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1130上海长宁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焊接接头形式及分类
►分类目的: 确定焊缝结构,探伤程度,焊接接头系数
►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 四类,具体规定是:
a)A类焊接接头 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半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 环向接头,各种凸形封头的所有拼焊接头,嵌(qian)入式接管与壳 体对接的接头。
14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
四.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 压力容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和规程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TSG R1001-2008 《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
►腐蚀裕量: 为防止容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至 厚度的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量。对有腐蚀或磨损的 零件,应根据预期的容器寿命和介质对钢材的腐蚀速率 而定。腐蚀裕量= 腐蚀速率 X 设计使用年限(毫米/年 X 年 = 毫米)
26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腐蚀分类:
①均匀腐蚀 金属表面出现各部分的腐蚀速度大致相同的连 续腐蚀;
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在图样上的厚度。 ► 有效厚度: 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24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2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厚度附加量:由钢材厚度负偏差C1和腐蚀裕量C2两部
分组成。
►钢材厚度负偏差:按钢材标准的规定;当钢材厚度负偏 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厚度负 偏差可忽略不计。
► 最小厚度:容器在较低内压力作用下,按厚度计算方法 得到的厚度很小,虽然能满足容器的强度要求,但刚度不 够。为解决刚度问题,规定了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 裕量和加工减薄量的最小厚度: a)对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 mm; b)对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 mm。 因此,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的容器的最小名义厚度应 不小于4 mm。
(6)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3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焊接接头系数ф :焊缝强度消弱系数,应根据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 型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即是焊缝的强度与母材强度之比。
21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7. 定义
► 设计压力:指设定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 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得低于工作压力。
► 计算压力: 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 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当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 力小于5%设计压力时,可忽略不计。
► 试验压力: 指压力试验时,容器顶部的压力。
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28
⑤晶间腐蚀: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起源于金属表面并沿晶 界深入内部,使晶粒间结合力损伤,严重时材料强度几 乎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晶间腐蚀。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通常用“贫铬” 理论解释 。
►目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大致有:
12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弹性失效准则下的四个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主应力理论)
认为材料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最大的拉应力σ1达到了极限应力,材 料就发生破坏。 强度条件:б1 ≤[б]t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变形理论)
认为材料的最大的应变达到了极限状态,材料就发生破坏。 强度条件: εmax≤[ε]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
固溶处理——1010℃-1120℃加热后适当快冷,使(Cr、 Fe)23C6(碳化铬)固溶于奥氏体。
降低钢中含碳量——采用超低碳(C≤0.03%或更低)。
添加稳定碳化物元素——添加Ti或Nb等稳定化元素,并 经850℃-900℃稳定化处理,形成固定碳的TiC或NbC 。
29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标准中的材料的腐蚀速率,是对于均匀腐蚀而言,亦即钢
►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设备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不同于最高工作压力。
22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设计温度 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
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设计温度与设 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 ►试验温度 指压力试验时,壳体金属的温度。
23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计算厚度:指按厚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 ►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 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
18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4.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简述 ►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 JB/T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 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 JB4710-2000《钢制塔式容器》 ►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 HG20580~HG20585–1998 ► 其它配套标准,如零部件:封头、法兰、支座、补强圈、
16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2. 标准和法规(规程)的关系。 ► 《容规》第1.8条规定:本规程规定了压力容器的基本安
全要求,有关压力容器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不得 低于本规程的要求。 ► 因此,当标准与法规或规程有不一致时,应按法规 (或规程)的规定执行。
17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3. 压力容器的含义(定义)
10
三. 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11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压力容器可能存在的八种失效方式:
1. 过量的弹性变形,包括弹性不稳定;2. 过量的塑性变形;
3. 脆性断裂;
4. 由应力引起破坏/蠕变变形;
5. 塑性不稳定—渐增的垮塌;
6. 高应变、低循环疲劳;
7. 应力腐蚀;
8. 腐蚀疲劳。
►压力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是基于弹性失效准则;
►从钢常温抗拉强度考虑,设计安全系数取3(现为2.7);
►按钢的设计合金钢取1.6(现为1.5);对高合金钢取1.5。
32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说明:考虑安全系数是基于如下因素:
①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存在偏差; ②估算载荷状态及数值偏差; ③计算方法的精确程度; ④制造工艺及允许偏差; ⑤检验手段及严格程度; ⑥使用中的操作经验等六个方面。 ►在确定具体材料的许用应力时,还要结合材料的质量因 素。
31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许用应力:将钢材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分别除以各
自的设计安全系数后,取二值的小者作为材料的许用应力。
►容器使用钢材常用指标是力学性能,在D类容器中,主要 指标是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或σ0.2)。
►容器使用中达到屈服或断裂时即为破坏,在实际应用中必 须控制容器的材料受力处在安全范围内,即除以系数n,n 称为材料许用应力系数(即是设计安全系数)。
9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 其他常见的分类方法: 按形状分类,如圆筒形、球形、组合型、方形、矩形等; 按筒体结构分为整体式、组合式。 按制造方法分为焊接、锻造、铸造。 按材料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其中: 金属中分为钢、铸铁、有色金属与合金。 钢中以其化学成份又分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
c) 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制容器在制造与检验方法上有很大不 同;
d) 考虑制造特点,利于专业化生产,如球罐。
►对不同制造许可级别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资源条件与安全 质量要求
8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生产工艺过程中作用原理分类: 分为反应、换热、分离、储存四类,其中反应容器安全
性要求最高,因其在进行物理、化学反应时,可能造成压 力、温度的变化。
b)B类焊接接头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长颈法兰 等与接管连接的接头。
c)C类焊接接头 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 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连接的搭接接头。
d)D类焊接接头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
34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下列情况的压力容器的A类及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 检测(材料厚度≤38mm时,应采用射线检测):容规4.5.3.2.2
材料的最大剪应力τmax达到了极限应力,材料就发生破坏。 强 度条件:τmax =(σ1-σ3) ≤ [σ] t
13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第四强度理论(剪切变形能理论)
材料变形时,即内部变形能量达到材料的极限值时, 材料破坏。强度条件: σe=√ [(σ1-σ2)2+(σ2-σ3)2+(σ3-σ1)2] ≤[σ] t
20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6. D1级和D2级压力容器说明 ► 根据TSG R1001-2008 《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
则 》中第三条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和级别的划分是: (一)A级、(二)C级、(三)D级、(四)SAD级。 其中D级又分:D1级和D2级。 1.D1级 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 2.D2级 系指第二类压力容器
②非均匀腐蚀 金属表面各部分具有不同速度的连续性破坏;
③局部腐蚀 局部发生腐蚀,如点蚀(呈一个个的点状)和 斑点腐蚀(呈一个个的斑点状);
④应力腐蚀 由侵蚀介质和应力同时作用下所导致的腐蚀; 应力腐蚀破裂是金属在持久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 用下,出现的脆性破裂。
IBR Seminar
27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
► 四个主题: 一.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主要特点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三. 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
2
3
4
5
6
7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制造许可级别分类:
a) 安全性及制造难易程度的不同,这里涉及P、P·V、介质 特性、材料强度级别等;
b) 工作(安放)位置分为固定与移动,移动的安全要求高于 固定,且应对减轻自重、防冲击、各类仪表的装设做特殊 考虑;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第八章“附则”中: 压力容 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 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 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 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 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 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应力腐蚀过程是金属材料、腐蚀介质和拉应力三个因素共同作用, 使金属电化学腐蚀加剧并产生破裂的过程。
►典型的应力腐蚀有: (a)液氨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b)含湿H2S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c)含苛性碱介质的应力腐蚀开裂; (d)NO3-引起的低碳和低合金钢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e)氯离子引起的不锈钢容器的应力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
材表面的腐蚀速率(毫米/年)各处基本相同。 ►此外,由于金属所处的介质情况(如介质的腐蚀性、浓度
和温度)不同,腐蚀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腐蚀裕 量。 ►载荷: 设计时应考虑的载荷有——内压、外压或最大压 力差;液体静压力;根据容器的具况,还可能考虑自重, 内件重和附属设备等等的影响。
30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吊耳等标准,材料标准、焊接标准等。
19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5. 对设计单位资质的要求 ► 《 容规》中第3.2条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质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许可资格、设计类别、品种和级别 范围应当符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的规 定;
► 总体采用规则设计标准,局部参照分析设计标准进行压 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计算的单位,可以不取得应力分析 设计许可项目资格;
(1)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6MPa的第Ⅲ类压力容器;
(2)按照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
(3)采用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
(4)焊接接头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以及使用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 力容器;
(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 厚度大于20mm时,其对接接头还应当采用本规程4.5.3.1第(1)项所 规定的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检测,该局部检 测应当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焊接接头形式及分类
►分类目的: 确定焊缝结构,探伤程度,焊接接头系数
►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 四类,具体规定是:
a)A类焊接接头 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半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 环向接头,各种凸形封头的所有拼焊接头,嵌(qian)入式接管与壳 体对接的接头。
14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
四. 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 压力容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和规程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TSG R1001-2008 《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
►腐蚀裕量: 为防止容器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至 厚度的削弱减薄,应考虑腐蚀裕量。对有腐蚀或磨损的 零件,应根据预期的容器寿命和介质对钢材的腐蚀速率 而定。腐蚀裕量= 腐蚀速率 X 设计使用年限(毫米/年 X 年 = 毫米)
26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腐蚀分类:
①均匀腐蚀 金属表面出现各部分的腐蚀速度大致相同的连 续腐蚀;
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在图样上的厚度。 ► 有效厚度: 指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24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2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厚度附加量:由钢材厚度负偏差C1和腐蚀裕量C2两部
分组成。
►钢材厚度负偏差:按钢材标准的规定;当钢材厚度负偏 差不大于0.25mm,且不超过名义厚度的6%时,厚度负 偏差可忽略不计。
► 最小厚度:容器在较低内压力作用下,按厚度计算方法 得到的厚度很小,虽然能满足容器的强度要求,但刚度不 够。为解决刚度问题,规定了壳体加工成形后不包括腐蚀 裕量和加工减薄量的最小厚度: a)对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3 mm; b)对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 mm。 因此,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的容器的最小名义厚度应 不小于4 mm。
(6)设计图样和本规程引用标准要求时。
35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焊接接头系数ф :焊缝强度消弱系数,应根据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 型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即是焊缝的强度与母材强度之比。
21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7. 定义
► 设计压力:指设定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 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得低于工作压力。
► 计算压力: 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 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当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 力小于5%设计压力时,可忽略不计。
► 试验压力: 指压力试验时,容器顶部的压力。
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mg/L 。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28
⑤晶间腐蚀: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起源于金属表面并沿晶 界深入内部,使晶粒间结合力损伤,严重时材料强度几 乎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晶间腐蚀。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通常用“贫铬” 理论解释 。
►目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大致有:
12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弹性失效准则下的四个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主应力理论)
认为材料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最大的拉应力σ1达到了极限应力,材 料就发生破坏。 强度条件:б1 ≤[б]t ►第二强度理论(最大变形理论)
认为材料的最大的应变达到了极限状态,材料就发生破坏。 强度条件: εmax≤[ε] ►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
固溶处理——1010℃-1120℃加热后适当快冷,使(Cr、 Fe)23C6(碳化铬)固溶于奥氏体。
降低钢中含碳量——采用超低碳(C≤0.03%或更低)。
添加稳定碳化物元素——添加Ti或Nb等稳定化元素,并 经850℃-900℃稳定化处理,形成固定碳的TiC或NbC 。
29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标准中的材料的腐蚀速率,是对于均匀腐蚀而言,亦即钢
►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设备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工作压力, 不同于最高工作压力。
22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设计温度 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
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设计温度与设 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 ►试验温度 指压力试验时,壳体金属的温度。
23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计算厚度:指按厚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 ► 设计厚度: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 名义厚度:指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
18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4. 压力容器设计标准简述 ►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 JB/T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 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 JB4710-2000《钢制塔式容器》 ►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 HG20580~HG20585–1998 ► 其它配套标准,如零部件:封头、法兰、支座、补强圈、
16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2. 标准和法规(规程)的关系。 ► 《容规》第1.8条规定:本规程规定了压力容器的基本安
全要求,有关压力容器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不得 低于本规程的要求。 ► 因此,当标准与法规或规程有不一致时,应按法规 (或规程)的规定执行。
17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3. 压力容器的含义(定义)
10
三. 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11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压力容器可能存在的八种失效方式:
1. 过量的弹性变形,包括弹性不稳定;2. 过量的塑性变形;
3. 脆性断裂;
4. 由应力引起破坏/蠕变变形;
5. 塑性不稳定—渐增的垮塌;
6. 高应变、低循环疲劳;
7. 应力腐蚀;
8. 腐蚀疲劳。
►压力容器的常规设计方法是基于弹性失效准则;
►从钢常温抗拉强度考虑,设计安全系数取3(现为2.7);
►按钢的设计合金钢取1.6(现为1.5);对高合金钢取1.5。
32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说明:考虑安全系数是基于如下因素:
①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存在偏差; ②估算载荷状态及数值偏差; ③计算方法的精确程度; ④制造工艺及允许偏差; ⑤检验手段及严格程度; ⑥使用中的操作经验等六个方面。 ►在确定具体材料的许用应力时,还要结合材料的质量因 素。
31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许用应力:将钢材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分别除以各
自的设计安全系数后,取二值的小者作为材料的许用应力。
►容器使用钢材常用指标是力学性能,在D类容器中,主要 指标是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点σs(或σ0.2)。
►容器使用中达到屈服或断裂时即为破坏,在实际应用中必 须控制容器的材料受力处在安全范围内,即除以系数n,n 称为材料许用应力系数(即是设计安全系数)。
9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 其他常见的分类方法: 按形状分类,如圆筒形、球形、组合型、方形、矩形等; 按筒体结构分为整体式、组合式。 按制造方法分为焊接、锻造、铸造。 按材料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其中: 金属中分为钢、铸铁、有色金属与合金。 钢中以其化学成份又分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
c) 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制容器在制造与检验方法上有很大不 同;
d) 考虑制造特点,利于专业化生产,如球罐。
►对不同制造许可级别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资源条件与安全 质量要求
8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生产工艺过程中作用原理分类: 分为反应、换热、分离、储存四类,其中反应容器安全
性要求最高,因其在进行物理、化学反应时,可能造成压 力、温度的变化。
b)B类焊接接头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长颈法兰 等与接管连接的接头。
c)C类焊接接头 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 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连接的搭接接头。
d)D类焊接接头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
34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 下列情况的压力容器的A类及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 检测(材料厚度≤38mm时,应采用射线检测):容规4.5.3.2.2
材料的最大剪应力τmax达到了极限应力,材料就发生破坏。 强 度条件:τmax =(σ1-σ3) ≤ [σ] t
13
三、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第四强度理论(剪切变形能理论)
材料变形时,即内部变形能量达到材料的极限值时, 材料破坏。强度条件: σe=√ [(σ1-σ2)2+(σ2-σ3)2+(σ3-σ1)2] ≤[σ] t
20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6. D1级和D2级压力容器说明 ► 根据TSG R1001-2008 《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
则 》中第三条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类别和级别的划分是: (一)A级、(二)C级、(三)D级、(四)SAD级。 其中D级又分:D1级和D2级。 1.D1级 系指第一类压力容器 2.D2级 系指第二类压力容器
②非均匀腐蚀 金属表面各部分具有不同速度的连续性破坏;
③局部腐蚀 局部发生腐蚀,如点蚀(呈一个个的点状)和 斑点腐蚀(呈一个个的斑点状);
④应力腐蚀 由侵蚀介质和应力同时作用下所导致的腐蚀; 应力腐蚀破裂是金属在持久拉应力和特定腐蚀介质联合作 用下,出现的脆性破裂。
IBR Seminar
27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培训
► 四个主题: 一.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的主要特点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三. 压力容器主要失效方式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1
2
3
4
5
6
7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
►按制造许可级别分类:
a) 安全性及制造难易程度的不同,这里涉及P、P·V、介质 特性、材料强度级别等;
b) 工作(安放)位置分为固定与移动,移动的安全要求高于 固定,且应对减轻自重、防冲击、各类仪表的装设做特殊 考虑;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第八章“附则”中: 压力容 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 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 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 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 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 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 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应力腐蚀过程是金属材料、腐蚀介质和拉应力三个因素共同作用, 使金属电化学腐蚀加剧并产生破裂的过程。
►典型的应力腐蚀有: (a)液氨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b)含湿H2S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c)含苛性碱介质的应力腐蚀开裂; (d)NO3-引起的低碳和低合金钢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 (e)氯离子引起的不锈钢容器的应力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
材表面的腐蚀速率(毫米/年)各处基本相同。 ►此外,由于金属所处的介质情况(如介质的腐蚀性、浓度
和温度)不同,腐蚀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腐蚀裕 量。 ►载荷: 设计时应考虑的载荷有——内压、外压或最大压 力差;液体静压力;根据容器的具况,还可能考虑自重, 内件重和附属设备等等的影响。
30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吊耳等标准,材料标准、焊接标准等。
19
四、压力容器设计基础知识 5. 对设计单位资质的要求 ► 《 容规》中第3.2条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质规定:
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许可资格、设计类别、品种和级别 范围应当符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的规 定;
► 总体采用规则设计标准,局部参照分析设计标准进行压 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计算的单位,可以不取得应力分析 设计许可项目资格;
(1)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6MPa的第Ⅲ类压力容器;
(2)按照分析设计标准制造的压力容器;
(3)采用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
(4)焊接接头系数取1.0的压力容器以及使用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 力容器;
(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 厚度大于20mm时,其对接接头还应当采用本规程4.5.3.1第(1)项所 规定的与原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局部检测,该局部检 测应当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