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远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远见
—中国应用新加坡规划模式的可行性
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城规1101
王将
17号
2012.11.01
城市发展远见
绪论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社会活动的不断细化,使得城市愈发的复杂。

城市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城市的早期规划有重大的关联。

从哲学的角度上要求我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所以,在当下的社会体系和社会发展状况来讲,城市的长期规划和发展远见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个城市来说,这都是一个现实并且意义重大的问题。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历史背景等有关。

城市的前期规划对城市的后续发展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起关键作用。

当前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又很多,比如:噪音,污水,供热,绿化,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等。

在这其中,污水的处理,交通干道的分布等问题,完全可以由城市的早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

一个绿色和谐安详的城市是每一个人向往的,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城市的整体是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规划者长远的目光和以长远利益为重的价值观,我们期待着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城市的不断产生。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据官方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重新定义城镇与乡村,明确城镇地域划分的基本原则,规范具有我过特色的城市定义。

是当前尤为重要的大事。

就目前而言,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与我国整体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解决城市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遵循我国的基本国策,不能盲从国外的成功经验,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方式和办法。

在2012年期间,我国发生了许多值得城市的建设者和规划者深思的问题:北京,天津等国际大型城市的内涝问题,太原市区内的交通问题,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筑用地之间的问题,以及在十一长假期间,风景区人流量与配套服务的矛盾。

沿海地区的过度发达与内地发展过慢的冲突,房价只涨不降的问题等等。

这些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严峻的挑战就在眼前。

城市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列举一二,其中凸显的问题已经让人担忧,就以北京为例,一夜大雨使得北京城区成为一片汪洋,作为首都,其排水能力如此之差,由一场暴雨不能及时排空竟然带来了伤亡,做为首都的北京给百姓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恶劣映像。

其排水系统的效率使得大众对北京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产生了质疑。

官方解释没有想到北京地区会迎来如此集中的降水。

可见,城市的长远规划,和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当考虑对城市以及市民的生活如此重要,我们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决策者们冷静的明智的应对,这些事实对其他尚未产生严重后果的城市而言是前车之鉴。

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是规划者务必考虑的问题。

第二节:我国城市规划应用“新加坡模式”的可行性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注重城市绿化的工作,使得城市从“花园城市”进一步扩展到
绿化无所不在的“城市花园”。

这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新加坡园林局的都市景观规划,为使人们走出屋门即身处一个花园式城市之中,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关于绿化的“绿色和蓝色规划”,其中规定: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

新加坡政府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

此后,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向低收入人民提供廉价房屋。

建屋发展局在1964 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国家免费提供土地,由建屋发展局统一规划建设“组屋”。

新加坡的这些基本国策,从国家的角度解决了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成为“城市花园”的一个关键因素。

但是,对于我国就目前而言,国家不具备大规模改建的可能性和实施条件,一味的生搬硬套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将会产生诸多不可预知的后果。

就我个人而言新加坡的这种模式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但是对于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城市具有借鉴的可行性。

例如:在山西晋中市介休市,由于煤炭资源开采,市委市政府实行了以村为单位的整体搬迁计划。

虽然没有相关文献参考,就我个人经历总结,其规划步骤如下:
1.在介休市区的城乡结合部修筑了8车道的环城公路,市区内道路也进行了全面拓
宽改建,联通了大运高速高速口,原有省道(现称为二级公路),以及108国道,
全市交通连接更加迅速快捷。

2.市委市政府,信用社,公安局,园林局,介休一中,介休二中,介休四中,第一
职业中学等的搬迁工作。

在修筑交通道路的同时在新建东外环三贤大道上以及南
外环迎翠街新建了原有的市委市政府,信用社,公安局,园林局,介休一中,介
休二中,介休四中,第一职业中学等,加强了政府机构和学校与城乡结合部的联
系。

3.在北外环新建汾秀公园大面积湿地,新建火车站广场等绿地。

扩大了原有的公共
性活动空间。

4.搬迁计划,搬迁的新村小区集中在东南西北四条主要外环干道上,其中以南外环
最为明显,现在村庄主题建筑已经完工,建筑主体为三幢15村层住宅用楼,周
围配以五层住宅小楼,其一楼为商业用门面房,小区外围被三层商业用房包围,
小区内绿化面积大概35%。

5.城市商品房向外环道路集中,其中东外环集中了几乎全是所有房地产开放商的房
产项目,形成了一个大型居住区,其配套设施齐全,供热集中,减少了原有市区
内的人口压力。

其中新村建设费用由煤矿开发单位出,地皮向政府竞标,具体建筑规模由政府参与设计,用地费用,商品房出售等一系列收入足够政府用于道路改造,新学校办公大厅修筑等。

介休市这一规划可以说是类似于新加坡组屋的一个范例,但是充分的结合了中国国情。

在我国,类似于介休这类二线城市还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言,这种模式具有推广的必要性。

介休市以市为单位完成了对城市的规划,灵石县崔家沟村以村为单位对村区完成了类似改建。

崔家沟是以煤炭资源为支柱产业的村镇,该村采取了新村建设规划,将工业开采区,矿区与村名的生活区进行了分离,村民集中居住在矿区背部108国道旁,全部建成6层单元住宅楼,配以医院,银行,公园等相关设施。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就我国局部地区而言,具有推行“新加坡模式”的可行性。

第三节:对城市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对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相关产业做一个长远的统筹安排,主要是一个指导作用,指导建设,控制性为主是其主要表现。

城市的规划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一个好的规划可以规避很多可能会出现的城市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推行实施了好多年,但是这一政策只能减缓人口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严峻的。

1.我国在发展初期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原则,这一原则虽然帮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如何通过城市的规划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贫富差距的扩大对社会的稳定会产生不良影响,城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中国开始显现的人口老龄化特征愈发明显,如和解决老人的医疗,生活保障等问题已提上日程,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一个新课题。

3.我国建国以来快速发展,造成如今工业区与市区相互交融的局面,工业污染,环境治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使得城市的居住环境愈发恶劣。

4.城市人口数量,人口的密度,人口流量的不断增长,对城市交通是一个考验,对城市规划者来说,城市市政交通规划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5.城市环境的破坏,百姓公共性活动场所的需求,以及大型集会所需要的场地,需要在城市中留出很多的土地。

6.物质基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原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预留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性建筑。

需要我们深思。

7.地标性建筑物的建设,城市作为越来越多人的故乡,城市的文化,标志性建筑物,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都需要规划者考虑
8.城市旧建筑的保护,城市古建筑的留存,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遗留的历史古迹不胜枚举,这是中国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挑战。

由上可见,中国进行城市规划具有必要性,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过程,是所有城市决策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四节:关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几点看法
我国的城市规划应当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做长远规划,“新加坡模式”具备在我国部分地区推行的可行性,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交通,教育,人口,住房等问题。

具有推行的价值,而且集中的住宅区,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

对于一些不能实行的地区,务必结合实际,对城市的各地区功能进行充分考虑。

我个人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当作为规划的基本准则。

我个人倾向于商业区,学校,政府大厅分别集中处理,居民区与公园绿化的相互融合。

医疗等公共卫生与住宅配套。

城市是规划对于城市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具有远见的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