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精选11篇)
《风筝》说课稿(精选11篇)《风筝》篇1《风筝》说课稿瓜沥二中朱兴祥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体裁为诗。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
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课文的特点《风筝》是一篇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但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
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
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这篇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
全诗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
4、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难点: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引导下作深入思考。
5、目标的预设及依据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情况,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三年级语文风筝说课稿第一篇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风筝》是三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笔调清爽,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由、无拘无束的欢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难过,同时还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和期望的向往。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初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感悟课文,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改变,感悟童真童趣。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认读理解“细心〞“期望〞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读、理解生字词,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难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说学情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学习重点也由识字渐渐向阅读过渡。
一些阅读方法把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肯定基础。
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则是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采纳“学案〞的教学模式四、说教学流程:1、古诗导入:课件展示风筝图片,随后用一首学生熟识的跟风筝有关的古诗导入.2、检查预习状况:我采纳自由读、开火车读、二人小组检查读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状况,预习效果比较好,只有个别学生读“向往〞和“磨坊〞两个词时出现了错误。
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我采纳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学生能讲清晰的我就不再多做讲解。
3、课堂检测:〔1〕、多音字组词。
磨坊〔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从检测状况看学生把握的比较好。
4、朗读课文〔1〕、要求: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就更棒了。
〔2〕、小组展示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风筝》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风筝》说课稿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风筝》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风筝》说课稿(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风筝》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教学设计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对于教学设计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教学目的: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教学设计的主题。
4、(写作指导)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饱含深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提练教学设计主干。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蕴丰富,选编此文,无非是因为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恰恰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学习此文,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3篇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3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 3 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 10 篇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乃贾平凹先生的作品。
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时的情景。
文章语言质朴,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
文章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境。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该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故通过教学《风筝》,可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所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此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定的铺垫。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 16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技能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心理的语句,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
该篇课文可分 2 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风筝》说课稿县城一小陈金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十篇课文。
这篇精度课文乃贾凭凹先生的作品,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风筝。
放风筝、找风筝时的情景,文章语言质朴,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美好憧憬。
文章自始自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身临其境,见如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时件的过程交代的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该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故通过教学《风筝》,可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所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此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定的铺垫。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生字词卡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会认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下面我将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具体的阐述。
人教版《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风筝》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 通过对比文中人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含义。
2. 教学难点:- 对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深入探讨。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关系和亲情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风筝》的文本资料。
-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人物关系图等。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 准备与风筝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 分段讲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情节。
-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选择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冲突。
4. 情感体验与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 通过对比文中人物的不同选择,讨论正义与善良的价值。
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设计与风筝相关的手工作业,如制作风筝或绘制风筝图案。
五、板书设计```《风筝》一、故事梗概1. 主要情节2. 人物关系二、人物分析1. 主要人物性格2. 人物行为动机三、主题探讨1. 家庭与亲情2. 正义与善良```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如学生参与度、讨论的深度等。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风筝》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说课稿1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这两样孩子们都喜欢的东西,让松鼠和小熊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维系、发展他们俩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内心变化过程正是其友谊加深的过程。
3、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读为主,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老师的导入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能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就能够读得更仔细、认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对全文有个初步印象,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而且在读书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读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导语】《风筝》这篇精读课⽂是贾平凹先⽣的作品。
写了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情景。
⽂章语⾔朴实,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由⾃在、⽆拘⽆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同时还写了孩⼦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美好憧憬。
⽂章⾃始⾄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风筝》教案 教学⽬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字。
能读写“精⼼、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理描写的⽅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不断变化的⼼情。
4、乐意通过上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不断变化的⼼情。
课前准备 1、寻找⼀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字⽚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字资料和图⽚。
第⼀课时 ⼀、唤起情感,导⼊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
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家交流分享⼀下,好吗? 2、导⼊学习:有这么⼀群孩⼦,他们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进课⽂,⾛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读课⽂,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遍。
要求:读准字⾳,读通句⼦,⽣字可以多读⼏遍。
2、把⾃⼰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风筝(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风筝(说课稿)一、背景介绍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式学习机会,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风筝”,旨在通过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加深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次风筝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过程,让学生熟悉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
通过观察风筝在不同气流中的飞行状态,让学生认识风筝在飞行中的特性,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加深他们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队制作风筝和飞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作和飞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风筝的介绍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对风筝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结构,并举例说明风筝的作用和用途。
2. 风筝制作在风筝制作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制作,让学生选定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风筝的不同部件进行分类,并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风筝进行集体评比,并让学生就自己的风筝进行介绍和展示。
3. 风筝飞行在风筝飞行环节,教师可以在室外开展飞行比赛。
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进行团队赛和个人赛,并对飞行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
《风筝》说课稿15篇
《风筝》说课稿15篇《风筝》说课稿1一、教材解读《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是一个有关友谊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细读课文会发现,里面蕴涵着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二个故事是:松鼠和小熊因为一件小事的争吵,象征着友谊的纸船和风筝不见了,两个小伙伴也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中。
最后,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向对方伸出了友谊之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这一段真挚的友情。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这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坏”等8个字,会写“幸、福”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所带来的快乐。
3.相机结合一些语言文字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二、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
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3.创设情境,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及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三、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前聊幸福快乐的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快乐的状态下,顺势带他们走进课文的插图,并描述在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板书。
同时,着重指导“筝”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首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了课文后,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A 啦多梦进行三关的字词大闯关。
《风筝》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风筝》说课稿马柳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0篇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
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情景。
文章语言质朴,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美好憧憬。
该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故通过教学《风筝》,可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所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此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定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写具体的。
四.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新奇有趣的动画演示及多次的角色转换,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3、赏析教学法: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
本课教学就采用了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师:风筝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就写过有关风筝的诗篇,一起欣赏一下吧。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说学情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三年级《风筝》说课稿(通用6篇)
三年级《风筝》说课稿三年级《风筝》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风筝》说课稿(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风筝》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风筝》的第二课时。
下面就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风筝》这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二、说学情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风筝》优秀说课稿
《风筝》优秀说课稿《风筝》优秀说课稿1活动目标:1、援助幼儿学会用连贯语言谈论自己见过的风筝,怎样玩风筝,表达玩风筝时心里的感受。
2、启发幼儿动脑筋想象发现一种别出心裁的风筝,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3、引导幼儿主动地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风光前谈话,体验谈论放风筝时的欢乐。
活动预备:1、老师事先组织幼儿玩放风筝的活动。
2、提示幼儿平常多观测各种风筝。
3、老师预备一些非常风筝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老师采纳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谈风筝的话题,激起幼儿对谈论风筝的爱好。
当幼儿猜出谜底时,可以请他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归纳出风筝的主要特征。
老师提问:你们喜爱风筝吗?都玩过什么样的风筝?怎样玩的呢?玩风筝时感觉怎么样?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由结伴,相互沟通关于风筝的所见所闻。
老师轮番参加幼儿谈话,留意观测幼儿沟通的状况,有意识地指导那些平日胆小的、技能相对差的幼儿,援助他们主动地去与同伴交谈,在交谈中加强自信心。
同时提示那些简单激昂的幼儿,留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培育他们的自控力。
3、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⑴、集体谈“风筝”。
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讲得较好的幼儿在集风光前谈论风筝。
让幼儿围围着话题,说出他们平日看见的,或在电视、画报上见过的风筝。
如:蝴蝶风筝、孙悟空风筝、和平鸽风筝、京剧花脸风筝、蜻蜓风筝等等。
老师参加谈论,介绍非常的风筝,沟通放风筝的阅历,知道在高处、空旷处、有风的状况下,风筝放得高。
看见风筝越飞越高心里特别兴奋。
⑵、老师用提问方式拓展谈话范围。
建议提以下问题:①、你想发现一种什么样的风筝?②、这种风筝有什么特别的本事?③、这只风筝飞行在蓝天里会怎样呢?《风筝》优秀说课稿2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笔调清爽,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欢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难过,同时还表达了孩子们对美满和盼望的向往。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风筝》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风筝》说课稿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风筝》说课稿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风筝》说课稿1一、课引:唤醒学生对风筝的直接体验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什么感受呢?生杂:很高兴,很快乐,想和风筝一起飞。
师:总之,同学们看到风筝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翻开课文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二、感知课文、学习词语1、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做两件事:画出鲁迅先生和我们不一样感受的词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会读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词语。
2、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或你觉得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是哪些?读完后自由写到黑板上去。
在生字词下加点。
不懂的词语打问号。
(生自由读书,5分钟后六七个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生字词。
有以下这些生字词,老师重点给加点字正音。
)瑟缩发见苦心孤诣嫌恶憔悴肃杀?丫杈师:“肃杀”是什么意思?生1:很冷师: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气寒冷。
师:这位同学能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很好啊。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把握情感基调3、师:刚才大家通过主动的努力,把自己不会地学会了,很好。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年的鲁迅看到放风筝时的感受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生1:嫌恶师:那是他小时候的感受。
那中年以后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风筝的感受)生2:惊异和悲哀4、师:他看到风筝为什么“惊异”?谁能告诉我?生1:因为做了对不起弟弟的事。
师:那是因为弟弟的原因。
生2:因为弟弟很喜欢风筝,而我又不许他放,看到风筝感到惊异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风筝师: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时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风筝了,感到惊异。
(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里)5、师:那么“悲哀”从何而来呢?生1:小兄弟向往风筝,而我却不许他放,将风筝折断了,扔在地上,后来知道了玩是儿童最正当游戏。
师:事情缘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具体的事件是什么?生2:小时候踩坏了弟弟的风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风筝》这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特点,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二、说教法为了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扶持、放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学方法,对学用方法,群学固方法,在不断地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阅读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法,在赛读、齐读、个别读中表达自己不同的体验,感受作者童年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二
三年级上册《风筝》说课稿二三班级上册《风筝》说课稿二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笔调清爽,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拘束、无拘无束的欢乐,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难过,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盼望的期待。
文章自始至终,布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本文叙述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大事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大事的进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的欢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是怎样把“我们”欢乐和难过的心情写详细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其次课时感悟课文,体会“我们”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其次课时。
2.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阅历,理解“期待”“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难过绝望时仍旧布满盼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念和士气。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同学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详细的。
二、说学情1.思维状态三班级同学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肯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风筝》的第二课时。
下面就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
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风筝》这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二、说学情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
文中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风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 的心情写具体的。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角色转化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力求达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做风筝”部分,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放风筝、找风筝”两部分的内容;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学习课文,学会积累词句,为写作积累词汇,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六、说教学流程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体会“我们”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 课前谈话,复习引入1.同学们放过风筝吗?谁愿意把放风筝的情景给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畅谈)(设计理念: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勾起了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再次感受放风筝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加深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放、找)(设计理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是检测他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朗读感悟,找出“我觉得有趣的部分”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你认为“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哪一部分最有趣?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一部分最有趣,谁来说说?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能阅读课文,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知课文,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三)细读探究体悟情感课文主要讲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的过程,叙述层次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通过这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变化。
在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他们在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然后由扶到放,力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的学习。
A.扶学第2自然段,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让我们先来感受他们做风筝时的快乐吧。
请同学们读读有关的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伙伴快乐的心情?用笔做好标记。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看来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
“憧憬”是什么意思?(向往)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查字典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我们在做风筝时最憧憬什么?(2)是啊,我们心中充满了美好的向往,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这时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吗?(依旧、仍旧、还是)你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三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
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指导朗读(1)我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快活。
请你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向往等)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读后生评议。
(3)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读出来吧。
(齐读)(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一环节运用试读、指名读、齐读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为下文的自能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做风筝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快活,放风筝时,我们的心情会——更快活。
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了小伙伴的心情。
现在请你们运用这种方法,默读学习三、四自然段。
(自学)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1)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托、牵、一紧一松、跑起来)(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找同学上台表演。
(3)指名表演(一人读课文,两人表演)。
学生评价。
(4)全班齐表演。
(设计理念:儿童在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把课文内容表现出来。
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去表演,使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
这样,学生读得兴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如见其景,如可触摸,从而进一步激发情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除了这里,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快乐?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说说你的体会。
(快活地叫喊着、拼命地奔跑)(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叫喊什么?(2)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活喊出来吧。
(齐读)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课件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小伙伴们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大惊失色、千呼万唤)(2)谁能说说“大惊失色”的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3)怎么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
)他们在呼唤什么呢?(4)指导朗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齐读。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这一环节是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自学,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这一部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C.放学第5-8自然段,体会找风筝的心情过渡:风筝飞走了,我们千呼万唤。
最后,我们找到风筝了吗?请自学5-8自然段,体会小伙伴们找风筝的心情。
1.全班交流(1)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是啊,你体会的很好,他们伤心的哭了,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们的伤心?(2)理解“垂头丧气”a.谁能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b.齐读体会他们失望的心情。
课件出示:“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3.想象写话(1)我们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2)全班交流(3)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
(提醒写字姿势)(4)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文章开放式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是很难得的练笔内容,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说到写,练笔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铺垫,同时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1.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