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设计人:金晓林时间:2014.12.16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3.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基础知识课前预习】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
2.真理的特点
○1
○2
总结: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二、真理是具体体的有条件的
如何理解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请列举事例说明。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
○3
从认识的客体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
②认识的主体
○3
社会实践
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发展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有何特点?
【重难点讲析】
1.正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
客观性,即真理并不是某位天才人物的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
观的物质活动。

(2)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2.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

○1
(2)联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就无所谓谬误。

○2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如果
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为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

3.正确理解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论从认识的主体还是从认识的客体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具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易错点解析】
1.真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绝对的、不变的?
2.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
3.认识是无限的,所以人们永远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呈现】
1.实践的物点
2.真理的特点
3.认识无限发展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自主探究】
1.寻找自己身边的真理与谬误
【课堂检测】
1.下图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

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o C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空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地面上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竟然成为神奇的圆周运动,这表明
①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世界是不可知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4.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B.百感交集 C.千虑一得D.三人成虎
6.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7.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

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 
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

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个年头,30多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长9.0%以上,但同时,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天的发展。

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

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请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DABDC DBBD
主观题
(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2分)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上的升华。

“绿色GDP”概念的提出,以及在未来20年内,我国要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③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