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大豆田点蜂缘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随着气候回升,近几年点蜂缘蝽在豫北大豆产区严重发生,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不结实,造成豫北夏大豆出现症青,对产量影响很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本文介绍点蜂缘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第2代成虫盛发期与大豆花期相吻合,是大豆田药剂防治的重要时期。

点蜂缘蝽,叫豆缘蝽象、或白条蜂缘蝽。

主要危害大豆、蚕豆、豌豆、菜豆、绿豆、豇豆等,也亦为害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红薯、棉花、甘蔗、丝瓜等。

随着气候回升,近几年点蜂缘蝽在豫北大豆产区严重发生。

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均喜欢刺吸大豆花果或种荚汁液,也可为害嫩茎、嫩叶。

被害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嫩茎、嫩叶变黄,受害严重时植株死亡、不结实,造成豫北夏大豆出现症青,对产量影响很大,轻者减产,重者绝收。

通过大豆开花期药剂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控制为害,提高产量。

一、形态特征
体长12~16mm,宽3~4mm,体狭长,棕黄色。

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

复眼大且向两侧突出,黑色;单眼突起在后头,深红色。

触角4节,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距1/4处色淡。

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

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具领片,后缘有2个弯曲,侧角成刺状。

后胸腹板后缘极窄,几乎成角状。

腹部背面浅黄棕色,各节端部有黑色斑。

后足腿节基部内侧有1个明显的突起,腿节腹面具一列黑刺,胫节稍弯曲,其腹面顶端具l 齿,雄虫后足腿节粗大。

臭腺道长向前弯曲,几乎达于后胸侧板前缘。

前翅革片前缘的近端处稍向内弯,腹部第1节较其余节窄。

卵半卵圆形,正面平坦,附着面弧状。

初产时暗蓝色,渐变黑褐,近孵化时黑褐色或微显紫红。

卵壳表面散生少量白粉,略具金属光泽。

若虫一至四龄体似蚂蚁,腹部膨大,但第1腹节小。

一龄体长2.5~2.7mm,紫褐色或褐色,头大圆鼓。

二龄体长4.2~4.4mm,头在眼前部分成三角形,眼后部变窄,复眼紫色,稍突出。

三龄体长6.2~6.5mm,灰褐色。

触角与体长相等。

复眼突出,黑褐色。

前翅芽初露。

四龄体长9.1~9.8mm,灰褐色。

触角短于体长。

前翅芽达后胸后缘。

五龄体长10~11.3mm,灰褐或黑褐色,前翅芽达第2腹节的中部。

二、发生规律
点蜂缘蝽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草丛中、树洞和屋檐下等处越冬。

点蜂缘蝽的越冬成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6月上旬产卵,5月下旬~6月下旬陆续死亡。

第1代若虫5月上旬~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旬~8月中旬产卵。

第2代若虫6月中旬末~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9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8月上旬~10月下旬产卵。

第2代7月中旬出现成虫,大量迁飞到大豆田为害,为害期7月下旬-8月下旬,此时正是夏播大豆花期,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在大豆花期吸食植株汁液,致使植株发育不良、花蕾凋落,豆荚不能结实或形成瘪粒,形成大豆成熟期大豆叶片深绿色发红而不能正常成熟的症青症状。

如2019年在新乡县翟坡镇北翟坡村种植大户调查,同一品种植株20hm2,6月23日播种,大豆初花期8月1-2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正常;8月4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后期症青率20%,减产20%;8月6日用药防治病虫害的生长后期症青率40%,减产40%。

同时在田间调查同一株的个别分枝受害后形成症青,而其它分枝正常生长结实。

第3代若虫8月上旬末~11月初孵出,9月上旬~11月中旬羽化。

成虫于10月下旬~11月下旬陆续越冬。

三、生活习性
点蜂缘蝽的成虫和若虫白天极为活泼,早晨和傍晚稍迟钝,阳光强烈时多栖息于大豆植株叶背。

初孵若虫在卵壳上停息半天后,即开始取食。

成虫交尾多在上午进行。

卵多产于大豆叶柄和叶背,少数产在大豆叶面和嫩茎上,散生,偶聚产成行。

每雌每次产卵5~14粒,多为7粒,一生可产卵14~35粒。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及时冬耕和清洁田园,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田间杂草、落叶,以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②发现卵块以应及时摘除。

2、药剂防治
①越冬成虫防治。

在越冬成虫出蛰前及低龄若虫期,喷洒8%噻虫嗪1500倍液,或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②大豆开花期防治。

在大豆初花期(一般7月下旬进入初花期)成虫、若虫为害盛期,可以交替使用3%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8%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0-50kg/667m2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

因为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每隔6~
7d喷药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同时结合防治虫害时加入硼、钼、锌微肥及芸乐收等,促进大豆健壮生长。

(作者单位:453700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古固寨镇便民服务中心)
怎样防治大豆田点蜂缘蝽
张延梅
75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