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生活实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熔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熔化。

所以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形成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2.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而形成的,由于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过程,所以感觉不冷,而雪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感觉冷。

3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而离壶嘴一定距离处温度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小珠即看到的“白气”。

4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100℃的水蒸气烫得更厉害,因为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
5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水落在热油锅里时,锅内温度早已超过了水的沸点,水立刻汽化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且水比油重,在锅底的水化成水蒸气要跃出水面,引起剧烈振动,发出响声和爆炸,溅起油花;当油落到沸水锅内时,锅内沸水的温度低于油的沸点,且油飘在水面,汽化后可以直接跑到空气中,所以不会出现爆炸。

7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因为烧水时水中的气泡上升会发出响声,气泡上升得越快,发出的响声越大,气泡上升的快慢与水壶底部的水和表面的水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气泡上升越快。

开始烧水时,接触壶底的水温度较高,表面的水温度较低,温差较大,气泡上升快,故“响水不开”。

当水沸腾时,壶底的水与表面的水温度基本相等,水中的气泡上升变慢,故“开水不响”。

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

冬天,当气温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就要下沉,河底水的温度高,密度较小,就要上升,形成对流,使全部河水不断冷却。

当整个河水的温度都降到4℃时,对流就停止了。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河水的温度继续下降,河底水的温度仍保持4℃。

当上层的河水温度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河面开始结冰。

从这以后,由于水和冰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辐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需要时间很长,所以才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

9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过一会手有感觉很烫为什么?
凉水碰到热馒头时迅速汽化,在手和馒头间形成一层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过一会手上的凉水汽化完了之后,没有水蒸气的隔热效果,馒头上的高温会迅速的传递到手上,手会觉得很烫
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什么加盐是为了除低雪的熔点,使雪能在低于0℃的环境下熔化。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请说出其中的物态变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凝华(放热)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升华(吸热)10、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蒸发(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