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纬线和经线)
二 经线和经度
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说一说
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 理?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 经线和经度
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 ✘ ➢ 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
请你判断以下两句话 的正误,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 经线和经度
3.东西半球的划分
135°W
180°
二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合作探究
(限时3分钟)
分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 0°经线在哪里? ➢ 经线一共有多少条,如何区分每一条经线? ➢ 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
什么规律?最大的经度是多少度?它在什 么地方? ➢ 东经90°和西经90°、西经60°、东经 12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
二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经线
N S
活动总结
➢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垂直于纬线的线
形状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位置关系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
二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课堂活动
(限时1分钟)
➢ 每组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 红色水彩笔画出:0°、180°、东经 90° 、 西 经 90° 、 西 经 60° 、 东 经 120°、西经20°、东经160°经线。
二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探究总结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 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 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二 经线和经度
2.经度
越往西度数越大
探究总结
越往东度数越大
展开
变形
西
本
初
子
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西 分界线 东
西
点 拨: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 是表示某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所以在书写 时,后面的字母必须明确标记。
例:北京的经纬度(40°N,116°E)。
0°经线、180°经线、0°纬线除外
经纬网定位技巧: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技巧:
A.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地球
地轴
仪,知道了地球仪
的五要素。这节课, 纬线
我们具体认识一下
地球仪上的这些点
和线。
南极
北极 经线
探究新知 (一) 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什么是经线? 什么是纬线? 什么是经度? 什么是纬度?
B.判断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 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 哪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 纬度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C.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①说明判定方向:
纬
45°S
S
60°S
75°S 90°S
(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60°—90°为高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3)重要的纬线及纬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90°N 90°S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一:1. 出示地球经纬网图,引导学生首先认识赤道。
提问:你知道纬线是怎样定义的吗?纬线定义: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一):探究纬线的特点。
(1)出示纬线分布图。
提问:你会从哪些方面观察它们的特点呢?(2)鼓励学生整理归纳纬线的特点。
教师适当。
(3)展示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
图中的赤道纪念碑落成于1982年,南距首都基多市24千米。
碑高30米左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
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
3.趣味应用:假如一名科学家在赤道纪念碑处沿着赤道向东走(排除地形等因素影响),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请(3)阅读拓展:3.思考交流:能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
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圆圈,沿着同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回到出发点。
问这位科学家能不能再次回到赤道纪念碑的位置?为什么?4.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二):探究纬度的划分(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纬线,纬度是怎样划分的呢?(2)出示纬线图,指导判断方法:(3)引导学生辨一辨:高、中、低纬度的划分(4)展示:广州从化“北回归线23.5°N 纪念碑”;台湾省嘉义县“北回归线23.5°N纪念碑”,初建于清光绪34年。
5.引导学生画一画—南北半球的划分提示:北纬位于北半球。
南纬位于南半球。
二:1.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三):探究经线的特点(1)提问:明确观察经线的角度。
(2)引导学生归纳、展示交流2.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四):经度是怎样划分的(1)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经度起始线。
(2)出示本初子午线材料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
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地球与地球仪2(原创完整教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思路: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
本节内容抽象,同时又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感受到要在地球上确定位置,需要借助经纬线。
二、认识经线、纬线。
2、各小组讨论,分工记录各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帮助解答问题。
3、15~2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结果。
4、指导学生认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巩固知识点问题设计: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的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经线是什么形状的?4、经线的长度有什么规律?5、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6、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7、找出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8、找出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强化训练师生共评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20°W,160°E9.中纬度是指()A.0°~30°B.23.5°~66.5°C.30°~60°D.60°~90°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二、读图题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C.20°E和160°W经线圈
D.20°W和160°E经线圈
6.读经纬网图,填下表: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甲
经纬度 A点 B点 20°E,70°S 170°E,40°N 东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乙
南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1.什么叫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
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
和指示方向有什么特征? 形状:半圆
长度:都相等
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本初子午线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
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 向东西方向排列 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 0°~180° 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 第三步:判断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 北,然后看A点界于哪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 C点的什么方向。 如图可以看出,A点在C点的N坐标方向,即A点在C点 的正北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1.在地球仪上有许多点和线,赤道属于( B )
A.经线 B.纬线 C.北回归线 D.子午线 2.下列各线中指示南北方向的是( A ) A.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B.赤道 D.南极圈
4.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 有什么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
0°~90° 从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5.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 标注的纬线? 两条 N和S 有0°纬线(赤道)
6.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什么地
区?
最大值90°,纬线缩为一点 7.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60°~90°高纬 度 南北极点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图PPT课件(第2课时)
北
(2)长度:长度____不__等______,
___赤__道____________最长,向两级逐渐
西
A
B
东
缩短,在南北两级缩成__一__点_____.
(3)指示方向:纬线指示__东__西__方向
(4)相对关系:_相__互__平__行__________
南
小结 纬线的特点
赤道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
A、B、C、D四点所在纬线圈最小的是?
课堂演示:教师利用经纬度模型演示纬度的划分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课堂演示:教师利用经纬度模型演示纬度的划分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几条特殊的纬线: 90°N 北极圈 66.5°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赤道
大圆圈
纬线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线特点
形状 圆圈 相对关系
相互平行(两极除外)
数量 无数条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组讨论
1.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 2.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度数如何变化? 3.纬度最大的地点在哪里? 4.观祭地球仪,读出几条纬线的纬度
小组讨论:2 . 从 赤 道 向 两 极 , 纬 度 度 数 如 何 变 化 ? 3 . 纬 度 最 大 的 地 点 在 哪 里 ? 4 . 观 祭
南回归线 23.5°S
南极圈 66.5°S 90°S
小结 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90°
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起始线
60°
度数范
赤道(0°纬线) 0°—90°
围
2 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45 °
4、请说出彩 色标示的纬 0 °
提示:度90? °°S
差相等的两条
经纬线的距离
是相等的
110 °
130 °15?0°°E 170 ° 1?7°0°W
180 快乐学°地理·天天都进步
45 °
6.请为A、B点选择 正确的经纬度位置
A 25 °E , 25 °N
√ B
B.(30°E,40°N) D.(30°E,40°S)
快乐学地理·天天都进步
60 °
2.请说出A 点经纬度 30 ° 位置
0°
3.请说出B 点经纬度
30 °
60 ° 60 °
A (30 °W,30 ° N) (60 ° E ,30 ° S) B
30 ° 0 ° 30 ° 60 °
快乐学地理·天天都进步
退出
快乐学地理·天天都进步
经度 117°E 123°W 151°E
纬度
地名
地名
39°N
天津
上海
49°N 温哥华 伦敦
32°S
悉尼
纽约
经度 121°E
0° 74°W
纬度 31°N 51.1°N 40°N
达成学习目标 5 快乐学地理·天天都进步
如何确定点的经纬度?
60°60° 30° 0° 30° 60°
40°
20°
A ( 20°N, 30°W )
小明受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杰 克在信中开了一个小玩笑,邀请小明暑假期 间到经度30°、纬度30°的地方参加夏令营 活动。信中所写的地点有几个,你能确定吗
30
30
W
E
千万别忘标代号!
B
A 30
N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纬线的特征及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学习有关纬线和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纬线和纬度的一般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纬线,初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1、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大地球仪、南北半球分布图、尚未标明度数的经纬网练习纸、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如0°、20°N、45°S、38°N、90°S、66°N、82°S等),此外还有本节中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仪的部分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地轴?北极和南极在哪里?什么是纬线?什么是经线?学生回答教师承转并提出问题: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圈。
纬线作为地球仪上重要的内容,具有很多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6页,图1.6,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④纬线与经线有什么关系?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可知: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一点;所有纬线都与经线相垂直,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纬线教师提问我们在地球仪上一共可以找到多少条纬线?人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这些纬线?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在地球仪上能够可以找到无数条纬线。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答案:A、B、C、D四点中,有阳 光直射现象的是C、D,四季分明 的是B,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二、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 读
例二: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 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 的度数;
(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 度。
A. B.
、 、
总结:从这两个例题的解答过程, 你学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总结
一下技巧:
1. 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 步:判断经纬度及代号。
2. 面对极地为中心的地图:关 键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方向来判 断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判断经纬
度及代号。
你还学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下 面:建议找出这方面的习题练习
一下,你会越做越轻松的。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 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
线。
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 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 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 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 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 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
指示方向等)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 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
线圈。
有关经纬网概念的题目答题技巧
唐山市第75中学 钟万书
中地理的第一章,容易使学生对
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
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总结出
一些答题技巧,现结合例题总结
如下,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
幸欢ǖ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 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
相应的经纬度。
A:140°E、80°N B: 140°W、40°N C:140°E、
1.1地球与地球仪(2)
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听雨梧桐下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2.掌握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确认经度、纬度的读写方法;3.明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过程一、【预习找疑自学】★一、纬线和纬度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的纬线圈。
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称为北纬南纬,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30°—60°为,60°—90°为。
4.阅读课本第7页图1.8,找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二、经线和经度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
经线指示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称为东经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
7.任意两条的经线都组成一个,任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二、【解疑互动合学】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书P6图1.6、书P7图1.9)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又是什么形状?经线成什么形状?(2)纬线又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3)比较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4)不同纬线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经线的位置关系是?2、读图填空,感知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三、【测评现疑研学】1.下列选项中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纬线有7条C.纬线与经线是垂直关系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2.下列选项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C.经线有10条D.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3.与10°E正好相对的经线是()A. 90°WB. 170°EC.170°WD.140°E4.与20°S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是()A.20°NB.70°NC.70°SD.90°S5.下列各点,既位于南半球又属于西半球的是()A.( 60°N 、120°E)B.(30°S 、30°E)C.(20°S 、40°W)D.(60°S 、10°W)四、【归纳拓展生成】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对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等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基本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通过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经纬网的构成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得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与地球仪》第二、三课时课件
第二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to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识记经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经度的变化规律 及东西半球的划分,识记地球仪上的重要经线。 2.运用地球仪,识记纬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 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识记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
新课导入
思考:地球仪上除了一轴两极外, 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 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
00
拓展
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
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 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 界上最精准的赤道标志。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0°纬线(即赤道)
北极
赤道 0°
亚
非 北半球
洲
南半球
南极洲
南极
印度
南极洲 南极
洋
南半球
4.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
90°N
609 高纬度 60°
中纬度
30°-
半球的划分
= 课堂总结
比较 项目
经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线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特 点 形状 半圆,与对应经线组成圆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
同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直至变成点 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
比较项目
经度
纬度
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变化规 律
从本初子午线线向东、
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
向西逐渐增大,增加至180° 大 ,增 加 至 9 0 °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
度数的类别 “E”表示 及表示方法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标度的范围 0—900
0—1800
度数变化规 往北、往南度数 往东 、往西度数
律
越来越大
越来越大
相同度数的
区分 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西 经 200 和 东 经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1600的经线圈划分
东西半球
A 150 00 150
B
800 700 600 00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 圆圈称为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 可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半 球。国际上规定,西经200和东经1600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人们为什么不用本初子午线作 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
活动: 站在哪里才能做到一脚在东
半球,一脚在西半球呢?
经线
形状特征
圆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的分布 赤道最长,向南 北两极逐渐缩短
所有经线的 长度都相等
标度的范围 0°~90°
0°~180°
度数变 从赤道向南北两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化规律 极逐渐增大至90°西逐渐增大至180°
相同度数
北纬用N,
东经用E,
的区分
南纬用S
西经用W
半球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 球以南为南半球
4.南北半球的划分?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纬线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40° 40°
0°
60°
90°
60° 0°
60° 40°
20°0°
90°
20° 40°
9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基本用法。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正确使用地球仪。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地球仪,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3.经纬线的识别和运用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造。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线。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地球的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玩具等。
3.PPT:制作精美的PPT,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4.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如赤道、北极、南极、本初子午线等。
课件6: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面面观(5条特征纬线)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随歌谣学地理(地球仪)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S N E 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为南纬; 向东变大是东经 ,向西变大是西经; 特征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
越大。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只有赤道这条纬线能平分地球。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南北半球划分界线是:
,用红笔在图中分别描一遍。来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提示:看线条形状、长度、度数分布规律等。 经线等长,形如半圆。 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东经向东越来越大,西经向西越来越大。 两条相对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能够平分地球。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观察、归纳总结经线与 纬线的特点、明确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帮你判断地球仪上的经纬线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提示:看线条形状、长度、度数分布规律等
纬线不等长,自成圆圈,纬度越高,长度越短。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东西半球的划分(C、B、A)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
,在图中用不同颜色描一遍。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东半球:西经20°以东,东 经160°以西的半球。 西半球:东经160°以东, 西经20°以西的半球。 有一个诀窍,包含0°经线 的半球即是东半球,包含 180°经线的即是西半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60°E、120°W
2、30°E、150°W
3、90°E、90°W
结论 度数和为180度,东(E) 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观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特点 度数划分 代号
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
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 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 底部的石阶上。
纬度
(线面角)
纬度的实质: 地球表面某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 0° 0° 北 南 90° 为北纬,用N表示 90° 为南纬,用S表示
90°N 高 中 低 纬 度 的 划 分 60o 30o
大
西经(W) 增大 向西度数?
东经(E)
向东度数? 增大
0°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15°N)
(15°S)
(40°S)
(70°S)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
(10°W) (10°E)(170°W)
(50°E)
任务4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标出东 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
①
都是半圆且相对成圈,平分地球
② 长度都相等 ③ ④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 指示南北方向
观察: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
观察: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
特点 形状 长度 纬线 圆(极点缩小成点) 半圆 经线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赤道最长,两极收缩成 一点。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 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南北方向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 处处相等
1.2.2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教学重点1. 能够了解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并能在地球仪上正确地指认出。
2. 能够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 能够知道划分半球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2. 通过学习有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导入师: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对人类生存发展有何作用?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即可师:在交通、生活、军事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拓展:中国地球仪的制作中国制作地球仪始于元代,在当时,球面就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亲自制作地球仪,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继明之后,清初康熙皇帝也命朝廷官员制作地球仪,使当朝的人们能及时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
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
1.认识经线①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
师生互动活动:请同学在地球仪上,用手描出一条经线。
联系生活感知经线形状:拓展:经线为何也叫子午线?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中国古代用“子”表示北方,“午”表示南方,子午方向就是南北方向,也就是经线指示的方向。
同桌互助提示:阅读教材第15页,填下表。
经线特征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数量经线有无数条,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2.认识经度①概念经度: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和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讲解其中的关键词: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从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0°经线有叫做本初子午线0°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o
60o
高纬度
60o
30o
高 中 低 纬 度 的 划 分
2016/9/6
中 纬 度
30o 0o
低 纬 度
0o
30o
30o
中纬度
60o
高纬度
60o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o
90
试一试 判断以下个点所处的纬度带及南北半球位置
A
( 1)
D
20 N 10 °N 0 ° 10 °S °
60 ° 20 20 ° 60 ° ° N N S S
——纬线和纬度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纬线。 2、能够借助地球仪观察得出纬线的基本特征——纬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 度、相互关系。 3、结合纬度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纬度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判读某地的纬度。
4、知道重要的纬线和它们的意义。
2016/9/6
3、归纳北纬度和南纬度度 数的变化规律。
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试一试
A
说出以下个点的纬度
20° N 10° N 0° 10° S C 30° S 40° S 50° S 60° S 15° N 5° N 5° S 15° S
D ( 3)
( 1)
( 2)
3、P4读图题2(3)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二、纬度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手中的地球仪及教材P6图1.6和文字,小组合 作探究纬度的划分方法和分布规律: 1、纬度划分的起始纬线是 __? 2、由起始纬线向南、北各 划__度?起始纬线以北、 以南分别称为__/__,分别 用__/__表示?
向 北 度 北纬 数 (N) 增 大 赤道 向 南 度 南纬 数 (S) 增 大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
仔细观察地球仪会 发现地球仪上有很多与地
轴垂直并与赤道平行的圆 圈。
——纬线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一、纬线的特征
自学思考:结合手中的地球仪及教材P6图1.6和文字,总结纬线的 基本特征: 形 状 圆形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长 度 不全等长 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
( 2) 成都:30.5°N
30 S 40 °S 50 ° S 6 0 S ° °
( 3)
2016/9/6
( 4)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一、纬线的特征
课堂小结
二、纬度
三、特殊的纬线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当堂过关
《实践与探究》练习册 1、P2【知识结构】4--7 2、P3选择题4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三、特殊的纬线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赤道纪念碑
地球赤道经过11个国家和地区。1740年,南美洲厄 瓜多尔在首都基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赤道纪念碑。 此外,非洲的乌干达、肯尼亚、刚果,亚洲的印度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尼西亚也建有赤道标志。
相互关系 平行
2016/9/6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中学地理组
填一填
1、最长的纬线是_________. 2、由南极到北极,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
3、住在成都的小明同学沿着成都所在的纬线(30.5°N)一直向 东前进,他最终______(能、不能)回到成都.
2016/9/6