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山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1. (6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

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

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

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

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

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类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

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

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

想象空间则不同了。

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

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

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

《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

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
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 . 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C . 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D . 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 . 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 . 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 . 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B .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C . 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它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 . 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2. (10分) (2017高二下·巴彦淖尔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
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
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

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

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

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

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

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

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

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

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

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

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

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

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

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

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

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

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

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

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

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
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

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

由于
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

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

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

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

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
相关链接: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

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

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

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

”——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肖锋
“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

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B . 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

C . 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

D . 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

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

(2)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B . 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

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C . 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

D . 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

E . 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

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自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

(3)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 (12分) (2019高三上·怀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4年的那块门板
伍中正
1984年的夏天,与以往的夏天不同。

在张菊花的眼里,她觉得那年夏天除了漫长,还有点儿害怕。

那天中午,男人黄福成盲肠炎突然发作,疼得在地上打滚,脸上身上满是汗,一件薄薄的衬衣湿透,用手揪得出汗水来。

张菊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队里人眼中,黄福成体力好,干活儿有劲,一点儿小疼小病难不倒他。

这下难倒了。

看着满地打滚的男人,女人张菊花急了,劝他拉他抱他上医院。

黄福成就是不依,还坚持说,等等吧,说不定就止住疼了。

张菊花眼看着黄福成疼得不行了,跪在黃福成跟前,哭着说,杂种的黄福成,你要不上医院,我就死在你面前!
上!上!上!黄福成从嘴里挤出三个字。

最终才答应上医院。

最让张菊花头疼的是黄福成个子大,又躺在地上起不来。

背着上医院,简直不可能。

张菊花在夏天紧跑慢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队长家,开口说男人黄福成病了,接着求了队长。

老办法,还是用门板,请人抬着去。

队长说。

队里以前有人生病,也是用门板抬去的。

人可以喊,到哪里去弄门板呢?在那个夏天的中午,张菊花想不出其他办法。

上次毛狗娘生病,是借的猪皮家的门板抬去的。

毛狗娘不争气,人还没有抬到医院,半路上就断了气。

后来,毛狗把那门板送过去,猪皮死活不接门板,非要毛狗做块新的。

队长说。

队长说了一通,也没说出个办法来。

张菊花突然想到了我家。

紧接着,她同样紧跑慢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我家。

那一天,我爹我娘都没在家。

那时候,我还小。

张菊花跑到我家,不跟我多说;不管不顾地就卸下了门板,背着往她家走。

我突然觉得,一个个子不大的女人,身上咋有那么大的力气。

天气热到在地面上放一个鸡蛋就能熟的那种程度。

张菊花在那块门板上铺了一张又旧又皱的凉席后,再没有在那块门板上铺任何东西。

黄福成被叫来的四个壮劳力放在门板上。

仰面朝天的他没有说夏天一句热的话,只一个劲儿地喊肚子疼。

黄福成是被抬到卫生院的。

一路上,黄福成嘴里的喊声不断。

那喊声撕心裂肺地散落在整个夏天。

黄福成进了手术室。

那块门板就被张菊花搬了出来。

那天下午,最先回来的父亲问了我。

门板去哪里了?父亲的问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直接告诉他,门板是队里的张婶子搬走了,她家好像有人生了急病,急着用门板送医院。

父亲只是问了门板的去向,并没有发火生气。

在田里插完秧回来的娘倒是发了很大的脾气,非要父亲赶快要回门板。

父亲非常纠结:去,得罪了黄福成;不去,得罪了我娘。

非常纠结的父亲装着要门板的样子,走进了夏天依旧炎热的那个下午。

那块门板就躺在医院场坪的一棵树下,静静地躺着。

喜欢在医院里飞来飞去的一只小鸟还在门板上蹦蹦跳跳。

树是一棵苦楝树。

树上一只蝉,叫一会儿,歇一会儿。

卫生院的医生说,病人黄福成要是迟来半小时,就没命了。

张菊花一听,脸上是惊喜的表情。

张菊花急着还回那块门板时,在半路上遇到了父亲。

父亲执意要接过张菊花背上的门板。

张菊花不依,非要亲自送到家里来。

张菊花走前面,父亲走后面。

张菊花把我家的门板上好后,对母亲说了千恩万谢的话。

那一刻,母亲内心生的气,总算消了。

30年后,我在城里开了一家公司。

由于我没有看准市场行情,就算我再怎么努力,公司离关门的那一天不远了。

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

我的妻子通过法院,把我传唤到法院。

就在我在离婚协议上签字的三分钟里,有一个人给了我希望。

那个人是黄福成的女人张菊花。

张菊花在我的妻子面前说了当年我肯让出一扇门板救人的故事。

希望我的妻子好好地珍惜当年肯借出门板的我。

那件事正好勾起了妻子的回忆。

1984年夏天,她的父亲突然生病,也是借用人家的门板抬到医院的。

多亏抢救及时,要不然,命就没了。

她很感谢那家的主人,也很感谢那块门板。

回忆那段过往,我妻子擦掉眼泪,当着法官的面从我的手上,拿走了离婚协议书,很干脆地撕了。

在我重开公司,东山再起时,我就想到了 1984年夏天的那块门板,那块门板挽救了黄福成的生命,也挽救了我跟妻子的婚姻。

(选自2018年第20期《小小说选刊》,原载于2018年8月4日《常德日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菊花的哭、骂和以死相逼,才使原本并不准备去医院的黄福成改变了主意,最终答应到医院看病。

B . “我” 对张菊花从“我” 家卸下门板背起来就走感到很惊奇,这从侧面烘托出了她急于救人的焦急心理。

C . 黄福成在被门板抬着送往医院的路上,喊声不断,作者以近于夸张的语言表现出了他遭受到的疼痛。

D . 小说对医院场坪上有关门板、小鸟、蝉的景物描写,暗示出张菊花的心情由原本的紧张不安转为平静。

(2)小说中有两处较为明显地使用了插叙,请概括分别插叙了何事,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方面各具有怎样的作用。

(3)小说以“1984年的那块门板”为题来组织材料,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__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日:“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
敕将吏谒泽/
C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释】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

B . 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C . 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

D . 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之情。

(2)与陆游的另一首诗《书愤》后四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相比,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2016·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②________ ,斜光到晓穿朱户。

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③望长安于日下,________。

地势极而南溟深,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并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