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 其它症状 Myerson征,讲话缓慢、音量低, 流涎,吞咽困难,自主神经症状如直立性 低血压等,晚期可出现认知障碍、抑郁和 视幻觉等。
24
➢ 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均无异常。CT、MRI 检查亦无特征性所见。分子生物学及功能 显像检测如PET或SPECT有一定意义。
25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特发性震颤:为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饮 洒或服心得安可显著减轻。
14
发病机制
15
➢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毒性及细胞 毒作用、氧化应激过度、免疫学异常
16
➢ 个体的易感性(遗传因素)是发病的基础, 环境毒物是其诱因,氧化应激过度、兴奋 性毒性、免疫异常是其过程,线粒体、复 合体I功能异常是其最终途径,黑质多巴胺 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其结果。
17
临 床表现
32
➢ 如标准片复方左旋多巴开始时62.5mg(1/4 片),2~3次/日,逐渐增至125mg,3~4次 /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50mg,3~4次/日。 控释片适用于症状波动或早期轻症患者。
33
➢ 周围性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和 心律失常,中枢性副作用为症状波动、异 动症和精神症状等。闭角型青光眼、精神 病患者禁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症状波动有两种表现:疗效减退或剂末恶 化:每次用药有效作用时间缩短;“开关” 现象:症状在突然缓解(“开”)与加重 (“关”)间波动。异动症表现舞蹈症或 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
帕金森氏病
1
概述
➢ 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 为随意运动调节障碍
2
源于基底节功能紊乱,可分为两 类
➢ 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表现异常不自主 运动)和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表现运 动贫乏)
3
基底节是皮质下灰质核,有复杂的 纤维联系,主要构成三个重要的神
经环路
➢ 皮质—皮质环路、黑质—纹状体环路和纹 状体—苍白球环路。
➢ 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均有效。为减 少其外周副作用、增强疗效,目前多用复 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加外周多巴脱羧酶 抑制剂),有标准片、控释片、水溶片等 剂型。标准片如美多巴和帕金宁,控释片 如息宁控释片。根据患难与共者年龄、工 作性质等决定用药药时机,年轻患者可适 当推迟,老年患者发生运动并发症机会较 少,可早期应用。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量,维持最低有效量。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行动迟缓 表现为随意动作减少,如始动困 难和运动迟缓,面部表情少,双眼凝视, 瞬目减少(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困难; 小写症。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 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 形进展。
22
➢ 姿势步态异常 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走路下 肢拖曳或小步态,启动困难,上肢摆动减 少或消失。转弯时平衡障碍,晚期起立困 难、慌张步态。
39
预防
➢ 工业毒物、CO、锰中毒----劳保工作----少 见
➢ 药物:酚噻嗪类,丁酚苯类,利血平应用 普遍------重视
➢ 运动、工作、业余爱好 ➢ 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蜂蜜 ➢ 防止跌跤,避免刺激性食物,烟洒等。 ➢ 卧床不起者应勤翻身,作被动运动,以防
发生关节固定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40
13
➢ DA与乙酰胆碱(Ach)是纹状体中两种重 要神经递质,功能互相拮抗,两者的平衡 是调节基底节环路活动的基础。PD纹状体 DA含量降低,导致Ach系统功能相对亢进, 使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被削弱,产生 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症状。中脑-边缘 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A含量也显著减少, 可引起智能减退、行为异常和言语错乱等。
27
变性(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
➢ 弥散性路易体病、肝豆状核变性、 Huntington舞蹈病等。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 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
28
治疗
➢ 药物治疗 疾病早期无需特殊治疗,鼓励患 者多运动,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能力时需治疗,但药物只能改善症状,需 终身服用。治疗原则为小剂量开始,缓慢 递增,采取个体化方案。
9
➢ 第四:进入90年代,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于 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特 异性的保护作用,预示其阻止PD进展的潜 能。
10
➢ 第五:1996年PD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的确 立说明部分家族性的PD病人具有遗传性。
11
病理及生化病理
12
➢ 病理改变是含色素神经元变性、缺失,黑 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最显著,黑色素减少, 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 黑质-纹状体通路是脑内最重要的DA递质通 路,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正常时自血流 摄入左旋酪氨酸,经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 转化为左旋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转化为 DA,DA通过黑质-纹状体束作用于壳核和 尾状核细胞,DA被神经元内单胺氧化酶和 胶质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分解成 高香草酸。
18
➢ 多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 逐渐加重
19
➢ 静止性震颤 常为首发症状(60-70%),拇 指与示指间呈4~6/秒的搓丸样动作,安静 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 消失。
20
➢ 肌强直 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时 阻力始终增高为铅管样强直;如伴震颤则 在均匀阻力中断续停顿,为齿轮样强直, 是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四肢、 躯干和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 曲体姿。
29
抗胆碱能药物
➢ 适于年龄轻,震颤较重,常用安坦,副作 用为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老年患者慎 用。
30
金刚烷胺
➢ 促进DA在神经过敏未梢释放,改善少动、 强直和震颤等,单独或与安坦合用,副作 用为不宁、神志模糊、下肢网状青斑和踝 部水肿等。
31
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
26
诊断及鉴别诊断
➢ 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病因可寻,如药物 (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止吐药,利血平, 丁苯喹嗪,锂,脑益嗪)毒物(MPTP、 CO、锰、汞、甲醇、乙醇)感染(脑炎后, 慢病毒)和外伤(拳击性脑病)血管性 (多发性梗塞,低血压,休克)其它(甲 状膀腺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肝性脑病, 脑瘤,正压性脑积水,中脑空洞症)等。
34
DA受体激动剂
➢ 如溴隐亭、培高利特,一般与美多巴合用, 年轻患者可单独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量至疗效满意而副作用最小。
35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 阻止DA降解成高香草酸,增加脑内DA含量。 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延缓 “开关”现象,减少L-Dopa用量。
36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6
五个里程碑
➢ 第一:1917年美国医生Jame ParKinson首 次描述了PD临床特征
7
➢ 第二:本世纪60年代初确定了该病的病理 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 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1967年多巴胺替代 疗法的左旋多巴问世,为PD治疗开辟了新 纪元。
8
➢ 第三:80年代一些吸毒者出现帕金森样临 床症状,进一步认识到海洛因副产品一神 经毒物I-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并由此应用MPTP建立了较为 理想的灵长类PD动物模型,提出了环境毒 物的病因假设。
4
➢ 皮质—皮质环路是基底节实现运动调节功 能的主要结构基础,黑质纹状体多巴胺 (DA)能投射对环路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运动障碍疾病的药物或外科治疗原理都是 纠正递质异常及环路活动紊乱
5
➢ 帕金森氏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变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呈进行性发 展,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 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呈现细胞脱失死亡。以静止性震颤、运动 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 抑制L-Dopa外周代谢,稳定血浆L-Dopa浓 度,增加L-Dopa进脑量,合用L-Dopa可增 强后者疗效,单用无效。
37
立体定向手术
➢ 如苍白球、丘脑毁损术和深部脑刺激术 (DBS),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 耐受或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但需配合药 物治疗。细胞移植术。
38
康复治疗
➢ 作为辅助手段对改善症状起一定作用。
➢ 其它症状 Myerson征,讲话缓慢、音量低, 流涎,吞咽困难,自主神经症状如直立性 低血压等,晚期可出现认知障碍、抑郁和 视幻觉等。
24
➢ 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均无异常。CT、MRI 检查亦无特征性所见。分子生物学及功能 显像检测如PET或SPECT有一定意义。
25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特发性震颤:为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饮 洒或服心得安可显著减轻。
14
发病机制
15
➢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毒性及细胞 毒作用、氧化应激过度、免疫学异常
16
➢ 个体的易感性(遗传因素)是发病的基础, 环境毒物是其诱因,氧化应激过度、兴奋 性毒性、免疫异常是其过程,线粒体、复 合体I功能异常是其最终途径,黑质多巴胺 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是其结果。
17
临 床表现
32
➢ 如标准片复方左旋多巴开始时62.5mg(1/4 片),2~3次/日,逐渐增至125mg,3~4次 /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50mg,3~4次/日。 控释片适用于症状波动或早期轻症患者。
33
➢ 周围性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和 心律失常,中枢性副作用为症状波动、异 动症和精神症状等。闭角型青光眼、精神 病患者禁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症状波动有两种表现:疗效减退或剂末恶 化:每次用药有效作用时间缩短;“开关” 现象:症状在突然缓解(“开”)与加重 (“关”)间波动。异动症表现舞蹈症或 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
帕金森氏病
1
概述
➢ 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主要表现 为随意运动调节障碍
2
源于基底节功能紊乱,可分为两 类
➢ 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表现异常不自主 运动)和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表现运 动贫乏)
3
基底节是皮质下灰质核,有复杂的 纤维联系,主要构成三个重要的神
经环路
➢ 皮质—皮质环路、黑质—纹状体环路和纹 状体—苍白球环路。
➢ 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均有效。为减 少其外周副作用、增强疗效,目前多用复 方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加外周多巴脱羧酶 抑制剂),有标准片、控释片、水溶片等 剂型。标准片如美多巴和帕金宁,控释片 如息宁控释片。根据患难与共者年龄、工 作性质等决定用药药时机,年轻患者可适 当推迟,老年患者发生运动并发症机会较 少,可早期应用。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量,维持最低有效量。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行动迟缓 表现为随意动作减少,如始动困 难和运动迟缓,面部表情少,双眼凝视, 瞬目减少(面具脸);手指精细动作困难; 小写症。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 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 形进展。
22
➢ 姿势步态异常 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走路下 肢拖曳或小步态,启动困难,上肢摆动减 少或消失。转弯时平衡障碍,晚期起立困 难、慌张步态。
39
预防
➢ 工业毒物、CO、锰中毒----劳保工作----少 见
➢ 药物:酚噻嗪类,丁酚苯类,利血平应用 普遍------重视
➢ 运动、工作、业余爱好 ➢ 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蜂蜜 ➢ 防止跌跤,避免刺激性食物,烟洒等。 ➢ 卧床不起者应勤翻身,作被动运动,以防
发生关节固定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40
13
➢ DA与乙酰胆碱(Ach)是纹状体中两种重 要神经递质,功能互相拮抗,两者的平衡 是调节基底节环路活动的基础。PD纹状体 DA含量降低,导致Ach系统功能相对亢进, 使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被削弱,产生 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症状。中脑-边缘 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A含量也显著减少, 可引起智能减退、行为异常和言语错乱等。
27
变性(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
➢ 弥散性路易体病、肝豆状核变性、 Huntington舞蹈病等。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 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
28
治疗
➢ 药物治疗 疾病早期无需特殊治疗,鼓励患 者多运动,如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能力时需治疗,但药物只能改善症状,需 终身服用。治疗原则为小剂量开始,缓慢 递增,采取个体化方案。
9
➢ 第四:进入90年代,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于 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特 异性的保护作用,预示其阻止PD进展的潜 能。
10
➢ 第五:1996年PD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的确 立说明部分家族性的PD病人具有遗传性。
11
病理及生化病理
12
➢ 病理改变是含色素神经元变性、缺失,黑 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最显著,黑色素减少, 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 黑质-纹状体通路是脑内最重要的DA递质通 路,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正常时自血流 摄入左旋酪氨酸,经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 转化为左旋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转化为 DA,DA通过黑质-纹状体束作用于壳核和 尾状核细胞,DA被神经元内单胺氧化酶和 胶质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分解成 高香草酸。
18
➢ 多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 逐渐加重
19
➢ 静止性震颤 常为首发症状(60-70%),拇 指与示指间呈4~6/秒的搓丸样动作,安静 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 消失。
20
➢ 肌强直 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时 阻力始终增高为铅管样强直;如伴震颤则 在均匀阻力中断续停顿,为齿轮样强直, 是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四肢、 躯干和颈部肌强直可使患者出现特殊的屈 曲体姿。
29
抗胆碱能药物
➢ 适于年龄轻,震颤较重,常用安坦,副作 用为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老年患者慎 用。
30
金刚烷胺
➢ 促进DA在神经过敏未梢释放,改善少动、 强直和震颤等,单独或与安坦合用,副作 用为不宁、神志模糊、下肢网状青斑和踝 部水肿等。
31
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
26
诊断及鉴别诊断
➢ 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病因可寻,如药物 (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止吐药,利血平, 丁苯喹嗪,锂,脑益嗪)毒物(MPTP、 CO、锰、汞、甲醇、乙醇)感染(脑炎后, 慢病毒)和外伤(拳击性脑病)血管性 (多发性梗塞,低血压,休克)其它(甲 状膀腺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肝性脑病, 脑瘤,正压性脑积水,中脑空洞症)等。
34
DA受体激动剂
➢ 如溴隐亭、培高利特,一般与美多巴合用, 年轻患者可单独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 增量至疗效满意而副作用最小。
35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 阻止DA降解成高香草酸,增加脑内DA含量。 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延缓 “开关”现象,减少L-Dopa用量。
36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6
五个里程碑
➢ 第一:1917年美国医生Jame ParKinson首 次描述了PD临床特征
7
➢ 第二:本世纪60年代初确定了该病的病理 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 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1967年多巴胺替代 疗法的左旋多巴问世,为PD治疗开辟了新 纪元。
8
➢ 第三:80年代一些吸毒者出现帕金森样临 床症状,进一步认识到海洛因副产品一神 经毒物I-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并由此应用MPTP建立了较为 理想的灵长类PD动物模型,提出了环境毒 物的病因假设。
4
➢ 皮质—皮质环路是基底节实现运动调节功 能的主要结构基础,黑质纹状体多巴胺 (DA)能投射对环路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运动障碍疾病的药物或外科治疗原理都是 纠正递质异常及环路活动紊乱
5
➢ 帕金森氏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变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呈进行性发 展,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 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呈现细胞脱失死亡。以静止性震颤、运动 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 抑制L-Dopa外周代谢,稳定血浆L-Dopa浓 度,增加L-Dopa进脑量,合用L-Dopa可增 强后者疗效,单用无效。
37
立体定向手术
➢ 如苍白球、丘脑毁损术和深部脑刺激术 (DBS),适应症是药物治疗失效、不能 耐受或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但需配合药 物治疗。细胞移植术。
38
康复治疗
➢ 作为辅助手段对改善症状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