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家》检测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家》检测
一、填空题:
1、巴金,原名____________,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
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激流三部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晚年发表了《____________》。
2、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小说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3、《家》里边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____________,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____________,善良厚道的____________,专制家长____________,败家子____________,荒淫的假道学____________等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二、选择题:
1、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B.《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E.《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
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年饭散席后,觉民信步走出门,结果发现了一个哭泣的小乞丐。
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放在小孩的润湿的手里,忘了自己地说:"你拿去罢,去找一
个暖和的地方。
这儿很冷。
……这儿冷得很。
你看你抖得这样厉害。
你拿去买点热的饮食吃也好。
B、一日,觉慧信步闲走。
无意间,他听到了三房的婢女婉儿与鸣凤的谈话。
听到鸣凤可能会被挑去给人家做小老婆,觉慧几乎要叫出声来。
C、觉民邀觉慧去琴家。
在那他们意外地见到了梅表姐。
在他们的鼓励下,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D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梅逃到了高公馆。
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
3、下列各项中,对高家在正月里的活动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A、初八日晚上,烟花放完后,笛声从湖滨飘扬起来,那是觉新吹着《梅花三弄》。
B、在初九这一天,觉英、觉群、觉世三弟兄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忙的是在马房里看轿夫们做花炮,和向人叙说看龙灯的事情。
C、闹龙灯时,下人们拿着竹筒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
克明自己也拿着一筒花炮站在那里,看见人逼近,马上把花炮燃起来,向四面放射。
D人们坐在晚香楼里看烟花,烟花是许倩如请父亲设法弄来的,搁在湖中的船上放,火树银花,璀璨
动人。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琴告诉母亲,觉民他们学堂明年下学期要招女生,她想去投考。
在她的央求下,张太太最终心软答应了。
B、父亲走后,觉新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
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
现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这一房外,三叔比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对他不大好
C、觉新两个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进步些。
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
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
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
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
D、为抗议士兵对学生活动的破坏,觉慧与同学们到督军署请愿,他们见到了督军,督军答应他们明天会去慰问受伤同学。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觉新差不多把全量的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他让妻自己抚养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够。
这样的事在这个绅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个创举,因此又引起
外人的种种闲话。
B、觉慧对学生运动比觉民热心得多。
觉民似乎忙着给琴补习英文,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大关心。
C、祖父严厉批评了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并吩咐觉新好好管教他,不准放他出去。
为了不再挨骂,觉慧虽心有不满,还是决定这几天不出去。
D、正月初八日晚上,年轻人经过了两三天的布置以后,把长辈们都请到花园里来,说是看放烟火。
长辈们包括祖父拗不过他们的热烈的请求都到了。
6、关于鸣凤之死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高老太爷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她无力反抗。
B、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不理她。
C、鸣凤的事公馆里知道的人并不太多,觉慧一点也不知道。
D、觉慧两次走到仆婢室的门前,却没找到鸣凤,只好绝望地走回到自己的房里。
7、关于瑞珏之死的前因后果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A、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
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
迁到城外去生产。
B、长一辈的人全同意照着陈姨太的意见去做。
他们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
C、长辈们的决定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
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
D、瑞珏因难产而死,只留下刚出生的女儿云儿与无限的悔恨给觉新。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琴随手翻了几页《新青年》,无意间看见了下面的几句话:"……我想最要紧的,我是一个人,同你一样的人……或者至少我要努力做一个人。
……我不能相信大多数人所说的。
……一切的事情都应该由我自己去想,由我自己努力去解决。
……"这些话极大鼓舞了她。
B、觉新第一次领到三十元现金的薪水的时候,满心欢喜,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
可是以后一个月一个月平淡地生活下去,便再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了。
C、觉民告诉觉新,姑妈已经答应了他与琴的婚事,只等戴满爷爷的孝,就可以提出来。
他们希望用传统婚礼。
D、社员们为觉慧饯别,因为公请觉慧,钱大家
分摊。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无误的两项是( )
A、老太爷的寿辰刚过去,觉民的亲事就正式提出来了。
冯乐山托了人来做媒,老太爷自然一口应承。
觉新为觉民的前途悲伤,下定决心帮他争取。
B、还在中学时,觉新的清秀和聪慧就曾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
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
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最后父亲求助于拈阄的办法一毕业就帮他定了亲。
C、父亲去世不久,大妹淑蓉因意外死了。
这虽然给觉新带来悲哀,但是他也觉得心里轻松一点,似乎肩上的担子减轻了一些。
D、陈剑云也爱琴,却因自己的家世而自卑不敢向琴表白,只能在一旁羡慕觉民。
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16岁的侍女鸣凤在高家待了7年,七年以前下雪的时候,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人从死了妻子的她父亲那里领走了她,送她到这个公馆里来。
B、得知家里给自己定了亲,觉新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
他不反抗,也想不
到反抗。
他忍受了。
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
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C、觉民与觉慧无意间发现了五爸克定的小公馆,便告诉了爷爷,高老太爷重重责罚了克定。
D、鸣凤去世后,觉慧做了个梦,鸣凤变成了一个富家千金,两人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1、关于觉慧的离家,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觉新履行了他的诺言,他去跟长辈们说,但遭到他们的反对。
B、临走以前,觉慧去见了继母周氏,但最终没有告诉她自己要走的消息。
C、觉新与觉民以及觉慧同学黄存仁、张惠如一起到码头给觉慧送行。
D、中秋之后,觉慧乘坐同学黄存仁的亲戚包的船到上海去。
三、用" √"" ×"判断下列内容正误(错误项要清楚错在哪里)
1."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
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
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 )
2.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
大家小心翼翼。
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
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
( )
3..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
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 )
4.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
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
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
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 )
5.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
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
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死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
经觉民的劝解,他不断地重复着"我是青年","我是青年",语气由领悟而至怀疑而至坚定,显现了年轻人在悲惨现实前的觉醒。
( )
6."是她喊我给她烧的。
她上轿的时候对我说过:'我迟早也是要死的。
不死,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活着也还不如死了好。
你就当作我已经死了。
你给鸣凤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点。
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我今天当真给她烧纸。
"
有一天,觉慧到花园去玩,无意间发现丫头倩儿在给鸣凤烧纸时,也给婉儿烧了一堆,这是丫头婉儿代替鸣凤被塞进轿子抬走,供冯乐山去蹂躏,继续着鸣凤未完的人生悲剧后发生的情节。
( )
7.《家》中的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
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 )
8.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 )
四、主观题部分:(答题字数一般为100――120字之间)
(08高考题).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地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
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
她完全明白了。
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
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
名著《家》检测答案
一、填空题:
1、李尧棠,(《雾》《雨》《电》、(《家》《春》《秋》、《随想录》。
2、觉慧、觉新、觉民
3、鸣凤、梅芬、瑞珏、高老太爷、克定、冯乐山
二、选择题:
1、A E(A项高觉新为了尽"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E项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
2、 A C(A 是觉慧而非觉民,C梅仍觉无望)
3、 B D(A 不是觉新,C不是克明而是克定)
4、AD(A张太太没答应,D没见到督军)
5、 CD(C为了大哥,D祖父没到)
6、BD(B觉慧没有不理她D觉慧还去花园找了)
7、 AC(B长一辈中张太太没有说话,D云儿是男孩)
8、BC(B觉新第一次领到薪水的时候,既喜又悲,C 他们希望用新式婚礼)
9、BD(A觉新没勇气帮弟弟争取,C淑蓉因肺病死的)
10、CD(C兄弟俩没有告诉爷爷,D梦中二人仍是被拆散了)
11、AB(C觉新没有去,D中秋之前)
三、判断题:
1.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
2.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
3.觉民与琴热恋
7.觉新与觉慧两者位置应互换
8.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
四、答: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
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
(可以有其它理解,如:当鸣凤决定离开人间时,她与觉慧又产生了死者与生者之间的一堵墙。
三项答对二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