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毕业学业考试经验总结(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毕业学业考试经验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之我见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既是一块能提高分数的大肥肉,又是令人头疼难以下手的硬骨头,为了能吃得香、啃得妙,我们在这一年里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好课内典范文章的分析讲解。
中考不考课内现代文,但课外阅读却得法于课内文章,所以课内现代文的讲解分析必不可少。
1.选择典范,通过课内文章明确体裁。
很多学生到了初四了,仍不能准确说出一篇文章的体裁,更不必说某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所以,利用他们熟知的文章引导掌握文体特点,用时少,且便于领会。
在典范文章的选择上,我们集体备课研究,既考虑作者知名度,又考虑文章可感度,例如,记叙文中的《背影》、《藤野先生》(记叙文和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说明文中的《《中国石拱桥》、《死海不死》(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议论文中的《怀疑与学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立论文与驳论文论点提取的不同)等文章,在中考复习时,不妨以新授课的功夫去讲解,让学生准确把握基本的文体特点,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2.分析文章构思,引导学生套用公式。
我们常感觉:教语文很吃累,不像数理化那样,公式掌握了,就可以解决好多问题。
其实,很多课内文章就是课外阅读的“公式”。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发生在几个地方的生活片段,不同的生活蕴含不同的情感。
那么“从……到……”这样的拟题,就是把握写作思路的最好捷径。
再如:《怀疑与学问》第六段中第一句话“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从句式上来说,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从结构上来说,它是个过渡句。
而从文章分论点的把握上,它就身兼两职,承上总结前段论述内容,启下引起本段论述内容。
那么一篇文章中过渡句对于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的作用就不可小觑了。
3.深入本质,理解表现手法的应用。
为突出人物形象或强化文章主题,很多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但是当考题中问及“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时,答案却是五花八门,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纷至沓来,搞得老师一头雾水。
这就要归根于学生对课内文章的蜻蜓点水上,课内的都读不透,课外的怎么会读懂呢?我们尝试让学生细读《范进中举》(对比)、《海燕》(象征、衬托)、《爱莲说》(托物言志)、《春》(借景抒情)、《走一步,再走一步》(以小见大)、《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杨修之死》(设悬念)《芦花荡》(渲染),然后教师精讲,交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如对比手法的分析,表述格式(即“公式”):“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学生很自然的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从而鲜明的表现出……”这样,学生在读、析、说中深入领会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并能流畅作答。
二、课外现代文精选精练、循序渐进。
1.精选文章。
课外现代文数量如浩瀚大海,漫无边际,不可翻开就让学生做。
要从文体、文章内容(时代性)、语言表达是否利于学生接受等方面选择文章,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历年中考试卷,寻找感觉。
2.精选习题。
一篇文章后面有多个问题,但不必全做全讲。
有的课外阅读资料编排相当合理,它能缩小包围圈,个个突破,所以在具体操练过程中既可以围绕一个问题,选择多篇文章中的同类习题,也可直接引导学生删繁就简,避免平均用力。
3.阅读分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习题的安排上也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比如:记叙文的阅读从感知内容、思路主题,到领悟主旨,再到理解品味语言、品析探究,一定要循序渐进,深入提高。
三、加强习惯培养,确保阅读质量。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1.反复阅读,感知主题,争取围绕文章中心分析作答(即:“编”也得靠谱)。
2.读懂题意再做题,避免失误。
如“限制某段”“以某物为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在多少字之内”等,一定要看清。
3.找到有效的阅读段,精读、细读。
所谓“有效”,一指题中指定的段落,二指能体现中心、主旨的段落。
4.能从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中心句、代词指代的内容、照应的句子等,
都是文中原句,认真读,即可得分;还有一些,如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等,也侧面运用到文中(或某段)的中心句,需要认真品读,充分运用现成的句子。
5.学会提取要点,概括答案。
即使不限制字数,做题时也不应长篇大论,答案要力求简练准确。
6.多角度思考,答案要完整。
如:遇到总分式文章,分写部分要全面概括要点;遇到题后有分值的,也可从分值上判断要点个数,万不可“有字就行、写上就算完成任务”。
四、精诚合作,团结奉献。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
一个团体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成员的精诚合作。
1.一年来,我们分工合作,既将各类文体知识和阅读技巧打印成册,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解决阅读重难点。
如:《语言的品味与赏析》、《说明文阅读法宝》、《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等自制课件,既增大了课堂容量,整合了阅读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兴趣。
2. 集思广益、集体精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我们以“真情”为中心选择了《担子》《那年的冬天好大雪》《拔掉那颗蛀牙》等文章进行练习。
为了与时事接轨,体现现代科技,我们选择了《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奥运火炬》《“鸟巢”为何东西高南北低》等文章供大家分析,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阅读效果很好。
3.勤于积累,丰富技巧。
教师勤积累,就会给学生很多的阅读财富,我们在遇到问题后,善于集体总结,并利用网络整理知识点,比如一篇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不同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等,举例讲解,并让学生整理笔记,供答题参考。
长期参考,也便形成了技巧。
教无定法,各有所长,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