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物理(上)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八年级 物理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3分)常用金属铝作为输电导线,是利用了物质的(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超导性
D .磁性
2.(3分)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 .25℃
B .33℃
C .37℃
D .42℃
3.(3分)如图所示,属于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4.(3分)如图所示光路,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3分)“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6.(3分)钢锭历经下列过程,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钢锭被压成钢板 B .钢锭被运往太空 C .钢锭熔化成钢水
D .钢锭不断被磨损
7.(3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图中的( )
A .富兰克林
B . 伽利略
C .爱因斯坦
D .牛顿
8.(3分)用来解释“镜花水月”光现象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反射
D .光的折射
9.(3分)a 、b 两物质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a 固体是冰
B .b 是晶体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 .a 的凝固点为 80℃
D .b 的凝固点为 80℃ 10.(3分)图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海军方队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队队员军帽上的帽徽熠熠发光,因为帽徽是光源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 .现场观众所听到方队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 .海军方队发出的齐整整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1.(3分)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 .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2.(3分)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
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 .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 .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 .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3.(2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14.(2分)身高测试中,测得小明同学身高为1.68 (选填长度单位)。

为使测量值更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求
值。

15.(2分)“响鼓也须重锤敲”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说当敲鼓的力越大,鼓面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6.(2分)如图所示,是盘山公路拐弯处安装的镜子,它对光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观察视野,这种镜子是 (选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矫正视力会用到镜片,近视眼镜所用的镜片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7.(2分)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若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变大,则温度计内部液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分)用干冰可以实施人工降雨。

将干冰撒入一定高度的冷云层中,干冰会很快直接 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粒。

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皆填物态变化名称)
19.(2分)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现场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红旗,是由于光在红旗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

如果大家都在亮处,当你从平面镜中看见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能从平面镜里看到你的眼睛,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20.(2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
数据如表,并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中所示,则量杯的质量是 g ,液体的密度是 g/cm 3。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40
60
80
100
液体的体积V/cm 3
20 40 60 80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21、22各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29分.)
21.(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镜面,入射光线与镜面
的夹角为45°,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22.(2分)完成图所示光路。

23.(6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

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
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0圈铜线的宽度为 cm ,铜线的直径为 cm 。

(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1min 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 s .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s .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4.(6分)小明利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从左至右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上。

(2)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多次
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A 20.00 20.00 等大 倒立 实像 B
30.00 15.00 缩小 倒立 实像 C 50.00 12.50 缩小 倒立 实像 D 15.00 30.00 放大 倒立 实像 E 12.00
60.00
放大
倒立
实像
F 8.00 在光屏上不成像,但可逆着光线在蜡烛的同侧看到一个正立 放大的像。

G
5.00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当物距u >2f 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原理人们制成了 。

②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 。

③当物距u <f 时,应是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

④当物距为12.50cm 时,像距应为 cm 。

25.(5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

冷凝管有两个管道,但不连通,其截面图如图乙所示,内管道被外管道包围着,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冷水从外管道中通过,水蒸气进入内管道。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1)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水加热,
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冷凝管的内管道时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即蒸馏水。

(2)当烧瓶中的水开始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这时水的温度为 ℃,继续加热,水不断沸腾,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水 (选填“停止沸腾”或“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选“吸热”或“放热”)。

26.(9分)小明同学找来一石块,做“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

(1)将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点
上,这时指针所指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小明在左盘放置石块,在右盘放置
砝码,后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并使天平恢复平衡,这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

(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轻轻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后将石块轻轻拉出。

石块拉出量筒前后水面所在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 cm 3。

(4)石块的密度为 kg/m 3。

(5)本次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石块 的测量,所测石块的密度应比其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综合应用(27题8分,28题11分,共19分.) 27.(8分)山地自行车是大家出行、健身的工具之一。

已知某品牌的山地自行车车架由钢制成,车架体积为 2.5×10

3m 3
.求:
(1)该山地自行车车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已知:ρ钢=7.9×103
kg/m 3

(2)若将此山地自行车车架改由碳纤维材料制作,可使车架质量减少15kg ,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米?
28.(10分)酒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之外还有极少量的微量元素。

目前中国使用酒液的度数表示法称为标准酒度,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mL )酒液中所
含酒精的毫升数。

酒厂为得到相应的酒度,当酒液蒸馏出来后,需组织专业的勾兑师进行勾兑。

勾兑一方面可以调整酒
的度数,另一方面还可保障酒的品质。

现有60度和20度的酒液若干,酒液中的微量元素忽略不计。

(已知ρ酒精=0.8×103
kg/m 3
,ρ水=1.0×103
kg/m 3
,1L =10mL ;不考虑酒液混合后体积减少)
求:(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体积是多少?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3)如果用60度和20度这两种酒液进行勾兑,获得1000毫升52度的酒液,则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解答】解:金属铝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正是因为金属铝的导电性,才常用金属铝作为输电导线,不是利用金属铝的导热性。

金属铝也不具有超导性、磁性,故A 正确、BCD 错。

故选:A 。

2.【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可知,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选:C 。

3.【解答】解:
A 、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故A 正确;
B 、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15t ;故B 错误;
C 、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60km/h ;故C 错误;
D 、此标志为禁止长时间停放车辆;故D 错误。

故选:A 。

4.【解答】解: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应该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 错误;
B 、图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在法线的同侧,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B 错误;
C 、图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C 正确;
D 、图中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并未发生偏折,不符合光的反射规律,故D 错误。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故选:C 。

5.【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 符合题意。

故选:A 。

6.【解答】解:
A 、将钢锭压成钢板,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故A 错误;
B 、钢锭被运往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故B 错误;
C 、钢锭熔化成钢水,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故C 错误;
D 、钢锭不断被磨损,物质变少,质量变小,故D 正确。

故选:D 。

7.【解答】解:根据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故D 正确。

故选:D 。

8.【解答】解: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C 。

9.【解答】解:由图可见,a 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
段,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为 80℃,因此a 物质是晶体,b 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因此b 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10.【解答】解:
A 、帽徽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帽徽不是光源,故A 错误;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故B 错误;
C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朵的,故C 正确;
D 、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地面振动产生的,故D 错误。

故选:C 。

11.【解答】解: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所以A 选项是错误的;B 是正确的;
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则C 选项是错误的;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所以D 选项是错误的。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故选:B 。

12.【解答】解:实验的器具包括一个光具座、甲乙两个长度不同的物体。

虽然甲比乙物体长一些,但是物距和像距的长度都没有说明,
因此就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
而A 、B 、C 的说法都过于片面,只有D 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3.【解答】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米/秒,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经过相同的路程,光需要的时间短,声音需要的时间长,闪电先到达观察者,雷声后到达观察者,因此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答案为:直线;大。

14.【解答】解:
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 =1.68m 左右;
误差不能避免,为使测量值更准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m ;平均。

15.【解答】解:“响鼓需要重锤敲”,响鼓指响度大,重锤敲能增大鼓皮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幅;响度。

16.【解答】解:在比较危险的盘山公路拐弯处反光镜使用的是凸面镜,它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它能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范围;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凸面镜;凹透镜。

17.【解答】解:(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若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变大,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液体的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由公式ρ=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变小。

18.【解答】解:(1)人工降雨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
碳;
(2)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为液态的水;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

19.【解答】解:现场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光
在红旗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所以当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时,对方也一定能看到你的眼睛,故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漫;可逆。

20.【解答】解:
(1)由图线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量杯中无液体)时,质量就是量杯的质量,所以m 0=20g ;
(2)由第一组数据得液体的质量为m =40g ﹣20g =20g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1.0g/cm 3。

故答案为:20;1。

三、实验探究与作图(21、22各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
共29分.)
21.【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所以入射角为90°﹣45°=45°,故反射角也为45°;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22.【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如图所示:
23.【解答】解:(1)图中1cm 的长度分成了10个小格,则其分度值为1mm ;
图示物体的长度是8.12cm ﹣5.00cm =3.12cm ;其圈数为10圈。

则铜线的直径为:L =
≈0.31cm 。

(2)人的脉搏1min 跳动的次数为75次左右,则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t =
=0.8s ;小球摆动20次所用的时
间t 球=0.8s/次×25次=20s ,所以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t 摆=
=1s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时,摆
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则运动的周期将会发生变化,即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应不相同。

故答案为:(1)1mm ;3.12;0.31;(2)0.8;1;不相同。

24.【解答】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①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生活中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 ③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④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根据表格中实验C 的数据,当物距为12.50cm 时,像距应为50.00cm 。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3)①缩小;照相机;②大;③虚;④50.00。

25.【解答】解;(1)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水加热,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冷凝管的内管道时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蒸馏水;
(2)当烧瓶中的水开始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计分度值是1℃,则这时水的温度为98℃,继续加热,水不断沸腾,但温度不变;
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1)液化;(2)98;不变;停止沸腾;吸热。

26.【解答】解: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对天平进行调节,由图可知,指针偏右,为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2)由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m =20g+5g+1.2g =26.2g ; (3)由图丙所示量筒可知,石块的体积:V =40ml ﹣30ml =10ml =10cm 3

(4)石块的密度:ρ===2.62g/cm 3
=2.62×
103
kg/m 3
(5)由图丙可知,实验中先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再测水的体积;当将石块轻轻拉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得石块的体积偏大,由ρ=可知,所测石块的密度应比其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水平台;左;中央的红线;(2)26.2;(3)10;(4)2.62×103
;(5)偏小。

四、综合应用(27题8分,28题11分,共19分.)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7.【解答】解:(1)根据ρ=可得,该山地自行车车架的质
量:
m =ρ钢V =7.9×103
kg/m 3
×2.5×10﹣3m 3
=19.75kg 。

(2)碳纤维车架的质量:
m ′=19.75kg ﹣15kg =4.75kg , 则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
ρ碳纤维===1.9×103kg/m 3。

答:(1)该山地自行车车架的质量是19.75kg 。

(2)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1.9×103
kg/m 3。

28.【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20°”指的是100mL 白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为20mL ,即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体积V 酒
=20ml ;
(2)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水的体积:V 水=100ml ﹣20ml =80ml =80cm 3

根据ρ=可得,水的质量:m 水=ρ水V 水=1g/cm 3
×80cm 3
=80g ,
酒精的质量:m 酒=ρ酒V 酒=0.8g/cm 3
×20cm 3
=16g , 100毫升的20度酒液的质量:m =m 水+m 酒=80g+16g =96g =0.096kg ,
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ρ===0.96×103kg/m 3

(3)设勾兑1000毫升52度的酒液,需要60度酒液的体积为V 酒液,则需要20度酒液的体积为(1000ml ﹣V 酒液), 根据题意可得该酒液中酒精的体积:×V
酒液

(1000mL ﹣V 酒液)=520mL ,
解得60度酒液的体积:V =800ml =800cm 3。

在800ml 60度的酒液中,酒精的体积:V 60酒精=800cm 3
×=
480cm 3

水的体积:V 60水=800cm 3
﹣480cm 3
=320cm 3
, 水的质量:m 60水=ρ水V 60水=1g/cm 3
×320cm 3
=320g ,
酒精的质量:m 60酒精=ρ酒精V 60酒精=0.8g/cm 3×480cm 3
=384g , 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m ′=m 60水+m 60酒精=320g+384g =704g 。

答:(1)100毫升的20度酒液中所含酒精体积是20ml ; (2)20度酒液的平均密度是0.96×103
kg/m 3
; (3)所用60度酒液的质量是704g 。












线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25分)
1.(2.5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
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
C.竹排竹排D.青山竹排
2.(2.5分)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
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3.(2.5分)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
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
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4.(2.5分)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
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5.(2.5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雪消融②盛夏:洒水降温③深秋:浓雾弥漫④
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2.5分)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
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
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
冰胀破水箱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
“搬”到车外
7.(2.5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
现象与物理规律。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一叶障目
B .立竿见影
C .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8.(2.5分)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 ,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9.(2.5分)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 A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cm
C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 3
10.(2.5分)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

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 .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B .温度较低,密度较小,人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C .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 .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1.(3分)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
利用声呐系统能测出海水的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2.(2分)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3.(2分)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 直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s 甲乙两物体相距 m 。

14.(2分)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如图所示,它是将同一个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
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总是加 汤的一边先沸腾,这是因为覆盖在汤汁上面的红油层 ,当汤汁沸腾后可以改用小火加热,这样与大火加热的效果几乎完全相同,并且节省燃料,其道理是 。

15.(2分)寒冷的冬天,北方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现象。

16.(4分)夏天,把一大块0℃的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0℃的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对比前后两图片,你认为冰和水有什么不同? 。

用手去触摸0℃的水和0℃的冰时,感觉0℃的冰更冷些的原因是: 。

17.(2分)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卫生纸,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

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

其实鉴别方法也很简单,只需用 灯(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的纸。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纸,这是因为纸表面发生了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18.(3分)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

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填序号)
19.(2分)小琳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