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丈化#角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汪梦川
内容提要:在王茂元的仕宦生涯中,李德裕明显对其有所援引与偏私,故王茂元的确应属李党无疑;而王茂元之招义山为婿,则是李党藉以打击牛党的一桩政治阴谋。

义山之卷入党争也并非无辜,而是其政治上的幼稚与急于事功的心理所致。

关键词:王茂元李商隐牛李党争
晚唐的牛李党争是关系李商隐生平乃至诗歌创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王茂元招李商隐为婿,又是李商隐卷入党争之导火线,历来的研究多于此处聚讼,蔚为诗史上一大公案。

经过前人不断的研究考索,可以说相关史实已经不存在什么疑问,但是对因此引发的相关问题的阐释,似乎还有可以讨论之处。

众,李商隐在李争的关系是和其岳丈王茂元,而非两首李和李,一为,而王茂元李。

不过有对王茂元人于李之说疑,生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党争关。

论一,不王茂元人。

”①李生在生上,在史,对牛李不一,对于至李有,还存在。

”②,李争不在,一有关李商隐争有,可是。

那么是不在什么李,而王茂元不是什么李人
李唐王茂元传,有说是李党。

”③唐有说于实上唐有李,唐有大和初,二李\”④李李和李,此处为“二李//,还不能说是
点李,虽然种意思显而易\而李一,实际上就是\唐代朋之争非常普遍,按之唐,朋等字眼可谓比比是,玄朝“尚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
丞宇文融以朋相构”⑤,穆长庆元年夏四月有诏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之关节,干扰主司,每岁策名,不定。

”又:“诏百辟卿士宜各徇公,勿为朋。

”⑥唐白居易亦“大和已后,李李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亦之何。

”⑦李商隐
①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6页。

②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中华书局,1983年,第194页
③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6页。

④[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4303页。

⑤[后晋]刘V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190页。

⑥《旧唐书》,第488~489页。

⑦《旧唐书》,第4354页。

93
!"N$UE'%»WE#(UA丈号单二文/匕•二"二"年第四期
Literature an)Culture Studies
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讎怨。

”①而贬李德裕为崖州司户参军的《制》更直斥其“累居将相之荣,唯以奸倾为业……诬贞良造朋党之名,肆谗构生加诸之衅”②等等,可以为证明。

然则晚唐的李(德裕)党与牛李党争之存在应是客观事实。

一王茂元应属李党人物无疑
那么王茂元是否属于李党呢于,明,唐代党争之“党”是义上所谓的“朋党”,即某些的的,然于的政党,所以其的名,明的,是以明的的,而是以些(其可•为的。

其,朋党之在(即所谓”是的,是上的,朋党之可,些的客可。

,的可,竟朋党之日常的际联可记入,故传上以与相善”之类的描述泛泛加以概括。

两唐书虽未明确指出王茂元属李党,但都为他与李德裕,应该明一些。

李华曾李党”做如下:“与李德裕为其援引,并对牛党举动,便是李党,在当时被目为李党。

”是比较合的。

但是李生又为:王茂元是李党缺乏据。

相反,许多事实明,王茂元并是李党,被当时的看作是李党。

”③那么依李生所立的标准,王茂元是否真的符合“李党”之条件妨一一剖析如下:
《旧唐书》李商隐传:“茂元虽读书为儒,然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用为河阳帅。

”④《新唐书》李商隐传:“茂元善李德裕。

”⑤然则诸正,王茂元与李德裕”,条符合李生提出的标准。

那么王茂元是否曾经被李德裕援引?据李生考证,李德裕两为相,是大七年(833),是年王茂元由金吾将军转任广州刺岭在年,王茂元由军
许观阳,。

李生为:观王茂元的一生,他所历职与牛李党争并无明显的。

”⑥但是李德裕屡居位,得其援引并非等他拜相后方可;而两都可以看出一些,并非如李生所之。

考历,则李德裕于大年(832为书,七年(833相;而王茂元于大年(832)由经入为金吾将军,七年(833)正出为岭。

然则李德裕任职书时,王茂元由金吾将军外放为岭,然。

为唐制为军,书之职,下军之令”⑦,不但诸与之直,诸新等,,,书参”(《旧唐书•令
①《旧唐书》,第5078页。

②《旧唐书》,第624~625页。

③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4页。

④《旧唐书》,第5077~5078页。

⑤《新唐书》,第5792页。

⑥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4页。

⑦[唐]李林甫等:《唐六典》,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第150页
-94-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狐楚传》)①。

至于王茂元于大和七年(833)正月外放节度使,而李德裕七年(833)二月才拜相,这个时间差也可以解释。

即李德裕在拜相之前,即便不能直接拔擢王茂元,但以兵部尚书之职举荐也应该不成问题。

然则王茂元之结交李德裕,当在二人供职于京城之时。

而会昌间事,则更足以为王茂元属李党之证明。

按,会昌三年(843)李德裕任命王茂元为河阳节度使,参与讨伐,月间王茂元兵,个,李德裕王宰来代替王茂元,并指出王茂元处”,即王茂元,事,讨,&
认为李德裕王茂元任,在不出李德裕&为“王茂元个节度使之,为李党才任命,王元人来人李党,这解释②
这也不解释。

,王茂元不,前之任不之。

因为以当时,可能大,以举可以解释为李德裕之处。

二,不王茂元,,,但李德裕不职,以评了事。

而且王茂元职仍然留在军中,接任王宰也李党人物(见下文),这一点也值得注意,为举大可以看成王种暂时保护(或羁押)。

这不禁令人猜测,若换别人战,会不会也待遇?而不避“过度阐释”之,甚至王茂元来卒于军中,也大可疑,即王茂元被变相羁押以待事态变化,而被李党灭口?这也不无可能。

至于王元人,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也都可以解释。

按,会昌三年(843),据昭义乱,朝廷“命邻藩分地而进讨”,时王元任成德节度使(即恒冀节度使),辖区南与昭义节度使(又称泽潞节度使)辖区相接,受任“北招讨使”③;时任河东节度使,辖区南也与昭义节度使辖区相接,受任“太原节度,充潞府北面招讨使”④;时任河中节度使,
辖区东与昭义节度使辖区相接。

可见这三位都辖区与乱区相邻⑤,仅军事角度,排也可谓再合理不&而且据史书记载,二人能征惯战:
刘沔,许州牙将也。

少事李光颜,为帐中亲将。

元和末,光颜讨吴元济,常用沔为前锋。

蔡将有董重质者,守H曲,其部下乘骡即战,号“骡子军”,最为劲悍,官军常警备之。

沔骁锐善骑射,每与骡军接战,必冒刃陷坚,俘k而还,故忠武一军,破贼第一。

淮、蔡平,随光颜入朝,宪宗留宿卫,历三将军。

历盐州、天德军防御使,奇效。


石雄,徐州牙校也。

王智兴之讨李同捷,以雄为右厢捉生兵马使。

勇敢善战,气凌三军。

自智兴贼境,州,雄,前无坚阵。

徐人伏雄之抚待,兴之虐,
逐之而立雄。

智兴军在贼境,其变生,因其立功,请授一郡刺史。

朝,州
刺史。

智兴雄之善将,雄军情,。

宗其,
之,乃长流白州。

大和中,河西党项扰乱,选求武士。

乃召还,隶振武刘沔军为裨将,累立破
①《旧唐书》,第4463页。

②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9页。

③《旧唐书》,第3888页。

④《旧唐书》,第4234页。

⑤程光裕、徐圣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上册),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80年,第47~48页。

⑥《旧唐书》,第4233页。

95
!"N$UE'%»WE#(UA丈号单二文/匕•二"二"年第四期
Literature an)Culture Studies
羌之功。

文宗以智兴故,未甚提擢,而李绅、李德裕以崔群旧将,素嘉之。


这等勇将当然是平叛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之人,毕竟平叛非同儿戏,其胜败更直接关系到李德裕自己的政治前途。

但王茂元的情况就有些特殊:按王茂元时任忠武军节度使(原陈许节度使),其辖区与叛乱的昭义节度使并没有接壤,而河阳节度使辖区之北面则与叛乱区相接。

由此可见:王茂元之河阳并参与平叛,是李德裕时特任的,就是所谓“时德裕政,河阳帅”。

果王茂元真的不善作战,则李德裕此举目的在是,在而如果王茂元的善战(胜败事,战败不其:),则李德裕事的就不有Q E ,李德裕则王茂元战,其战败,王茂元自,这Q然则李德裕之王茂元是的。

这有的人,王按
王宰,智兴之子,于雄不足,雄以辕门子弟善礼之。

然讨潞之役,雄有始卒之功,宰心恶之。

及李德裕罢相,宰党排扌宾雄,罢镇。

既而闻德裕贬,发疾而卒。


王茂元自忠武军节度使任河阳,王接任忠武军;王茂元战,又是王其平叛结,李德裕更王这同人认人们并不把王视李党”③,但合前述史实,其实可王就是李党人,扮演了备的救场队员角色之不断填补王茂元留下的空缺,可解释李党“肥水不流人田”;而战李德裕王战功的赞赏,其实既是自己人(王茂元)失当的一种和挽救,是李党争利益的手段。

石雄甚至可算是李党人与李德裕关系素来不错,前引其末段字可以为证。

至于他和李党王宰之间的矛盾,则是人恩怨(王之父王智兴与石雄早有冲突,王妒忌石雄平叛之),毕竟在朋党集团之中,并有人都团,其内部人员之间有可互存嫌隙及李德裕罢相,党排UN党”可视李党内部的更小的利益集团),似乎暗示王宰在李德裕之才报仇,然则李德裕平素之庇护石雄可
而的由可,与李德裕没有直的利关系,可李党人在平叛胜利之不),李德裕出镇,罢太子太保,以太子太保致仕④太子太保是虚,与度使然相并由此之,李德裕是当昭然至于王元,都,更同中下平事,
功,太太原⑤,这人则李德裕了。

引王茂元的证,认王党李的度李德裕更元是李德裕当政时,李在阳任的,实在是的王茂元是李党,有这,而在中的一种恩与之情⑥但
王茂元是李党,不是没有合的解释这些不可是,就是当时李德裕
①《旧唐书》,第4235页。

②《旧唐书》,第4236-4237页。

③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9页。

④《旧唐书》,第4234页。

⑤《旧唐书》,第3889页。

⑥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8页。

-96-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必知情$而且从本传所记来看,王茂元亦非高尚其志、守节不移之士。

所以王茂元与牛党的交往也可能是其暗通款曲、私相结纳的政治手段,即不过狡兔欲营三窟而已。

而正因为李宗闵身处闲职,此时王茂元以李党骨干的身份表同情、感恩之意,才更有可能打动其心。

其次,王茂元既然已是李骨干,所以也不李有更情意,正与家交情已深,故不惮另辟门。

李牛李党同时之时,王茂元移。

之,因为王茂元,是'因王、。

王、牛李二党,是不。

也,时心,王茂元李党。

”①李意,是党都时,王茂元能,可其与党。

有。

因为即王茂元李党,也意的所有与牛李党相,也党之不其政治的。

而且节的然节,因为,高,而临近京畿,时有掣肘之忧;至辖区之广大、物产之丰饶,更超过,《旧唐书》茂元本传即异,茂元积聚家=万计。

”②所以论从哪方面说,岭南节都比节好太。

换句话,茂元此次移并非什么好事,将他移京畿只是更朝
控制而已。

至王茂元是李党,也很好解释。

因为时王、因之害
株连被杀者千余人,若王茂元真的因王、而,其罪比一般的朋党严重,故之所为
过是一种毒辣的要挟、勒索的招数而已。

所以,“茂元惧,罄家以赂军,以是授忠武军节度、陈许观察。

③此事王茂元因招祸,又因“识时务”而,的与牛李两党,是并能
当时的心,王茂元李党”。

二王茂元招义'为婿是一场政治阴谋
看李的三。

王茂元是有过牛党有的动者的是肯定的,王茂元之招揽李商隐是。

时情况而论,以父李商隐的苦心大,李商隐为牛党物,即所既,与入党异④;而其为王茂元之.又所然为李党.因为般看来.然比门更为.而且李商隐以之身份而李党,更有牛党的意至与李商隐
的政治,此的政。

么为李党的王茂元为招揽身为牛党门的李商隐者以为,是李党的非高的政治。

看动。

即招揽王茂元李党)有好处所,的党,并非意的政党,很时只是意至面之。

所知,之,之、之余,可,而之士,家。

招揽,将方心方,此可以计党之,更能大大之面、牛党之。

然同时的,为何王茂元一定看方弊李党而言,事阳惜才之,阴攻敌之效,而王氏亦为妇,可石三鸟方爱之姿态已然摆足,
而牛党反予以气量狭小、坏好事好姻缘)之形象。

故无论结,李党皆有弊,而牛
①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5页。

②《旧唐6》,第4070页。

③《旧唐6》,第4070页。

④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44页。

97
!"N$UE'%»WE#(UA丈号单二文札•二"二"年第四期
Literature an)Culture Studies
党来说则恰恰相反。

可见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李党已先立于不败之地。

这等好事为什么不做?
其次再看时机。

一般认为王茂元招揽义山是出于“爱才”,但若是如此,为何他在义山久试不第的时候不给予帮助,而一自令狐楚去世,他就向义山伸出橄榄枝?因为义山是令狐楚发现和培植的才,令狐楚,义山的令狐楚为,此墙脚很难成功。

但等到令狐楚去世,令狐须,在相时不给予义山助,这是义山
去山之。

而义山因为久,于出地,这而号中的“好事”。

可一。

先认为:“这在中是为见的,来说是一很自的事,不的难,不在的。

”①,若是一般的自不什么,但若之政,其,则之,很难这么说。

之,之”,令狐家对义山的培之,令狐楚尸骨未寒之际,义山此举实在有违传统之>
后看结果。

先看牛党的反应。

若王茂元真的如李二先没有参与党争,则义山成为王茂元之,于个可谓再添山,于牛党则增势力。

令狐与义山的交,应为其兴才是,何至于其”而衔恨?须知义山为令狐苦心培之才俊,岂知竟一变而为政之,与女孰亲自不,设地而思之,令狐将何堪?故义山为”,自属;若不因此而为难义V,则是大度。

再看李党的反应。

按王茂元自开成三年(838)招义山为,至昌二年(842)义山丁母,昌三年(843)王茂元去世,其至少有四年时W838—842),王茂元历领藩镇(835年至840年任泾原节度使②;841年至842年任忠武军节度使③),李党也曾得势掌权(840年九月李裕入朝拜相④),而义V却一直沉沦下僚,未得用,若云“爱才”,实在不足解释。

须知,按,节度使可以在之中自属,可僚担任之的,这僚至不有出。

⑤如茂元真的只是爱惜义V的才华,而且没有朋党之见,则在早的时候就可招其入或任。

但实上直义V做了女,王茂元只给了他一掌书”,在镇中,这实在不是什么,可得。

若云王茂元是为,则按之,王茂元节之士。

,若的度解释,则义V之不得用,在牛党可是衔,在李党则可是。

因为李党的,义V已没有太大的用,才不得用。

此,李党政的来看,义V的干才实在有,可任事。

故爱才”,则用为墙脚之,于用其而已。

李中华先曾出:义V曾在牛党得势时中得,在李党得势时反而有>⑥中,为,一,党争未与其中的次有;一,与其因此说义山与党争不大,不如说令狐为,多少是义V有>而李党则不义V牛党而已,来就没有重用义山之意。

或有难王茂元自己的女来做这等事?其实这不难解释:第一,历上的政治不,政之事,这实在不一;第二,义V实是才,之,女儿嫁给他不说是,相反还是一。

而义V与王之爱,可能是本次政
①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1982年第3期,第80页。

②吴廷燮:《唐方镇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第67~68页。

③吴廷燮:《唐方镇年表》,第253页。

④傅璇琮:《李德裕年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91页。

⑤参见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2-144页。

⑥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7页。

-98-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治事件中唯一的亮色
三义#的政治才能、仕途及其他
义山虽然在文学上足为晚唐巨擘,但在政治上只是个小人物,朋党之争未必都要围绕义山进行;而且,由于史料的不完备,以及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朋党之争也并非事事皆能落实。

即使是朋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也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非是简单的提拔和x斥就能掌控一切。

所以,义山之漂泊沉浮,然未必皆因党争,但之完,也不然。

人之义山,都喻凫《赠李商隐》诗所,,之“李商隐》诗,一未,简言之即不,以义山之,诗之李唐,党争,而未,以为*实都不事,喻、崔是义山的朋,人而,然不,不能;一方面,义山的人实也不。

众所,一个人的文学政治能必然*政治能,为人事就以,而不必一之能。

即李白,虽然是的文学,其也甚
*
,但政治能,很难令人信服
诚傅璇琮先所:“建国以的一文学史著作、唐诗选本及论著,则多倾向于他是牛李党争的品。

”①但是客观地,义山之党争既是咎由,也是缺乏政治能力的表现*按,成二年(837)义山以令狐H之举荐得中进士,同年十一月令狐楚死,至次年春,义山即成为王茂元之女婿
*单以人而论,义山此举也令人寒心,即冯浩所:“时令狐楚卒未久,得第方资H,而遽依分门别户之人,此'诡薄行'之讥断难解。

”②所以义山“背恩”,实在并非污蔑之辞
*来王茂元去世(843年九月)③不久,义山《寄令狐郎中》诗(845年秋)④,表欲令狐H修好之,相义山时心,非因为令狐楚死,令狐H,即
*孰料在李党(包括岳)得
使年能复,政治也不,所以不枝
的(义山于838年成为王茂元女婿,839年释褐为书书郎,不久调为⑤,不九品,则九品⑥),而令狐H能山而且久,所以义山来然及,欲修而不得
*义山上所和双刖足,一复没阶趋”之,也为

*
且义山即使因为于,欲山枝,至于急切此是现由
之女,在以方方为人,而义山王女则然并非此*既然,则义山必非娶恩主政之女不义山于义之于政治之由此*
*以义山之所为,政治上不成,乎义山王茂元之,所能能
已是,即所义山,未不欲一党,以,,不能*”⑦实义山之心,于党间,事实
*因为令狐
①傅璇琮:《李商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第76页。

②[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附录三《玉溪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850页。

③傅璇琮:《李德裕年谱》,第383页。

④刘学]、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第580页。

⑤刘学]、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第2337页。

⑥《唐六典》,第298页、第752页。

⑦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第143页。

99
!"N$UE'%»WE#(UA丈号单二文/匕•二"二"年第四期
Literature an)Culture Studies
厚,义山可能自以为与牛党之结交已深,所以若能再攀附王茂元,或者可以兼收李党之利,如此则无论何党得势,皆能游刃有余。

况人情于美事每觉多多益善,事业、婚姻同时有喜讯自天而降,义山又急欲出人头地,所以不念旧恩,遽依新主。

而一旦存此贪心,遂不能不堕入李党之殼中。

不知其时党之诡请,出之义山所能,所以牛李之如空。

以此而论,义山已属不自量力,从政任事之材。

故唐人李义山,无一,无善,惟逞章句。

……至于君之义,其一。

者,一,其①
而于牛李党之,自来有“牛党、李党之②,为论,但义山出身,牛党多,而李党之不义山不其而已),
有出之。

故李之出自新,属于牛党,时之M结婚李党之王,以。

不牛党目以放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③义山这种大政治情势似乎有欠考量,这正其缺乏政治眼光表现。

且义山于令狐、王而外,前后亦曾依附郑亚、柳仲郢等,而都能得到M此有种种解释,其政治操守之不坚,恐怕原之一。

正如冯浩所:“义山既不足与论党局矣,而统观全集,其无行诚不能解免。

”④试想以令狐家之恩如山,义山尚且背弃之;以王茂元岳丈之亲,亦肯之,则其他衮衮诸公,稍一考量,即知前车之鉴不远。

义山之潦倒,或亦由此。

所以,后人义山可以抱“理解之同情”,大可不高尚其人。

中古代魄文人往往有“怀才不遇”之情结,究其根源,在于其时文人不得不依附于政治,
为一出,想政治抱不能不力。

,又往往在才遇理解上存在M所才,即文学之才不等于济之才,而文人往往不自知;所遇,即文人都希望在位者以士”甚帝王待之,一个职位,而在上位者往往以之,甚以之。

考牛李党,才不一。

义山:“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能,遂以其,自是始为。

”⑤令狐之李文,有其政治能力之代令、表、公文多文),而又义山代表,表出义山政治前望;义山之得中进士,
得力于令狐绸之大力。

而为岳丈王茂元,有在政治义山任何力。

之,令狐能义山。

李中为:“公正地,从现存中,不出令狐
击李可。

”⑥不这可以解释为令狐尚念旧情,心存,不
而从一,义山不于令狐一人,因为义山背恩”行为政大,其他人不无可能,即如《新所言:“牛、李党人,以为诡薄无行,之。

”⑦
之,一人不人,而则往往由于自缺措M 综观义山之,在于其久处贫贱,欲以而跻流,其心急太甚,键时刻又选择,故卷入党争之中,遂不达。

①[唐]李涪:《刊误》,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0册,第177页。

②张采田引沈曾植语,见《玉溪生年谱会笺》,第144页。

③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83页。

④[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第879页。

⑤《旧唐1》,第5078页。

⑥李中华:《李商隐与牛李党争》,《文史》第17辑,第199页。

⑦《新唐1》,第5792-5793页。

-100-
王茂元与李商隐及牛李党争新释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若要客观评价义2,则如冯浩所言之“统观全集”尤为必要。

如果只就义山的几首寄慨之作,谓其才华如何、见识如何、志节如何,实在没有什么说服力。

因为义2集中平庸无品之作其实也不少,若仅就此类作品而论,势必要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相关
的基本史实虽然较为客观,但是解读起来也不因人而B本文之主旨,仅在外一
的而B
(汪梦川,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Wang Maoyuan,Li Shangying and
Factional Conflict between Niu and Li Blocs
Wang Mengchuan
Abstract:*#Wang Maoyuan's official career,Li Deyu obviously showed his assistance and preference, which shows that Wang Maoyuan was indeed a member to Li bloc.It was a political conspiracy that Wang Maoyuan seduced Li Shangying to be his son-in-law to strike Niu bloc.Li Shangying was not completely innocent when he was involved in the Factional conflicts because he was political naive and eager to make a name for himself.
Keywords:Wang Maoyuan;Li Shangying;Factional Conflict between Niu and Li Blocs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