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素材2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科技(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1,造纸术 :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影响:最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有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意义: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

3,火药 :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

明代火药武器有水雷,定时炸弹4,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15世纪活字印刷经波斯传入欧洲。

影响: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后,为其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二、艺术(一)书法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图画,由象形字抽象后形成汉字。

(2)演变: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朝)——草书——楷书——行书(盛行晋代)(3)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不同时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及特点秦:李斯(篆书)——东晋:王羲之(书圣,草书、行书)——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狂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行书)——元:赵孟fu(楷书)——明:文征明、董其昌(行书)(二)绘画1、材料: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颜料。

2、分类:从题材、表现和艺术风格进行分类。

(见教材29页)3、代表类型:文人画(北宋后主要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

高中历史 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素材 人民版07版必修3

高中历史 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素材 人民版07版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素材宋朝的100项创造发明“火[河蟹]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河蟹]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某某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卡尔.马克思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

人们将看到,这些发明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的起源,即使现在仍模糊不清,无人知晓,它们是:印刷术、火[河蟹]药和磁铁。

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指南针(指南针的制[河蟹]造技术在沈括(公yuan1031—1095年)的《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

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类战争史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

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4、钻探深井技术〔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

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5、纸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某某。

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四大发明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①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②经济: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③教育:统治者重视教育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④外交: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交政策。

⑤民族关系: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3、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②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③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书法艺术(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秦通行)(秦末)(汉)(汉末)(晋)(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2、绘画(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3、京剧的产生:⑴形成: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化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化
–使信息的纪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极大推动了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司南 (战国)
宋· 指南针
今 天 的 指 南 针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及应用: • 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 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 车、指南鱼等。 • 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 针,应用于航海。
远古和秦朝,人们把文字书写在什么材料上?
龟甲、兽骨、竹 简、木牍、 陶器、青铜器、 铁器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而且 不易携带
书 写、携带都方便,但是价 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
布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哪种材料能克服这些缺点呢?
1、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 2、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 纸,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
北京奥运火炬 设计,具有鲜明中 国文化特色的造型 外观。 北京奥运会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 感来自中国传统的 纸卷轴。纸是中国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西方。人类文明随 着纸的出现得以传 播。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纸的发明
1、造纸术发明前的记事材料
3、传播:14世纪初,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印刷术的进步
在印刷术发明前, 人们用手抄书,既 费时耗力,又易出 错。到隋唐时期, 人们从印章和拓石 中受到启发,把字 雕刻在木板上,使 它成为反的凸字。 然后刷上墨,铺上 纸,一张一张地就 印成了,它大大方 便了文化地传播。
1、雕版印刷术
大英博物馆所收藏 的《金刚经》是最引 人注目的海外中国流 失文物之一。 它于1900年被英国 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 《金刚经》被认为是世 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明 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2024_2025版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秦汉以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选A。

秦汉时期,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仍旧是竹简,须要用刀把文字刻在上面,因此,“刀笔吏”的称谓来源于他们运用的书写工具。

2.(2024·襄阳高二检测)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材料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元朝【解析】选C。

西汉时期我国已独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取代竹简成为更加便利的书写材料。

【补偿训练】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 )A.雕版印制《金刚经》B.火药武器用于斗争C.用旧渔网制作纸张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解析】选C。

A是唐朝868年印制的;B是在唐朝末年;C是在东汉时期;D是在宋代;所以最早的是C。

3.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

这一工具可用于( )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磁石”“竹针”等可以推断是指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选择D。

【深化点拨】四大独创对中国意义深远,不行忽视,如指南针对当时的对外沟通与沟通、地质勘探等活动带来了便利;纸的出现和推广,使汉以后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4.“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与该现象描述相关的一项独创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选C。

材料描述的是火药爆炸的情景,故C正确。

【补偿训练】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建条件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选C。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火药武器的运用,变更了作战方式,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建条件,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故C正确。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

2.应用 (1)___唐__末____ 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 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13世纪,火药传入__阿__拉__伯____国家,后传入欧 洲。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 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 《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____波__斯_____传到西方,14世纪 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 纪以及__文__艺__复__兴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主旨 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中国古代科技以四大发明
为代表,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但缺乏理论分析 和 实 验 精 神;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 发 展 的 产 物,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体系。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主要表现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 渐趋落伍。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准,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绘画与诗文、 书法、篆刻相互渗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特别提醒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古人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发 明的。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实际上是一块指南石。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铁器做的指南仪器。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 个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民族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掌握了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 的知识。 (3)东晋时期,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提到“火药”。

2024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必修3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独创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的一次宏大革命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打算了条件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推断这项独创是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造纸术与文艺复兴相距太远,A、B、D三项都可解除,故选C项。

答案:C2.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状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起先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印刷术的独创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解析:材料表明“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被后人独创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

故选A项。

答案:A3.(2024·株洲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象棋中威力最大的“车”处于交通最不便利之处,“马”虽无绊脚之碍却毫无前途出路可言,“炮”虽四面通畅可是除了打对方马并无其次炮架。

下图“车”“马”“炮”布阵方式基本定型,最早可能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据材料“车、马、炮布阵方式基本定型”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火炮用于军事斗争最早在宋代,故C项正确;汉朝没有运用火药武器,故A项错误;唐朝也没有运用火炮,故B项错误;元朝不是最早运用火炮的朝代,故D项错误。

答案:C4.(2024·河北武邑中学月考)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起先,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解析:纸的独创是在汉代,在汉代之前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所以从汉代起先,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A、B、D三个选项在时间上均是不符合题意的,均解除。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2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2人民版必修3
3、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 进了文化的传播; ⑵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 动的出现准备条件。
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取决于社会环境。
不同的社会环境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印刷术的进步
到北宋时期已拥有一大批雕版 高手。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发明了泥 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印刷技 术的伟大革命,极大提高了制 版效率,有力推动了我国的图 书出版事业。
2、印刷术的传播:朝鲜-西域-欧洲 ①由波斯传到欧洲,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②1450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比毕升的发明晚400年。
3、作用: (1)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 等地提供了条件; (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商 周: 冶金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
汉 代: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认识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
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 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 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小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项目 造 纸 术 指 南 针
发明过程
西汉: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侯纸”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鱼 南宋: 指南龟
外传 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西亚、欧洲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食、月食记录(商朝) 有关哈雷彗星记录(春秋)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炼丹家的贡献
中国古代炼丹家炼丹的目的甚多, 但用硝石、硫黄等药料炼制长生药则是 其主要目的之一。 在燃烧制造丹丸时,可能由于偶然 不慎将硫黄与硝石同时掉到炭火上,引 发了产生火焰甚至爆炸声响。炼丹家们 从实际的经验或有意的实验中了解到, 将适量的硫黄与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会 着火甚至爆炸。由此,发明火药。东晋 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 “火药”。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 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 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 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 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 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 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稿》
四大发明中产生最早的是司南,外传最早的是造纸术, 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集中外传到 欧洲 。
在造纸术诞生前,记载文字的主要工具是什么呢?
甲骨
竹简

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西汉时期的纸
东汉纸
蔡伦和造纸术
原料:树皮、破渔网、 麻头 制造工艺:制浆 制纸
晾干
魏晋时期纸张成为 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在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韩国平昌作为下一届主办 城市播放了一段宣传片,其中带有疑似“活字印刷”的 片段引发争论 。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情境互动课型课件人民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情境互动课型课件人民必修3

术的西传( C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主题二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思考】材料中“针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南宋《梦粱录》记载:“风 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 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 一舟人命所系也。”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傅咸《纸赋》
提示: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特点: 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轻薄。
【对点训练】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
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
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针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探究,指南针对西欧文明有何贡献?
如果欧洲人不借用中国人的指南针和船 尾的舵,欧洲人就不可能实现在文化上和经 济上席卷世界的大部分梦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提示:促进了远洋航行,为新航路的开辟 提供了必要条件。
【对点训练】
1. 《梦粱录》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
为纸。” 对材料所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C )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2.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
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
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
1.背景 (1)在纸发明之前记录信息、书写文字的材料 ①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陶器、青铜器、铁器 ②布、帛 (2)缺点。 ①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易携带、收藏和流传; ②书写、携带都方便,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 使用。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件人民版必修3
提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封建制度的顽固性阻碍了科学 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主题一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记知识纲要
必背要点 1.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 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为 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 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 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这些推动 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 视理论概括。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 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3.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在 15 世纪以前远 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16 世纪以后,中 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没落专制制度的阻 碍而越来越滞后。
3.过程
4.传播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 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5.意义 (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2)对于 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 郑和 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 术保证。
【深层点拨】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在中 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但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社会主 要功能不是用于航海,在军事和经济生活方面未能真正发挥应 有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应用于封建迷信——占卜。宋代以后, 因能辨别方向,才开始用于航海。
知识点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条件 (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 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2)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 了条件。
2.发明
□ (1)商周时期:在冶金实践中广泛使用 10 木炭 。
(2)春秋战国:具有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中国古代以其伟大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而闻名于世。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民通过他们的努力以及勤奋智慧,创造了众多重要的发明和文化成就,对全球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并对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介绍。

一、农业与农具发明古代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农耕民族,他们发展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创造了许多农具和农业方法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发明了犁、耕牛以及灌溉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并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他们还研究出了农作物的合理种植与轮作制度,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管理方案。

二、造纸术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从竹简、木简转变为了纸张,大大提高了书写和保存信息的效率。

在纸张的基础上,印刷术的发明更进一步加速了书籍的传播。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印刷术,它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火药、指南针和造船技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和造船技术,这些发明也是中国科技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的发明不仅用于军事目的,还用于烟花、药品和矿业等领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家们能够准确导航,探索未知的海洋。

而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也非常先进,他们建造的大型木质船只在海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科学与数学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数学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数学领域,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十进制数制和算盘,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领域,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大量的天文现象,并研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学理论。

此外,在医学、药学和冶金学等领域,中国人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世界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五、文化传承与教育体系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发明上,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体系的建立上。

中国人民非常注重家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传承,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将科技与道德伦理相结合,培养了许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忠诚精神的人才。

最新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最新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目标导航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一、纸的发明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发明(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概况(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目标分解1. 掌握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影响2. 掌握古代中国指南针发明以及使用,理解指南针发明的影响3. 了解古代中国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状况4. 掌握古代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影响5. 结合古代中国的发明成就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及其局限性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古代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以及建筑、纺织、陶瓷、造船、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如何发明及使用的?它们的发明有何影响?又是如何向外传播的?本课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四大发明的发明和使用过程及影响,尤其要注意四大发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发挥的作用。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在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一、纸的发明1.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考古工作者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纸的残片,可能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3)东汉蔡伦于105年造成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2.造纸术发明的影响:(1)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2)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指南针的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最初叫“司南”,《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仪器。

2.两宋时期指南针的发展:(1)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指南鱼。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3.指南针的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4.指南针的影响:(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2)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火药的发明:(1)商周时期,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具有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4)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火药的使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火炮。

(2)宋代:①唐福把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石普为宋真宗表演他制作的火球、火箭。

③《武经总要》介绍多种火药武器,并记录当时3种火药配方。

(3)明代: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主要是硝酸钾、硫磺、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着火易燃,燃烧起来相当激烈。

燃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2KNO3+S+3CN2↑+3CO2↑+K2S。

体积很小的火药点燃后,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迅猛进行,在短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使产生的大量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增至几千倍,假如反应发生在密封的容器中,就会发生爆炸。

易燃烧能爆炸的混合物为什么又称为“药”呢?这是由于它的主要成分硝石(硝酸钾)、硫磺是古代中医治病用的重要药材,火药在发明之后亦被列为治湿气、避瘟疫、治皮肤病的药类,更重要的是火药的发明来自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因而被称为“药”是十分自然的。

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1)发明:宋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

(2)应用:①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③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

3.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外传和影响:(1)外传: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1.中国古代儒家论说的主题:社会人文问题。

2.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中国古代科学思想: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应该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答案】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中国古代科技大多属于传统科学,基本属于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它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自然哲学形态出现,是建立在直观的观察和思辨性的猜测以及形式逻辑的演绎基础之上的。

这种“传统科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明代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我国的四大发明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更重要的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和海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认识中国的四大发明:[]发明过程[]外传过程[]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到朝鲜、越南,12世纪传到欧非[]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革命性进步,促进欧洲文化发展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毕升创造活字印刷;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中期铜活字得到应用[]14世纪经由波斯传到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战国时称“司南”,《韩非子》中提到;《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梦溪笔谈》记载指南针技术;宋朝书籍记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明代郑和远航提供了条件;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火药[]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提到“火药”;唐末宋初用于军事;《武经总要》介绍多种火药武器;明代创制当时最先进地雷、水雷、定时炸弹[]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西欧[]有利于摧毁封建城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探究拓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例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A. 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 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 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 三项伟大发明蕴涵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解析】本题要紧扣材料结合史实解答。

A项不合史实;B项不是马克思所表达的意思;D项要注意理解,三大发明本身不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如果带有这一因素在中国也不能发挥出这一作用;C项较科学的体现了马克思的观点。

【答案】 C1. 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解析】实际上是考查指南针的作用。

指南针主要是对新航路开辟起作用,即对地理大发现起作用。

【答案】 B2.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 古代欧洲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解析】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前期,我国科技成就远远超过西方。

【答案】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

历代文化成就都是对以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先进的古代文化,也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以提高自己;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统治者重视教育的发展,而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

(2)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探究拓展】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因此,古代科技成果对当世的影响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就是要着眼于中国当代科技的发展,发挥优势避免缺点例火药之所以在两宋时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A. 两宋时火药武器的使用技术相当成熟B. 出现了较为先进的管形武器C. 火药武器的制造技术相当成熟D. 民族政权并立的严峻形势【解析】火药之所以在两宋时期广泛使用主要是与当时的战争比较频繁有关。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民族之间的争斗比较多,促进了火药这种武器的使用。

【答案】 D1. 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 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C. 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解析】从战国的司南到北宋的指南针均用于航海,但从材料可知,当时人们航海时,只有在阴天看不到日、月、星时才会依据指南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