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2章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
美洲
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
极洲
德雷克海峡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3.板块构造理论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填空。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考向1 世界各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京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考站泰山站的建成开站仪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南极地区地形特征主要表现为( )
A.跨经度最广
B.地处高纬度
C.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D.受海洋影响大
2.南极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
B.是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
C.产生烈风酷寒
D.加剧烈风酷寒
1.C2。

D[第1题,经度、纬度和海洋的影响不属于题干要求的地形特征,南极大陆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被称为冰雪大陆.第2题,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根本原因是纬度高,降水稀少的根本原因是受干燥的大气(极地高气压和极地东风)控制,烈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极地高气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冰雪覆盖的地表可以减小
风与地面的摩擦进而加大风速,可以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考向2 海上航线的确定
(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下题。

3.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
C[徐州的产品运往甲国首都,最短海上航线为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故选C。


考点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气温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

出现时

差值变化差异
日变化约14时
日出前

日较

内陆地区日较差
较大,沿海地区日
较差较小
年变化北半球
7月
北半球
1月年较

内陆地区年较差
大,沿海地区年较
差小
南半球
1月
南半球
7月
(2)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
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

影响因素
地带
气温较高
气温比同纬度
高,等温线向高
纬凸出
寒流经过气
温降低;暖流
经过气温升

洋流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
(1)形成条件错误!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
因素
表现
纬度
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
(3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
摩尔曼斯克
温度高,终年不冻

●考向1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017·菏泽模拟)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
A.20℃或16℃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5.该图所示可能是( )
A.北半球的3月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
【思维流程】
第4题,
错误!→错误!→错误!
第5题,
4.B 5.C[第4题,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P处气温为20<P<24或12<P<16,因此答案选择B。

第5题,根据等温线可判断该区域属于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凸出,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那么应该是南半球的夏季。


●考向2 世界的降水及其影响因素
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7.R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6.B7.A[第6题,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
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在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成西南风,给沿岸带来丰富降水。

第7题,R河段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R河段流量和季节变化大;该区域纬度较低,且海拔较低,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因此R河段没有明显的春汛;根据地形状况可知,R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且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侵蚀作用强;R河段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形。

]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8~9题。

8.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9.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8.C9。

D[第8题,图示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南纬10°到南纬60°,所以不可能是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只有南美大陆在该纬度范围内有大陆分布,降水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趋势,澳大利亚大陆只在南纬10°到南纬40°之间,故答案选C.第9题,图中纬度10°~20°地区为东南信风带,西海岸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背风地带,而且沿岸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降水少,故答案选D。


考点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3
2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世界贸易
发达国家欧洲、
北美
洲、大
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
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
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国家亚洲、
非洲、
拉丁美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
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
和粮食等
●考向世界人口的分布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
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A.欧洲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D.北美东部
11.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
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①④⑥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10.D11.B12。

C[第10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大陆西部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

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

第11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另形成了一个孤岛。

第12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