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怎么写(通用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后感怎么写(通用20篇)
观后感怎么写篇1
《大鱼》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来自父亲精心编织的一个美丽的童话~~还是千
万不要望文生义。
开始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只是把故事的主人公都换成了他,于是他用戒指钓到大鱼,遇到有玻璃眼球并能从中看到死亡方式的女巫,救了巨人先生,离开了美妙的丰都镇,在马戏团遇到一见钟情的姑娘,并为得到姑娘信息为月圆之夜会变身为狼的马戏团主白白打工三年,终于感动了马戏团主,告之他姑娘名字和地址,赢得姑娘芳心,入伍后在战争中遇到讲粤语的双头女人……
这一切奇妙的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完全只会在童话中出现。
于是父亲的儿子也从小时候迷恋这些故事,到长大后置疑这些故事全是谎言,父子产生深深隔阂。
随着故事的推进,儿子慢慢发现这些在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完全虚构,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对应。
父亲只是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他的一生,童话难道不更动人更美妙充满传奇诙谐吗?
现实如此不完美,他只是希望用这种方式给儿子更多美妙的回忆吧。
生命弥留之际的父亲,终于在儿子讲述的动人童话里有了一个快乐结局,他一生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尾,并继续在孙子中传诵……
观后感怎么写篇2
早就听说那里有个“庞贝末日—源自火山爆发的故事”,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去看看,这回利用五一长假,终于去了趟中华世纪坛。
虽然在网上看到过关于这次展览的资料,但还真不如亲身观看来得真实。
在观看的同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疑问,人类真的是不可以战胜的吗?在面对自然界的突变时,人类的力量是那的渺小、那的无助,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关于庞贝古城的介绍:
苏威火山的突然爆发,使得古罗马的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消失在熔岩和火山灰中。
从此这两座繁华城市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其名字也逐渐被人淡忘。
时隔1600多年
之后,这两座被灾难冻结的城市重见天日,成为再现古罗马人社会生活面貌的“活
化石”。
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相距 8公里,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维苏威火山脚下。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开始逐渐受到罗马势力的影响,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
由于这里濒临海湾,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
他们在这里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
公元79年XX月,维苏威火山不断冒出股股白烟,出
现火山爆发的前兆。
过惯了安定祥和日子的居民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照常生活、工作。
以前这里也常有此类现象发生,但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了。
可是这一次,两城居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厄运就要降临到自身的头上。
XX月24日这天,两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中午时分,毁
灭性的灾难到来了。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火山口岩浆汹涌而出,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黑烟挟带着滚烫的火山灰向人们袭来,刹那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之后,火山爆发引发了暴雨,雨水扫荡着山上的石块、泥沙、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泥石流,顺着山势滚滚而下,冲向山麓平原。
大灾难的目击者小普林尼(老普林尼的外甥)6年后在给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信中,生动地描述了火山爆发时的状况:“一大片雪松形状的乌云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巨大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由
于天空变得一片黑暗,火焰显得分外耀眼。
地震频频不断,我们都不敢出去,因为那燃烧着火的碎石正像冰雹那样从天上猛砸下来……”小普林尼是在与庞贝城相隔
2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里体会到这番感受的,位于火山附近的庞贝城和赫库兰
尼姆城居民的感受可想而知了。
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庞贝城、赫库兰尼姆城这两座昔日繁华热闹的城市已被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所埋葬,它们的历史就此戛然中断。
此后,维苏威火山又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等多次爆发。
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
多次覆盖,使地下的古城埋得更深,后人从地面上再也见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了。
千百年来,人们只是从古籍史册中和民间传说中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两座古城存在,但究竟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却始终是个不解之谜。
观后感怎么写篇3
今天,我看了《文明——只差一步》的漫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幅漫画有四小幅,画的大意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垃圾桶。
垃圾桶边堆满了果皮、纸屑等垃圾,臭气熏天,过路人不约而同地拿出手帕,捂着鼻子。
小女孩见了,毫不犹豫地弯下腰捡起垃圾,小心翼翼地扔进垃圾桶,地面越来越干净了。
小男孩灵机一动,打开了书包,掏出了笔和纸,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文明——只差一步,然后把纸贴在了垃圾桶上,告诫人们不要再乱扔垃圾,污染环境。
看了这幅漫画,我不禁思绪万千:生活中总有些人常把垃圾随手往地上一丢,即使垃圾桶就在身边,他也不愿往前多走一小步,因此常能看到垃圾桶边有不少的垃圾,
这样做虽然方便了自身却破坏了环境卫生。
漫画中小女孩捡起的是肮脏的垃圾,可净化的却是我们的灵魂。
我坚信,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身,克服惰性,一定会跨出这文明的一步。
其实很多时候文明只在于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位妇女抱着熟睡的孩子进了电梯,一位正在打电话的先生急忙用一只手挡住嘴,同时转过身去,尽量压低说话的声音。
有时候文明只在于一次耐心地等待,汽车即将开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急匆匆地赶来,驾驶员耐心在等待着,直到老人上车。
文明和不文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一定可以克服懒惰,成为一位文明的小卫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跨出这一步,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
观后感怎么写篇4
我想我能看到《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也是一个绝对的机缘巧合,首先我要感谢推荐这部影片的人和此剧导演。
这样的导演不多,我真的佩服这位导演,五体投地,看得我,无法言语不看真心是一个遗憾,如果想一遍过,希望不要快进。
曾几何时,我们会想起过去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也许我们都曾这样想过,时间会因我而倒退,退到整件事的开始,让我把它做得完美。
没有人可以判断这个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仅仅凭借目前的感官来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借助第六感,然而第六感是个很玄虚的东西很难把握,总之它比我们可以把握住的感官要难以控制,听、触、嗅、视、味,来的是那真切,然而那些所谓的真切就真的是真的么?
庄生梦蝶,被自身的梦所萦绕,自此分不清自身梦蝶,还是蝶梦自身。
我当年曾说,我不会像庄生一样,我还分得清自身,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庄生那种境界。
然而今天我迷惑了,或许这种迷惑是一种开始,也是一种结束。
我想,该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希望有回到过去这个能力,但看到主角拥有这种能力之后,我不禁凝重。
就算能回到过去,能改变朋友的友谊?能不犯错误?能追回当初没有好好珍惜的人,能鼓起勇气对心爱的人说声“我爱你?”能拯救家人的疾病缠身?能拯救你自身内心?于是我们都要
学会适应自身的宿命,即使有再多的不愿意。
或许埃文的宿命就是最终和心爱的凯丽形同陌路,然而最痛苦的莫过于,埃文心里明白而凯丽却糊涂,因此难得糊涂真的是名言。
影片基调灰暗,最难过的就是一次次的分析。
但当分析结束了,眼前就豁然开朗。
这一部让人感觉忧郁的电影,我仅体会到了这些,虽不盛肤浅,但我却受益匪浅。
观后感怎么写篇5
结婚仿佛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题记
最早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是在上初中的时候。
课本上有一片有杨降写好的文章,老师在讲作者的时候讲到她的丈夫,钱钟书先生。
进而讲到他的一部作品--《围城》。
老师当时讲的就是题记上的那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下个逃出来”。
那是老师还建议,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写的挺好的。
现在我就正在看这本书。
《围城》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方鸿渐的留学生回国后,发生的一些事及他的婚姻情况。
方鸿渐是浙江无锡人,在岳父的资助下留学欧洲。
但呢,他在国外只顾着吃、喝、玩、乐,临近回国时,家里问他取得什么学位。
万不得已,他不得不花钱去做了一个美国的博士学位证。
回国后先在岳父的银行傻瓜版,但他的未婚妻在他出国期间去世了。
在上班期间他认识了唐小姐,并去追求她。
可是,唐小姐拒绝了他。
他失恋中和另一个失恋者赵辛楣及其三人一行到一个名叫三闾大学的学校去当教授。
在这行人里面,他认识了自身以后的妻子孙柔嘉,后因种种矛盾和不合,他们先后离开了三闾大学。
而他也和孙柔嘉结婚了。
但他们结婚后的经济生活并不是很顺利,正如应了那句话,没有结婚想着要结婚,而结婚的人总是怀念以前的单身生活是多么美好。
在工作和生活的多方压力下,孙柔嘉带着李妈去了她姑母家,只留下方鸿渐一个人又累又饿的躺在床上。
回想钟头前的美好,剩下他一个人为生计奔波。
在那封建社会莫落的年代,在那个军阀横天的年代,在那个战争连绵的年代,小老百姓的生活就好像是在油锅里煎着,挣扎着。
这本书的内容随时捏造的,但它的取材都来自作者本人周边的人。
书里面有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不过,不管是不是真事,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就感觉那是真事,离我们这么近那远。
“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不但仅指婚姻,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我们上学羡慕那些不上学的,那些不上学的羡慕我们这些上学的。
我们也总是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是美好的”,我们也总是过分追求那些我们没有的东西,从而常常忽略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但当我们拥有的东西失去后,我们又总是叹息“早知道......”。
要是有那多“早知道”,我们就不会有后悔,不会有遗憾,不过,又有多少
人能珍惜自身所拥有的呢?
每当我们在看电影电视或在看书时,遇到那种不知道珍惜的主人公时,我们会为他们叹息。
而那些编剧或作者会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去珍惜。
但我们没有那样的机会,我们有的只是不要让自身后悔,让自身说多的“早知道”,请珍惜你所拥有的吧!
观后感怎么写篇6
有幸能现场观看大型话剧《红旗渠》,可谓此生无憾。
或许有点夸张,但我想通过这样的夸张来强调其艺术魅力。
不,艺术魅力是其直观感受,里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值广泛传播。
红旗渠,用林县人十年铸就而成的人工渠。
修渠过程的辛酸是不曾经历苦难的我无法体会的。
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浅谈感受。
当一块块祖宗牌位整齐的摆成一排,林县人民不停磕头的那一幕,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一直讨厌革命的剧我瞬间聚精会神。
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愿意割舍心头肉,错过开头的我不禁深思。
原来,修渠得拆掉阻拦的祠堂和房屋。
这样的付出,只为“水
到渠成”。
“洁面后涂上自身珍藏许久的胭脂,然后东家串到西家。
”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愿望。
可惜,渠未成,人先逝。
对水的渴求,不只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梦,更是全林县人最深切的渴求。
嗞嗞,只是为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还有无数英雄为林县的兴旺献出最宝贵的生命。
但这并未消减林县人修渠的决心,反而使其更坚定最初的信念。
不为什么,只为那些逝去的灵魂得用永乐,让他们的死变得有意义。
死有轻与鸿毛,有重于泰山。
为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征)而逝,死又何惧。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无情剥夺。
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的家人没有任何人
埋怨领导的修渠举措,反而更加支持。
可见当地人民,对党和国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话剧中张贵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诠释了当时中央领导对民生的关注。
张贵不畏权贵,坚守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与效仿的。
为解决林县百姓温饱,私自动用国库资源,即使领导批评也未曾动摇。
以民为本,把名族的利益置于首位。
我想,这就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为人民服务“吧!
观后感怎么写篇7
所有的倔强和误会,全因我爱你。
可是由于忙,没怎么认真看片子,今天认真看了。
这是一个成功的微电影,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它没有绚丽的场景,华丽的特技,大牌的明星,它场景厚朴,画面质朴,演员纯朴,但它情节紧凑,冲突密集,演出自然,严肃中还带有些小幽默,然而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好故事,直击人心和人性,走心。
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爱,是纯朴的亲情;播出的时间点选择上,结合了现在临近春节中国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特点;而且里面还深层地反映了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之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窃以为,除却前面情节紧凑,冲突密集,演出自然等,只要一部电影具备了直击人心和人性的感染力,它就是一部好电影。
例如国外:《勇敢的心》,以勇敢激励人
要敢于争取自由;《阿甘正传》,以坚持和自强不息激励人即使处于平凡之下,也还能创造奇迹;《肖申克的救赎》,以善良和坚持激励人即使面对沮丧和绝望,也能重新获得自由和光明;阿米尔汗的《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一系列作品,直击弱势儿童成长、教育体制、宗教信仰、女性平权等让人深思。
国内的(请原谅我泪点低):《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母子之情令当时的大江南北哭成一片,即使当时还是学前儿童的自身也不例外;《我的兄弟姐妹》,梁咏琪等演绎的兄弟姐妹间亲情,高中的自身亦是倍受感染;《暖春》演绎的也是亲情,父女亲情,养父女间的亲情,当时大学G106宿
舍4个大男人足足用掉一大卷纸巾;《天下无贼》以纯朴和善良触及灵魂,让人迷途知返,直击性本善,等等。
另外,它还是一个成功的广告。
首先,是直接广告。
里面有中国移动的,有丰田车的,有小猪佩奇电影的,但是由于其故事的感染力强,里面的广告毫无违和感。
例如中国移动的刷墙广告(如果再加上国家"电信普遍服务"的宣传标语就更perfect
了,或许会带来广告的升华),在国内广大的农村确实是不少,你说它嵌入广告吧,不如说它只是如今很多农村的普通场景而已,它恰巧取景于此而已,只不过视频彩铃现场辅导倒是有确实些许插入突兀,但无伤大雅。
其次,间接广告。
一大波的刷屏,一大波的蹭热度,不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各类小视频,这都是自发式的(包含本文)。
这可是数以亿计的爆炸式的传播。
一个能触动心灵,引人向好的商业广告,属良心广告,应该多些这类广告才是。
总之,所有这一切的发生,皆因一个淳朴的我爱你!
观后感怎么写篇8
母爱虽然伟大,但有些为人子女的更是孝感动天。
《暖情》这部电影虽不是什么大片,却极有教育好处,反映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儿子为了母亲不怕困难,尽心尽力拼命地去挣钱。
不料却出了车祸,这真是雪上加霜啊!幸运的是,他们父子阴差阳错的被媒体报导了这件事,孩子的母亲回来了,他们一家团聚了。
这部电影很感人,无论是谁看了都会泪流满面。
尤其是那个小孩子,他那小,却那孝顺,真是孝感动天啊!
其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不只是人,动物也是,我家邻居装修时,在玻璃上发现了很多的红点,大家都认为是油漆,而没太在意,但这天把它擦了,明天还会有,大家都很奇怪,之后在楼下发现了一只小燕子。
它头骨都碎了,而且还在不断地流血,它的嘴里还叼着食物。
过了一阵子,邻居家装修屋顶时,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老燕子,虽然是病危了,它躺在窝里好像在等待它的.孩子,但它们母子却因这一窗之隔在地下相见了。
我们明白这件事都很悲哀,虽然是无心之过,却使它们走上了黄泉路。
这也给我们为人子女一个道理,要孝顺自身的父母。
燕子都有能,何况我们人呢?
观后感怎么写篇9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
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
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
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
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
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身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
较穷。
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
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
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
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不错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后感怎么写篇10
我向来都比较害怕各种动物和昆虫。
当我得知《微观世界》讲述昆虫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有一丝恐惧的。
说实话一开始近距离看到那些昆虫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恶心,但不知不觉,我就被书中神奇的微生物世界给吸引了。
沙子、水珠、各种植物和昆虫,我们平时用肉眼看是如此平常,但在显微镜下面,沙子竟如同水晶般闪烁,这么干净的水珠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微生物,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各种植物和昆虫在显微镜下面的结构是如此神奇。
这让我想起在学生时代上的生物课。
那个时候我们最喜欢就是去实验室制作昆虫标本,在显微镜下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小时候,我们一放学做完作业,我跟伙伴们就会去山上采摘美丽的花草。
夏天,会下到小溪去抓小鱼小虾。
看到蚂蚁搬家,我们会盯上老半天仔细观察它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在天地里看到小蝌蚪,把它抓回来,会好奇地观察它是如何长大变成青蛙,但往往等不到几天,小蝌蚪就一命呜呼了。
现在我们长大了,工作了,似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跟网络打交道。
我们错过了大自然中太
多美妙的东西。
《微观世界》一书拉近了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让我在微生物世界中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微观世界》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两只蜗牛。
雨后,两只陌生的蜗牛偶然在途中相遇,它们用触角小心翼翼地触碰对方。
啊!是同类!还是异性!一刹那,爱情的火花迸发!随着一首浪漫而激昂的音乐响起,两只蜗牛瞬间缠绵在一起,尽情享受爱情
的美好滋味。
它们虽然弱小,但对于爱情,它们丝毫不比我们人类逊色。
我觉得一切语言在它们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受到这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唯美
观后感怎么写篇11
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
但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
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
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
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
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
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
烂的独居老太太。
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
这样的“死亡仪式”,能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
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
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
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
因此,入殓仪式就是生者向死者表达的最终又最重的敬意,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得人们的尊敬与对这个行业的改观。
整部影片的色调淡雅,忧郁,沉静,内敛——浅黄的草,银灰的树林,潺潺的流水,茫茫的雪山,带着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将情节和对白时而沉重、使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轻松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衬托地淋漓尽致。
在绝大多数电影中,死亡常常被表现为血腥和暴力的结果,只有这部片子,才能让人在认真地思考、感受死亡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