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需方需要的时间、在需方要求的地点,将需方所 需的产品和服务按需方要求的数量和质量,以合理 的价格,提供给需方
JIT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JIT哲理具有普遍性, 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管理模式。
JIT哲理是供需双方协调所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供需协调方式--库存。 JIT哲理提供了协调供需双方生产活动的最高标准,它是
2、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
–生产 –理财 –营销 –三项基本职能相互依存
企业组织内部的职能
任何组织的成立都要追求 一定的目标。群体的协同努力比 个人的单独工作更有利于目标的 实现。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 本职能:营销、财务、生产与运 作。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 赖于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 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 度。
接近原料地 原料运输成本低;
金属、化工、建材、非鲜食品;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替代性好; 纺织、服装、玩具、传统制品;
科教中心 人才易取,科技资讯丰富; 设计、咨询、教育、文化、传媒; 运输条件好 需求响应快,市场辐射广; 下游产品(如家用产品)制造; 协作条件好 配套容易,生产柔性大; 机械、电子、汽(摩托)车; 基础设施优 辅助条件好,生活质量高; 除军工、上游产品外的其它产品; 自然条件好 对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容易; 能源产品,农副产品,特殊制品;
• 有利于生态:环境能吸收
• 有利于战备:核电站 污染源不能投在城市
2 厂址选择的方案及程序
厂址选择的方案 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
择方案: 1.扩展现有工厂(有足够空间,商业销售
中心); 2.新建地点(必须进行量-本-利分析); 3.保持现有,增加新地点(如同一条商业
街,零售业经常如此)。
“以不变应变”:“理想机器”,硬件设施不变, 通过改变软件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
“以变应变” :对生产系统有关要素进行重新 组合,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 ,如BPR、AM
理想的供需关系
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准时性是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准时(Just-in-Time, JIT)生产的概念来自于日本企 业。
4、生产概念的扩展
输入:原材料、劳动 力、资金、信 息、能源
转化过程
反馈
反馈
控制
输出:产品 服务
反馈
图 1-2 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一 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表1-1列出了几种典型
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
社会组织 工厂
运输公司 修理站 医院 大学 咨询公司
一种极限。
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热化 (3C) 是造成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
零生命周期 任何企业的优势都只能是短暂的。 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入全球市场 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
内优化资源的利用,高效、低耗、准时地生产个性化 的产品和/或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产品差错那样在消费之前还有纠正的机会, 服务设计需要特别地注意这一点。
产品选择
选择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
市场条件 — 市场性,是否能有足够的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 — 位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生产运作条件 — 技术、工艺可行性?人员、设备能力?
资源可获得性? 财务条件 — 资金条件?融资可能?投资风险? 环境、社会伦理 — 污染?是否健康文明(精神污染)?
厂址选择的程序
1.确定选址的总目标,如产品效益最大; 2. 收集新建厂的有关资料(规模、能力、 三废、工艺流程等); 3.收集目标地区的资料(运输、基础设 施、气候等); 4.评价各目标地区,选择厂址所在区域; 5. 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厂址。
3、选位的考虑因素与适应性
考虑因素
有利性
适用生产对象
接近市场 需求响应快,产品运费低; 大多数服务业,新鲜食品、家具;
CIMS是通过计算机将各种不同资源集成的制造 系统。
CIM是解决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无限的需求变化 这对矛盾是根本途径,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哲理, 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R&D)意义深远
➢ R&D ➢ R&D ➢ R&D ➢ R&D
产品质量 时间上的竞争力 产品成本 顾客满意度
四、厂址的选择
1 厂址选择的原则
厂址选择的总原则,归纳起来5个有利于:
• 有利于输入:供应方便,劳力充裕,能源.资源
• 有利于输出:靠近目标顾客群销售与服务方便
• 有利于效益:政策.税收.地价.
• 原料利用系数=(耗用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
量=δ
•
若 δ >1:选择供应原料的地方
•
若 δ <=1:选择靠近销售近的地方
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资源集成 集成的概念 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概念
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 集中到一起。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将不同的事 物集中 ;二是要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
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 的概念。
组织
营销
生产与运作
财务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与运作营销 财务
3. 服务业的兴起
–前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 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 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 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
–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自然界没有的物品 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 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 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
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方法集成、 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知识集成、人的集成等 等,可以概括为资源集成。
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孟尝君出 使秦国的故事
MRPII是计划功能的集成,加工中心是制造过 程的集成,敏捷制造是企业的集成。
信息集成是资源集成的基础,人的集成是资源 集成的保证。
–后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其实质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信息成为关键资源 生活质量由保健、教育和消遣来衡量 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
3、服务业的兴起
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
– 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 – 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 –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 –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 –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 –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
表 1-1 典型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
主要输入
转化的内容
主要输出
原材料
加工制造
产品
产地的物资
位移
销地的物资
损坏的机器
修理
修复的机器
病人
诊断与治疗
恢复健康的人
高中毕业生
教学
高级专门人才
情况、问题
咨询
建议、办法、方案
5、生产运作管理
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 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 协调。
新创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生产运作概念的发展 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产品开发 厂址的选择 流程设计与工艺布置
一、生产运作概念的发展
1. 社会组织
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
输入 (原材料、能源、信息)
社会组织
输出
(产品、服务)
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
图1-1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环保要求较高。
适 宜 服务业,尤其是前台 制造业,尤其是大型、 高科技制造业,服务
部分。
有污染、需隔离者。 业后台部分。
五、流程设计与工艺布置
任何的产品形成与服务提供都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和 程序来实现的。我们把形成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这些步骤 和程序称为“流程”。
作为生产运作的基础,流程设计的优劣与是否适时 改进,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因此,自上世纪90 年代后,重视流程的细节改进乃至于实施流程重构,已 经成为众多企业挖掘自身竞争潜力的首选措施。
– 供过于求对生产运作的影响
战略:注重环境注重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利 用外部资源
市场面越来越细分,导致大量定制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争夺顾客,满意高兴 – 不断创新 – 从注重内部效率到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效率和 质量
–解决品种的变化性和能力的相对稳定性两者矛盾的 两种方式:
设备
物质
劳动 资金
xi
yi 转换
信息
产品 劳物 ∑废物质
要求:∑yi> ∑xi 并且 y = f(x)* 最佳
6、生产运作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 质量 交货期
–速度 –可靠性
柔性
–数量 –新产品 –满足用户的特定要求
服务
7、生产运作管理实质
·有增值转化过程的有效管理 ·资源的高效集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满足产品/服务的特定需求
工程部门设计的车
?1984-1994 T/Maker Co.
产品开发
进入领域选择
现有技术
新技术
现有市场
现有技术 现有市场
新技术 现有市场
新市场
现有技术 新市场
新技术 新市场
两种不同背景的设计思路
需求调查
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生产
顾 客
反
馈
(以需求为“龙头”的思路)
新技术寻求
替代性评估
原型产品
☺
$
转换过程类型及例子
物理的 (制造过程:汽车,家用电器) 位置的 (运输/储存过程:运输公司) 交换 (销售:批发零售商店、银行) 生理上的 (医院:治病、健康护理) 心理上的 (娱乐:电影、音乐) 信息上的 (报纸、广播、电视、通信)
运作资源
人力(People) 工厂(Plants) 部件(Parts) 工艺(Processes) 计划控制系统(Planning and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4、 生产概念的扩展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
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 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创造财富的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 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 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改进产品
成熟产品
顾客评价
顾客评价
顾客评价
(以技术为“龙头”的思路)
延伸产品 顾客评价
企业研发设计的流程
流 程 内容或要求 流 程 内容或要求
1、提出设计 (1)显在思路;
思路
(2)潜在思路;
4、市场投放 (1)滤去非设计因素; 与反馈评估 (2)明确改进重点;
2、设计功能和 (1)结构设计;
效用实现的 (2)载体设计;
control)
二、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 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协调是组织生产过 程的永恒主题
–供求关系变化出现的现象
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 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 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 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
方式
(3)工艺设计;
5、改进设计 (1)把握改进尺度; 或改进试生产 (2)进行生产配套准备;
3、试制、试生 (1)检验设计; 产(营业) (2)估计成本;
6、产品或服务 (1)确定主打品种;
定型
(2)储备升级产品;
服务设计的特点
(1)服务设计的独特性要求更高; (2)服务设计的柔性要求更高。 (3)服务更注重环境和气氛的营造。 (4)在与顾客紧密接触的服务中,差错无法像
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之间的竞 争弱化。供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需方地位 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 回扣现象出现
– 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从作坊组织到机械组织:突出内部效率
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突出适应变化能力
从有机组织到自适应组织:突出解决顾客问题的 能力
产品开发
产品 个数
2000
概念 1750
市场需要
1000
功能设计
500
产品设计
500
100
0
引入市场
成功 25 1
发展阶段
产品设计中的幽默
顾客想要的车
营销部门了解到的 需要
?1984-1994 T/Maker Co.
生产部门做出的车
?1984-1994 T/Maker Co.
?1984-1994 T/Maker Co.
1、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描述
4、定址的一般选择
区位 比较
城市设厂
农村设厂
城郊设厂
市场聚合,人才集中, 地价便宜,人力资源 靠近市场,地价较便
优 势 交流和协作方便,生 成本低,环保要求低,宜,交流协作方便,
产条件保障性强。
隔离性好。
生产条件保障性较强。
劣 势 地价昂贵,人力资源 远离市场,交流和协 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成本高,环保要求高。 作不方便。
JIT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JIT哲理具有普遍性, 它适用于所有生产管理模式。
JIT哲理是供需双方协调所遵循的原则。 传统的供需协调方式--库存。 JIT哲理提供了协调供需双方生产活动的最高标准,它是
2、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
–生产 –理财 –营销 –三项基本职能相互依存
企业组织内部的职能
任何组织的成立都要追求 一定的目标。群体的协同努力比 个人的单独工作更有利于目标的 实现。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三个基 本职能:营销、财务、生产与运 作。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 赖于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 还依赖于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 度。
接近原料地 原料运输成本低;
金属、化工、建材、非鲜食品;
劳动力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替代性好; 纺织、服装、玩具、传统制品;
科教中心 人才易取,科技资讯丰富; 设计、咨询、教育、文化、传媒; 运输条件好 需求响应快,市场辐射广; 下游产品(如家用产品)制造; 协作条件好 配套容易,生产柔性大; 机械、电子、汽(摩托)车; 基础设施优 辅助条件好,生活质量高; 除军工、上游产品外的其它产品; 自然条件好 对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容易; 能源产品,农副产品,特殊制品;
• 有利于生态:环境能吸收
• 有利于战备:核电站 污染源不能投在城市
2 厂址选择的方案及程序
厂址选择的方案 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
择方案: 1.扩展现有工厂(有足够空间,商业销售
中心); 2.新建地点(必须进行量-本-利分析); 3.保持现有,增加新地点(如同一条商业
街,零售业经常如此)。
“以不变应变”:“理想机器”,硬件设施不变, 通过改变软件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
“以变应变” :对生产系统有关要素进行重新 组合,来适应外界需求的变化 ,如BPR、AM
理想的供需关系
按需生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准时性是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准时(Just-in-Time, JIT)生产的概念来自于日本企 业。
4、生产概念的扩展
输入:原材料、劳动 力、资金、信 息、能源
转化过程
反馈
反馈
控制
输出:产品 服务
反馈
图 1-2 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一 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相对应。表1-1列出了几种典型
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内容。
社会组织 工厂
运输公司 修理站 医院 大学 咨询公司
一种极限。
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技术的飞速进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和竞争白热化 (3C) 是造成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
零生命周期 任何企业的优势都只能是短暂的。 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入全球市场 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全球范围
内优化资源的利用,高效、低耗、准时地生产个性化 的产品和/或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产品差错那样在消费之前还有纠正的机会, 服务设计需要特别地注意这一点。
产品选择
选择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
市场条件 — 市场性,是否能有足够的份额? 产品生命周期 — 位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生产运作条件 — 技术、工艺可行性?人员、设备能力?
资源可获得性? 财务条件 — 资金条件?融资可能?投资风险? 环境、社会伦理 — 污染?是否健康文明(精神污染)?
厂址选择的程序
1.确定选址的总目标,如产品效益最大; 2. 收集新建厂的有关资料(规模、能力、 三废、工艺流程等); 3.收集目标地区的资料(运输、基础设 施、气候等); 4.评价各目标地区,选择厂址所在区域; 5. 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厂址。
3、选位的考虑因素与适应性
考虑因素
有利性
适用生产对象
接近市场 需求响应快,产品运费低; 大多数服务业,新鲜食品、家具;
CIMS是通过计算机将各种不同资源集成的制造 系统。
CIM是解决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无限的需求变化 这对矛盾是根本途径,是组织生产运作的哲理, 是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R&D)意义深远
➢ R&D ➢ R&D ➢ R&D ➢ R&D
产品质量 时间上的竞争力 产品成本 顾客满意度
四、厂址的选择
1 厂址选择的原则
厂址选择的总原则,归纳起来5个有利于:
• 有利于输入:供应方便,劳力充裕,能源.资源
• 有利于输出:靠近目标顾客群销售与服务方便
• 有利于效益:政策.税收.地价.
• 原料利用系数=(耗用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
量=δ
•
若 δ >1:选择供应原料的地方
•
若 δ <=1:选择靠近销售近的地方
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提高应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资源集成 集成的概念 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概念
集成(Integration)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 集中到一起。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将不同的事 物集中 ;二是要将尽可能多的不同事物集中。
1974年,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 的概念。
组织
营销
生产与运作
财务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与运作营销 财务
3. 服务业的兴起
–前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 实质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需的物品 动力来自人力和兽力 主要活动是同自然界打交道
–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生产自然界没有的物品 动力来自蒸汽和电力 分工是工业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原则 主要活动是同经过加工的物品打交道
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方法集成、 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知识集成、人的集成等 等,可以概括为资源集成。
集成的作用
集成的作用是提高应变能力:孟尝君出 使秦国的故事
MRPII是计划功能的集成,加工中心是制造过 程的集成,敏捷制造是企业的集成。
信息集成是资源集成的基础,人的集成是资源 集成的保证。
–后工业社会
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其实质是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信息成为关键资源 生活质量由保健、教育和消遣来衡量 主要活动是人们之间的交往
3、服务业的兴起
服务业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活动
– 业务服务:如咨询、财务金融、银行、房地产等; – 贸易服务:零售、维修等; –基础设施服务:交通运输、通讯等; –社会服务:餐馆、旅店、保健等; –公共服务:教育、公用事业、政府等。 –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
表 1-1 典型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
主要输入
转化的内容
主要输出
原材料
加工制造
产品
产地的物资
位移
销地的物资
损坏的机器
修理
修复的机器
病人
诊断与治疗
恢复健康的人
高中毕业生
教学
高级专门人才
情况、问题
咨询
建议、办法、方案
5、生产运作管理
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 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 协调。
新创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论
生产运作概念的发展 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产品开发 厂址的选择 流程设计与工艺布置
一、生产运作概念的发展
1. 社会组织
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
输入 (原材料、能源、信息)
社会组织
输出
(产品、服务)
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
图1-1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环保要求较高。
适 宜 服务业,尤其是前台 制造业,尤其是大型、 高科技制造业,服务
部分。
有污染、需隔离者。 业后台部分。
五、流程设计与工艺布置
任何的产品形成与服务提供都是通过一定的步骤和 程序来实现的。我们把形成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这些步骤 和程序称为“流程”。
作为生产运作的基础,流程设计的优劣与是否适时 改进,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因此,自上世纪90 年代后,重视流程的细节改进乃至于实施流程重构,已 经成为众多企业挖掘自身竞争潜力的首选措施。
– 供过于求对生产运作的影响
战略:注重环境注重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利 用外部资源
市场面越来越细分,导致大量定制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争夺顾客,满意高兴 – 不断创新 – 从注重内部效率到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效率和 质量
–解决品种的变化性和能力的相对稳定性两者矛盾的 两种方式:
设备
物质
劳动 资金
xi
yi 转换
信息
产品 劳物 ∑废物质
要求:∑yi> ∑xi 并且 y = f(x)* 最佳
6、生产运作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 质量 交货期
–速度 –可靠性
柔性
–数量 –新产品 –满足用户的特定要求
服务
7、生产运作管理实质
·有增值转化过程的有效管理 ·资源的高效集成: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满足产品/服务的特定需求
工程部门设计的车
?1984-1994 T/Maker Co.
产品开发
进入领域选择
现有技术
新技术
现有市场
现有技术 现有市场
新技术 现有市场
新市场
现有技术 新市场
新技术 新市场
两种不同背景的设计思路
需求调查
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生产
顾 客
反
馈
(以需求为“龙头”的思路)
新技术寻求
替代性评估
原型产品
☺
$
转换过程类型及例子
物理的 (制造过程:汽车,家用电器) 位置的 (运输/储存过程:运输公司) 交换 (销售:批发零售商店、银行) 生理上的 (医院:治病、健康护理) 心理上的 (娱乐:电影、音乐) 信息上的 (报纸、广播、电视、通信)
运作资源
人力(People) 工厂(Plants) 部件(Parts) 工艺(Processes) 计划控制系统(Planning and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4、 生产概念的扩展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
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 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创造财富的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给生产下这样一个 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 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改进产品
成熟产品
顾客评价
顾客评价
顾客评价
(以技术为“龙头”的思路)
延伸产品 顾客评价
企业研发设计的流程
流 程 内容或要求 流 程 内容或要求
1、提出设计 (1)显在思路;
思路
(2)潜在思路;
4、市场投放 (1)滤去非设计因素; 与反馈评估 (2)明确改进重点;
2、设计功能和 (1)结构设计;
效用实现的 (2)载体设计;
control)
二、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组织好社会生产,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供需协调。 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协调是组织生产过 程的永恒主题
–供求关系变化出现的现象
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供方之间的竞争弱化,需 方之间的竞争激化。供不应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 供方地位提高,价格上涨、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 产量增加,投机者出现,更多的供应商加入
方式
(3)工艺设计;
5、改进设计 (1)把握改进尺度; 或改进试生产 (2)进行生产配套准备;
3、试制、试生 (1)检验设计; 产(营业) (2)估计成本;
6、产品或服务 (1)确定主打品种;
定型
(2)储备升级产品;
服务设计的特点
(1)服务设计的独特性要求更高; (2)服务设计的柔性要求更高。 (3)服务更注重环境和气氛的营造。 (4)在与顾客紧密接触的服务中,差错无法像
供过于求时,供方之间的竞争激化,需方之间的竞 争弱化。供供过于求导致以下现象出现:需方地位 提高,价格下跌、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产量减少, 回扣现象出现
– 供求关系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从作坊组织到机械组织:突出内部效率
从机械组织到有机组织:突出适应变化能力
从有机组织到自适应组织:突出解决顾客问题的 能力
产品开发
产品 个数
2000
概念 1750
市场需要
1000
功能设计
500
产品设计
500
100
0
引入市场
成功 25 1
发展阶段
产品设计中的幽默
顾客想要的车
营销部门了解到的 需要
?1984-1994 T/Maker Co.
生产部门做出的车
?1984-1994 T/Maker Co.
?1984-1994 T/Maker Co.
1、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描述
4、定址的一般选择
区位 比较
城市设厂
农村设厂
城郊设厂
市场聚合,人才集中, 地价便宜,人力资源 靠近市场,地价较便
优 势 交流和协作方便,生 成本低,环保要求低,宜,交流协作方便,
产条件保障性强。
隔离性好。
生产条件保障性较强。
劣 势 地价昂贵,人力资源 远离市场,交流和协 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成本高,环保要求高。 作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