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点梳理:
一、排泄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2.输尿管:尿的通道
3.膀胱:排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4.尿道:排除尿液
5.位置: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形成尿液暂时贮存尿液
三、肾脏的各结构和功能(73页图)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过滤作用
肾小囊它的内壁起过滤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四、尿液的形成和排出(75页图)
尿液的形成过程(1)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3.成分的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尿液的形成过程(2)
五、人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六、人粪尿的处理
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
A. 肾小体
B. 肾小球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答案】B
【解析】解: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选:B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
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 膀胱的贮尿作用
C. 汗腺的排泄作用
D.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D
【解析】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 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D。

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该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本题考查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的理解,尿的形成是中考(学考)的重点内容。

3.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
A. 大分子蛋白质
B. 尿素
C. 葡萄糖
D.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尿的形成过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解答】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因此,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和2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 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 喝进的部分水随4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 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答案】C
【解析】解:A、1肾小球的开始端是入球小动脉,末端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

B、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错误。

C、人喝的水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到排出体外所经历的途径是:水→消化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可不经过肾静脉,C正确。

D、3是原尿,4是尿液,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但是4中不含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图中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原尿,4是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

5.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 肾脏
B. 肾小球
C. 膀胱
D. 尿道
【答案】A
【解析】解: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

输尿管是输送尿液的管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

故选:A。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的
B. 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肾小球组成的
C.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
D.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
【答案】C
【解析】解:如图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不包括输尿管。

故选: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如图所示:
7.尿的形成途径是()
A. 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形成尿液
B. 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形成尿液
C.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形成尿液
D.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收集管→形成尿液
【答案】C
【解析】解: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所以原尿是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

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所以尿液形成的路线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的部位,首先明确尿的形成路线。

关于尿的形成的部位,可结合着尿的形成路线掌握。

8.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囊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那么P和Q是()
B.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C. 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 P是葡萄糖,Q是尿素
【答案】B
【解析】解: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可判断Q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

因此Q 是葡萄糖。

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是尿素。

因此“P是尿素,Q是葡萄糖”。

故选:B。

(1)肾小囊腔内是原尿,输尿管中是尿液。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不同点。

9.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找到的物质是()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血细胞
D. 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A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找到的物质是尿素、水和无机盐。

故选:A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0.流出肾脏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哪种成分明显减少()
A. 葡萄糖
B. 尿素
C. 二氧化碳
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肾脏流出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明显减少的是尿素和氧气。

故选:B。

(1)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在肾脏的流经途径和成分变化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虽然代谢废物减少,但肾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1.如图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箭头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静脉血
B. 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为二氧化碳减少的动脉血
D. 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
【答案】A
【解析】A.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如果b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那么血管a是入球小动脉、c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在a、c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而b肾小球在功能上具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因此,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动脉血,故A错误。

B.b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

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因此,血液流经小
肠时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故B正确。

C.若标号b为肺泡外毛细血管,则标号a表示的是肺动脉,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c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故C正确;
D.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血液流经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和气体交换作用,故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
中为含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增多,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的静脉血,故D正确。

故选A。

12.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蛋白质超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
A. 肾小管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B. 肾小球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C.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D. 肾小球和肾小囊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答案】B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

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所以“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蛋白质超标”.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肾小球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故选:B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13.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肝细胞产生的一个尿素分子,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此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肾静脉
B. 带有此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必须经过心脏两次
D. 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答案】C
【解析】A、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结构是肾静脉,A错误;
B、带有此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不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
C、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膀胱→尿道→体外。

因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必须经过心脏两次,C正确;
D、血液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D错误。

故选:C。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人体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随尿排出体外。

熟记血液在体内的流动途径和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皮肤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B.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
C.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D.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熟练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皮肤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由多种组织构成,属于器官。

故A错误;
B.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能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

故B正确;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故C正确;
D.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能够暂时储存尿液。

故D正确。

故选A。

15.小明到医院化验尿液,发现化验单上蛋白质这一项有“+++”(“+”号表示尿液中含有蛋白
质),其病变部位最可能在()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膀胱
D. 尿道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

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

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所以“小明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肾小球”发生病变。

故选:A。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下列图甲、乙、丙分别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肾脏解剖图、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
请在“ [ ] ”填写字母或序号,“______”上填名称并回答:
(1)图甲中结构[1]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增多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图甲中[ ]肾小球和[ ]肾小囊组成肾小体,肾小体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 ]肾皮质里;图甲中的[5 ]是肾小管,肾小管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b]_________ 里。

(3)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_________,尿素含量最高。

并汇集到图乙[ c ]肾盂中,再流经图丙中的[ ]输尿管进入到[ C ] _______里暂时贮存起来,最后由[ D ]尿道排出体外。

(4)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甲所示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液体B应是_____,是经过_______作用后形成。

液体C应该是肾小管经过_______作用形成,其中_______应该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1)动脉血细胞蛋白质(可互换)
(2)4 3 a 肾髓质
(3)尿液(终尿) B 膀胱
(4)原尿肾小球的滤过重吸收葡萄糖
【解析】
图甲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囊,4肾小球,5肾小管,6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图乙中:a肾皮质,b肾髓质,c肾盂;图丙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1)图中的2是出球小动脉,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也是动脉血,但是两种血液是不同的,因为在肾小球有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

故图甲中结构[1]中流动的是动脉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增多的是血细胞和蛋白质。

(2)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其中肾脏又被称为人体的过滤器,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肾小体,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里;肾小管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里。

故每个肾脏大约有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图甲中[4]肾小球和[3]肾小囊组成肾小体,肾小体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a]肾皮质里;图甲中的[5]是肾小管,肾小管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b]肾髓质里。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此液体汇集到肾盂中,再流经输尿管进入到膀胱里暂时贮存起来,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故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尿素含量最高。

并汇集到图乙[c]肾盂中,再流经图丙中的[B]输尿管进入到[C]膀胱里暂时贮存起来,最后由[D]尿道排出体外。

(4)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可见A是血浆,B是原尿,C是尿液。

结合(3)分析可知,液体B应是原尿,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

液体C应该是肾小管经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其中葡萄糖应该被完全重吸收回血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