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2、“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 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 分子间有空隙
D. 分子是运动的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基本知识的是()
A. 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D.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4、端午情浓,粽叶飘香。

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这一现象表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5、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6、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分子非常小 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
C.分子是可分的 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7、如图四种情况中,与分子热运动无关的是()
A. B. C. D.
8、晓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筒口(如图所示),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晓彤的实验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间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9、《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全国各地的饮食都各具特色,例如我们隆江的猪脚也倍受人们的青睐,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炖制猪脚时,水沸腾后用文火慢煮,猪脚汤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缓慢
B.炖制猪脚时,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猪脚越美味
C.往猪脚汤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D.猪脚煮熟时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香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10、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现象:钢棒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酒香四溢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水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二、填空题
11、哈尔滨市的五月,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的香味分子;若以走过花丛的行人为参照物,丁香树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2、吃拉面时闻到牛肉面的清香,这属于现象,拉面师傅将面胚拉成细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3、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是.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
14、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1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16、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18、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

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

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
的 _(填物态变化名称)。

19、高压锅能很快把牛肉煮烂,这是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限压阀排气后,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为在不同情况下墨水滴入水中后出现的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此现象,说明,同时也可以推理知,物体的内能和有关.
三、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2)图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组成
【答案】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故应选C。

2、C
【解析】
【详解】“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以减小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便利贴”方便地贴在课本上,这是利用了分子间有引力,故A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详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4、D
【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

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5、A
6、D【考点】GW:扩散现象.
【分析】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7、A【考点】分子的运动.
【分析】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分子的运动,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解答】解:A、两块铅相互挤压后连在一起很难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与分子热运动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空气和二氧化氮混合,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水混合,属于分子热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蜂鸟闻到花的香味属于分子热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会感觉到里面的水很难压缩,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9、
ABC【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分析】(1)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扩散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解答】解:A、温度越低,构成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慢,在炖制猪脚时,猪脚汤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故A正确;
B、炖制猪脚时,时间越长,扩散现象越完全,猪脚越美味;故B正确;
C、吃火锅时,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故C正确;
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C.
10、C【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②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答】解:
A、钢棒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沙尘飞舞是沙尘的机械运动,沙尘是可以眼看到,不是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
C、水很难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符合题意;
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基本性质,不属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的运动的区别.
二、填空题
11、【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于是产生的扩散现象;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解答】解:丁香花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若以走过花丛的行人为参照物,丁香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
12、【考点】扩散现象;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1)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1)吃拉面时闻到牛肉面的清香,是牛肉面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拉面的师傅将面胚拉成细长的面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扩散;形状.
13、【考点】扩散现象.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如果量筒底部是水,上方是硫酸铜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硫酸铜溶液会迅速向下运动.所以为了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硫酸铜溶液;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温度越高,两种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扩散速度越快.
故答案为:硫酸铜溶液;快.
14、【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是发生在两种物质之间的现象.扩散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答】解: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引力;
空气尽管是看不见的,但它的运动是宏观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因此风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引力;不属于.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特点,以及知道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并能与宏观的运动相区分.
15、【考点】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
【专题】应用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
(2)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可看到有“白气”冒出,属于液化现象;
(3)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
故答案为:凝华;(3).
【点评】此题考查了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的排列特点及物态变化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需要牢固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先看物质开始处于什么状态,最终变成什么状态即可正确解题.
16、【考点】扩散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
【解答】解:
所谓的串味,是这种食物中有另一种食物的味道,这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组成这种食物的部分分子会运动到了另一种食物中而造成食物“窜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扩散;凝华;放出.
17、下面
18、引,蒸发(或汽化)
19、锅内气压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0、解:将几滴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热水中颜色变均匀的快,表面热水分子运动的速度比冷水分子运动的速度快,分子动能大,所以热水杯中水的内能比冷水杯中水的内能大,实验现象表面: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种物体,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
21、(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