。
在平潭三个品牌定位中要更加突显“两岸握手处”,即两岸共同家园的定位,因此,“平潭岛”品牌发展的相应对策,就应该聚焦于此来最大化地突出:现有的对台优惠招商策略、对台政策的具体措施、对台游客的接待、两岸交流的最新政策、平潭与台湾地区通道铺设、两岸文体交流活动、两岸共同家园论坛等。
五、结语
随着城市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品牌管理呼声愈来愈重,平潭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更是国家战略举措、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
面临“千年一遇”的发展机会,“平潭岛”城市品牌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
平潭岛城市品牌的目标定位要重新调整,重塑“两岸握手处、国际旅游岛、国际自由港”三个品牌定位,主要围绕“两岸握手处”加以强化,并以品牌形象进行塑造。
在品牌建设和传播中,充分凝聚平潭各种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产业发展与服务能力,在新时代开拓平潭开放发展的新进程。
参考文献:
[1]吴鲤霞.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城市品牌战略探析[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王玫.城市品牌的创立和展现[J].公关世界,1998(6).[3]郝胜宇.国内城市品牌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1).
[4]Wuelch,J.andJocz,K. Position in the Nation-state [J]. pleace Branding,2005,1(3).[5]“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创新研究”课题组·平潭实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创新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6]葛灵君.基于传播学视角浅谈平潭国际旅游岛城市形象.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实践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7]国务院.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Z].2016.
[8]戴元初.大事件助推城市品牌的构建与传播[J].青年记者,2012(16).
(上接第31页)
New Media Use Behaviors and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Xinjiang Ethnic Students in Inland Universities
Zhu Jie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new medi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alm aff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or Chinese nation; however, the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is relatively scarce. This study chooses Xinjiang ethnic students in inl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media use behaviors and their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found that new media use behaviors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land universities; ethnic students
[责任编辑:师清芳]
参考文献:
[1]董彦彦,等.大学生民族认同量表的编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5);卢家银. 社交媒体对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及网络规制的调节作用——基于大陆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8(8);麦麦提,李松洁.网络媒体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考——以北京市3所高校调研分析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8(1);杨青山.提升传统主流媒体对在校大学生影响力的路径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J].传媒,2017(10).
[2]Bakker T P, Vreese C H. Good News for the Future? Young People, Internet
Us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J].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11,38(4).
[3]Phinney Jean S, Anthony D. Ong.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thnic Identit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7,54(3).
[4]赵翠芳.对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5]许亚锋.新媒体接触行为与国家认同——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7).
[6]Ariely. Globalis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ion Across Sixty-Three Countrie s [J]. Nations & Nationalism, 20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