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伴奏《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富有节日气氛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唱。

歌曲描绘了圣诞节时孩子们骑着雪橇,欢快地唱着歌的场景。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词的理解和发音有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

2.理解歌曲的背景和含义,感受节日的气氛。

3.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英文歌词理解和发音。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节日
气氛。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歌曲的MV或表演视频,
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铃铛、雪花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歌曲《铃儿响叮当》。

2.呈现(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的MV或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随后,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歌词的发音和音乐的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巩固(5分钟)
教师设置一些有关歌曲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挑选一些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所描绘的节日气氛,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其原因。

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节日歌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6.小结(3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掌握。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提高音乐素养。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铃儿响叮当》,并和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8.板书(跟教学过程同步)
板书内容: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节奏、重点音符等。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歌曲《铃儿响叮当》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节日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在完成《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
刻的反思,发现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课堂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在教材分析中,我强调了歌曲的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唱。

然而,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节奏和旋律也存在掌握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学情分析的深入性
学情分析中提到了学生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忽略了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确实有学生在英文歌词理解和发音上有困难。

为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个体指导,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

3.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具体、可操作。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目标过于宽泛,如“感受节日的气氛”和“提高音乐素养”,这些目标虽然重要,但在课堂上难以具体
衡量。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具体的目标,如准确演唱歌曲、理解歌词意义等。

4. 教学重难点的针对性
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我过于关注了英文歌词和节奏,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
表达。

学生在演唱时,往往因为过于关注发音和节奏,而忽略了歌曲的情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引导,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5.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虽然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互动法和情境教学法的
结合并不紧密。

有些时候,学生在情境中难以直接转化为歌曲学习,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巧妙地将各种教学方法融合,确保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问题一:学生对英文歌词理解和发音困难
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放慢速度,逐句教授歌词,让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中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

问题二:部分学生节奏和音准掌握不佳
解决办法:通过拍手、敲击等身体动作,让学生感受节奏,并通过钢琴伴奏,
帮助学生校对音准。

此外,可以分组练习,让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掌握较差的学生。

问题三: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足
解决办法:在分组练习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设置团队奖励,鼓励学生
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改进措施
1. 细化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例如将“感受节日的气氛”细化为“能够描述歌曲中的节日场景”,将“提高音乐素养”细化为“能够识别简单的音乐符号”。

2. 强化个体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丰富教学评价
不仅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既有挑战性,又不会
过于困难。

5. 增强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与教
学目标相匹配。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实施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
过程。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细节,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作业设计
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针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我设计了以
下作业:
1.歌曲演唱练习:学生回家后,需要练习演唱《铃儿响叮当》,并尝
试在不看乐谱的情况下记忆歌词和节奏。

家长可在旁听,并在练习后签字确认。

2.歌词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节日歌曲,可以是在《铃
儿响叮当》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也可以是完全原创。

要求歌曲必须包含节日的元素。

3.音乐知识小测验:设计一份简单的音乐知识小测验,包括歌曲《铃
儿响叮当》的作曲家、歌曲的节奏类型等,以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4.家庭表演任务: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人面前表演《铃儿响叮
当》,并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节日故事。

专家点评
在教学设计完成后,我向一位音乐教育专家进行了咨询和点评,专家给出了以
下建议:
1.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专家认为,作业设计非常丰富,涵盖了歌曲演唱、创作、音乐知识和家庭互动
等多个方面,这样的设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家庭音乐氛围。

2. 作业与教学目标的衔接
专家指出,作业的设计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家庭作业的实践性
专家强调,家庭作业的实践性非常强,特别是歌词创作和家庭表演任务,能够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音乐学习中来,增强家庭支持。

4. 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专家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学习情况,灵活调
整教学内容和节奏,确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5.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专家最后提醒,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措施
根据专家的点评,我对于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改进:
1.增加作业反馈环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要向教师反馈作业完成
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调整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作业难度,确保作
业既有挑战性,又不会过于困难。

3.丰富家庭作业形式:除了现有的作业形式,还可以考虑加入音乐小
游戏、音乐电影欣赏等,让作业更加多样化。

4.加强家校沟通:通过作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
学校的音乐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在家给予孩子更多的音乐支持。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和专家点评,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
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细节,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上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