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台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瓜分德国殖民地。
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五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2.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
3.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
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
7.“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歌谣描述的会议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9.“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
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10.列宁在探索社会主议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宪法
1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
12.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13.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14.下图为某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文本的影印,该和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D.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主要指明了()
A.一战发生的背景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经过
C.二战导致的结果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
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17.“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此材料中的“他”是( )
A.章西女王B.扎格鲁尔C.甘地D.玻利瓦尔18.《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9.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20.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
表格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B.重工业发展迅速
C.农业发展落后D.轻工业落后
2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22.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议B.三国同盟C.法西斯同盟D.北约
2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4.“1922年的一天,莫斯科的街头市场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着皮毛、瓷器等各种生活用品。
”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推行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25.该会在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一战后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如下史实中,与“该会”关系最密切的是
A.《凡尔赛条约》签订B.国际联盟建立
C.新经济政策实施D.《九国公约》签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在领土方面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在殖民地方面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在军事方面规定: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不许设防;在赔款方面规定: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所以此条约内容出自《凡尔赛和约》,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它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
结合材料“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可知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D项正确。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A项错误。
印度独立是通过暴力的方式,B项错误。
凯末尔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项错误。
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合材料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与斯大林无关。
A符合题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B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
D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
因此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6月在法国巴黎,战胜国召开了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A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与歌谣描述的无关,排除B;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故名三级会议,与歌谣描述无关,排除C;制宪会议即"立宪会议"。
为制定或修改宪法而专门召集的会议,与歌谣描述的无感,排除D。
故选A。
【点睛】
题干“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巴黎和会的内容、影响来解答此题。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势力的发展,这种暂时的平衡又会被打破。
A项不是《凡尔赛合约》签订带来的影响;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B。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展示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和日本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21年一1922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个签订《九国公约》,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此题选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故答案是B。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国际”相符,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A;华盛顿会议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D。
故选B。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A符合题意;凡尔赛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体系,B不符合题意;图片显示的是一战的背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C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影印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分赃和称霸的会议,因此最能反映出他会议实质的内容是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D正确;ABC都体现出了对德国的限制,但是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分赃的性质,因此ABC错误。
综上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激烈,矛盾复杂,19世纪末,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匈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一战爆发,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列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导火线、标志、交战集团、重要战役、转折点、结果、性质、影响以及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一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印度、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甘地。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B项在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A项慕尼黑会议的召开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不符合题意; 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符合题意;C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D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反法西斯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它的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说法不正确,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钢、煤炭产量增幅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棉织物、谷物的增幅较小,结合所学知识,1928~1940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但是斯大林模式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 正确;BCD都属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
故选A。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属于史论,故C符合题意;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属于史实,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意大利、德、奥匈形成三国同盟,故B符合题意。
三国协约是英法俄;法西斯同盟侵略并引起二战;北约是1949年成立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1922年”、“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小商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符合题意,AB项是斯大林上台后开始实行的,1922年苏俄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D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签订是在巴黎和会上,排除A;国际联盟建立是巴黎和会作出的决定,排除B;新经济政策实施是1921年,与华盛顿会议无关,排除C。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