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型高参数直接空冷汽轮机组特点与发展
大型电厂空冷技术及其特点分析
大型电厂空冷技术及其特点分析摘要:最近几年,纵观全球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此时各个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我们在为取得的成就欣喜的同时,需要意识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其中水资源就是一个典型。
水资源的短缺导致电厂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最终影响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开展。
在此背景之下,空冷技术开始出现并且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笔者具体阐述了空冷技术的构成情况以及具体的特征。
对于我们国家的大规模电厂来讲,合理的使用该技术能够节省资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更好的创造经济价值。
关键词:大型电厂;空冷技术特点;发展;特点一、电厂空冷技术发展情况早在1939年,德国GEA公司就在德国鲁尔矿区1.5MW汽轮发电机组上应用了直接空冷系统。
50年代卢森堡杜德兰格钢厂13MW机组和意大利罗马电厂36MW机组分别投运了直接空冷系统。
1950年匈牙利海勒教授在第四届世界动力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采用喷射式凝汽器和自然通风空冷塔的间接空冷系统(后称为海勒式空冷系统)。
1962年采用海勒式空冷系统的120MW机组在英国拉格莱电厂投运。
1968年西班牙乌特里拉斯电厂投运了采用尖屋顶式布置的机械通风型直接空冷系统的160MW机组。
至此,形成了直接和间接两种空冷系统并存的局面。
但在此阶段世界各地投运的空冷机组容量都比较小,多数在1MW~50MW,个别达到160MW和200MW,如:采用海勒式空冷系统的200MW级机组于1971年分别在拉兹丹电厂、匈牙利加加林电厂和南非格鲁特夫莱电厂投运。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空冷电厂的容量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77年美国怀俄达克矿区电厂330MW机组应用了机械通风型直接空冷系统;1985年联邦德国施梅豪森核电站300MW机组应用了表面式凝汽器配自然通风空冷塔的间接空冷系统。
80年代以来,空冷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南非,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7年,采用机械通风型直接空冷系统的665MW空冷机组在南非马丁巴电厂投运;1988年,采用表面式凝汽器和自然通风空冷塔间接空冷系统的686MW空冷机组在南非肯达尔电厂投运。
大容量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发展
摘 要 : 述 了玉 环 电厂 首 台 国产 已投 运 的 10 MW 超 超 临 界 湿 冷 汽轮 机 所 取 得 优 异 业 绩 、 论 00 空冷 汽轮 机铭 牌
功率的定义 、 空冷 机 组 的 分 类 , 及描 述 了末级 空 冷 叶 片 的 特 点 。介 绍 了超 临界 6 0 以 0 MW 空 冷 汽 轮 机 二 缸 二
s e c iia u bi e;t c ia e eop e up r r c lt r t n e hnc ld v l m nt
湿冷 机组 的一 台投 运 , 造 了 国 内多项 同类 机 组 创
0 前 言
20 0 2年 ~2 0 0 6年 是 我 国 发 电 装 机 创 纪 录 的
的新 纪 录 , 国内超超 临界 1 0 MW 机 组建设 积 为 00 累了宝贵 经验 。 两座 10 MW 湿冷 汽轮机业 绩 , 力 推进 了 00 大 大 型空冷 汽轮机 的技术 发展 。
5 , 年 共有 10万 k 以上 规模 电厂 1 1座 , 0 w 7 总装 机容量 达 2 6 0万 k , 56 w 占全 国总装机 容量 的 4 . 1
Ab t a t F r t e f s 0 0 W l a s p r rt a we o l g se m u b n sr c : o h i t 1 0 M r u t u e c ii l r c t c o i ta t r ie wh c h d b e u it n i h a e n p t no
De e o v l pm e to r e Ulr u r r tc lAi o i t a Tu b n n f La g t a S pe c ii a r Co lng S e m r i e
600MW级超临界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概述
600MW级超临界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概述1.1概述二期工程2×600MW级超临界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设备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型号为:TC4F-26(24.2MPa/566℃/566℃),型式: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该机组额定出力637MW;最大连续出力为662MW,汽轮机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具有七级非调整回热抽汽。
给水系统采用2×50%汽动给水泵,不设备用泵,由于主汽轮机采用直接空冷汽轮机,其背压变化幅度较大,给水泵驱动汽轮机排汽不宜排入主汽轮机的空冷器中,每台给水泵汽轮机各自配置一台水冷凝汽器,给水泵驱动汽轮机排汽凝结水直接排入主汽轮机的排汽装置中,给水泵汽轮机本体疏水排入给水泵汽轮机凝汽系统中。
由于二期汽轮机乏汽采用空冷冷却系统,节省了一期湿冷系统的风吹、蒸发、排污等水量损失,年平均节约水量约1904m3/h。
其用水量比一期湿冷系统节水70%。
投资上与混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相比,可降低工程投资35.7%;与表凝式间接空冷系统相比,可降低工程投资40.2%。
王曲电厂超临界机组与我厂一期亚临界机组相比汽轮机组热耗将低约4.5%。
超临界机组是指锅炉的新蒸汽的压力大于临界压力(22.115MPa)小于25MPa的锅炉和汽轮机发电机组。
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状态,水由液态直接成为汽态(由湿蒸汽直接成为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热效率高。
因此,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经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主力机组。
由于机组效率提高,污染物的排放也相应减少,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超临界机组是火电机组大家族中的“节能减排新星”。
超临界机组和亚临界机组特点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1) 热效率高、热耗低。
可节约燃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超临界压力时水和蒸汽比容相同,状态相似,单相的流动特性稳定,没有汽水分层和在中间集箱处分配不均的困难,并不需要象亚临界压力锅炉那样用复杂的分配系统来保证良好的汽水混合,回路比较简单。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汽轮机是现代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汽轮机产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能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介绍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轮机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超临界汽轮机、可变速汽轮机、大型燃气轮机等高端产品相继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汽轮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国汽轮机产品已经实现了从传统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的转变。
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我国汽轮机产品的设计周期大幅缩短,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汽轮机产品正在向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例如,大型燃煤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空气预热、蒸汽冷却等技术,使机组热效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推广,也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汽轮机产品将继续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汽轮机企业还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未来,我国汽轮机产品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升级力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推动汽轮机技术的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日益,我国汽轮机产品将更加注重环保减排。
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燃气轮机、氢能等新能源动力系统,以降低传统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我国还将加强汽轮机产品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引入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降低汽轮机产品的污染物排放。
以某大型燃煤汽轮机为例,该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先进的设计理念:该产品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空气预热、蒸汽冷却等,使机组热效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汽轮机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效率和可靠性对于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其运行。
一、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简介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设备,它采用了超临界蒸汽技术,可以在高温高压下提高蒸汽的效率,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种汽轮机主要应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二、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结构及特点1、结构: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主要由进汽系统、主轴、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进汽系统负责将锅炉产生的蒸汽引入汽轮机,主轴是支撑整个机组的核心部件,叶片则用于将蒸汽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控制系统则对整个机组进行监控和调节。
2、特点: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具有效率高、容量大、可靠性强的特点。
其采用超临界蒸汽技术,可以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提高蒸汽的效率。
该汽轮机还采用了先进的密封技术和控制系统,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运行1、启动:在启动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设备状态良好、控制系统正常等。
启动后,汽轮机需要经过暖机、加速等阶段,直至达到额定转速。
2、运行:在正常运行过程中,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需要保持稳定的转速和负荷,以实现高效的能源转换。
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停机:在停机时,需要进行逐步减速、停机等操作,同时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结论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设备,对于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在实际运行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设备的监控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大型汽轮机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未来展望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早的石墨汽轮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轴流式汽轮机和混流式汽轮机。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型汽轮机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提高汽轮机效率: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转子、优化叶片气动设计、降低蒸汽泄漏等措施,我国大型汽轮机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减少汽轮机噪音和振动:采用低噪音叶片、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气流激振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汽轮机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
可靠性及安全性:强化原材料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优化运行控制系统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大型汽轮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火力发电: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发电大国,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80%以上。
大型汽轮机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船舶驱动:大型汽轮机在船舶驱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大型船舶和海上平台。
空气压缩:大型汽轮机可用于空气压缩,为工业生产提供高压气体。
提高使用寿命: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推广智能维修等措施,提高汽轮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结合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汽轮机的高效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发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轮机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我国大型汽轮机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轮机制造国和出口国,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
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简介
4、空冷岛
直接空冷系统特点: 汽轮机背压变幅大。 真空系统庞大, 耗能大,风机,直接空冷系统自耗电占机组发电 容量的1.5%左右 容量的1.5%左右 电厂整体占地面积小 冬季防冻措施灵活可靠:改变风机转速、停运风 机或使其反转、停运部分分支。 凝结水溶氧高,真空系统庞大,负压漏真空;背 压高,易出现凝结水过冷度,进一步加大溶氧。
除氧器管道布置
给水管
液位 开关
液位 变送
放水
备用口
压力表 启动排空气 高加排空气 高加排空气 安全阀 压力测点
液位变送
加药点 再循环管 压力测 点 *3
高加疏 水进口
给水入口 液位 开关 VENT
再循环管 再循环管 蒸汽、 蒸汽、蒸汽旁路入口
就地液位计 平衡口( 平衡口(与相 应辅汽管接) 应辅汽管接) 溢流
二、直接空冷汽轮机的特点
1、设计背压高 2、排汽参数(压力、温度)变化幅度大 3、低压落地轴承 4、喷水装置 5、排汽装置
二、直接空冷汽轮机的特点
1、设计背压高 直接空冷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参数高,且变 化幅度大。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空冷汽 轮机的设计背压远大于湿冷汽轮机,一般 湿冷汽轮机背压在0.0049MPa,在相同的环 湿冷汽轮机背压在0.0049MPa,在相同的环 境温度下,直接空冷汽轮机的设计背压在 0.01- 0.01-0.0269 MPa。 MPa。
5、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油涡轮升压泵供 油方式。 主油泵为单级双吸离心泵,由汽轮机主轴 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油涡轮投入 工作。 辅助油泵供润滑用油,启动油泵供主油泵 入口。 两台冷油器为不锈钢式板式换热器。
6、小机
给水泵汽轮机与汽动给水泵同轴安装于汽 机房运转层(13.7m),给水泵汽轮机水冷 机房运转层(13.7m),给水泵汽轮机水冷 凝汽器布置在给水泵汽轮机下面的6.9m层上。 凝汽器布置在给水泵汽轮机下面的6.9m层上。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口垂直向下,每台小汽 轮机配1 轮机配1台水冷凝汽器,凝结水经给水泵汽 轮机凝结水泵升压后打入主机排汽装置中, 小机疏水排入主机排汽装置上设置的疏水 扩容器中。湿冷凝汽器方案配有一套胶球 清洗装置。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范文精简版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1. 概述2.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原理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是基于传统的汽轮机技术发展而来的。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与普通汽轮机相比,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工作参数更高,可以达到更高的热效率。
3.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优势3.1 高效性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利用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旋转,并通过空冷技术冷却排出的热量。
这种方式使得汽轮机能够更高效地转化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提高发电效率。
3.2 资源节约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空冷技术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
传统的汽轮机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冷却排出的热量,而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则通过空气冷却来实现热量的排放,减少了用水量。
3.3 环保性由于超临界空冷汽轮机采用空冷技术,无需外部冷却水,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在燃烧过程中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运行方式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运行主要包括启动、负荷调节和停机三个过程。
4.1 启动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启动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先通过外部热源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起动蒸汽。
然后,通过蒸汽驱动涡轮转动,使发电机达到运行转速。
4.2 负荷调节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负荷调节主要通过蒸汽流量的调节来实现。
当发电负荷需要增加时,增加燃料供给和燃烧过程中的蒸汽参数,使蒸汽流量增加;当发电负荷需要减少时,减少燃料供给和蒸汽参数,使蒸汽流量减少。
4.3 停机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停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减小负荷、停炉、停水等步骤。
在停机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5. 结论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作为一种高效、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发电设备,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发电,并且对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较小。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设计和运行的细节问题,使得超临界空冷汽轮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大型空冷汽轮机的设计特点分析
大型空冷汽轮机的设计特点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大型空冷汽轮机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先简单探讨了空冷系统的设计,然后对空冷汽轮机低压缸以及末级叶片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字:空冷、汽轮机、结构设计一直以来,水冷机组都是我国电力能源生成的基础保障,但由于水冷机组的运作需要大量水资源来进行配合,而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在有效利用和节省水力资源的基础上满足我国电力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而空冷机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空冷机最大特点就是节省大量水资源并能很好的保护环境,十分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有效缓解了我国因水资源短缺而引起的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空冷系统设计虽然大型空冷汽轮机一般都是在湿冷汽轮机的基础上优化改造而成,但是空冷系统和湿冷系统在工作原理上却有着很大区别,尤其是对水资源的节约,空冷系统相对湿冷系统拥有着极大优势,这也是空冷汽轮机研发的主要目的之一。
空冷系统,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两种,而间接空冷系统,根据不同型式的凝汽器又可分为海勒系统和哈蒙系统两种。
1、直接空冷系统在直接空冷系统的运作当中,汽轮机会通过大口径管道将汽轮机排汽引入汽机房外的空气凝汽器中,当汽轮机排汽被引入空气凝汽器之后,放置在空气凝汽器下方的数十台大直径风扇就会开始运转,对空气凝汽器进行强制冷却,将其中的汽轮机排汽冷却成冷凝水[1]。
跟间接空冷系统相比,直接冷却系统设计成本较低,并能够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实现高效率的冷却工作,不仅背压低,防冻性能也要比间接冷却系统高。
但直接冷却系统真空容积比较大,系统启动时抽真空时间也比较长,会增加空气漏入风险,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海勒系统间接空冷系统中海勒系统所采用的凝汽器为喷射式混合型凝汽器。
在系统运作时,凝汽器喷嘴会将作为中间介质的循环水以雾状形态喷出,通过这些喷嘴和冷凝器冲击板,就可以在冷凝器中形成薄薄的水膜,水膜可以保证良好的热传输效率和排气效果,进而将汽轮机排汽冷却成冷凝水,然后循环水与冷凝水的混合水会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泵入干冷塔继续做循环水使用,一部分泵入回热系统做冷凝水使用。
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
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摘要:空冷汽轮发电机因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辅机系统少、运行可靠等优点,受到了中小电站客户的青睐。
但由于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与氢气相比性能相差较远,在单位体积热容量一定时,氢的导热率优于空气7倍,在同样的绝对压力下,氢的密度仅为空气的十分之一,因此,空冷汽轮发电机在相同容量下一般比氢冷的体积大、效率低,一度限制了空冷汽轮发电机在容量上的发展。
本文就空冷汽轮发电机的技术发展与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空冷汽轮发电机;技术发展;特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在逐步增加,电网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我国电力工业开始进入全国互联网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阶段。
我国的汽轮发电机是发电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可直接生产电能。
在我国大约有80%的电能来自汽轮发电机,所以汽轮发电机在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现状在我国的发电企业中,大多数是利用发电机来进行发电的,对于我国的电网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动力。
在电力生产中,单机容量应该与电网的总容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单机的容量有所提升,那么单位容量就会有所下降,对于材料的消耗也就会降低,有效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想满足汽轮发电机向大容量发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增大发电机的线性尺寸,另一种是增加电磁负荷。
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零部件的限制,无法实现线性的增大,所以只能是通过增加电磁负荷来实现。
在增加电磁负荷的同时必然会加大线棒的铜损,线圈的温度由此升高,有可能会超过限定的范围。
所以说为了保证发电机能够正常的运转,需要采取一定的冷却技术来控制发电机的温度,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
所以冷却技术是汽轮发电机向更大容量发展的必然条件,冷却技术的研究对于汽轮发电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特点1.系统简单,易于维护,安全性好。
由于空冷技术的系统比较简单,并且冷却介质为空气,不需要介质的补充,也不需要水处理以及制氢等设备,简化了操作环节。
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总体介绍
60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总体介绍河曲电厂二期2×600MW级超临界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以带基本负荷为主,并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汽轮机设备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型号为:TC4F-26(24.2MPa/566℃/566℃),型式: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该机组额定出力637MW;最大连续出力为662MW。
汽轮机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汽轮机具有七级非调整回热抽汽,设计寿命不少于30年。
汽轮机高、中压缸合缸布置;高中压缸为双层缸结构,两个低压缸为三层缸结构,高压缸1+7级,共有8级;中压缸共6级,低压缸2×2×6级,即全机结构级为38级。
三根整锻无中心孔转子分别放置在1号轴承座与2号轴承座、3号轴承座与4号轴承座、5号轴承座与6号轴承座上;1号轴承座内除1号轴承外,还装设有测速齿轮、主油泵等;2号轴承座内装设有轴向位移传感器、推力轴承、平衡盘、支持轴承、联轴器等;6号轴承座主要有支持轴承,盘车装置、测量装置等组件构成,。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中除1号、2轴承采用可倾瓦式轴承外,其余均采用椭圆形轴承。
各轴承上瓦的X、Y向装有轴振测量装置,下瓦装有测温装置。
推力轴承位于高中压缸和低压第二章汽轮机总体介绍A缸之间的2号轴承座。
高中压缸的膨胀死点位于2号轴承座,低压A缸、低压B 缸的膨胀死点分别位于各自的中心附近。
死点处的横键限制汽缸的轴向位移。
同时,在前轴承箱及两个低压缸的纵向中心线前后设有纵向键,引导汽缸沿轴向自由膨胀而限制其横向跑偏。
2.1汽轮机的典型工况1.能力工况或称铭牌出力工况(TRL)汽轮发电机组能在下列条件下安全连续运行,发电机输出铭牌功率637.433MW(当采用静态励磁、电动主油泵时,扣除所消耗的功率),此工况称为能力工况,此工况也称铭牌出力工况。
此工况条件如下:1)额定主蒸汽参数及再热蒸汽参数,所规定的汽水品质;2)背压为28kPa;3)补给水率为3%;4)对应该工况的设计给水温度;5)全部回热系统正常运行,但不带厂用辅助蒸汽;6)采用2×50%汽动给水泵;7)发电机效率98.8%,额定功率因数0.85(滞后),额定氢压、额定电压、额定频率。
300MW直接空冷汽轮机的结构特点
高安全可靠性 。
热镀锌翅 片管热交换器 的管束分 配蒸汽 , 当汽机排 汽流经翅片管的内部 时 , 的冷空气被大型风机 吸人通 过翅 片管 , 汽的热量带走 , 而 大量 将排 从 使排汽凝结为水 。为 了有效地 防止凝结 水的过 冷及结 冰 , 计中采 用 在设 了顺流空冷凝汽器与逆流空冷凝汽器混合配置 的方式 。 逆流凝汽器下部
空冷系统 目 前国内在山西地区相继有榆社、 障山、 兆光、 古交等电厂投入
运行 , 国外 已有单机容量达 65 W 运行 机组 。直接空冷系统和表面式 6 M 凝汽器间接 空冷 系统相 比较 , 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 比直接空冷系 统 占地面积约大 3 倍 , . 5 单位千瓦造价约高 1 倍。30 W 直接空冷汽 . 3 0 M 轮机与 30 W 湿冷机组相 比, 0 M 在系统 、 结构方面有其 自己的特点。 图 1 直接空冷系统流程
图1 为直接空冷系统流程 。
()— 级动叶采用整体围带的碰撞 阻尼型动 叶 , 4 15 以承受高背压 、 鼓
东方超超临界1000MW空冷汽轮机设计特点
计技术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1 设计指导思想
空冷汽轮机的排汽最终冷却介质是空气,由于空气 温度受环境的影响,变化大而且频繁,因此,空冷机组 与湿冷机组比较而言空冷凝汽器提供的背压特性是背压 平均值高,且在较宽的范围频繁变化。这亦是导致这两 类机组在结构、系统、安全保护等方面差异的根本原 因。但湿冷与空冷汽轮机共性多于差异,其结构上的主 要差异集中在汽轮机的低压缸:末级叶片、低压轴承的 支承方式等。
英尺/秒 冲击角度30°
叶片采取的防固体微粒冲蚀的措施主要有: 对调节级喷嘴和中压第1级导叶片采用超音速喷涂方
法(High Velocity Oxy-Fuel Spraying)喷涂碳化铬以增 加其耐冲蚀的能力。根据微粒冲蚀机理,高压调节级喷 嘴喷涂压力面,中压第1级喷涂吸力面。
12Cr钢耐冲蚀试验结果表明没有涂层的12Cr钢基材 受到严重冲蚀,采用超音速喷涂碳化铬涂层的耐冲蚀性 约为无涂层12Cr钢基材的100倍,是普通等离子喷涂的10 倍,同时其碳化铬结合强度是普通等离子喷涂的两倍。
3.2低压模块结构特点 对空冷机组来讲,低压模块的设计开发是重点,也 是难点,因为空冷机组与湿冷机组相比,它的低压模块 承受着更为恶劣的工作条件: 1)设计背压高,背压变化范围大,且变化频繁。 与背压变化相对应,排汽温度也是变化范围大,变化频 繁。 2)对于直接空冷机组,由于机组排汽需经管道联接 至空冷塔,因此,低压外缸的受力比冷凝机组要复杂得 多。 3)低压末级叶片在最恶劣的小汽量、高背压下的鼓
2)内缸外侧设置隔热板,水平中分面法兰外侧设置 隔热罩,有效提高缸壁温度,减小缸壁对汽缸径向肋板 膨胀时的约束,降低了径向肋板内孔的应力值。
3)水平中分面法兰螺栓自流加热,提高了水平法兰 的温度,避免了由于水平法兰暴露于低压排汽中因温度 太低对低压内缸膨胀的约束。
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方向
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方向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能源大国,我国在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超超临界汽轮机是一种高参数、高效率的发电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高温高压的蒸汽转化为旋转的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与常规的亚临界汽轮机相比,超超临界汽轮机具有更高的蒸汽压力和温度,能够大幅提高发电效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
技术创新是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攻克高温材料、密封技术、控制策略等核心难题。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应用推广方面,首先需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加大对超超临界汽轮机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加强与电力企业的合作,开展示范工程,提高用户对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出口,进一步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将朝着更高参数、更低能耗、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技术研发方面将加强高温材料、密封技术、控制策略等核心技术的攻关,不断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市场拓展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工程推动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应用推广方面,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超超临界汽轮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同时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的措施,我们有信心推动超超临界汽轮机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产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冷端性能特性的研究
21 0 1年 8月
汽
轮机技ຫໍສະໝຸດ 术 V0 . . 1 53 No 4 Au . 01 g2 1
TURBI NE TECHN0L0GY
国产 超 临界 直 接 空冷 机 组 冷 端 性 能 特 性 的研 究
杨 海 生
(河 北省 电 力研 究院 , 家庄 0 0 2 ) 石 5 0 1
从 已投运机组来看 , 直接空冷机组 的安 全运行 问题 目前 已经 得 到了较好地解决 。 , 而相对而 言空冷机 组经济性 差 的问 题则研究 得较少 , 特别是 直接空冷系统 风机 的经 济运行方 面 则研究甚 少 , 因此 , 有必要对此 问题进行 深入研究。 空冷 岛运行优化 中 , 需要 将汽轮 机 、 空冷 凝汽 器及 空冷
关 键 词 : 临 界 ; 接 空 冷 ; 端 性 能 特 性 超 直 冷
分 类号 :K 1 T 4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5 8 ( 0 1 0 -3 50 10 -84 2 1 )40 0 -3
Reerh o h o rC nu t nC aa tr t sfrAi C oe o d n e a s sac nteP we o smpi h rcei i o r o ldC n e srF n o sc
接空冷凝 汽器的变工况特性研究较 多 , 而对 风机 特性则研究 较少 。而相对 而言 , 风机运行是直 接空冷 系统经济 运行 的重 要环节 , 也是直接空 冷机 组 降低厂用 电、 高机组 效率 的一 提
个重要途径 。
0 f 2)
O m 3 m O 。 m
在一定 的环境 压力 、 环境 温度 及排 汽 流量下 , 组 出力 机 对空冷岛风量 的偏导可变换 为 :
大型空冷汽轮机的设计特点_徐进峰
采用直接空冷 的 汽 轮 机,在 汽 轮 机 低 压 缸 下 方需要设置一段导 管,将 汽 轮 机 的 排 汽 引 入 空 冷 凝汽器。这 段 导 管 在 国 外 是 由 空 冷 凝 汽 器 制 造 公司负责,在国内 是 由 汽 轮 机 制 造 公 司 负 责。 国 外空冷凝 汽 器 制 造 公 司 排 汽 导 管 普 遍 采 用 由 方
优化论证时至少应给出三个不同高度的末 级叶 片 进 行 比 较 ,优 化 的 叶 片 高 度 必 须 居 中 间 , 否则应再进行补充论证。由于空冷机组末级叶 片 较 湿 冷 机 组 末 级 叶 片 短 ,各 比 较 的 末 级 叶 片 之 间 高 度 差 只 有 50~90 mm,其 末 级 叶 片 的 制 造成本差与运行经济性相比显得甚微。因此, 满足最佳的运行经济性一般也满足最佳的综合 经济性。
600MW 空冷汽轮机,其高、中压模块基本上 与湿冷600 MW 机型相同,采用空气冷 却 对 汽 轮 机造成的 影 响 主 要 集 中 在 低 压 缸 上。 由 于 空 冷 汽轮机年平均背压 高、背 压 变 化 频 繁 且 变 化 幅 度 大,从而使得汽轮机 低 压 缸 排 汽 部 分 工 作 在 相 对 恶劣的条件下;因此 空 冷 汽 轮 机 的 低 压 缸 不 能 直 接采用湿冷汽轮机 的 低 压 缸,必 须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专门设计 。 [2]
第 28 卷 第 1 期
2014年1月
POWER EQUIPMENT
Vol.28,No.1 Jan.2014
大型空冷汽轮机的设计特点
徐进峰 (原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611731)
摘 要:空 冷 汽 轮 机 运 行 工 况 具 有 平 均 背 压 高 、背 压 变 化 幅 度 大 和 背 压 变 化 频 繁 的 特 点 ,给 汽 轮 机 结 构 设 计 带 来 变 化 ,特 别 是 在 低 压 模 块 的 设 计 方 面 与 湿 冷 机 组 相 比 具 有 明 显 的 区 别 。 结 合 直 接 空 冷 600 MW 两 排 汽 汽 轮 机 的 设 计 ,对 其 结 构 、功 率 及 辅 助 系 统 的 选 择 等 问 题 进 行 论 述 ,为 大 型 空 冷 汽 轮 机 的 设 计 提供参考。
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的比较
1)直接空冷系统特点目前国内、外已经运行的600MW级的直接空冷机组较多,其运行特点可归纳如下:a)汽轮机背压变动幅度大。
汽轮机排汽直接由空气冷凝,其背压随环境空气温度变化而变化,本电厂所处地区一年四季温差较大,要求汽轮机要有较宽的背压运行范围。
b)真空系统庞大。
汽轮机低压缸排汽通过大直径的管道引出,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钢制散热器进行表面换热,冷凝排汽需要较大的冷却面积,导致真空系统容积庞大。
c)电厂整体占地面积小。
由于直接空冷凝汽器一般采用机械通风,而且布置在汽机房A列外高架平台上,平台下面仍可布置变压器、出线架构和空冷风机配电间等建构筑物,占地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电厂整体占地面积相对减少。
d)厂用电耗较高。
直接空冷系统所需空气由大直径的风机提供,2台1000MW机组整个空冷系统需要大直径轴流风机数量在160台左右,其能耗高于常规湿冷系统。
e)防冻措施灵活可靠。
直接空冷系统可通过改变风机转速、停运部分或全部风机来调节空冷凝汽器的进风量,或使风机反转吸取热风来防止系统冻结,调节相对灵活,效果好而且可靠。
f)给水泵采用汽动,为了达到电厂的耗水指标,汽泵的冷却需采用间接空冷,2台机组需要建设1座间接空冷塔。
2)间接空冷系统特点与直接空冷比较,间接空冷系统有以下特点:a)汽轮机背压变动幅度较小。
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和空冷塔内通过水作为中间介质进行冷却,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带来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b)真空系统小。
汽轮机设有凝汽器,和湿冷机组相近,真空系统很小。
c)电厂整体占地面积大。
间接空冷塔为自然通风冷却,散热器全部布置在空冷塔内,塔的直径较大,占地面积较多,但是脱硫设施和烟囱可以布置在空冷塔内使得间接空冷系统占地相对减少,但总体占地还是大于直接空冷系统。
d)厂用电耗较低。
间接空冷塔为自然通风,与直接空冷系统比较虽然增加了循环水泵的电耗,但是与直接空冷系统风机的耗电比较,间接空冷系统总体电耗还是减少了。
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快速冷却技术的应用
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快速冷却技术的应用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汽轮机的快速冷却技术成为了提高电力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众多的大型发电机组中,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的快速冷却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受到了广泛的和应用。
一、快速冷却技术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汽轮机冷却过程中,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热交换,以逐步降低汽轮机的温度。
这种冷却方式不仅耗时,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汽轮机的重启速度和运行效率,快速冷却技术应运而生。
二、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快速冷却技术的特点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的快速冷却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通过优化热交换器设计和使用高效的冷却介质,加快了热量的传递速度,从而大大缩短了冷却时间。
2、稳定性:在快速冷却过程中,能够保持汽轮机的稳定运行,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引起的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
3、智能化:该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汽轮机温度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确保了冷却过程的精确控制。
4、环保性:通过优化热回收系统,将部分热量回收再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冷却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三、应用领域与前景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的快速冷却技术在以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电力生产:在大型发电站中,快速冷却技术可应用于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
2、工业生产: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使用蒸汽轮机,快速冷却技术可以缩短设备的启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新能源领域: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快速冷却技术可应用于电力储存和稳定输出,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4、军用设施:在军事设施中,快速冷却技术可用于保障重要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军事任务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国产600MW机组汽轮机的快速冷却技术以其高效、稳定、智能和环保的特点,为电力生产、工业生产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产三缸四排汽空冷600MW汽轮机介绍资料..
1. 1 21 3.23.1 23.223.324. 24.124.234.3 44.4 64.5694.7 95. 96 117 117.1 11127.3 14 8181.240+9622673+3+1538538273.13.3.13.20.0073.34.4.14961 264.26156 565656 5664.312341231234.41211 2291456124.54.715 01>-⨯e k N P C 02<-⨯e k N P Ck P e N1C 2C5.3212121221 120.10.2NZK600-16.7/538/538型汽轮机介绍资料6 气动部分(见专题报告“三缸600MW汽轮机全三维叶片开发设计”)7 力学分析7.1 高中压外缸力学分析高中压外缸的的材料为ZG15Cr2Mo1,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75MPa,分析的最大应力为237Mpa,最大应力处的温度为333.4度。
图7-1高中压外缸应力云图高压1级高压2级高压3级高压4级高压5级高压6级高压7级高压8级导叶型线 2.5241 2.5242 2.5242 2.5242 2.5242 2.5242 2.5249 2.5249h静叶高m 0.091 0.102 0.114 0.123 0.133 0.146 0.141 0.157 datp压差MPa 0.909 0.643 0.584 0.538 0.498 0.445 0.494 0.435 Nb静叶只数68 82 80 68 82 80 64 64Dm静叶平均直径m 1.04 1.06 1.07 1.07 1.08 1.087 1.076 1.092 xgmd进汽边叶顶应力MPa 1.14 3.55 -0.38 -0.19 -0.42 -0.81 -1.26 -7.45 xgmd1出汽边叶顶应力MPa -38.20 -43.01 -43.50 -37.66 -33.32 -28.80 -22.71 -31.13 xgmg进汽边叶根应力MPa 122.09 152.39 162.83 163.35 164.42 163.81 148.71 166.13 xgmg1出汽边叶根应力MPa 8.00 11.58 15.26 10.62 7.28 3.92 -32.51 -21.40工作温度505.5 487.2 469.3 451.1 432.9 414.8 398 377许用应力MPa126.75 154.2 181.05 212.35 247.2 278.17 290.14 294.29 焊缝应力MPa76.17 44.85 45.49 39.37 34.84 30.13 53.76 71.2焊缝许用应力MPa97.22 117.80 136.61 161.79 186.57 213.30 239.07 268.29高压9级中压1级中压2级中压3级中压4级中压5级中压6级导叶型线 2.5249 2.5230 2.5230 2.5230 2.5230 2.5230 2.5230h静叶高m 0.171 0.143 0.160 0.18 0.20 0.23 0.265datp压差MPa 0.402 0.422 0.310 0.267 0.232 0.210 0.174Nb静叶只数64 68 70 70 70 72 74Dm静叶平均直径m 1.104 1.313 1.326 1.344 1.357 1.387 1.419xgmd进汽边叶顶应力MPa -7.23 -0.87 -0.1 -0.56 -0.32 -0.65 -0.33xgmd1出汽边叶顶应力MPa -28.85 -9.17 -10.86 -9.64 -7.16 -7.10 -5.13xgmg进汽边叶根应力MPa 173.91 67.13 65.92 67.68 67.34 75.43 76.10xgmg1出汽边叶根应力MPa -26.1 -4.8 -3.96 -4.27 -5.79 -6.23 -7.45工作温度356.3 538.2 508.8 478 446.4 413 377许用应力MPa297.60 87.79 121.8 168 221.03 281 294.29焊缝应力MPa65.85 57.21 68.85 60.54 45.08 44.31 32.16 焊缝许用应力MPa271.60 69.84 93.46 127.29 167.94 216.00 268.297.366 49轴承号轴承直径(cm)轴承有效宽度(cm)轴承类型轴承比压(MPa)轴承支反力(N)轴承静态标高(mm)Brg1 40.5 25.0 四瓦可倾 1.503 152225.2 13.17 Brg2 40.5 28.5 四瓦可倾 1.517 174778.0 3.55 Brg3 48.26 35.56 四瓦可倾 1.751 300718.2 2.50 Brg4 48.26 35.56 四瓦可倾 1.738 298489.6 0.33 Brg5 48.26 35.56 四瓦可倾 1.738 298489.6 0.00 Brg6 48.26 35.56 四瓦可倾 1.772 304677.2 0.30 Brg7 50.0 40.54 可倾瓦 1.696 344120.2 0.49 Brg8 50.0 40.54 可倾瓦 1.600 324957.0 11.14 Brg9 30.48 12.7 可倾瓦0.359 12851.1 17.72 7.3.3 轴系临界转速计算表7-2 武乡三缸空冷6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无阻尼临界转速(单位:r/min)振型高中压转子低压I转子低压II转子发电机转子一阶1703 1634 1656 780二阶3907 3867 3596 2073 判别准则:国产机组避振要求:临界转速避开额定转速±15%,西屋公司避振要求:过去是用临界转速避开额定转速±10%,同时考核不平衡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国产 ;高参数 ;直接空冷机组 ;特点 。
中 图分 类号 :T 2 M6 1 文献 标 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9 3 (0 7 10 5 —4 6 19 1 20 )0 —0 70
Ch r c e itc o r c n s r Co ln t a a a t r si fDi e t e s Ai o i g S e m Tur i e Un tf r b n i o
造 30 0 MW 、6 0 0 MW 亚 临界 直接 空冷 汽轮 机 。
1 1 上汽公 司 .
更 新 换代 。① 开 始 设 计 制 造 单 轴 容 量 最 大 的 超
超临界 10 M 常规湿冷汽轮机 ,② 针对不 同 00 W
的排 汽容积 流 量 有 3种 空 冷 机 型 ;配 间接 空 冷 系统 的 3 5 2MW 空 冷 汽 轮 机 ,其 背 压 1.k a 27 P ,
r a e c e y o re v sh sp t n op o u t n i h n s a o r P a ti 0 4,f s 0 MW nth sp ti t e s r h d b us l e a u t r d ci n Z a g h n P we l n n 2 0 i o it 0 r 6 u i a u no
作者简介 :王佩璋 ( 92一) 13 ,男 ,大学 本科 ,高级 工程师 ,山西省 电力行业协会电站工程专家 ,3 O年 来从事 火电厂节水 、 节水型火电空冷技 术的设计研究 和不定期教学工作 ,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 ,专著 3部 。
维普资讯
…
…
…
…
…
…………… Nhomakorabea…
…
…
…
…
j 本 参塑 焦窒 燕篁 迥 与 一 凰 型赢 真 冷 特点 萎垦
国产大型 高参 数直接 空冷
汽轮 机 组 特 点 与 发展
王 佩 璋
( 山西省 电力勘 测设 计 院 ,山西 太原 00 0 ) 3 0 1
H o e— a e La g i h Pa a e e m m d r eH g r m tr
W ANG i— z a g Pe — h n
( h ni l tc o e Epoai S ax e r w r xlrt n& D s nIstt,T ia n 3 0 1 hn ) E ciP o e g ntue ay a 0 0 0 ,C ia i i
p o cin i tn o r P a t r du to n Dao g P we l n . Ke y wor s: h m e— ma e; hih pa a ee ; a rc o ig se m u bi n t c rce itc d o d g rm tr i o ln ta tr ne u i ; haa trsi.
Abs r t: Die t e s arc oi t a tr ne u i sde e o e n t e ba e o t o ln n o rc u ty Th t ac r cn s i o lng se m u bi n tha v l p d o h s fwaerc oi g i u o n r . e frt3 0M W trc o ig untha ti t r d t n i hie g Po r P a ti 1 7. 60 is 0 wa e o ln i s pu no p o uci n S h n we l n n 98 o 0M W u c iia tr s b rtc lwae c oi g n tha t n o r d to n Pi we we a t n nh i 1 9. Th is 0 o ln u i s pu it p o ucin i ng iPo r Pln i a ui n 98 e frt3 0MW i o ln u i a rc oi g n t
1 我 国大 型 空冷 汽 轮 机 制 造 业概 况
目前 我 国汽轮机 行 业 共 有企 业 3 9家 ,其 规
模参 差不 齐 ,其 中 国有 企 业 占绝 对 优 势 ,是 市 场 的主体 。他们 是 上海 汽轮 机 有 限公 司 ( 称 简 上汽 ) 、哈尔 滨 汽 轮 机 有 限公 司 ( 称 哈 汽 ) 简 、 东方 汽轮 机有 限公 司 ( 称 东 汽 ) 等 并 都 能 制 简
摘 要 :我 国 大 型 (0 MW 、60 30 0 MW ) 直 接 空 冷 汽 轮 机 是 在 常 规 湿 冷 汽 轮 机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我 国 首
台 3 0 W 亚临界湿冷机组于 1 8 0M 9 7年在 山东石横 电厂投产 ;6 0 0 MW 亚 临界湿冷机组 于 18 99年在安徽平 圩 电厂投产 。我 国 自主研发 的首 台 3 0 0 MW 机组于 2 0 04年在山西漳山 电厂投产 ;首 台6 0 0 MW 机组于 20 0 5年
末 级 叶 片 5 0 m、排 汽 面 积 2x3 8 m ;配 直 4r a . 6
接 空冷 系统 的 3 0 0 MW 、6 0 W 空冷 汽轮机 ,其 0M 背 压 1k a 6 P ,采 用 直径 与跨 度尺寸 较小 的低 压 缸 30 0 MW 、6 0 0 MW ( 三缸 优 化 型 ) 机 型 ,其 末 级
为 极小 动应 力 的整 圈 自锁 阻 尼 型 6 5 m 叶 片 , 6m 排 汽 面 积 2x4 4 m ( 0 MW) 及 4 x4 4 . 1 3 0 . 1l I l
目前该 公 司 正 全 面 推 进 产 品 的 自主开 发 和
收 稿 日期 :2 0 . 1 .1 06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